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忠担任台湾水师提督,其职责更加重大。台湾刚刚收复,局势尚不稳定,且台湾四面环海,海防压力巨大。
李明忠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水师力量,加强对台湾周边海域的控制。他不仅要防范荷兰殖民者的反扑,还要应对其他海上势力的威胁。
同时,台湾水师的建立也将促进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联系,推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黄蜚作为东江水师提督,负责东江地区的水师事务。东江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南北海上交通的要道。黄蜚需要确保东江海域的安全,保障海上贸易航线的畅通。他需要与其他水师提督保持密切的协作,形成统一的海防体系,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这些任命是明朝在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治理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和军事职位,明朝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台湾及周边地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这也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于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视,以及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水师提督们的任命,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张好古等人肩负着重任,他们需要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台湾及周边地区将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明朝版图中璀璨的明珠。
这一系列任命不仅是对个人的嘉奖,更是明朝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明朝通过加强海军建设和海防部署,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的海防建设提供了借鉴。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都感到非常欣喜,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的官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松江府的方以智,张好古对他充满信心。
方以智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他能够萧随曹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松江府必然会走上正轨。而且,即使出现问题,张好古也会时刻关注着,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台湾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就可以忽视。该有的企业还是需要建立起来,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大陆移民问题也是一个关键所在,这需要朝廷的支持。张好古计划通过一些策略,比如去辽地进行偷袭,来寻找那些被清人掳走的汉民以及一些难民,将他们带回台湾,为台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宋应升,张好古同样放心。宋应升本身就具备相当的能力,在护国军的素养培养方面,他一直做得非常出色。每当张好古提出一些问题时,宋应升总能迅速理解并灵活应对,举一反三地将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
新任台湾知府宋应升走马上任。他跟随张好古多年,耳濡目染,对政务、军务均有心得。张好古不仅时常指点,更会在关键时给予支持,甚至暂时留在台湾,帮助宋应升平稳过渡。宋应升虽初掌一方,但有张好古的帮衬,必能胜任。
战事结束后,郑芝龙的福建水师本应撤回福建,但朝廷却未收回张好古的五省水师督抚任命。这意味着,郑芝龙的水师仍属张好古麾下。这一安排耐人寻味——台湾既已收复,朝廷为何未调整张好古的职权?或许是看重他统筹全局的能力,亦或另有深意。
无论如何,宋应升的治台之路有了张好古的引导,而郑芝龙的水师仍受张好古节制,可见朝廷对张好古的倚重。台湾虽已平定,但治理与防务仍需谨慎,张好古的留任,或许正是为后续布局。
台湾收复后,郑芝龙的地位略有提升,从副总兵升到了总兵,这半级的升迁虽不算巨大,却也是对他以往努力的认可。然而,郑芝龙并未因此变得贪婪,他对张好古并无过多苛刻要求。
张好古深知郑芝龙在贸易领域的野心与能力,于是与他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在对日贸易方面,张好古允诺郑芝龙可以参与,但必须按照规定缴纳税收。这一条件看似束缚,实则对双方都有利。税收的缴纳能保障朝廷的利益,而郑芝龙也能在合法的框架内大展拳脚。
在货物供应上,松江府承诺会提供郑芝龙所需的物资。这一保障让郑芝龙在贸易运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更加专注于贸易事务的拓展。南洋的贸易也对郑芝龙敞开大门,同样需要缴纳税收。南洋地区物产丰富,贸易潜力巨大,郑芝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更让郑芝龙惊喜的是,张好古还带着他参与远洋贸易。远洋贸易风险与机遇并存,以往郑芝龙或许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如今却能在官方支持下光明正大地开展。这对于郑芝龙来说,无疑是事业上的重大突破。
