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若昭细数自己在各宫中安插的人手:
皇后那里只有个洒扫的小太监,被安排在外院活动。
华妃那里有半个云芝。
端妃那里把得严,主要是人少,只能安排人在外边盯着。
齐妃那里除了翠果,都是别家的人,甚至有不少三姓家奴,姓后,姓华,也姓敬。
就是不姓齐。
至于端妃的人本也有,敬妃趁着新帝登基,广施恩泽,要放一批人出宫的时候,都给踢了。
算是对之前端妃往咸福宫放人之事的礼尚往来。
主位都沦陷了,沈贵人那里更不用说,能信的其实只有采月,采星两个自己带进宫的贴身侍婢。
莞常在那边敬妃提前把佩儿找了出来,还是安排在甄嬛身边,如今负责收拾首饰和衣裳。
以及小允子,既然知道他在乎家人,自然要把他兄长控制起来。
不过,出于对最终胜利者的谨慎,敬妃绕了个弯,佩儿和小允子都以为自己的端妃的人。
还有安陵容身边的宝鹊,也是敬妃的人,如今正在和宝鹃争宠。
安陵容的过得还不错,就是清苦了些。
华妃此次根本没把沈眉庄和甄嬛看在眼里,安陵容就不会被扫射到。
恭贵人只要她安分,就不管她。
但安陵容自己放不下家里,要接济家中的娘亲,每回都是送回去一个大包袱。
托太监带东西回去,还要支付高昂的路费。
就总是抠抠搜搜的。
宝鹃和宝鹊都挺庆幸自己背后还有别的主子的。
最后,便是倚梅园的姑姑了。
很快倚梅园中因为脾气不好被排挤的余莺儿就被姑姑看重了,说是奇货可居。
余莺儿不懂,只是用心学姑姑让她学的昆曲折子戏,《红梅记·折梅》。
冯若昭盘算完,便想着,不知翊坤宫中如何了。
很快,宫中就传出消息,华妃去了养心殿一趟。
战绩斐然,不仅御前的芳若姑姑突然被赶出了养心殿,莞常在还又加了一个月的禁足。
要知道芳若姑姑可是纯元皇后留下的人,连景仁宫的皇后听了都吓一跳,忙使唤剪秋,江福海二人去打探消息。
华妃却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她察觉到了皇上对莞常在莫名其妙的上心。
皇上甚至拿打发芳若来堵住自己的嘴,好让莞常在罚得轻一些。
只是禁足一个月算什么!
于是,敬妃也不管了,恭贵人也不顾了,一门心思找甄嬛的麻烦。
储秀宫中,甄嬛本也不在乎被禁足,她原先打算的也是韬光养晦,不能侍寝正和她心意。
外头事发,才惊觉,这样不行,太过被动了,连为自己辩解一句都做不到。
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等待,明年二月,她就可以解开禁足了。
幸好,总管太监虽然已经不再来献殷勤,但除了浣碧和流朱,还有崔槿汐,小允子,佩儿都是忠心之人。
她相信,自己会熬过去的。
皇后那边也知道了内情,还知道了莞常在带进宫的浣碧公然说什么,皇后是庶女出身。
她猛然发觉,甄嬛此人对上是毫无敬畏之心的,不然不会带这样一个口无遮拦之人入宫。
打消了去皇上面前求情的想法,但还是觉得华妃声势过大,便带着江福海查出的福子死因去了御前。
皇帝用着年羹尧,就要压下此事,喂了皇后一勺燕窝,福子的死就算是过去了。
宫中不再有人提起。
很快,冬天来了,除夕的合宫夜宴还是华妃负责。
冯若昭安静坐着,头顶的宫灯照得殿内一片明亮,华妃办事自然不惜人力物力。
这样热闹的时候,大家好像都和睦起来,彼此之间没有阴谋诡计,只是一片欢声笑语。
齐妃也来和她碰了个杯。
冯若昭便一饮而尽,又将杯子翻转过来展示给齐妃看。
接着又开始看歌舞,耳边是皇帝赞年大将军得力的声音,原来是青海平叛胜了。
多么君臣相得啊。
敬妃好像看歌舞看得高兴了,露出一点矜持的笑脸来。
储秀宫中,奴才们都无精打采的,两个小主,都被禁足了,真是晦气。
甄嬛还是能调动氛围的,拢着几个她认为忠心的,一起在剪红纸玩儿。
小允子剪了一张小主的小像收在自己袖子里。
佩儿全身心沉浸在端妃娘娘给的任务中,光顾着讨莞常在欢心了,没看到。
筵席上,宫嫔展示的才艺接连不断,这会儿轮到恭贵人的筝。
敬妃便拿了桌上的蜜桔在手中,闻一闻,也是提神醒脑,吃一瓣,沁凉可口。
眼角余光关注着皇上看到了桌几上摆放的红梅,和皇后说了两句,就站起身来。
华妃看着皇后也想起身,立刻醉意朦胧站起来,含糊不清但足够大声问:“皇上这是去哪儿啊?”
