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通与慕小雪并肩立于南天门时,七界同辉的盛景仍在眼底流转——紫电劈开云海的刹那,仙界的琼楼、佛国的金顶、魔界的黑曜石城墙、妖界的万木葱茏、冥界的忘川荧光、鬼界的玄铁牌坊,连同人间界连绵的青山,竟在同一道霞光里显露出轮廓。那光流如同融化的星河,顺着天门的白玉栏杆漫下来,沾了慕小雪的裙角,也染了顾大通手中圣剑的锋刃。
“该回家了看看了。”顾大通握住慕小雪的手时,她指尖还带着天门的清寒。圣剑在两人脚下化作流光,穿过九重天的罡风,穿过人间界的云层,朝着西北群山坠去。
慕小雪低头望着云流掠过指尖,想起在佛国的初见。那时顾大通刚从黄沙阵里闯出来,衣袍染着血污,却梗着脖子跟迦叶菩萨争辩“逆天而行”的道理,眼里的光比佛前的琉璃灯还要烈。慕小白在一旁笑闹着推她:“小雪你看,这小子是不是跟当年的你很像?”她那时只觉心跳漏了半拍,这少年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像极了三百年前在昆仑墟独自对抗雪怪的自己。
如今十指紧扣悬于半空,山间的飞云带着草木清气扑在脸上,慕小雪忽然觉得脸颊发烫。她偷偷瞥向顾大通,他正低头看她,睫毛在阳光下投出浅影,嘴角噙着她从未见过的温柔。“在想什么?”他的声音混着风声,像山涧流过鹅卵石。
“在想……”慕小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这样真好。”
是啊,真好。没有仙魔大战的硝烟,没有六道轮回的枷锁,只有他掌心的温度,和身下越来越近的人间烟火。
圣剑落地时带起一阵微风,吹得崖坪上的狗尾草簌簌作响。慕小雪抬眼望去,几十亩的崖坪像被群山捧在手心,土黄色的土墙半掩在野蔷薇丛里,瓦蓝色的土瓦上长着几丛瓦松,远处的炊烟正顺着山势缓缓爬升。
“汪!汪汪!”
大黄的叫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这只老黄狗瘸着一条后腿,一颠一颠地扑到顾大通脚边,尾巴摇得像拨浪鼓,舌头舔着他的裤脚,涎水打湿了布料。顾大通笑着蹲下身揉它的脑袋:“大黄,还认得我嘛?”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顾母端着的木盆“哐当”落在地上,清水混着红薯皮漫了一地。她愣了半晌,忽然扑过来抱住顾大通,围裙上的面粉沾了他一身:“通儿!我的儿啊!你还活着!”
顾大通被勒得喘不过气,鼻尖萦绕着母亲身上的柴火味和皂角香。他拍着母亲的背,喉结滚动了几下才说出话:“妈,我回来了。”
顾母这才注意到旁边的慕小雪,白衣胜雪的姑娘站在野蔷薇丛边,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落进凡间的云。她慌忙松开儿子,在围裙上使劲蹭着和面时沾的面粉,手背上还留着烫红的印子:“看我这记性……通儿,这位姑娘是?”
“妈,这是慕小雪,我的……朋友。”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含糊。
慕小雪上前一步,屈膝行礼时裙摆扫过石阶上的青苔:“小雪见过伯母。”她的声音清润,像崖下的泉水叮咚。
顾母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又怕自己的糙手磨着她:“哎哟,这姑娘长的,跟画里走出来似的!眉眼跟山丹丹花似的俏,皮肤白得像新剥的葱根!”
“伯母过奖了。”慕小雪脸颊微红,指尖触到顾母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操持家务留下的印记。
“快进屋快进屋!”顾母要去牵她,又想起自己刚和面的手,尴尬地缩了回去。顾大通赶紧打圆场:“小雪,这就是咱家,别拘束。”
刚走到堂屋门口,门帘“哗啦”被掀开,顾老太太拄着枣木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门槛上。她的眼睛因为常年做针线活有些浑浊,却在看见顾大通的瞬间亮了起来:“通儿妈,是谁来了?”
“奶奶。”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发紧。老太太的头发全白了,像蒙着一层雪,眼角的皱纹深得能夹进米粒,那双曾经为他缝补衣裳的手,此刻正紧紧攥着拐杖。
“通儿?”老太太往前挪了两步,拐杖在地上敲出笃笃声,“我的通儿回来了?”