在剿灭海盗方面,郑芝龙也向张好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承诺,一旦水师剿匪需要,福建水师定会全力参战。这不仅体现了郑芝龙的爱国之心,也展现了他愿意为维护海上安宁贡献力量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张好古还向郑芝龙表示,会支持福建建立工厂的事情。工厂的建立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能为贸易提供更多的商品。郑芝龙对此十分感激,他知道有了张好古的支持,福建的工业化进程将更加顺利。
张好古还告诉郑芝龙,按照这样的方式开展贸易,获得的利益并不比以前偷偷摸摸的贸易少。这打消了郑芝龙的顾虑,让他明白合法合规的贸易同样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从此,郑芝龙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贸易事业中,为朝廷和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浙江水师在接到张好古的命令后,迅速返回了宁波驻地。不仅如此,张好古还慷慨地为他们提供了军费,以确保他们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更令人惊喜的是,张好古还为浙江水师更换了装备。这些新装备不仅提升了水师的战斗力,也让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张好古还特意安排了一些运输任务给浙江水师。其中,松江府和台湾府之间的物资运输成为了重点。
台湾地区拥有丰富的硫磺、矿产和鹿皮等特产,这些资源将通过浙江水师的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往松江府。而松江府则以其出产的布匹、日用品和机械设备等物品,运往台湾府。
这样的安排使得松江水师和台湾水师除了承担守卫任务外,还需要持续执行远洋贸易护航任务。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为两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于黄蜚率领的东江水师,原本在锦州一带打游击,也是没有具体的立足之地,张好古便让他们驻扎松江。
面对如此困境,水师将士们心中充满了不甘与迷茫。
张好古深知东江水师的重要性,也理解将士们失去家园的痛苦。他郑重地向黄蜚承诺,东江必定会收复,旅顺也会重回明朝怀抱,黄龙将军的仇,也一定会报。这不仅仅是一句安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饱含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东江水师的将士们,虽然暂时离开了熟悉的东江,但他们的心从未离开过那片土地。他们在松江的日子里,时刻不忘训练,提升自己的战斗能力,等待着收复东江的那一天。他们相信,只要有信念,有决心,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
张好古的承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东江水师前进的道路。将士们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更加团结一心,为了东江的收复,为了黄龙将军的仇,为了明朝的复兴,奋勇向前。
喜欢学名张好古
李明忠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水师力量,加强对台湾周边海域的控制。他不仅要防范荷兰殖民者的反扑,还要应对其他海上势力的威胁。
同时,台湾水师的建立也将促进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联系,推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黄蜚作为东江水师提督,负责东江地区的水师事务。东江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南北海上交通的要道。黄蜚需要确保东江海域的安全,保障海上贸易航线的畅通。他需要与其他水师提督保持密切的协作,形成统一的海防体系,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这些任命是明朝在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治理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和军事职位,明朝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台湾及周边地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这也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于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视,以及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水师提督们的任命,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张好古等人肩负着重任,他们需要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贡献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台湾及周边地区将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明朝版图中璀璨的明珠。
这一系列任命不仅是对个人的嘉奖,更是明朝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明朝通过加强海军建设和海防部署,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的海防建设提供了借鉴。
对于这个结果,众人都感到非常欣喜,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的官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松江府的方以智,张好古对他充满信心。
