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酒席情况-《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夜色渐深,林家堂屋的灯光依旧亮着。

  林向安正与林秋兰、王四顺两口子商量宴席的安排。

  街坊乡亲就摆流水席,愿来便来,随意些无妨。

  但官员和乡绅,还是得正式发请帖。

  这次的宴席与上次不同,不仅安排在家里,还得备上些娱乐节目。

  但官员、乡绅多是文雅之士,节目不能太俗,与其让人即兴赋诗唱和,不如直接请人表演,既免得冷场,也更显体面。

  “戏曲是惯常的选择,可咱家没人熟悉,且排场大,费钱费力。”林向安略作思索,随即摇头,“倒不如请些民间艺人,反倒更合适些。”

  湖州一带,民间庆典上多有傀儡戏和“三跳”表演。

  傀儡戏即提线木偶戏,技艺精湛,妙趣横生;

  而“三跳”则是以竹板、鼓、钹伴奏的说唱艺术,风格诙谐,倒有些像后世的相声。

  这两者既有趣,又接地气,乡邻贵客都能看得尽兴。

  “爹,明日劳烦你去镇上找人打听一下,选些口碑好的艺人。这些表演百姓们爱看,镇上的人应该都熟悉。”

  王四顺点点头:“这事包在我身上。”

  “流水席就摆在外院,里院的场地得收拾一下。”林向安继续说道,“女眷们则安排在后院,也需要提前整理干净。”

  若是平日,家里倒也不拘这些礼数。

  可这次宾客众多,礼节自是不能马虎。

  来访的女眷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总要有个安置的地方,能坐着歇息,吃吃点心才妥当。

  王四顺思索片刻,问道:“这次宴请意义不同,菜色可要注意些?”

  这次请客安排在家里,和上次在酒楼不同。

  林家生意一年收入还行,但实际在这富庶的地方,估计也就中等偏上。

  “寻常人家多是九大碗,荤素搭配,图个热闹,但请了乡绅,怕是要区分开。”

  林秋兰点头,这些年她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听说大户人家摆宴是八珍席,比寻常菜肴更为讲究。”

  九大碗,八菜一汤,虽家常,却也丰盛。

  但八珍席讲究山珍海味,价格高昂,非寻常人家能置办。

  林家如今身份不上不下,既不能失了待客之礼,也不能盲目铺张。

  “爹,娘,你们照常准备九大碗,八珍席我明日去找人安排。”

  王四顺略有迟疑:“可段家刚才送了红帖,明日你不是要赴宴?来得及吗?”

  “后日才设宴,时间虽紧,但还能安排。”

  林向安琢磨了一下,八珍宴有昂贵的食材,但一定也有平替。

  “薛家、冯家定然熟悉此事,我去找他们帮忙,定能安排妥当。”

  王四顺一听,顿觉放心,以林向安如今的地位,以及好两家的交情,只要林向安开口,定会主动帮忙的。

  “行,那你去定,需要多少钱,回头找你娘拿,家里的钱都放在她手里。”

  林向安笑道:“不用,我手头有银子,这事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随后又补充说。

  “晚点我写好请帖,明日你们派人帮忙送上门便是。”

  幸好先前赢了一大笔银子,如今花起来倒也不心疼。

  王四顺点头,又想起一事:“这些贵客送来的礼,怕是得准备回礼?”

  “定制回礼怕是来不及了。”林向安想了想,觉得他爹提醒的也是。

  一般定制折扇或者文集,这都需要时间,索性就利用家里的东西,更划算。

  “就用家里的珍酿,分装在小酒坛里赠送。”

  酒是现成的,只需封坛包装,且文人最爱品酒,这礼物既体面又合适。

  “如此也好。”王四顺笑了,觉得这个提醒挺好。

  林秋兰想了想,又补充道:“要不要再加些家里的干货?”

  反正林家也不是书香门第,礼数做到位就行。

  礼品稍微丰富些,也显得更有心意。

  “那就备上吧,娘,您提前打包好,待送客时,我来递给客人。”

  林向安点头道。

  三人又细细商量了一番,水果、零食、点心等也都要准备充足,毕竟客人众多,免得显得怠慢。

  七七八八敲定后,天色有些晚,但林向安仍未能歇下。

  回到房间时,林桥和林远已经将红纸名帖准备妥当,就等他书写了。

  他也不耽搁,坐下便与二人一同盘算该邀请哪些人。

  邀请名单以昨日刘知县宴请的宾客为主,此外,还有自己交好的朋友。

  林向安参考段昊初送来的名帖格式,认真书写请帖。

  举人之间的请帖较为简单,只需写明头衔、宴席时间和地点,措辞得体便可。

  但官员的请帖则要更为讲究,要恭敬些。

  这些繁琐的日常细节,分门别类处理起来确实麻烦,但却又不得不注意。

  如今只是举人身份,往后若是入仕为官,规矩礼数只会更加繁复。

  一口气写了三十余封请帖,林向安仔细检查无误后,将其交给林桥。

  “这份是邀请名单,名帖明日务必送到各家。”

  其中几家他并不清楚具体地址,不过县城就这么大,都是当地有名有姓的大户,稍微打听一下便能找到。

  最重要的还是县衙和县学的几位官员、师长,务必要送妥当。

  “知道了,我来安排人送。”林桥收下请帖,又道,“明日让阿远陪着你去段家。”

  林桥在县城待得久了,名单上的人基本都认得。

  县学那边更是熟悉,不难处理。

  “行。”林向安应声。

  又听林桥问道,“对了,明日送出去的礼单可准备好了?”

  收到段家的请帖,林向安就要准备回帖,回帖上还得写所赠之物明细。

  既不能过于贵重,也不能寒酸怠慢。

  “家里可有什么合适的礼物?”

  明日再去采买未免太仓促,林向安想着,不如翻一翻先前收下的礼品,看看有没有适合送给段昊初的。

  “要不将之前收到的文房四宝送过去?”

  林远慢悠悠地开口。

  “对哦,鹿鸣宴上我的确收到了徽墨,不过先找找其他,要是没有,再送这个也不迟。”

  被林远提醒,林向安想到自己其实收到过一套文房四宝,不过不是在鹿鸣宴上获得的。

  而是当初那位田老爷举办的辩论,他获得的奖励。

  都能作为文人间礼物赠送,倒也合适。

  不过,先看看家里的库房再说。

  “明日一早再定,不早了,你俩快去歇息吧。”

  一直忙到现在,还没空和弟弟妹妹多聊,只得等忙完后,再抽空陪陪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