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大娃小手一挥,其余孩子哒哒哒跑过来 ,局促不安地站在清荷、阿胜面前。
“你们别怕,他们都是要借宿的客人,我们现在带他们进村找村长爷爷。”
说罢,大娃便领着一群孩子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带路,马车则慢悠悠的跟在后头。
进了村子往右一拐,没走一会就到了村长家,还没停稳,男孩便跑到大门口大声喊:“村长爷爷,有客人来借宿啦!”
听到声音,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从屋里走出来。
看到林书月一行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即扬起热情的笑,招呼道:“几位客人,快进来歇歇脚喝口水吧。”
“老丈客气了。”林书月客气的推辞,而后表明来意。
村长听后,笑容更加真切:“我们村就在官道边上,常有过路的商人来我们这借宿。
所以,有空房间的人家都把屋子打扫得很干净。
走,我带你们看看去,看看哪处屋子合适。”
“好,有劳老丈了。”
别看村长已到花甲之年,这走起路来还是很稳健的,林书月、苏锦霄一行人跟着村长看了几处屋子,最终决定在离村口最近的一户人家家里住下。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有些痴傻的孙儿一起生活。
这座农家小院总共五间房,正房和堂屋算作两间,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厢房。
老妇人带着孙儿住在正房,剩下的四间厢房空着,许是常接待客人,房间打扫得很干净。
村长见他们决定好了,便将林书月、苏锦霄悄悄请到一边,小声将老妇人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村子里的人叫老妇人都叫孙阿婆,孙阿婆原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成家后又生了三个孙子,一个孙女,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怎料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村里突然来了一伙山匪。
那些山匪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在村子里肆意烧杀抢掠,村民们拼死抵抗,还是死了不少人
好在隔壁大华村有人看到小华村冒起的火光,便猜到出事了,当即喊醒村里的汉子们拿着菜刀、锄头、棍子匆匆赶来帮忙击退了山匪。
孙阿婆一家离村口最近,也是下场最惨的一家,丈夫、两个儿子儿媳还有孙女孙子全死在土匪刀下,只留下孙阿婆和她的小孙子柱子。
更让人怜惜的是,她的小孙子柱子在那场变故后,高烧了几天,醒后后就痴傻了。
林书月和苏锦霄听完村长的话,心情略有些沉重。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普通百姓稍微一个天灾人祸便能家破人亡,再艰难又如何,还不是得咬着牙挺过去。
当然,她也明白村长同自己和苏锦霄说这些的用意,无非是希望自己一行人怜惜这祖孙俩,不说伸出援手,至少也不要为难他们。
村长见两位客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没再多打扰,回家去了。
林书月和苏锦霄沉默着回到小院,清荷、清芝已经将东厢房的第一间房收拾好了。
苏锦霄带的人多,所以他们用了三间屋子,林书月带着清荷、清芝住一间屋子。
清荷借主人家的厨房煮了晚饭,林书月邀请苏锦霄一起,苏锦霄也没扭捏,大大方方的坐下来一起吃。
一行人正在堂屋吃着晚饭,一个八岁的孩子突然跑进来,正是孙阿婆的孙儿柱子。
柱子进来后也不说话,就蹲在地上直勾勾的看着大家吃饭。
众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正当林书月准备让清荷再拿一副碗筷时,孙阿婆急匆匆走了进来。
“孩子不懂事,你们别介意。”
孙阿婆牵起柱子的手,佝偻着背,一脸歉意的朝众人笑了笑。
“没事没事。”众人连忙摆手,他们还不至于跟一个小孩子计较。
林书月放下碗筷,起身走到柱子面前,从怀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包用油纸包好的芝麻糖。
她打开油纸皮,露出里面香甜的芝麻糖,又拿起一块芝麻糖递到柱子的嘴边。
柱子闻到香甜的味道,便也明白这是好吃的,就着林书月的手咬了一口芝麻糖,香香甜甜的,吃得柱子直眯眼。
林书月莞尔一笑,柱子虽然痴傻,但不会伤人,安安静静的,身上也被孙阿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看着挺乖巧的。
见孙阿婆仍旧一脸忐忑,神色不安的样子,她连忙安慰道:“阿婆,没关系,柱子挺乖的。这是芝麻糖,您收好,给孩子甜甜嘴。”
说着便把那包芝麻糖塞进孙阿婆手里。
孙阿婆推辞不过,只好再三感谢后收了下来,而后牵着柱子的手回了正房。
晚饭过后,大家一时也没睡意,便搬了几个板凳坐在院子里纳凉。
夏天就是很奇怪,明明白天热得要命,夜里却凉风拂面。
苏锦霄托腮望着夜空上的那片星星,声音有些飘忽,“林兄,你家中可有兄弟姐妹?”
