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不野战,不舒服-《纵横无限:从巨人城开始》

  五丈原如今已是一个巨大的兵营。

  曹友闻回到眉州以后没有食言,将手下一万多骑兵,还有精挑细选的两万名军中青壮全部送了过来军训。

  两个月时间,这三万人已经差不多训练完成,三大步走的有模有样,已经完全没了以前宋军的懒散。

  杨岳斌与曹友闻站在孔明城城墙上,满意的看着渭河边上操练的士卒。

  其实论单兵战力,宋军并不差,单兵负重,宋军已经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一套步人甲七八十斤,这帮人居然可以穿着跑五公里。

  差的是从上到下的信任,差的是纪律跟荣耀。

  最后一点极为重要。

  大宋朝,军人地位低到令人发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就是这个时代军人地位最好的诠释。

  但是自从到了五丈原,这三万宋军瞬间就找回了作为军人的荣耀。

  因为什么?

  因为有钱了啊。

  有钱就有地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原来宋军月俸一贯钱,能不能拿到还是个未知数,克扣是常有的事,虽然曹友闻这里情况要好一点,但是曹友闻不扣,发军饷的文官们扣啊。

  这一贯钱能有五百文落在士兵手里,老曹就已经要烧高香了。

  钱袋子,粮袋子都掌控在文官手里,老曹能怎么办?

  “大将军有令,自本月起,军饷翻倍。”

  “大将军有令,自本月起,军饷翻倍。”

  数名传令兵骑马穿梭于军营之中,高声疾呼。

  营中瞬间沸腾起来。

  张伟自定制之后,看了看自己的钱袋子,发现还有的是钱,于是又把手下军饷重新捋了一遍。

  普通士卒月俸四贯,什长,旅帅,都尉全部按倍往上翻。

  骑兵月俸六贯,军官跟步兵一样,俸禄翻倍往上翻。

  加上其他福利,一个最基层的旅帅,每月可领至少二十贯钱。

  而且全部实发,没有一文克扣。

  如今军饷在翻倍,这帮以前的苦哈哈能不沸腾吗?

  四十贯钱,已经可以在长安买一个单间的说。

  “去踏马的大宋朝,老子以后就认大将军了。”

  “大将军让我们打哪里,我们就打哪里。”

  “大将军让我们打谁,我们就打谁。”

  军营中群情激奋,士气瞬间被点燃。

  士卒们也知道军饷翻倍意味着什么。

  “要上战场了。”

  上战场就上战场,按张伟定下的军规。

  战场之上缴获的所有东西都分给手下,他只要地盘,其余的分文不取。

  这种制度之下,求战若渴才是士卒们的普遍心理常态。

  什么,你说畏战?

  畏战是不可能畏战的。

  昔年大唐之时,士兵们以守城为耻,一地长官要是敢在敌兵压境之时不敢野战,那大概率是要被手下背刺,死于非命。

  甚至有节度使因为敌人投降而按兵不动,从而造成手下士兵暴动,被砍了脑袋的就有好几个。

  举个例子。

  景龙二年(708年)名将张仁愿在河西走廊率军突破黄河,于北岸大破突厥。

  不过老张觉得,击败突厥人很容易,想要全歼他们却太难了,为了防止这帮家伙卷土重来,也为了将来唐军反攻时有个稳固的落脚点和后勤基地,他就打算在黄河北岸筑城,为此还打了个报告向朝廷请示。

  唐中宗李显把大臣们叫来研究这事,结果大家反对的意见居多,有人说岸北之城孤立于外,肯定难守,与其到头来便宜了胡人,不如咱们就别修。

  而得到最多人附和的观点居然是有了城池,士兵就有了懈怠侥幸之心,想着反正有城池做后盾,打仗就会失去拼命进取的精神,甚至只想守城不愿意出城野战。

  而不敢野战的唐军,还算什么唐军?

  但是张仁愿的筑城计划最后还是得到了实施。

  因为他所筑之城,城门没有门,城楼上也没有任何防御措施,像什么羊马墙、女墙、马面、敌台、战棚、堞楼、角楼以及滚木礌石、床弩、投石机之类守城必备的工事和器具一概没有不说,还严令守军不得私设,谁敢不听就砍谁的脑袋。

  这就是着名的大唐西域受降三城,阴山安北都护府。

  主打一个不野战不舒服斯基。

  后来上任的安北都护,朔方军总管常元楷就因为在这三城内部加了一座瓮城,就差点被手下士兵给弄死球了,要不是跑的快,铁定横尸西域。

  资料来自于老张的解释:

  “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寇若至此,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唐军为什么求战若渴?

  就是因为战利品分配制度。

  老李家表示:

  “我只要地盘,其他的谁抢到就是谁的。”

  这特么比蒙古人的战利品分配规则还要狠。

  蒙古人的战利品还要受贵族王公们一顿盘剥,但是大唐李家,那是真的只要地盘,其余的分文不取。

  这种制度之下,唐军能不强吗?

  张伟恢复唐制,士兵们也不是傻子,立马就知道发财的机会来了。

  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不共戴天。

  铁鹞子看着沸腾的军营张大了嘴巴,感觉自己要完蛋。

  现在军令已经下达,这三万曾经的宋军知道要去发财了,他现在来挑人,还有人愿意跟他走吗?

  曹友闻跟杨岳斌看到铁鹞子带来的张伟军令也有点吃惊。

  “大将军还要对吐蕃用兵?”

  吐蕃虽然势弱,但是毕竟地处高原,张伟现在又要征河西打色目人,又要打陇右汪世显,还要防御东边北边的蒙古人,如今又要对吐蕃用兵,怕是力不能及吧?

  面对曹友闻的疑问,铁鹞子面不改色。

  “大将军胸怀天下,就是要一战摆平整个西边,然后全力对付宋人跟蒙古人,战略已定,吾等只要按令执行就行。”

  曹友闻跟杨岳斌对视一眼,也不敢反对张伟的军令,于是只能下令,让铁鹞子去挑人。

  沸腾的军营逐渐安静下来。

  要去吐蕃,有人当然不乐意。

  河西富庶,能抢的东西肯定更多。

  吐蕃地处高原,穷乡僻壤的,打起来吃力不讨好。

  但是张伟的意志可不是一些大头兵能反抗的。

  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凡是籍贯川西的士兵,必须即刻到铁鹞子军中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