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随即商议起细节。
来京已有些时日,对城中格局算是摸得八九不离十。
眼下局势如何暂且不论。
以防未来局势危险,所以尽量提前安排好,再静待局势平稳。
段昊初先开口,略一思索:
“南城边缘的大杂院或许合适。
那边人杂事多,若花些银子托牙人找个僻静院子,邻里少来往的,很快能成。
贫民区虽乱,却最不显眼。
邻居各自为生,顾不上旁人,井水、茅厕也不缺,勉强够用。”
林向安点点头,沉吟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
“南城可以作物资分散点、消息耳目,但不宜作首选避所。
那边环境差,疫病易生,治安也乱,难保不遇小偷。”
稍作停顿,他又道:
“还可考虑仓储区。
那里管理混乱,租金低,总有被弃的库房或堆满杂物的阁楼。
若托会馆介绍个管账、看门的熟人,借口存放些书籍器物,便好打掩护。
仓库坚固,又能借商贾往来之便转移物资。
但关系只能限于银钱,绝不能生牵扯。”
段昊初点头:“这法子妥当。”
随即追问:“那城外呢?”
林向安沉声答道:
“远离大道与村落的废弃煤窑、采石洞,或天然山洞,只留最坏打算。”
两人都没有点破最坏的打算。
但话到此处,气氛一沉。
都知道,真到了那时,便是生死一线的下策。
这权利之争,若是弄得不好,便是国破人亡的地步。
谁也不想看到那个局面。
林向安稍一思索,又补充:
“京郊一些冷清的小庙、道观,也可留心。
借口说求一处清净读书,愿付香火钱,顺带帮看田舍。
这里有基本设施,相对稳妥。”
他把笔一顿,写下:
“三处足矣,过多反露痕迹。南城一处,仓储一处,郊外一处。”
隐蔽住所,不为长居,只是留条后路。
物资必须分散,尤其是粮食、药材、兵器,绝不可堆在一处,以防一锅端。
城郊的点,等到戒严、宵禁加重,或城中出现暴力时再启用;
至于山洞,只留物资,除非走投无路。
此外,得提前选好路线,从会馆到各点,务必多条备用。
最好亲自走一遍,熟悉地形,避开人群,才算心安。
“之后便是囤粮。”
林向安提笔,一条条写下:
“陈米、糙米——价廉、不起眼,又耐放,宜为主;
豆类——黄豆、绿豆、赤豆,可久存,还能发芽磨粉;
小米、黍米,可适量备些,耐煮耐存;
面粉易坏,只能少量。”
段昊初看着他写得条分缕析,不禁咋舌。
若是自己,顶多想到囤些米和白面,哪会考虑得这样细。
果然自己跟着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大家在慌乱的时候,林向安都已经考虑到未来局势恶化的地步了。
林向安继续写:
“副食方面:
盐要多,粗盐分装密封;
腌菜酱菜——萝卜、雪里蕻、酱瓜,多多益善;
腊肉、咸肉、鱼干,要选干硬的,小块油纸包好;
干货如香菇、木耳、笋干、海带、紫菜,轻便耐存;
猪油也得囤些,阴凉处便可;糖和蜂蜜,少量即可。”
收笔之时,他抬头,神色凝重:
“这些足够维持生计。
但不可在同一铺子一次买多。每回只买寻常人家几日的量,
分散到南北城、外城各处的米行、杂货、腌菜铺、干货行,慢慢积。”
两人又补充商议了一番,决定囤些常用药材,以防病症。
话渐告一段落,段昊初忽然想起什么,犹豫着开口:
“这事……要不要找书淮兄他们一并商量?”