“嗯?”
林书月疑惑的偏头看他,见他盯着夜空没有回头,便也抬头望天,语气里带着几分想念:“我有两个很好、很厉害的哥哥。”
苏锦霄回头看了她一眼,随即又继续望天,“我也有个哥哥,他是凉州邺城驻军韩大将军身边的副将,可厉害了。”
林书月挑挑眉,她记得靖远侯府家大公子不过弱冠之年,能在一城驻军的大将军身边当副将,确实有些本事。
“以前,大哥尚未远赴边关时,我爹时常夸赞他,夸他聪慧、夸他有勇有谋。
后来他去邺城,我爹依旧夸他,夸他行事稳重、年纪轻轻便已建功立业。”
苏锦霄的声音有点闷闷的,他深吸口气,继续说道:“说实话,我心里其实有点嫉妒我大哥,嫉妒别人一提起他,便是年少有为。
而一提起我,就成了靖远侯府那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小纨绔。”
说到这里,他转过头,一脸歉意的看向林书月:“对了,林兄,忘了跟你说,我爹是靖远侯,我是他小儿子,也是京城里众人嘴里的纨绔子弟。”
“你们别怕,他们都是要借宿的客人,我们现在带他们进村找村长爷爷。”
说罢,大娃便领着一群孩子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带路,马车则慢悠悠的跟在后头。
进了村子往右一拐,没走一会就到了村长家,还没停稳,男孩便跑到大门口大声喊:“村长爷爷,有客人来借宿啦!”
听到声音,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从屋里走出来。
看到林书月一行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即扬起热情的笑,招呼道:“几位客人,快进来歇歇脚喝口水吧。”
“老丈客气了。”林书月客气的推辞,而后表明来意。
村长听后,笑容更加真切:“我们村就在官道边上,常有过路的商人来我们这借宿。
所以,有空房间的人家都把屋子打扫得很干净。
走,我带你们看看去,看看哪处屋子合适。”
“好,有劳老丈了。”
别看村长已到花甲之年,这走起路来还是很稳健的,林书月、苏锦霄一行人跟着村长看了几处屋子,最终决定在离村口最近的一户人家家里住下。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有些痴傻的孙儿一起生活。
这座农家小院总共五间房,正房和堂屋算作两间,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厢房。
老妇人带着孙儿住在正房,剩下的四间厢房空着,许是常接待客人,房间打扫得很干净。
村长见他们决定好了,便将林书月、苏锦霄悄悄请到一边,小声将老妇人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村子里的人叫老妇人都叫孙阿婆,孙阿婆原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成家后又生了三个孙子,一个孙女,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怎料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村里突然来了一伙山匪。
那些山匪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在村子里肆意烧杀抢掠,村民们拼死抵抗,还是死了不少人
好在隔壁大华村有人看到小华村冒起的火光,便猜到出事了,当即喊醒村里的汉子们拿着菜刀、锄头、棍子匆匆赶来帮忙击退了山匪。
孙阿婆一家离村口最近,也是下场最惨的一家,丈夫、两个儿子儿媳还有孙女孙子全死在土匪刀下,只留下孙阿婆和她的小孙子柱子。