顾大通连忙上前扶住她,掌心触到奶奶胳膊上松弛的皮肤,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奶奶,是我。”他抱住老太太时,闻到她身上熟悉的艾草味——每年端午,她都会把晒干的艾草缝进他的枕套。
“呜呜……我的通儿啊……”老太太的眼泪打湿了他的肩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夜夜数着星星盼,一颗星就是一天……”她的拳头轻轻捶着他的后背,力道却重得像敲在他心上。
里屋传来炕沿响动,顾老太爷光着脚跑了出来,鞋后跟还挂在脚踝上。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手上的老茧比树皮还硬,此刻却颤巍巍地摸着顾大通的脸:“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慕小雪站在一旁,看着这祖孙三人相拥的模样,眼角忽然湿润了。她想起自己早逝的父母,那时她还小,只记得灵堂前摇曳的烛火,和哥哥慕小白笨拙地拍着她的背说“以后有哥在”。顾母悄悄用围裙擦了擦眼睛,又慌忙转身去灶房烧火,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里,藏着没说出口的牵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姑娘是?”顾老太太终于注意到慕小雪,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老人家的手有些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
“小雪见过爷爷,奶奶。”慕小雪屈膝行礼,发间的银饰叮当作响。
“啧啧,这姑娘真俊!”顾老太爷眯着眼笑,露出仅剩的几颗牙,“比年画里的仙女还好看!”
顾老太太翻箱倒柜找出一包果子,黑布包裹上还绣着褪色的牡丹。“这是去年山里摘的山杏,我晒成了干果,想着通儿回来能尝尝。”她往慕小雪手里塞,果子带着阳光的味道,“快吃快吃,自家晒的,不牙碜。”
顾母端来一碗红糖水,粗瓷碗边缘有些磕碰:“姑娘,喝口糖水暖暖身子,山路凉。”慕小雪刚要起身,就被按回椅子上——那椅子是顾父亲手做的,木缝里还留着刨花的清香。
正聊着,院门口传来锄头落地的声音。顾父扛着锄头走进来,裤脚沾着泥,草帽沿还挂着草叶。他看到顾大通时,手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回来就好。”
“爹。”
顾大通看着父亲两鬓的白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编竹筐的样子,那时父亲的头发还是黑的,力气大得能把他举过头顶。
顾父走进屋,看见慕小雪时愣了愣,随即露出憨厚的笑:“姑娘坐,别客气。”他洗完手,拉着顾大通到院子角落,压低声音说:“这姑娘看着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待人家。”
“我知道,爹。”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哽咽。
“知道就好。”顾父拍了拍他的背,转身往灶房走,“我去给你妈搭把手,你陪姑娘说话去。”
顾大通回到堂屋,看见慕小雪手腕上多了副白玉手镯,玉色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光。“这是……”他看向奶奶,忽然想起小时候偷拿手镯被骂的事——那时他觉得这手镯像天上的月亮,偷偷藏在裤兜里想拿去给小伙伴看,结果被奶奶追着打了半院子。
“奶奶,这不是您的嫁妆吗?”顾大通笑道,“您当年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我摸一下都要被骂。”
慕小雪一听,慌忙要摘下来,却被顾老太太按住:“摘什么摘!这是给孙媳妇留的!”老人家抹了把眼泪,“我以为等不到这一天了,没想到老天爷开眼,让我见着了。”她拉着慕小雪的手,把镯子往她腕上推了推,“戴着,这是老顾家的规矩。”
顾母端着菜进来时,看见镯子也笑了:“妈藏了一辈子,今天可算舍得拿出来了。”
饭菜摆了一桌子:蒸红薯、炒南瓜、鸡蛋羹,还有一碗腊肉——那是过年都舍不得吃的,被顾母用盐腌在缸里,今天特意拿出来切了半块。顾母和老太太不停地给慕小雪夹菜,她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脸颊红扑扑的,只能一个劲说“谢谢伯母”“谢谢奶奶”。
顾大通看着她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被顾母瞪了一眼:“笑什么笑!快给小雪夹块肉!”
饭后,慕小雪要去洗碗,被顾母一把拉住:“哪能让客人洗碗!通儿,你带姑娘去村里转转,看看咱这顾家村。”
顾家村坐落在两山夹一河的地方,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崖坪上,土坯房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牛羊在河边悠闲地吃草。顾大通牵着慕小雪的手,沿着河边的小路慢慢走。
“小时候我总在这河里摸鱼。”顾大通指着清澈的河水,“那时候水更清,能看见石头缝里的螃蟹。有一次我摸了条大草鱼,回来被我妈夸了三天。”
慕小雪蹲下身,看着水里的小鱼游过,指尖刚碰到水面,鱼儿就“嗖”地一下散开了。“真好玩。”她仰头笑,阳光落在她睫毛上,像落了层金粉。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慕小雪忽然问,风掀起她的发丝,拂过顾大通的脸颊。
顾大通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温热的耳垂。“我想去趟冥界。”他轻声说,“有些事要了结,还有……”他看着慕小雪的眼睛,认真地说,“回来后,我想去给你哥提亲。小雪,你愿意嫁给我吗?”