林向安心里明白,官府的公告往往拖沓模糊。
真正灵验的消息,其实藏在人情往来、市井茶馆的只言片语里。
要想活得稳妥,他的方法必须低调、高效,还要尽可能铺开消息网。
眼下风声紧迫,单打独斗绝不是好法子。
会馆里的消息,往往比外头更快更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离开这里。
若是不经营人脉,一旦孤立无援,很容易就成众矢之的。
他语气郑重地嘱咐道:
“子宴兄,今日说的这些话,就只限在咱们身边人之间,暂时别往外传。
等事成之后,才是咱们真正的底牌。
钱财方面,手里的银票要尽快去兑换,
分一些换成现银,或者金叶子,再拿一部分用来囤积物资。”
真要乱起来,钱庄未必还愿意兑银票,
到那时纸面数字就不顶用了。
吃穿用度的实物,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金银也比银票可靠得多。
他停了停,又继续道:
“如今的局势,单打独斗绝对是下策。
人少,消息闭塞,一旦有变,根本来不及应对。
所以我们得先去找书淮兄他们商量后路,
同时暗中留意他们的举动,再决定要不要跟进。
切记,绝不能轻易站队。
咱们要做的,是等最后的赢家出现。
我们这些举人,说白了,不过是棋子。
用得着时被捧在手里,用完了就弃之不顾。
真要想借机往上爬,不是没有机会,但风险极大。
一旦出事,丢命是小事,连累家里才是大祸。
咱们还年轻,没必要拿命去赌。”
若是没有家族牵绊,另当别论。
择机投靠某一方,说不定真能一飞冲天。
可眼下这是个陌生的朝代,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
这种险,实在不值当。
至于赵泽、郑佑,他们的家族都经历过老皇帝多次清洗,能一路活下来的,哪个不是心思敏锐、见风转舵的?
与其担心被他们牵连,不如担心被人利用,反倒要去攀他们的关系。
林向安反复叮嘱,就怕段昊初心头发热,贸然走上险路。
段昊初听得认真,心里却越发沉重。
林向安说得明白,他自己也清楚其中凶险。
点点头,轻笑着应道:
“向安兄,你放心,这些事我晓得轻重的。”
计划定下后,林向安便让段昊初先去探探张书淮、王诚、赵有光三人的口风。
至于段茗,他心思单纯,林向安怕他嘴严不住,暂时没打算让他知情。
到时候让他打打下手、跑跑腿。
随后,他又把计划告诉了林远、王和信。
两人听完都有些发愣,心里满是疑惑。
对他们来说,会试不过是推迟,怎么会闹得像天要塌了一样?
王和信忍不住问:
“向安,会试推迟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林向安点点头,脸上带着些沉重:
“你们年纪还小,虽说跟着出来见识过一些事,但毕竟没经历过真正的动乱。
会试推迟的背后,是皇位之争已经暗中开场了。
上面的人手足相残,真要兵戎相见,底下的百姓就得跟着受苦。
乱世是吃人的世道,以防万一,我只能先做最坏的打算。
我既然带你们出来,就要带你们平安回去。”
这番话让两人心头一紧。
王和信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此刻听到“乱世吃人”四个字,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心里隐隐发凉。
林远的神色,也不自觉渐渐凝重起来。
说到这,他想起之前曾让二人闲时多去观察京城大小铺子。
原本是想着能不能找门路赚点钱,如今倒也派上了用场。
林向安见二人神色变化,继续说道:
“我也不是吓你俩,只是咱们提前有些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
用不了多久,京城的物价就要涨。
早先,我就让你们观察过,心里该有些数。
从现在起,把每天的物价记录下来,报给我。
与此同时,分头去不同铺子,按我写的清单买东西。
纸条背下来后立刻烧掉,切记不要多嘴。
若是有人问,就说是家里常用。”
王和信见林向安如此说,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重重点头:
“明白,你放心。”
他的语气少了往日的轻快,多了几分沉稳。
林远也点头应下,神情中带着紧张,却没有退缩。
林向安又补充道:
“还得买一些普通商贾穿的衣物,换身打扮。
挑清晨或午后人少的时候去采买,从人会馆人少的侧门进来,
把原先箱笼里的东西腾出来,先暂时存放在这里。”
至于隐蔽的落脚处,还得他亲自去寻。
等地方找妥当,再把东西分批转运出去。
来京已有些时日,对城中格局算是摸得八九不离十。
眼下局势如何暂且不论。
以防未来局势危险,所以尽量提前安排好,再静待局势平稳。
段昊初先开口,略一思索:
“南城边缘的大杂院或许合适。
那边人杂事多,若花些银子托牙人找个僻静院子,邻里少来往的,很快能成。
贫民区虽乱,却最不显眼。
邻居各自为生,顾不上旁人,井水、茅厕也不缺,勉强够用。”
林向安点点头,沉吟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几行:
“南城可以作物资分散点、消息耳目,但不宜作首选避所。
那边环境差,疫病易生,治安也乱,难保不遇小偷。”
稍作停顿,他又道:
“还可考虑仓储区。
那里管理混乱,租金低,总有被弃的库房或堆满杂物的阁楼。
若托会馆介绍个管账、看门的熟人,借口存放些书籍器物,便好打掩护。
仓库坚固,又能借商贾往来之便转移物资。
但关系只能限于银钱,绝不能生牵扯。”
段昊初点头:“这法子妥当。”
随即追问:“那城外呢?”
