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皇极殿,檐角的铜铃还带着春日的余韵。殿内已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皇子降生的喜庆尚未散尽,群臣的目光已聚焦在御案上的南下方针。
“我朝秋收预计入库粮草八百万石,除去各州储备,可调配至前线的约五百万石左右。”房玄龄捧着账册,声音沉稳,“其中三百万石需优先供应白起与李靖两部,确保攻楚前线粮草无虞。剩余两百万石拨给卫青与尉迟燎原两部,支撑周境的防御与牵制。”
郭嘉紧接着上前,展开舆图:“白起将军已率部南下,预计下月底全部抵达献州,那里距离大楚东部重镇寿春不足三百里,可形成钳形攻势;李靖部在望原关休整,补充新兵十万,战马五千,只能秋收后兵伐鼎武关。”
“周军那边如何应付?”萧照渊指尖轻点案上舆图,如何处理大周是大秦南下的关键。
“黑水关的卫青部已经商讨出了方案。”贾诩出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将率部袭扰大周东境的渔阳、泸西等,扰其粮草,让周军不敢轻易西援。尉迟燎原在云州坚守,血月关的周军若敢北上袭扰白起,他便能断其退路。如此,可保我军攻楚时,后方无忧。”
殿内响起议论声,有人提出疑虑:“大楚虽缺少骑兵,但步兵方阵天下闻名,寿春、庐江等地城防坚固,白起攻破需多久可破?”
“最多三月。”郭嘉声如洪钟,“白起部拥有近六万铁骑,可绕后切断楚军粮道。李靖部熟悉楚军打法,不愁楚军不破。”
萧照渊看向曹正淳:“楚、周的情报摸清了吗?”
曹正淳躬身一礼:“夜枭传来消息,大楚在寿春增兵五万,由项猛坐镇。并且正四处购马筹建骑兵。大周在三皇子姬明的领导下整顿内政,世家虽处于下风,但姬明也并不好受,此时双方刚刚停手。而大周军方并未有其他动向。”
“项猛此人是大楚军方少壮派人物,此人勇猛,不可小觑。”贾诩补充道,“至于大楚,卫青的袭扰要更猛烈些,让他们以为我军下一步动作就是攻周。”
南下方略在层层推演中越发清晰,最终敲定定论。
主攻方向:以献州白起,兖州李靖为主力,共计四十万大军,秋收后同时发难,以寿春,庐江等地为主要目标。务必一年内破其帝京。
侧翼方向:以黑水关卫青率军袭扰大周东境,云州尉迟燎原率军固守,形成北防西扰之势,阻断周楚联手可能。
后勤:户部每月调拨粮草至前线,太仆寺将北疆缴获的战马优先补给献州和黑水关,确保骑兵机动性。
另外,影卫于两国内散布流言,截杀周楚信使,让两国无法互通消息,并暗中摸清两国各地驻防情况,及时向各部传递!
萧照渊站起身,目光扫过群臣:“秋收后,便是南下之时。传朕旨意,各州新军加紧训练,务必在八月前完成集结。朕要让楚、周知道,这天下,该有个统一了。”
朝议结束时,阳光已经斜照进殿,舆图上的红圈与箭头交织,像一张收缩的网,正缓缓罩向南方。
大秦的土地上,各州校场,老兵们扯着嗓子喊着口号,新兵们扛着枪戟,在烈日下反复演练着方阵。“盾阵要密不透风!长矛手往前半步!”尘土飞扬中,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尚未褪去稚气的少年,正一步步的被锤炼成能握刀枪的士兵。他们的铠甲虽新,但眼神却渐渐染上与老兵相似的坚毅。秋收后的南下之战,将会是他们的成人礼。
望原关的军营里,霍去病的铁骑正在拔营。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勒住马缰,对李靖抱拳道:“李将军,末将就先回黑水关了!”