站也站不稳,被颂芝和云芝扶住了,又见皇后也被皇上制止跟着,才安分下来。
冯若昭已经不再关注上头的混乱,什么皇后又叫了果郡王上去,这都不关她的事儿了。
只是专心听恭贵人下去后,又是沈贵人上来弹琴。
沈眉庄也是被冷落久了,想要争宠,无奈,恭贵人的筝皇上至少还听到半截,但是她却不知弹琴给谁听的。
要是现在说不弹了,就这么毁了华妃办的宴席流程,她也不敢,只能满含屈辱上去了。
后来,皇上一直没回来。
隔了几日,听说皇上要封一个倚梅园宫女为官女子。
很快,这个官女子就成了余答应,正式进了后宫,赐居钟粹宫。
她数过后宫的每一个妃嫔,义无反顾投到了华妃名下。
华妃觉着可以用来分富察氏和敬妃的宠,也收下了。
敬妃在常熙堂的摇椅上半躺着,身上蹲着两只猫,脚边趴着三条狗,耳边是大乌龟在地砖上爬行的“啪嗒啪嗒”声。
听李和安报上来说,余答应十分仰慕华妃娘娘,行为举止都仿照着华妃,连说话的口气也越来越像了。
冯若昭不禁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好,没头没尾吩咐道:“给本宫要几尾锦鲤来养着吧。”
李和安迷惑不已,但还是去了。
喜欢快穿之在甄嬛传沉浸式宫斗
皇后那里只有个洒扫的小太监,被安排在外院活动。
华妃那里有半个云芝。
端妃那里把得严,主要是人少,只能安排人在外边盯着。
齐妃那里除了翠果,都是别家的人,甚至有不少三姓家奴,姓后,姓华,也姓敬。
就是不姓齐。
至于端妃的人本也有,敬妃趁着新帝登基,广施恩泽,要放一批人出宫的时候,都给踢了。
算是对之前端妃往咸福宫放人之事的礼尚往来。
主位都沦陷了,沈贵人那里更不用说,能信的其实只有采月,采星两个自己带进宫的贴身侍婢。
莞常在那边敬妃提前把佩儿找了出来,还是安排在甄嬛身边,如今负责收拾首饰和衣裳。
以及小允子,既然知道他在乎家人,自然要把他兄长控制起来。
不过,出于对最终胜利者的谨慎,敬妃绕了个弯,佩儿和小允子都以为自己的端妃的人。
还有安陵容身边的宝鹊,也是敬妃的人,如今正在和宝鹃争宠。
安陵容的过得还不错,就是清苦了些。
华妃此次根本没把沈眉庄和甄嬛看在眼里,安陵容就不会被扫射到。
恭贵人只要她安分,就不管她。
但安陵容自己放不下家里,要接济家中的娘亲,每回都是送回去一个大包袱。
托太监带东西回去,还要支付高昂的路费。
就总是抠抠搜搜的。
宝鹃和宝鹊都挺庆幸自己背后还有别的主子的。
最后,便是倚梅园的姑姑了。
很快倚梅园中因为脾气不好被排挤的余莺儿就被姑姑看重了,说是奇货可居。
余莺儿不懂,只是用心学姑姑让她学的昆曲折子戏,《红梅记·折梅》。
冯若昭盘算完,便想着,不知翊坤宫中如何了。
很快,宫中就传出消息,华妃去了养心殿一趟。
战绩斐然,不仅御前的芳若姑姑突然被赶出了养心殿,莞常在还又加了一个月的禁足。
要知道芳若姑姑可是纯元皇后留下的人,连景仁宫的皇后听了都吓一跳,忙使唤剪秋,江福海二人去打探消息。
华妃却并不满意这个结果,她察觉到了皇上对莞常在莫名其妙的上心。
皇上甚至拿打发芳若来堵住自己的嘴,好让莞常在罚得轻一些。
只是禁足一个月算什么!
