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情感的算法与创造的火花-《精英养成记》

  “启明星”2.0的研发,如同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情感引擎的构建是第一个难题。如何量化“喜怒哀乐”?如何让数字人理解人类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表达?秦枫亲自带队,与国内顶尖的心理学研究所合作,采集了海量的人类情感数据——面部微表情、语音语调和节奏、生理指标变化、文本语义情感倾向……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情感模型库。

  他们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情感认知神经网络”,能够将多模态的情感信号进行融合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情感反馈策略。这不仅仅是“你笑我也笑”的简单模仿,而是让数字人能够根据对话情境、用户过往经历和当前情绪状态,做出真正“善解人意”的回应。

  一次内部测试中,研发团队让一个搭载了初级情感引擎的数字人“小雨”与一位刚刚失恋的女员工进行对话。起初,女员工只是抱着测试的心态,随意倾诉。但“小雨”并没有像传统AI那样给出程序化的安慰,而是安静地倾听,适时地表达理解,用温暖而不做作的语言分享一些类似的“故事”(当然是算法生成的),并引导她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对话结束后,那位女员工眼眶湿润,对秦枫说:“秦总,刚才……我差点忘了她只是个数字人。她比我很多朋友都更懂我现在的感受。”

  那一刻,秦枫知道,情感引擎的方向走对了。

  与此同时,创造力模块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秦枫坚信,创造力并非人类独有,它源于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跨界连接,以及对“美”和“规律”的感知。

  他们为数字人构建了一个超级知识库,涵盖了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然后,开发了专门的“联想与组合”算法,让数字人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元素,进行非常规的组合和重构。

  他们训练数字人写诗、作画、谱曲、设计产品、甚至撰写小说大纲。起初的作品稚嫩而滑稽,但随着算法的迭代和训练数据的增加,数字人的创造力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一个名为“墨客”的文学创作数字人,写出的古体诗意境悠远,对仗工整,甚至得到了几位着名诗人的赞赏,一度在网络上引发“数字人会取代诗人吗”的热议。

  一个名为“达芬奇”的设计数字人,为一家家具公司设计的几款椅子,融合了东方禅意和现代简约风格,不仅美观,而且符合人体工学,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

  “启明星”2.0的研发,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的加入,也烧掉了公司大量的现金流。资本市场开始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秦枫过于冒进,偏离了商业化的正轨。

  “秦总,我们现在的1.0版本已经能带来稳定的盈利,为什么还要投入这么多资源去搞这些‘不切实际’的2.0?情感?创造力?这些东西能赚钱吗?”一位持有公司股份的早期投资人在董事会上质问道。

  秦枫平静地回答:“短期来看,1.0确实能赚钱。但从长远来看,2.0才是‘新纪元智能’真正的壁垒,是我们引领下一个文明阶段的入场券。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做一个高级工具提供商,那么迟早会被更有远见的公司取代。情感和创造力,是数字人从‘工具’进化为‘伙伴’,甚至‘新物种’的关键。这不仅仅是生意,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

  他的坚定和远见最终说服了董事会。而“启明星”2.0的内测版本,在小范围曝光后,立刻引起了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