林向安沉声答道:
“远离大道与村落的废弃煤窑、采石洞,或天然山洞,只留最坏打算。”
两人都没有点破最坏的打算。
但话到此处,气氛一沉。
都知道,真到了那时,便是生死一线的下策。
这权利之争,若是弄得不好,便是国破人亡的地步。
谁也不想看到那个局面。
林向安稍一思索,又补充:
“京郊一些冷清的小庙、道观,也可留心。
借口说求一处清净读书,愿付香火钱,顺带帮看田舍。
这里有基本设施,相对稳妥。”
他把笔一顿,写下:
“三处足矣,过多反露痕迹。南城一处,仓储一处,郊外一处。”
隐蔽住所,不为长居,只是留条后路。
物资必须分散,尤其是粮食、药材、兵器,绝不可堆在一处,以防一锅端。
城郊的点,等到戒严、宵禁加重,或城中出现暴力时再启用;
至于山洞,只留物资,除非走投无路。
此外,得提前选好路线,从会馆到各点,务必多条备用。
最好亲自走一遍,熟悉地形,避开人群,才算心安。
“之后便是囤粮。”
林向安提笔,一条条写下:
“陈米、糙米——价廉、不起眼,又耐放,宜为主;
豆类——黄豆、绿豆、赤豆,可久存,还能发芽磨粉;
小米、黍米,可适量备些,耐煮耐存;
面粉易坏,只能少量。”
段昊初看着他写得条分缕析,不禁咋舌。
若是自己,顶多想到囤些米和白面,哪会考虑得这样细。
果然自己跟着他,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大家在慌乱的时候,林向安都已经考虑到未来局势恶化的地步了。
林向安继续写:
“副食方面:
盐要多,粗盐分装密封;
腌菜酱菜——萝卜、雪里蕻、酱瓜,多多益善;
腊肉、咸肉、鱼干,要选干硬的,小块油纸包好;
干货如香菇、木耳、笋干、海带、紫菜,轻便耐存;
猪油也得囤些,阴凉处便可;糖和蜂蜜,少量即可。”
收笔之时,他抬头,神色凝重:
“这些足够维持生计。
但不可在同一铺子一次买多。每回只买寻常人家几日的量,
分散到南北城、外城各处的米行、杂货、腌菜铺、干货行,慢慢积。”
两人又补充商议了一番,决定囤些常用药材,以防病症。
话渐告一段落,段昊初忽然想起什么,犹豫着开口:
“这事……要不要找书淮兄他们一并商量?”
