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老者亦孩童-《归处有青山》

  易年知道,七夏应该也是听不见,问了也是白问。

  便没再说话,而是同七夏默默看着老和尚。

  不是好奇心太重,只是因为在这破庙中被困,忽然见了原本没有的东西,都会忍不住看看。

  易年还好,毕竟只被困了一天,而七夏,在这里已经快一年了。

  所以看的比易年还要认真。

  就在二人看着的时候,老和尚有了动作。

  嘴里停了下来,弯腰把那断了的房梁捡起。

  房梁很粗,很重,很长。

  寻常人,只怕要三五人才能抬起,可那老和尚,一个人便拿了起来。

  那粗壮的房梁与瘦弱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易年知道,这个老和尚,不是普通人。

  应该是修行之人,准确的说,是修佛之人。

  同仓嘉那般。

  可能是怕脏了衣服,在拿起房梁之后,一只手,把袈裟解了下来。

  往后随手一抛,正好落在了那蒲团之上。

  不过老和尚可能是太老了,老的脑袋有了些糊涂。

  怕脏,拿起房梁前便应该把袈裟脱掉。

  还有此时,老和尚看着大殿上面的残缺,摇了摇头,脸上出现了一丝苦笑。

  把那沉重的房梁放在了地上,转身从大门走了出去。

  可能是忘了袈裟,也可能是一会儿还要回来。

  不用说,二人又跟在老和尚后面走着,想看看他要做什么。

  老和尚出门左转,到了大殿边缘再次左转,沿着大殿旁的小路,到了后院。

  二人跟着。

  此时的后院,也已经恢复了往日里的样子,再没了倒塌。

  不过依旧和大殿一个样,无论哪扇门上,都没有牌匾之类的东西。

  连禅房柴房的标识都没有。

  所有的房间看上去都一样。

  后院里面寸草不生,石板铺成的地面干干净净,上面依稀能看出些水痕。

  应该是昨夜下了雨。

  而现实中的后院,满是杂草,周边房屋尽数倒塌。

  易年在破庙外面,瞧的清清楚楚。

  而此时,老和尚又在光洁的地面上,自己与七夏,则走在了荒草中。

  感受着脚下传来的与眼中看见的完全不用的感觉,觉得有些怪。

  易年知道,破败的寺庙还在,自己与七夏还在寺庙之中。

  而从老和尚开门的那一刹那,一座还没有变得如此破败的虚幻庙宇,覆盖在了破庙之上。

  尽管完全吻合,但却是两个世界。

  自己与七夏能看见老和尚,但老和尚看不见自己与七夏。

  到了后院的老和尚走的依旧很慢,但比刚进院的时候快了不少,最起码没有一步一停。

  易年与七夏到了后院之后,便停了下来。

  因为老和尚踩的是青石板,两人脚下却是乱石堆。

  老和尚能推门进屋,但二人世界里的禅房,早已经塌了。

  想进,也没了门。

  见老和尚径直走进去其中一间,易年与七夏等在了外面。

  因为门开着,能瞧得出老和尚在做什么。

  老和尚开的那间应该是柴房,在里面堆满了杂物。

  伸着那干枯的双手,在杂乱里翻翻找找。

  片刻后,一只手抱着几根方木,另一只手拿着木锤与钉子,向着来路走来。

  当三人相遇的时候,老和尚没有任何停留,从易年与七夏的身体中穿过。

  那一刻,易年觉得,好像自己与七夏,才是虚幻的。

  易年明白,这虚幻,是相对而言。

  不过老和尚已经快要消失在视线里面,易年没功夫想的太多,拉起七夏的手,又跟着老和尚到了前院。

  转角处,见老和尚进了大殿,二人紧随其后。

  老和尚进了殿中,放下方木与木锤,拿起了那沉重的房梁。

  不见有任何动作,整个人飘身而起,带着那沉重的房梁,升到了那残缺的地方。

  易年看着老和尚的身影,心里想着,果然。

  这老和尚,是修行之人。

  而且,境界不低。

  易年见过归墟,还不少。

  可却从没见过哪个归墟飞起时这般从容。

  白笙箫也没有。

  尽管是虚幻中,可易年在老和尚飞起来的时候,却好像感觉到了一丝气息。

  而这丝气息,觉得很熟悉。

  脑中快速过着,想把这熟悉找出来。

  可直到老和尚把房梁按在了那处残缺之处,还是没有想起。

  而就在想要放弃思考的时候,另一个老人,进了易年的脑海中。

  一个青山小院里,日日看着竹园的老人。

  易年的眼睛亮了下,也大了点儿。

  没错,这老和尚飞起的时候,身上那不应该被自己感受到的气息,与师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气息,很想。

  一个念头,进了易年脑中。

  难道他是真武?