方以智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他能够萧随曹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松江府必然会走上正轨。而且,即使出现问题,张好古也会时刻关注着,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台湾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就可以忽视。该有的企业还是需要建立起来,以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大陆移民问题也是一个关键所在,这需要朝廷的支持。张好古计划通过一些策略,比如去辽地进行偷袭,来寻找那些被清人掳走的汉民以及一些难民,将他们带回台湾,为台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宋应升,张好古同样放心。宋应升本身就具备相当的能力,在护国军的素养培养方面,他一直做得非常出色。每当张好古提出一些问题时,宋应升总能迅速理解并灵活应对,举一反三地将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
新任台湾知府宋应升走马上任。他跟随张好古多年,耳濡目染,对政务、军务均有心得。张好古不仅时常指点,更会在关键时给予支持,甚至暂时留在台湾,帮助宋应升平稳过渡。宋应升虽初掌一方,但有张好古的帮衬,必能胜任。
战事结束后,郑芝龙的福建水师本应撤回福建,但朝廷却未收回张好古的五省水师督抚任命。这意味着,郑芝龙的水师仍属张好古麾下。这一安排耐人寻味——台湾既已收复,朝廷为何未调整张好古的职权?或许是看重他统筹全局的能力,亦或另有深意。
无论如何,宋应升的治台之路有了张好古的引导,而郑芝龙的水师仍受张好古节制,可见朝廷对张好古的倚重。台湾虽已平定,但治理与防务仍需谨慎,张好古的留任,或许正是为后续布局。
台湾收复后,郑芝龙的地位略有提升,从副总兵升到了总兵,这半级的升迁虽不算巨大,却也是对他以往努力的认可。然而,郑芝龙并未因此变得贪婪,他对张好古并无过多苛刻要求。
张好古深知郑芝龙在贸易领域的野心与能力,于是与他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在对日贸易方面,张好古允诺郑芝龙可以参与,但必须按照规定缴纳税收。这一条件看似束缚,实则对双方都有利。税收的缴纳能保障朝廷的利益,而郑芝龙也能在合法的框架内大展拳脚。
在货物供应上,松江府承诺会提供郑芝龙所需的物资。这一保障让郑芝龙在贸易运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更加专注于贸易事务的拓展。南洋的贸易也对郑芝龙敞开大门,同样需要缴纳税收。南洋地区物产丰富,贸易潜力巨大,郑芝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更让郑芝龙惊喜的是,张好古还带着他参与远洋贸易。远洋贸易风险与机遇并存,以往郑芝龙或许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如今却能在官方支持下光明正大地开展。这对于郑芝龙来说,无疑是事业上的重大突破。
在剿灭海盗方面,郑芝龙也向张好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承诺,一旦水师剿匪需要,福建水师定会全力参战。这不仅体现了郑芝龙的爱国之心,也展现了他愿意为维护海上安宁贡献力量的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张好古还向郑芝龙表示,会支持福建建立工厂的事情。工厂的建立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能为贸易提供更多的商品。郑芝龙对此十分感激,他知道有了张好古的支持,福建的工业化进程将更加顺利。
张好古还告诉郑芝龙,按照这样的方式开展贸易,获得的利益并不比以前偷偷摸摸的贸易少。这打消了郑芝龙的顾虑,让他明白合法合规的贸易同样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从此,郑芝龙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贸易事业中,为朝廷和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浙江水师在接到张好古的命令后,迅速返回了宁波驻地。不仅如此,张好古还慷慨地为他们提供了军费,以确保他们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更令人惊喜的是,张好古还为浙江水师更换了装备。这些新装备不仅提升了水师的战斗力,也让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张好古还特意安排了一些运输任务给浙江水师。其中,松江府和台湾府之间的物资运输成为了重点。
台湾地区拥有丰富的硫磺、矿产和鹿皮等特产,这些资源将通过浙江水师的运输,源源不断地运往松江府。而松江府则以其出产的布匹、日用品和机械设备等物品,运往台湾府。
这样的安排使得松江水师和台湾水师除了承担守卫任务外,还需要持续执行远洋贸易护航任务。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为两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于黄蜚率领的东江水师,原本在锦州一带打游击,也是没有具体的立足之地,张好古便让他们驻扎松江。
面对如此困境,水师将士们心中充满了不甘与迷茫。
张好古深知东江水师的重要性,也理解将士们失去家园的痛苦。他郑重地向黄蜚承诺,东江必定会收复,旅顺也会重回明朝怀抱,黄龙将军的仇,也一定会报。这不仅仅是一句安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饱含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东江水师的将士们,虽然暂时离开了熟悉的东江,但他们的心从未离开过那片土地。他们在松江的日子里,时刻不忘训练,提升自己的战斗能力,等待着收复东江的那一天。他们相信,只要有信念,有决心,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
张好古的承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东江水师前进的道路。将士们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更加团结一心,为了东江的收复,为了黄龙将军的仇,为了明朝的复兴,奋勇向前。
喜欢学名张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