李靖挥挥手,看着这支精锐消失在官道尽头,转身对身边的副将道:“把投石机那些再检修一遍,楚军的城墙硬的很。”
献州,赵云的白马义从如一道白色洪流,冲入秦军献州大寨,与白起军团汇合。他翻身下马,将令牌递给白起:“末将前来交令。”
白起接过令牌,指了指舆图上的寿春:“子龙,你的白马义从机动性强,三日后带一千人去探探楚军的粮道。”赵云抱拳应诺,转身时,白袍披风扫过满地的马蹄印,带起一阵风。
最热闹的还是北疆的草原。蛮族的牧民们赶着马群,在河谷与肥沃的草原上扎起帐篷。格日勒带着秦官挨户登记,每匹好的战马都能换得五石粮食,两匹布,足够一家老小安稳过冬。
“以前为了草场打打杀杀,”一个老牧民抚摸着马驹,对身边的儿子笑道,“现在坐在帐篷里数着粮食,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
自北方蛮族投进大秦怀抱,没有了杀戮。蛮族的皮毛,战马成了抢手货。河谷边,临时搭建的集市里人影重重。大秦各地商人纷纷北上草原交易,他们带着盐、茶、铁不远万里也要前来。如今的蛮族不再为冬季的饥寒发愁,不再为部落间的仇杀心惊,大秦给的不仅是肥沃的草原,更是世代渴望的太平。
云州的工坊内,铁匠们抡着锤子,叮当作响,火星溅在赤膊的上身。城内的新兵们正领取新锻造的长枪,一名年轻士兵摸着枪尖的寒光,对同伴道:“听说了吗?蛮族那边的战马,下个月就能送到咱们这了,到时候可能要选拔一批人。”
帝都的太仆寺内堆满了账簿,官吏们核对着各地送来的战马数量。北疆收购来的战马,各地马场的新驹,数字每天都在上涨。一名老吏算完最后一笔,抹了把汗:“照这个数,秋收前,咱们的铁骑能再添五万!”
从南到北,从校场到草原,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急需力量。新兵的汗水,铁骑的马蹄,蛮族牧民的笑声,交织成一曲战前的乐章。当秋收的麦浪翻滚时,这支凝聚了各方力量的大军,终将踏过楚周的边境,去完成百年来都未一统的大业。
“我朝秋收预计入库粮草八百万石,除去各州储备,可调配至前线的约五百万石左右。”房玄龄捧着账册,声音沉稳,“其中三百万石需优先供应白起与李靖两部,确保攻楚前线粮草无虞。剩余两百万石拨给卫青与尉迟燎原两部,支撑周境的防御与牵制。”
郭嘉紧接着上前,展开舆图:“白起将军已率部南下,预计下月底全部抵达献州,那里距离大楚东部重镇寿春不足三百里,可形成钳形攻势;李靖部在望原关休整,补充新兵十万,战马五千,只能秋收后兵伐鼎武关。”
“周军那边如何应付?”萧照渊指尖轻点案上舆图,如何处理大周是大秦南下的关键。
“黑水关的卫青部已经商讨出了方案。”贾诩出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将率部袭扰大周东境的渔阳、泸西等,扰其粮草,让周军不敢轻易西援。尉迟燎原在云州坚守,血月关的周军若敢北上袭扰白起,他便能断其退路。如此,可保我军攻楚时,后方无忧。”
殿内响起议论声,有人提出疑虑:“大楚虽缺少骑兵,但步兵方阵天下闻名,寿春、庐江等地城防坚固,白起攻破需多久可破?”
“最多三月。”郭嘉声如洪钟,“白起部拥有近六万铁骑,可绕后切断楚军粮道。李靖部熟悉楚军打法,不愁楚军不破。”
萧照渊看向曹正淳:“楚、周的情报摸清了吗?”
