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伯见气氛已到高潮,朗声笑道:
“诸位少年,今日各有所得,皆是好样的!
晚上本伯在府中设宴,犒劳尔等,也算为上元节添一分喜气。”
众少年闻言,立刻精神一振。
能受宁远伯亲邀赴宴,这可是荣耀。
说罢,他便带着武安侯、徐侍郎等人离开演武场,前往府中安排酒席。
场中少年们在余热未消的战意中缓缓散去。
红蓝两队虽然胜负已分,却没有了方才的剑拔弩张。
反倒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神色。
尽管赵泓、徐彰不喜赵泽,但这属于私下纷争,倒是不会当着外人的面难堪。
他们先被带到西侧厅换去戎装,换上整洁的常服,又稍作整理,洗去尘土与汗水,这才神清气爽地走了出来。
不多时,便有下人前来,引领他们穿过曲折的廊道,去往正厅。
晚宴准备的极其热闹丰盛。
一场比赛下来,林向安可谓是声名大振,不仅赢得了长辈的赞许,也得到了同辈少年的真心接纳。
他为人爽朗不失稳重,场上沉着果敢,场下又善于照顾队友,尤其在对阵时刻。
特意照顾王锐、孙茂两位年纪最小的孩子,同时还创造出表现机会,让他们能够自信地施展。
这份体贴,换来了两位小家伙发自内心的尊敬,连称呼都亲昵地变成了“向安哥哥”。
其他少年原本因为身份生疏,称他为“林小举人”。
可这一仗过后,先是叫“林兄”,再到“向安兄”,语气间透出几分亲近与认可。
这种友好的氛围也延伸到了林远、王和信身上。
在蓝队的出色配合,让他们同样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原本众小子吵闹着要喝酒,不醉不归,但晚上有上元节灯会,林向安要带着林远、王和信去看灯会。
众人知道他们第一次来,也不好扫兴,便有所收敛。
......
廊外早已挂满彩灯,远处爆竹声、锣鼓声隐隐传来。
上元节的喜庆,从街市一路蔓延到宁远伯府中。
今日比试,不过是节日的序曲,为节中添了几分武烈之气。
真正的热闹,还在夜幕之后。
满城花灯、鼓乐喧天,才是今夜的盛景。
上元节,是闺阁女眷一年中少有能成群出门、明目张胆赏灯的日子。
京城的这一夜,自古繁华。
林向安三人原本与赵泽结伴看灯,但郑佑经过下午的比赛,甚是喜欢林向安这位朋友。
特意与武安侯打过招呼,留在宁远伯府中与他们同游。
徐言恭则被父亲唤回,余人也各自散去。
几人一跨出府门高高的门槛,仿佛跌入人间星河。
府前灯棚华彩流溢,将石狮、拴马桩都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红。
但这只是海中的一滴水。
视线所及,整条街已化作光的河流、人的堤岸。
无数花灯绵延到目力不及之处,与天上皎月争辉。
走马灯旋转光影,绢纱灯透出《三国》《西游》的朦胧故事。
远处街口,一角巨大的鳌山灯流光溢彩,引得人潮涌动。
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特有的热烈气息:
蜡油微焦的香、灯油的温暖味、烤羊肉串的烟火气、刚出锅元宵的甜糯蒸汽,还有无数人身上的熏香与汗味,交织成滚烫的生命力。
就连见过现代灯会的林向安,也被震撼得屏息。
而最盛的,还在皇城东华门外。
那里矗立着京城最宏伟的鳌山灯。
听郑佑解释说,这不是简单的灯棚。
而是由万千彩灯、绸缎、彩纸扎成的巨型灯山:层峦叠嶂,亭台楼阁,神仙瑞兽栩栩如生。
最顶端,一条光芒万丈、口吐火焰的巨龙灯盘踞其上,象征江山永固。
点灯之时,仿佛仙宫降临,引得万民欢呼。
此夜,京城宵禁全解,城门不关,坊门不闭。
王孙公子、闺阁千金、贩夫走卒皆可通宵游冶。
御街、灯市口、城隍庙、各大寺前,处处人潮摩肩接踵。
“小心!让一让!”小贩的吆喝穿透嘈杂;
“快看,那边喷火的!”
孩童骑在父肩尖叫;震耳的锣鼓点子敲得人血脉贲张,笙箫婉转其间。
“向安!快看那盏龙灯,好生威武!”王和信指着远处巨大的盘旋龙灯,眼睛发亮。
郑佑却被烤肉香勾得直咽口水:“香!真香!谁带钱了,先垫上!”
后面的下人见状,赶紧挤过来付钱。
林向安走在人流中,唇角含笑,目光掠过火树银花不夜天,也掠过身边一张张兴奋的脸庞。
他忽然想起家乡的弟弟妹妹。
若有机会,真想带他们也来看看这京城的热闹与烟火气。
“诸位少年,今日各有所得,皆是好样的!
