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师傅,您这是被哪位大人气着了?-《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赵康平走近几步,目光在林向安和赵泽之间转了一圈,眸中颇有几分欣慰。

  “我原想着你走上科举仕途,武功倒是会荒废些。如今看来,倒也不尽然。”

  林向安正了正身,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弟子惭愧,我耐力不如阿泽,后面渐渐落了下风。要不是师傅您来了,我怕是要败下阵来。”

  这话倒也不算谦虚,确实自知之明十足。

  赵泽听了这话,脸上却不见得意,反而摸了摸鼻子:

  “向安以前可比我厉害多了,如今他日日读书,还能跟我打成这样,已经算厉害了。”

  赵康平忍不住笑出声,摆摆手,调侃道:

  “你小子也就练武还有点出息。他是念书的料,如今已经是堂堂举人,你要是还打不过他,那我这张老脸往哪搁?”

  说完又顿了顿,语气一转:

  “不过真要较真论对手,泽儿啊,就算你拳脚再好,怕也赢不了他。”

  论心机谋略,林向安甩他儿子几条街啊!

  如今只是比试拳脚,又不是死敌,定然不会耍心机。

  赵泽一听,脸就有点挂不住了。

  他自个儿说可以,哪经得起亲爹当面泼冷水?

  “爹,你就这么不看好我?”

  赵康平斜他一眼,语气淡淡:

  “你连本兵书都看不完一遍,还跟人比心计?你不知道读书人都是一肚子坏水?”

  林向安这孩子从小心思就复杂。

  当初那么小一点点,就能智斗土匪,更别说后面的手段。

  养精蓄锐,到后面一步步吞噬敌人。

  这么小就如此胆识气魄。

  未来大有可为。

  林向安闻言,做出一副无辜模样,笑道:

  “师傅,您这是被哪位大人气着了?怎么说起我们读书人来了?是不是觉得哪位文官太会绕弯子,才迁怒于我啊?”

  话虽带笑,但林向安心里大概也猜到了。

  武官讲究痛快,文官多弯绕。

  再加上国策,重文轻武,这两边历来不太对付。

  不由想到,他师傅怕是受过读书人的气,这才有如此大的怨念。

  赵康平被他一语点中,嘴巴一噎,索性不再搭理这茬。

  他眼角余光一扫,忽地注意到林向安左手虎口处隐隐有茧。

  再仔细一瞧,右手指腹也有茧子。

  若是只读书,茧子该长在右手中指和拇指之间,可林向安的中指、无名指指腹都有明显厚茧。

  他见多识广,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拉弓练箭留下的印子。

  赵康平挑了挑眉,开口问道:

  “咦?你练箭了?”

  赵康平话音一出,赵泽也是一愣,目光直接落到林向安手上,突然就想起了在乌程县外,遇到林向安时,他拿箭的样子。

  林向安倒也不意外。

  像师傅这样的老江湖,见多识广,分得清文人握笔、武人执弓留下的茧子,不是难事。

  “嗯,在县学学过一阵。”

  赵康平听了,倒来了兴致。

  他早看出来林向安练武是为了强身保命,不是真走这条路的。

  不过射箭嘛,远攻为主。

  讲究精准与控制,也不容易伤身。

  确实合这小子谨慎又不失攻防的性子。

  “那练得怎么样?”

  “勉强算能护住自己。”

  赵康平听完,嗤地笑了一声,显然不信。

  练箭之人的水平,其实一看手上的茧子就能猜个七八分。

  林向安这双手,明显是下过一番苦功的,绝不是他说的“能护住自己”那么简单。

  况且他了解这小子,从小就不是敷衍的性子。

  要么不学,一学就得学出点名堂。

  赵康平眼珠一转,笑道:

  “渊儿这几年箭法练得挺勤,也有些长进。要不把他叫来,和你比比?”

  语气轻描淡写,实则根本没给拒绝的余地,分明是想试试林向安的底。

  林向安倒也无所谓,爽快应道:

  “行啊,试试看。”

  赵康平吩咐下人去请赵渊过来。

  比箭嘛,规矩不复杂,常见的分三种:定靶、动靶、骑射。

  这宅里地方再宽敞,也不够骑马奔射,骑射自然省了。

  趁着人还没到,赵康平便命人先准备好定靶。

  靶垛立在百步开外,用厚实草席一层层捆扎,围成圆垛,中央画了清晰的同心圆,便于计分。

  为了公平,两人用的都是统一准备的长梢弓和雕翎箭。

  赵渊还未到,林向安已经拿起弓箭,站在靶前随手拉了几下弓,活动手腕,顺便找找手感。

  赵泽站在一旁,望着他,忽然有些好奇。

  他记得当初再见时光顾着高兴,压根没注意林向安箭法到底如何。

  于是扭头问一旁的林远和王和信:

  “向安射箭水平怎么样?”

  王和信略一迟疑,老实说道: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来京的路上,有次夜里遇上水匪偷袭,围得挺紧,是向安当机立断,拿箭吓退了他们,拖到镖局的人来救援。那时候我光顾着紧张,天又黑,真没看清他到底射没射中。”

  林远补了一句:

  “他练箭其实也不算久,是考上秀才后才开始的。那会儿住县学,一边念书一边练箭,还练了骑马。他嫌马车又颠又闷,说骑马自在些。”

  赵泽点点头,这事他也有印象。

  一想起这茬儿,他突然想起自己从郑佑那儿赢来的那匹马。

  原说好要带走,可后来找到林向安后,心思都转到人身上,反倒把马给忘了。

  这会儿一琢磨,不如干脆把那马送林向安当坐骑。

  寄放在家里,养着也方便。

  这主意越想越合适,心里已经盘算开了。

  “他以前比过箭术吗?”赵泽又问。

  林远和王和信对视一眼,同时摇头。

  “没听他说过,也没见他和谁比过。”

  赵泽听罢,反倒更起了兴趣,目光投向林向安。

  此时的林向安正站在射位前,神情沉静,左手搭弓,右手试拉弦。

  动作利落干脆,毫不拖泥带水。

  赵康平在一旁看着,眯了眯眼,微微一笑。

  这姿势、这架势,显然不是随便玩玩的。

  林向安前世当过兵,受过专业枪械训练。

  他练箭时也不是盲目模仿,而是结合自己的特长,系统化地制定训练法。

  他会记录每次箭着点位置,分析偏差,逐步优化;

  又从人体工学出发,调整动作,减少无效耗力,以提高精度与持久度。

  说白了,他是带着脑子在练,讲究方法,注重积累。

  虽然练习时间不算长,但日复一日,已见成效。

  若论实力,肯定不及军中专精的弓手。

  毕竟人家虎背熊腰,力气十足,就强过于他,再加上后天苦练。

  他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