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文斗进行中(三)-《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评判结果揭晓时,林向安和沐云衡正好从雅座走出来,俯瞰楼下一片喧哗热闹的场面。

  林向安挑眉一笑,揶揄道:“沐兄,欠我一顿饭了。”

  沐云衡失笑,摇摇头,随手拍了拍林向安的后背:

  “行,随你挑地儿。”

  语气爽快,丝毫不在意林向安有可能“狮子大开口”。

  显然,刚才那番交谈与判断,让他对林向安的了解更深了几分。

  不只是佩服才气,更是认可为人。

  随着第二局落下帷幕,第三局“策论匡时”也将拉开序幕。

  与前两局不同,这一场的评判方式略有变化。

  除了由老太史继续主裁外,掌柜还额外邀请了三位致仕官员担任评委,只不过三人身份不明,匿名点评。

  更特别的是,这一局加入了“赠书签”的环节。

  所谓“赠书签”,乃是投票的雅称。

  庶民不得议政,但茶馆巧妙规避了这一点。

  以“支持士子”为名,向茶客发放书签,既不触忌讳,又能调动气氛。

  每位茶客只要在茶馆购茶满五十文,便可获得一枚书签,有且仅能赠送给一位参赛士子,机会只有一次。

  最终评判以主裁意见为七成,“赠书签”占三成。

  这一机制一出,茶客们参与热情高涨,纷纷议论,暗自盘算要投给谁。

  而此局参赛名额每边两人。

  期间有半炷香的时间休息。

  这期间南北两方皆在紧锣密鼓地物色人选。

  南方这边,有人立刻想到了沐云衡。

  他本就是南方士林中小有声望的才俊,此时人也在场,于是潘昕然当机立断,推荐他。

  众人一听,纷纷同意。

  于是带着人上楼请他。

  第三局若输,不仅事关胜负,更关系到南方士子颜面,岂容轻敌?

  见沐云衡被请下楼,林向安笑着调侃:“沐兄,你可是我们南方的希望了,好好加油!”

  沐云衡看了他一眼,眼底似有深意,随即一笑:

  “好啊!林兄,得会见!”

  他下楼后,立刻受到南方众人的热烈欢迎。

  “沐兄,这一局就靠你了!”

  “在下定当全力以赴!”沐云衡拱手一笑,神色沉稳。

  随即问道:“另一位人选定了吗?”

  有人答:“原想请浙江解元陆文卿,无奈没找到人。”

  “那还有其他人选吗?”

  “江西的彭仁有人去找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这时,沐云衡想到了林向安,内心隐隐想和他切磋一下。

  他开口提议:“在下倒有一人推荐,此人是今年浙江五经魁,年纪尚轻,才气却颇为出众。”

  一旁的浙江举人闻言,立刻反应过来:

  “沐兄说的该不会是林向安?”

  “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浙江才子?”

  段昊初适时接话,推波助澜:“正是。他还拿过湖州府小三元,今年浙江乡试考中第五,少年英才,文冠一方。”

  “那此人在哪?”

  “就楼上,喝茶呢。”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决定将他请下楼来。

  在沐云衡与段昊初的极力推荐下,林向安也不好推辞,欣然应允。

  下楼时,沐云衡迎上来,嘴角带笑。

  林向安看着他,缓缓笑道:“原来你方才说的‘待会见’,是这个意思啊!”

  ......

  乡试过去没多久,林向安的名声,一方面是因为年少,一方面是学识,这才在浙江一带稍有名气。

  不过他一向低调行事,鲜少主动在外露面,反倒平添几分神秘。

  反正传到后面,就是浙江出了少年神童,至于其他信息,知之甚少。

  如今陡然见到真人,还是由沐云衡推荐,众人不免心生好奇。

  纷纷上前与他打招呼,语气中多有亲切。

  南方士子们的这番热络,也很快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北方士子见状,纷纷侧目,低声嘀咕这人是谁?

  一打听,才知是浙江来的十五岁举人。

  还是今年浙江乡试拿了“五经魁”的举人。

  顿时,不少人都被吸引了目光。

  北方士子虽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浙江科场素来竞争激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且还拿下第五名,确实不容小觑。

  纵然嘴上不说,心里也不免嘀咕几句。

  有人啧啧称奇,满脸艳羡他年纪轻轻便有此造化。

  也有人神情淡漠,似在怀疑其中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

  更有一位年纪略长的士子,目光复杂,望着林向安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周围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茶客,这会儿也纷纷被吸引,低声议论起来:

  “那人是个十五岁的举人?”

  “说是拿了五经魁,了不得啊!”

  “还是从浙江出来的。”

  “啧啧啧,还真少年英才。”

  “他是不是要参加第三局?”

  .......

  议论声此起彼伏,如水波般四散而开。

  不少人时不时朝林向安投去打量的目光,露出一脸好奇的神色。

  林向安却始终从容自若,面对交谈亦或旁人视线,总是面带淡淡的笑意,不显拘谨,更无骄矜。

  沉静与自信,反倒让人一时忘了他年纪尚轻,平添几分大气之感。

  徐言恭方才同李景昌、郑佑对赌,手气出奇地好,连赢了两盘,赚了不少银果子和金豆子,此时正得意洋洋地在屋里显摆。

  只是屋里众人反应平平,兴致并不高。

  一人埋头看书,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另一位则靠在椅背上直打哈欠,眼看就要打起盹来。

  不过徐言恭心情正畅,倒也没往心里去,自顾自地晃着手里的赌筹,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