晚上本伯在府中设宴,犒劳尔等,也算为上元节添一分喜气。”
众少年闻言,立刻精神一振。
能受宁远伯亲邀赴宴,这可是荣耀。
说罢,他便带着武安侯、徐侍郎等人离开演武场,前往府中安排酒席。
场中少年们在余热未消的战意中缓缓散去。
红蓝两队虽然胜负已分,却没有了方才的剑拔弩张。
反倒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神色。
尽管赵泓、徐彰不喜赵泽,但这属于私下纷争,倒是不会当着外人的面难堪。
他们先被带到西侧厅换去戎装,换上整洁的常服,又稍作整理,洗去尘土与汗水,这才神清气爽地走了出来。
不多时,便有下人前来,引领他们穿过曲折的廊道,去往正厅。
晚宴准备的极其热闹丰盛。
一场比赛下来,林向安可谓是声名大振,不仅赢得了长辈的赞许,也得到了同辈少年的真心接纳。
他为人爽朗不失稳重,场上沉着果敢,场下又善于照顾队友,尤其在对阵时刻。
特意照顾王锐、孙茂两位年纪最小的孩子,同时还创造出表现机会,让他们能够自信地施展。
这份体贴,换来了两位小家伙发自内心的尊敬,连称呼都亲昵地变成了“向安哥哥”。
其他少年原本因为身份生疏,称他为“林小举人”。
可这一仗过后,先是叫“林兄”,再到“向安兄”,语气间透出几分亲近与认可。
这种友好的氛围也延伸到了林远、王和信身上。
在蓝队的出色配合,让他们同样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原本众小子吵闹着要喝酒,不醉不归,但晚上有上元节灯会,林向安要带着林远、王和信去看灯会。
众人知道他们第一次来,也不好扫兴,便有所收敛。
......
廊外早已挂满彩灯,远处爆竹声、锣鼓声隐隐传来。
上元节的喜庆,从街市一路蔓延到宁远伯府中。
今日比试,不过是节日的序曲,为节中添了几分武烈之气。
真正的热闹,还在夜幕之后。
满城花灯、鼓乐喧天,才是今夜的盛景。
上元节,是闺阁女眷一年中少有能成群出门、明目张胆赏灯的日子。
京城的这一夜,自古繁华。
林向安三人原本与赵泽结伴看灯,但郑佑经过下午的比赛,甚是喜欢林向安这位朋友。
特意与武安侯打过招呼,留在宁远伯府中与他们同游。
徐言恭则被父亲唤回,余人也各自散去。
几人一跨出府门高高的门槛,仿佛跌入人间星河。
府前灯棚华彩流溢,将石狮、拴马桩都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红。
但这只是海中的一滴水。
视线所及,整条街已化作光的河流、人的堤岸。
无数花灯绵延到目力不及之处,与天上皎月争辉。
走马灯旋转光影,绢纱灯透出《三国》《西游》的朦胧故事。
远处街口,一角巨大的鳌山灯流光溢彩,引得人潮涌动。
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特有的热烈气息:
蜡油微焦的香、灯油的温暖味、烤羊肉串的烟火气、刚出锅元宵的甜糯蒸汽,还有无数人身上的熏香与汗味,交织成滚烫的生命力。
就连见过现代灯会的林向安,也被震撼得屏息。
而最盛的,还在皇城东华门外。
那里矗立着京城最宏伟的鳌山灯。
听郑佑解释说,这不是简单的灯棚。
而是由万千彩灯、绸缎、彩纸扎成的巨型灯山:层峦叠嶂,亭台楼阁,神仙瑞兽栩栩如生。
最顶端,一条光芒万丈、口吐火焰的巨龙灯盘踞其上,象征江山永固。
点灯之时,仿佛仙宫降临,引得万民欢呼。
此夜,京城宵禁全解,城门不关,坊门不闭。
王孙公子、闺阁千金、贩夫走卒皆可通宵游冶。
御街、灯市口、城隍庙、各大寺前,处处人潮摩肩接踵。
“小心!让一让!”小贩的吆喝穿透嘈杂;
“快看,那边喷火的!”
孩童骑在父肩尖叫;震耳的锣鼓点子敲得人血脉贲张,笙箫婉转其间。
“向安!快看那盏龙灯,好生威武!”王和信指着远处巨大的盘旋龙灯,眼睛发亮。
郑佑却被烤肉香勾得直咽口水:“香!真香!谁带钱了,先垫上!”
后面的下人见状,赶紧挤过来付钱。
林向安走在人流中,唇角含笑,目光掠过火树银花不夜天,也掠过身边一张张兴奋的脸庞。
他忽然想起家乡的弟弟妹妹。
若有机会,真想带他们也来看看这京城的热闹与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