  易年想着,很可能。

  能比归墟境界自如,只能是真武境界。

  只不过真武境界太少,易年除了师父,没见过第二个。

  这老和尚不能算。

  因为他不在自己的世界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一时也不能确定。

  但老和尚的境界,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依旧看着老和尚的动作,眼里的神色,变了。

  旁边一直看着的七夏,也变了。

  这老和尚,可能真的太老了,老的脑子已经不好用了。

  拿起那房梁飞到高处,把房梁按在了残缺处,可固定房梁用的方木,还在大殿的地面上。

  老和尚下意识的伸手去拿,却发现离得太远。

  那苍老的脸上,有苦笑出现。

  嘴里,真的没有牙齿。

  好像忘记了那还没有固定牢靠的房梁,老和尚飘身而下,落在了地上。

  很稳。

  弯腰拿起了放在地上的木锤与方木。

  而就在这时,那房梁,从上面掉了下来。

  易年下意识的想要上前去抓,怕这房梁砸到老和尚,却被七夏拦了下来。

  “没用,你碰不到的。”

  七夏的声音传来。

  被七夏这么一说,易年停了下来,尴尬的笑了笑。

  方才一时情急,忘了自己根本碰不见那些东西。

  而那老和尚不知是运气好还是境界高,判断或是听见了房梁掉落的声音。

  往前走了一步准备去拿钉子的时候,房梁砸在了老和尚方才的所在的位置。

  老和尚听见身后的声音,回身看了眼房梁。

  没碰,又飞了上去。

  可到了那处残缺的时候,老和尚看着手里的方木与木锤,愣了片刻。

  低头见那掉落的房梁,苦笑,又上了脸。

  带着工具落下,放在了地上。

  拿起房梁,飞了上去。

  再次低头,苦笑再次。

  梁到了,工具又落在了下面。

  或许老和尚真的糊涂了。

  因为这件事,重复了好多次。

  飞起,落下。

  拿起,又忘。

  好多次的摇头,好多次的苦笑。

  此时的老和尚,就好像孩童耍着玩具一般,拿起一样,落下一样。

  不过孩童是哭闹,老和尚是苦笑。

  孩童哭闹会发脾气,但老和尚没有。

  易年看的有些急,七夏看的有些同情。

  “人老了,都会这样吗?”

  七夏轻轻问着。

  老人越老,便会越像小孩。

  只不过孩童一直在记得,而老人,一直在忘记。

  易年听着七夏的问题,想了想,开口答道:

  “人老了,脑子糊涂的有,不过不是全部,生老病死,天道轮回,大抵如此吧。”

  七夏听着,没有说话。

  易年说完,也没有说话。

  老和尚重复了许多次,不是忘了这,便是忘了那,最终,还是没把那房梁修上。

  但老和尚没恼,在易年与七夏的目光中,把那房梁与方木一起抱起,提上锤子,迈着步子,出了大殿。

  七夏与易年见了,相对而视。

  眼中,有不忍,也有同情。

  老和尚想修房梁的时候,总是忘记一起拿上去。

  可失败了许多次后,终于把所有的东西一起拿起,却忘了飞上去。

  易年知道,他不是不想修了,是真的忘了。

  再次来到后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了柴房里,又拿了把扫帚出来。

  到了前院,在易年与七夏的注视下,开始清扫院子。

  院子里什么都没有,但老和尚扫的很认真。

  二人不知老和尚扫了多久,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却没扫出一点儿杂物。

  可能是累了,也可能觉得院里已经干净了,老和尚把扫帚立在了大殿的门旁。

  进去里面,拿起了袈裟,利落穿上。

  有些事情,不会忘。

  出了大殿,坐在门槛上,望着香炉,也望着外面。

  混浊的双眼,随时都要闭上一般。

  但始终没有闭上。

  咳了两声。

  易年知道。

  没有声音,但有动作。

  直到夜幕即将降临,老和尚有了动作。

  扒着门,起了身。

  向着大殿西边走去。

  在七夏堆着柴火的地方停了下来。

  那里有口钟。

  悬在亭子里。

  钟锤上的铁链,光亮如新。

  老和尚伸出手,扶住钟锤,用着力气,慢慢向后拉着。

  想要敲钟。

  易年不明白,老和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敲钟。

  俗说晨钟暮鼓,但晚上,也有敲钟的时候。

  不过那都是提醒僧人休息时候才会敲。

  可现在天色虽暗,却也没到休息时辰。

  这钟,敲的有些早。

  或许,是太晚。

  不过老和尚没有在乎这些,推着钟锤,缓缓向前。

  可就在见那钟锤与钟马上就要相接的前一瞬,易年的眼前黑了。

  昨夜里那无比熟悉的黑暗,又回来了。

  易年知道,这是自己在这破庙的第二个夜晚…

  喜欢归处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