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叙旧闲聊-《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李宝珠让众人落座后,吩咐下人端茶上果。

  又细细打量林向安几眼。

  这孩子长得越发出挑了,为人懂礼节,知分寸,让人不觉便生欢喜。

  当年泽儿最听他的话,跟在他身边的时候,倒还安分些。

  可惜后来一离开,泽儿就不那么省心了。

  在杭州时,时常和几个表兄争执,偶尔还动手,打得鸡飞狗跳。

  到了京里,总算收敛了些。

  可还是不好好念书,总跟着郑佑他们混在一处。

  反正赵康平的意思,只要他好好练武,等他再大点,到时候直接丢到军中磨磨就好了。

  可李宝珠哪里舍得?军中苦不说,去了便难得见上一面。

  大儿子赵渊就是如此,跟着去了军队,一年到头,在家也住不上几天。

  她原想着让泽儿好好读书,可惜不是那块料。

  没有林向安督促,直接放飞自我了。

  你看看人家林向安,和泽儿年纪差不多。

  如今却已是堂堂举人,还是浙江乡试的第五名。

  当初赵康平接到谢云从南方发来的飞鸽传书,说他不仅考中了举人,还替镖局赚了整整十八万两银子。

  当初赵康平跟她提起,她还不信。

  结果一看信上清清楚楚写着事由经过,才真心佩服。

  此子有胆有识,不是池中物啊!

  她收回思绪,语气缓和下来,脸上满是慈爱:“你爹娘近来可都安好?你娘的手艺,我这几年还常念叨呢。”

  自从林向安跟着赵康平学武起,林家每年做的腊肠之类的吃食,总要送些过来。

  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却格外入味。

  尤其镖局的弟兄们,赶路吃得粗陋,有林家干货在身边,路上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这味道长时间吃不到,还真叫人记挂。

  林向安微微一笑,温声答道:“多谢李姨挂念,家父母一切都好。如今日子宽裕些了,但他们还是闲不下来。”

  提起林秋兰和王四顺,林向安一脸的柔和。

  就算条件好了,也仍喜欢忙碌。

  林向安也理解。

  事业,两口子一点点经营起来的。

  不仅赚钱,还有成就感,这是人活着的一种重要价值。

  所以,他也没有多阻止。

  只要别操劳过度就好。

  李宝珠听着听着,神色也有些感慨:“那就好。我早先就觉得,你爹娘是有福之人。”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院外,突然就怀念起江南的日子,

  虽然清淡些,但倒自在。

  现在进了这京里,讲究多了,规矩也多。

  身份虽看着风光,可妯娌婆媳的事、各路女眷的应酬,哪一样轻松?

  走一步都得留心,生怕落人话柄。

  林向安望着她,虽不作声,却已大概猜测到几分。

  李姨虽衣着贵重、仪态端庄,却少了当年的那股恣意洒脱。

  这京城繁华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林向安笑着道:“李姨,您也是有福气的人,渊哥、阿泽都孝顺您。我还听说您都当祖母了,真是可喜可贺!”

  提起孙女,李宝珠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柔和了许多。

  当年她倒是一直想再添个女儿,可惜生泽儿险些遇险,落了病根,这心愿也就搁下了。

  如今儿子成了亲,还添了个孙女。

  虽是绕了个弯,总算也圆了旧愿。

  “是啊,那丫头和渊儿小时候长得可像了,只是性子更跳脱些。”

  她一面说着,一面偏头看向赵渊,笑着吩咐道:“晚些时候让静婉把孩子抱出来,让大家都瞧瞧。”

  赵渊坐得挺直,点点头:“娘,知道了。”

  李宝珠转回头,又望向林向安,语气亲切:

  “你才进京没几日吧?住得还习惯吗?可有什么缺的?

  这京里事多又杂,哪儿不方便,跟泽儿说一声,让他帮你弄就是。”

  她说得自然,语气里没有半点客套,倒像是真的把林向安当自家孩子来看待。

  “他啊,从小就黏你,打小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我看哪,比我说的都管用。”

  她这话虽带着笑意,却也藏着一层实意。

  不管怎么样,泽儿和林向安亲近些,没有坏处。

  更何况,他与赵康平还有师徒之情。

  倘若日后林向安当官了,也能帮忙照应着。

  毕竟科举入仕,和走后门安排,那份量可不一样。

  老爷子的爵位,也没法承袭。

  即便承袭,也轮不到她的儿子。

  再说以林向安的谋略,日后也能给泽儿建议。

  比郑佑那群只会吃喝玩乐的人,强多了。

  林向安闻言,连忙起身拱手谢道:

  “李姨厚爱,向安感激在心。会馆里诸事都安稳,暂时并无不便。若真有需要,定不会客气。”

  李宝珠点点头,转头看向赵泽,语气里带着点打趣:

  “听见了没?你别光顾着自己疯玩,向安是来应考的,正经事要紧。

  咱们能帮的,就尽量帮着,别让人家操心这些琐事。”

  赵泽咧嘴一笑:“知道了娘。向安若有事,我肯定比他还上心。”

  母子俩你一句我一句,说得自然亲热,林向安也不禁被逗笑了。

  一旁的赵渊静静看着,脸上也浮起笑意:

  “你有事要帮,跟我说也行。我看你长大的,跟泽儿差不多年纪,在我眼里你也算弟弟。

  要是我不在家,便托人跟你嫂子说一声,回头我给你介绍认识。”

  “好,多谢渊哥。”

  李宝珠又看向林远、王和信,语气温和地叮嘱:“你们两个也别拘着,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自家孩子,不兴这么客气的。”

  林远与王和信连忙应道:“谢李姨。”

  李宝珠笑吟吟地吩咐丫鬟给林远、王和信添茶,又转头招呼身边的嬷嬷:

  “去,把阿泽那边院子收拾收拾,让向安他们住那边。”

  说得轻松随意,却安排得分明贴心。

  众人闻言纷纷道谢,气氛愈发轻松融洽。

  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说笑不断。

  不觉间已说了大半晌,李宝珠虽仍笑着听他们说话,但神情间略显疲倦。

  赵渊察觉到,便起身笑道:

  “娘,时候也不早了,我带向安他们去院子里转转,也好让他们熟悉熟悉地方。”

  林向安也看出来了,顺势应道:

  “李姨,我瞧着这宅子布置得极好,正好跟着渊哥四处看看,开开眼界。”

  李宝珠闻言,笑着点头:

  “去吧,你们这些年轻人,坐不住也是常事。外头日头好,出去走走正合适。”

  赵渊起身便带着一行人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