曹正淳躬身一礼:“夜枭传来消息,大楚在寿春增兵五万,由项猛坐镇。并且正四处购马筹建骑兵。大周在三皇子姬明的领导下整顿内政,世家虽处于下风,但姬明也并不好受,此时双方刚刚停手。而大周军方并未有其他动向。”
“项猛此人是大楚军方少壮派人物,此人勇猛,不可小觑。”贾诩补充道,“至于大楚,卫青的袭扰要更猛烈些,让他们以为我军下一步动作就是攻周。”
南下方略在层层推演中越发清晰,最终敲定定论。
主攻方向:以献州白起,兖州李靖为主力,共计四十万大军,秋收后同时发难,以寿春,庐江等地为主要目标。务必一年内破其帝京。
侧翼方向:以黑水关卫青率军袭扰大周东境,云州尉迟燎原率军固守,形成北防西扰之势,阻断周楚联手可能。
后勤:户部每月调拨粮草至前线,太仆寺将北疆缴获的战马优先补给献州和黑水关,确保骑兵机动性。
另外,影卫于两国内散布流言,截杀周楚信使,让两国无法互通消息,并暗中摸清两国各地驻防情况,及时向各部传递!
萧照渊站起身,目光扫过群臣:“秋收后,便是南下之时。传朕旨意,各州新军加紧训练,务必在八月前完成集结。朕要让楚、周知道,这天下,该有个统一了。”
朝议结束时,阳光已经斜照进殿,舆图上的红圈与箭头交织,像一张收缩的网,正缓缓罩向南方。
大秦的土地上,各州校场,老兵们扯着嗓子喊着口号,新兵们扛着枪戟,在烈日下反复演练着方阵。“盾阵要密不透风!长矛手往前半步!”尘土飞扬中,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尚未褪去稚气的少年,正一步步的被锤炼成能握刀枪的士兵。他们的铠甲虽新,但眼神却渐渐染上与老兵相似的坚毅。秋收后的南下之战,将会是他们的成人礼。
望原关的军营里,霍去病的铁骑正在拔营。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勒住马缰,对李靖抱拳道:“李将军,末将就先回黑水关了!”
李靖挥挥手,看着这支精锐消失在官道尽头,转身对身边的副将道:“把投石机那些再检修一遍,楚军的城墙硬的很。”
献州,赵云的白马义从如一道白色洪流,冲入秦军献州大寨,与白起军团汇合。他翻身下马,将令牌递给白起:“末将前来交令。”
白起接过令牌,指了指舆图上的寿春:“子龙,你的白马义从机动性强,三日后带一千人去探探楚军的粮道。”赵云抱拳应诺,转身时,白袍披风扫过满地的马蹄印,带起一阵风。
最热闹的还是北疆的草原。蛮族的牧民们赶着马群,在河谷与肥沃的草原上扎起帐篷。格日勒带着秦官挨户登记,每匹好的战马都能换得五石粮食,两匹布,足够一家老小安稳过冬。
“以前为了草场打打杀杀,”一个老牧民抚摸着马驹,对身边的儿子笑道,“现在坐在帐篷里数着粮食,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
自北方蛮族投进大秦怀抱,没有了杀戮。蛮族的皮毛,战马成了抢手货。河谷边,临时搭建的集市里人影重重。大秦各地商人纷纷北上草原交易,他们带着盐、茶、铁不远万里也要前来。如今的蛮族不再为冬季的饥寒发愁,不再为部落间的仇杀心惊,大秦给的不仅是肥沃的草原,更是世代渴望的太平。
云州的工坊内,铁匠们抡着锤子,叮当作响,火星溅在赤膊的上身。城内的新兵们正领取新锻造的长枪,一名年轻士兵摸着枪尖的寒光,对同伴道:“听说了吗?蛮族那边的战马,下个月就能送到咱们这了,到时候可能要选拔一批人。”
帝都的太仆寺内堆满了账簿,官吏们核对着各地送来的战马数量。北疆收购来的战马,各地马场的新驹,数字每天都在上涨。一名老吏算完最后一笔,抹了把汗:“照这个数,秋收前,咱们的铁骑能再添五万!”
从南到北,从校场到草原,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急需力量。新兵的汗水,铁骑的马蹄,蛮族牧民的笑声,交织成一曲战前的乐章。当秋收的麦浪翻滚时,这支凝聚了各方力量的大军,终将踏过楚周的边境,去完成百年来都未一统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