更让人怜惜的是,她的小孙子柱子在那场变故后,高烧了几天,醒后后就痴傻了。
林书月和苏锦霄听完村长的话,心情略有些沉重。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普通百姓稍微一个天灾人祸便能家破人亡,再艰难又如何,还不是得咬着牙挺过去。
当然,她也明白村长同自己和苏锦霄说这些的用意,无非是希望自己一行人怜惜这祖孙俩,不说伸出援手,至少也不要为难他们。
村长见两位客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没再多打扰,回家去了。
林书月和苏锦霄沉默着回到小院,清荷、清芝已经将东厢房的第一间房收拾好了。
苏锦霄带的人多,所以他们用了三间屋子,林书月带着清荷、清芝住一间屋子。
清荷借主人家的厨房煮了晚饭,林书月邀请苏锦霄一起,苏锦霄也没扭捏,大大方方的坐下来一起吃。
一行人正在堂屋吃着晚饭,一个八岁的孩子突然跑进来,正是孙阿婆的孙儿柱子。
柱子进来后也不说话,就蹲在地上直勾勾的看着大家吃饭。
众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正当林书月准备让清荷再拿一副碗筷时,孙阿婆急匆匆走了进来。
“孩子不懂事,你们别介意。”
孙阿婆牵起柱子的手,佝偻着背,一脸歉意的朝众人笑了笑。
“没事没事。”众人连忙摆手,他们还不至于跟一个小孩子计较。
林书月放下碗筷,起身走到柱子面前,从怀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包用油纸包好的芝麻糖。
她打开油纸皮,露出里面香甜的芝麻糖,又拿起一块芝麻糖递到柱子的嘴边。
柱子闻到香甜的味道,便也明白这是好吃的,就着林书月的手咬了一口芝麻糖,香香甜甜的,吃得柱子直眯眼。
林书月莞尔一笑,柱子虽然痴傻,但不会伤人,安安静静的,身上也被孙阿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看着挺乖巧的。
见孙阿婆仍旧一脸忐忑,神色不安的样子,她连忙安慰道:“阿婆,没关系,柱子挺乖的。这是芝麻糖,您收好,给孩子甜甜嘴。”
说着便把那包芝麻糖塞进孙阿婆手里。
孙阿婆推辞不过,只好再三感谢后收了下来,而后牵着柱子的手回了正房。
晚饭过后,大家一时也没睡意,便搬了几个板凳坐在院子里纳凉。
夏天就是很奇怪,明明白天热得要命,夜里却凉风拂面。
苏锦霄托腮望着夜空上的那片星星,声音有些飘忽,“林兄,你家中可有兄弟姐妹?”
“嗯?”
林书月疑惑的偏头看他,见他盯着夜空没有回头,便也抬头望天,语气里带着几分想念:“我有两个很好、很厉害的哥哥。”
苏锦霄回头看了她一眼,随即又继续望天,“我也有个哥哥,他是凉州邺城驻军韩大将军身边的副将,可厉害了。”
林书月挑挑眉,她记得靖远侯府家大公子不过弱冠之年,能在一城驻军的大将军身边当副将,确实有些本事。
“以前,大哥尚未远赴边关时,我爹时常夸赞他,夸他聪慧、夸他有勇有谋。
后来他去邺城,我爹依旧夸他,夸他行事稳重、年纪轻轻便已建功立业。”
苏锦霄的声音有点闷闷的,他深吸口气,继续说道:“说实话,我心里其实有点嫉妒我大哥,嫉妒别人一提起他,便是年少有为。
而一提起我,就成了靖远侯府那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小纨绔。”
说到这里,他转过头,一脸歉意的看向林书月:“对了,林兄,忘了跟你说,我爹是靖远侯,我是他小儿子,也是京城里众人嘴里的纨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