林向安心里明白,官府的公告往往拖沓模糊。
真正灵验的消息,其实藏在人情往来、市井茶馆的只言片语里。
要想活得稳妥,他的方法必须低调、高效,还要尽可能铺开消息网。
眼下风声紧迫,单打独斗绝不是好法子。
会馆里的消息,往往比外头更快更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离开这里。
若是不经营人脉,一旦孤立无援,很容易就成众矢之的。
他语气郑重地嘱咐道:
“子宴兄,今日说的这些话,就只限在咱们身边人之间,暂时别往外传。
等事成之后,才是咱们真正的底牌。
钱财方面,手里的银票要尽快去兑换,
分一些换成现银,或者金叶子,再拿一部分用来囤积物资。”
真要乱起来,钱庄未必还愿意兑银票,
到那时纸面数字就不顶用了。
吃穿用度的实物,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金银也比银票可靠得多。
他停了停,又继续道:
“如今的局势,单打独斗绝对是下策。
人少,消息闭塞,一旦有变,根本来不及应对。
所以我们得先去找书淮兄他们商量后路,
同时暗中留意他们的举动,再决定要不要跟进。
切记,绝不能轻易站队。
咱们要做的,是等最后的赢家出现。
我们这些举人,说白了,不过是棋子。
用得着时被捧在手里,用完了就弃之不顾。
真要想借机往上爬,不是没有机会,但风险极大。
一旦出事,丢命是小事,连累家里才是大祸。
咱们还年轻,没必要拿命去赌。”
若是没有家族牵绊,另当别论。
择机投靠某一方,说不定真能一飞冲天。
可眼下这是个陌生的朝代,未来如何谁也说不准。
这种险,实在不值当。
至于赵泽、郑佑,他们的家族都经历过老皇帝多次清洗,能一路活下来的,哪个不是心思敏锐、见风转舵的?
与其担心被他们牵连,不如担心被人利用,反倒要去攀他们的关系。
林向安反复叮嘱,就怕段昊初心头发热,贸然走上险路。
段昊初听得认真,心里却越发沉重。
林向安说得明白,他自己也清楚其中凶险。
点点头,轻笑着应道:
“向安兄,你放心,这些事我晓得轻重的。”
计划定下后,林向安便让段昊初先去探探张书淮、王诚、赵有光三人的口风。
至于段茗,他心思单纯,林向安怕他嘴严不住,暂时没打算让他知情。
到时候让他打打下手、跑跑腿。
随后,他又把计划告诉了林远、王和信。
两人听完都有些发愣,心里满是疑惑。
对他们来说,会试不过是推迟,怎么会闹得像天要塌了一样?
王和信忍不住问:
“向安,会试推迟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林向安点点头,脸上带着些沉重:
“你们年纪还小,虽说跟着出来见识过一些事,但毕竟没经历过真正的动乱。
会试推迟的背后,是皇位之争已经暗中开场了。
上面的人手足相残,真要兵戎相见,底下的百姓就得跟着受苦。
乱世是吃人的世道,以防万一,我只能先做最坏的打算。
我既然带你们出来,就要带你们平安回去。”
这番话让两人心头一紧。
王和信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此刻听到“乱世吃人”四个字,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心里隐隐发凉。
林远的神色,也不自觉渐渐凝重起来。
说到这,他想起之前曾让二人闲时多去观察京城大小铺子。
原本是想着能不能找门路赚点钱,如今倒也派上了用场。
林向安见二人神色变化,继续说道:
“我也不是吓你俩,只是咱们提前有些危机意识,防范于未然。
用不了多久,京城的物价就要涨。
早先,我就让你们观察过,心里该有些数。
从现在起,把每天的物价记录下来,报给我。
与此同时,分头去不同铺子,按我写的清单买东西。
纸条背下来后立刻烧掉,切记不要多嘴。
若是有人问,就说是家里常用。”
王和信见林向安如此说,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重重点头:
“明白,你放心。”
他的语气少了往日的轻快,多了几分沉稳。
林远也点头应下,神情中带着紧张,却没有退缩。
林向安又补充道:
“还得买一些普通商贾穿的衣物,换身打扮。
挑清晨或午后人少的时候去采买,从人会馆人少的侧门进来,
把原先箱笼里的东西腾出来,先暂时存放在这里。”
至于隐蔽的落脚处,还得他亲自去寻。
等地方找妥当,再把东西分批转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