于是,敬妃也不管了,恭贵人也不顾了,一门心思找甄嬛的麻烦。
储秀宫中,甄嬛本也不在乎被禁足,她原先打算的也是韬光养晦,不能侍寝正和她心意。
外头事发,才惊觉,这样不行,太过被动了,连为自己辩解一句都做不到。
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等待,明年二月,她就可以解开禁足了。
幸好,总管太监虽然已经不再来献殷勤,但除了浣碧和流朱,还有崔槿汐,小允子,佩儿都是忠心之人。
她相信,自己会熬过去的。
皇后那边也知道了内情,还知道了莞常在带进宫的浣碧公然说什么,皇后是庶女出身。
她猛然发觉,甄嬛此人对上是毫无敬畏之心的,不然不会带这样一个口无遮拦之人入宫。
打消了去皇上面前求情的想法,但还是觉得华妃声势过大,便带着江福海查出的福子死因去了御前。
皇帝用着年羹尧,就要压下此事,喂了皇后一勺燕窝,福子的死就算是过去了。
宫中不再有人提起。
很快,冬天来了,除夕的合宫夜宴还是华妃负责。
冯若昭安静坐着,头顶的宫灯照得殿内一片明亮,华妃办事自然不惜人力物力。
这样热闹的时候,大家好像都和睦起来,彼此之间没有阴谋诡计,只是一片欢声笑语。
齐妃也来和她碰了个杯。
冯若昭便一饮而尽,又将杯子翻转过来展示给齐妃看。
接着又开始看歌舞,耳边是皇帝赞年大将军得力的声音,原来是青海平叛胜了。
多么君臣相得啊。
敬妃好像看歌舞看得高兴了,露出一点矜持的笑脸来。
储秀宫中,奴才们都无精打采的,两个小主,都被禁足了,真是晦气。
甄嬛还是能调动氛围的,拢着几个她认为忠心的,一起在剪红纸玩儿。
小允子剪了一张小主的小像收在自己袖子里。
佩儿全身心沉浸在端妃娘娘给的任务中,光顾着讨莞常在欢心了,没看到。
筵席上,宫嫔展示的才艺接连不断,这会儿轮到恭贵人的筝。
敬妃便拿了桌上的蜜桔在手中,闻一闻,也是提神醒脑,吃一瓣,沁凉可口。
眼角余光关注着皇上看到了桌几上摆放的红梅,和皇后说了两句,就站起身来。
华妃看着皇后也想起身,立刻醉意朦胧站起来,含糊不清但足够大声问:“皇上这是去哪儿啊?”
站也站不稳,被颂芝和云芝扶住了,又见皇后也被皇上制止跟着,才安分下来。
冯若昭已经不再关注上头的混乱,什么皇后又叫了果郡王上去,这都不关她的事儿了。
只是专心听恭贵人下去后,又是沈贵人上来弹琴。
沈眉庄也是被冷落久了,想要争宠,无奈,恭贵人的筝皇上至少还听到半截,但是她却不知弹琴给谁听的。
要是现在说不弹了,就这么毁了华妃办的宴席流程,她也不敢,只能满含屈辱上去了。
后来,皇上一直没回来。
隔了几日,听说皇上要封一个倚梅园宫女为官女子。
很快,这个官女子就成了余答应,正式进了后宫,赐居钟粹宫。
她数过后宫的每一个妃嫔,义无反顾投到了华妃名下。
华妃觉着可以用来分富察氏和敬妃的宠,也收下了。
敬妃在常熙堂的摇椅上半躺着,身上蹲着两只猫,脚边趴着三条狗,耳边是大乌龟在地砖上爬行的“啪嗒啪嗒”声。
听李和安报上来说,余答应十分仰慕华妃娘娘,行为举止都仿照着华妃,连说话的口气也越来越像了。
冯若昭不禁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好,没头没尾吩咐道:“给本宫要几尾锦鲤来养着吧。”
李和安迷惑不已,但还是去了。
喜欢快穿之在甄嬛传沉浸式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