第54章 广撒网!墨、儒的交集?-《我,野神,专刷天道好感度》

  管理人才!

  教育人才!

  这俩缺口,必须尽快堵上!

  指望榆树沟内部自己产生,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必须主动出击,从外面“摇人”!

  他的“目光”穿透土墙,锁定了后山工坊区。

  那里,墨生和公输班正围着那台“高频共振锻打机”的核心部件,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齿轮咬合精度再调高半分。”墨生面无表情,声音冷硬,手里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测量工具。

  “联动轴承的润滑不够,需要更换为兽油混合石墨粉。”公输班一边说,一边从背后的机关匣里取出一个小油壶,动作麻利。

  两个技术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就是你们了!

  韩莫打定主意。

  要说见多识广,信息渠道,整个榆树沟,除了他这个“穿越者”,估计就数这两个走南闯北的“工程师”了。

  一道蕴含着急切需求的神启,如同定向推送的广告,精准地注入了两人的脑海。

  “墨师傅,公输师傅,帮个忙。”

  “本座需要两类人才。”

  “一类,擅长管理民政,能梳理内务,建立秩序。”

  “另一类,精通教化,能教授蒙童,开启民智,最好是……嗯,读书人。”

  “你二人见多识广,可有门路寻访?”

  正在调试机器的墨生和公输班,身体同时僵了一下。

  莫爷的神启?!

  而且……是求助?

  还是关于“人才引进”这种听起来就很高端的事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

  在他们看来,这位“莫爷”一直都是高深莫测,无所不能的存在。

  平地起屋,催生食水,甚至能硬抗修仙者的法舟……

  怎么突然开始为“招人”的事情发愁了?

  不过,惊讶归惊讶,莫爷的指示,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两人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公输班率先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简洁明了:“管理民政?教化蒙童?此二者,非工匠所长。”

  他的意思是,这事儿找我们,专业不对口啊!

  墨生则陷入了沉思,那张常年不变的冰块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回忆的神色。

  “读书人……教化……”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吾游历天下时,曾听闻……一些儒家弟子。”

  儒家?

  韩莫在神像里挑了挑“眉”。

  哦豁?诸子百家这就开始串门了?

  墨家和儒家,这俩在历史上可是经常互相看不顺眼的啊。

  墨家讲究“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艺和逻辑。

  儒家则强调“仁义礼智”,推崇伦理纲常和教化。

  理念差异挺大的。

  “儒家……”墨生继续说道,语气依旧平淡,“其学说,于实用技艺少有助益,空谈心性者多。”

  得,刻板印象来了。

  韩莫差点笑出声。

  不过,墨生话锋一转:“然,当今天下动荡,战火四起,不少州郡学宫被毁,许多儒生流离失所,境遇凄惨。”

  “若只为教授蒙童,开启基础民智,或许……其中亦有可用之人。”

  墨家极致的实用主义,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管你什么儒家墨家,只要能满足“需求”,解决“问题”,那就是“可用之人”!

  韩莫听得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是这个理!

  哥现在缺的是扫盲教师,不是哲学大师!

  只要能教孩子们认字懂规矩就行!

  “吾可尝试……联系一些旧识,或通过墨家流传的一些隐秘渠道,打探此方面消息。”墨生说道。

  他虽然常年专注于机关术,但墨家弟子遍布天下,信息网络还是有的,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乱世之中,还剩下多少能用。

  “善!”韩莫立刻表示肯定,“墨师傅费心了!”

  有门路就好!

  接着,他把“目光”投向公输班。

  公输班摸了摸下巴,似乎在进行快速的逻辑分析。

  “寻访人才,需广布消息。”他开口道,“然,榆树沟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外界少有人知。”

  “若要主动招揽,如同大海捞针。”

  “吾之建议有二。”

  “其一,派遣可靠之人,前往附近较大的城镇,或昔日繁华之地,打探消息,寻访可能存在的人才聚集之所,如……某些特殊的‘市集’。”

  “其二,制作‘招贤令’,昭告天下……嗯,此法耗费巨大,且以榆树沟目前之名望与实力,恐无人响应,暂不可取。”

  “或者……”公输班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研发一种……能远距离传递信息的工具,将‘招贤’的需求,更广泛地传递出去。”

  好家伙!

  韩莫听得一愣。

  不愧是技术宅!

  这思路就是不一样!

  别人还在想怎么派人跑腿打听消息,他已经开始考虑研发“远程通讯设备”了!

  这科技树点的,有点超前啊!

  不过……我喜欢!

  “公输师傅所言甚是!”韩莫赞道,“派遣人手打探之事,可交予石头和田庚去安排。”

  “至于那远程通讯工具……”韩莫沉吟了一下,“若能研制出来,自然是极好的!此事务,便由公输师傅主导,墨师傅可从旁协助。”

  这可是战略级的大杀器啊!

  以后榆树沟势力扩张了,搞个“千里传音”什么的,岂不是美滋滋?

  “可。”公输班言简意赅地应下,眼神中已经开始闪烁着对新技术的兴奋光芒。

  墨生也点了点头,没有异议。

  于是,寻找人才的任务,就这样分配下去了。

  墨生负责利用他的墨家信息渠道,重点打探流亡儒生的消息。

  公输班则一边提供技术思路,让石头和田庚安排人手去外面“碰运气”,一边开始着手研究“远程通讯工具”的可行性。

  两人分头行动,效率极高。

  当天下午。

  墨生便通过某种墨家特有的秘法,向外界传递出了探寻儒生踪迹的讯息。

  公输班则把自己关进了工坊的角落,拿出他的宝贝机关匣,开始在一块木板上写写画画,嘴里还念念有词,全是些韩莫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什么“声波振频”、“能量传导”、“符文放大”之类的。

  看着两个大佬都动了起来,韩莫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广撒网,重点捕捞。

  双管齐下,总该有点收获吧?

  管理人才和教育人才……

  嘿嘿,快到碗里来!

  不过,这消息发出去了,多久才能有回音呢?

  第一个被“忽悠”……啊呸,是吸引到榆树沟的“外聘专家”,会是谁呢?

  是个懂管理的能臣?

  还是个能教书育人的夫子?

  韩莫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有预感,榆树沟平静的“内循环”日子,即将被打破。

  新的血液,新的思想,即将注入这个偏僻的山村。

  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是机遇?还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