慕小雪的脸“腾”地红了,她站起身,提着裙摆往前跑,声音像银铃一样在河边回荡:“我才不愿意呢——”
顾大通笑着追上去,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们身上,河水哗哗地流着,像在唱一首悠长的歌。远处的村庄里,顾母正站在院门口眺望,顾老太爷在给大黄喂食,顾老太太坐在炕头,摩挲着手里的针线,盘算着该给孙媳妇做件什么样的新衣裳。
山风吹过崖坪,野蔷薇的香气漫了开来,日子就像这河水,缓缓地流着,带着说不尽的温柔。
喜欢星神大传
“该回家了看看了。”顾大通握住慕小雪的手时,她指尖还带着天门的清寒。圣剑在两人脚下化作流光,穿过九重天的罡风,穿过人间界的云层,朝着西北群山坠去。
慕小雪低头望着云流掠过指尖,想起在佛国的初见。那时顾大通刚从黄沙阵里闯出来,衣袍染着血污,却梗着脖子跟迦叶菩萨争辩“逆天而行”的道理,眼里的光比佛前的琉璃灯还要烈。慕小白在一旁笑闹着推她:“小雪你看,这小子是不是跟当年的你很像?”她那时只觉心跳漏了半拍,这少年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像极了三百年前在昆仑墟独自对抗雪怪的自己。
如今十指紧扣悬于半空,山间的飞云带着草木清气扑在脸上,慕小雪忽然觉得脸颊发烫。她偷偷瞥向顾大通,他正低头看她,睫毛在阳光下投出浅影,嘴角噙着她从未见过的温柔。“在想什么?”他的声音混着风声,像山涧流过鹅卵石。
“在想……”慕小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这样真好。”
是啊,真好。没有仙魔大战的硝烟,没有六道轮回的枷锁,只有他掌心的温度,和身下越来越近的人间烟火。
圣剑落地时带起一阵微风,吹得崖坪上的狗尾草簌簌作响。慕小雪抬眼望去,几十亩的崖坪像被群山捧在手心,土黄色的土墙半掩在野蔷薇丛里,瓦蓝色的土瓦上长着几丛瓦松,远处的炊烟正顺着山势缓缓爬升。
“汪!汪汪!”
大黄的叫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这只老黄狗瘸着一条后腿,一颠一颠地扑到顾大通脚边,尾巴摇得像拨浪鼓,舌头舔着他的裤脚,涎水打湿了布料。顾大通笑着蹲下身揉它的脑袋:“大黄,还认得我嘛?”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顾母端着的木盆“哐当”落在地上,清水混着红薯皮漫了一地。她愣了半晌,忽然扑过来抱住顾大通,围裙上的面粉沾了他一身:“通儿!我的儿啊!你还活着!”
顾大通被勒得喘不过气,鼻尖萦绕着母亲身上的柴火味和皂角香。他拍着母亲的背,喉结滚动了几下才说出话:“妈,我回来了。”
顾母这才注意到旁边的慕小雪,白衣胜雪的姑娘站在野蔷薇丛边,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像落进凡间的云。她慌忙松开儿子,在围裙上使劲蹭着和面时沾的面粉,手背上还留着烫红的印子:“看我这记性……通儿,这位姑娘是?”
“妈,这是慕小雪,我的……朋友。”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含糊。
慕小雪上前一步,屈膝行礼时裙摆扫过石阶上的青苔:“小雪见过伯母。”她的声音清润,像崖下的泉水叮咚。
顾母眼睛一亮,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又怕自己的糙手磨着她:“哎哟,这姑娘长的,跟画里走出来似的!眉眼跟山丹丹花似的俏,皮肤白得像新剥的葱根!”
“伯母过奖了。”慕小雪脸颊微红,指尖触到顾母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操持家务留下的印记。
“快进屋快进屋!”顾母要去牵她,又想起自己刚和面的手,尴尬地缩了回去。顾大通赶紧打圆场:“小雪,这就是咱家,别拘束。”
刚走到堂屋门口,门帘“哗啦”被掀开,顾老太太拄着枣木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门槛上。她的眼睛因为常年做针线活有些浑浊,却在看见顾大通的瞬间亮了起来:“通儿妈,是谁来了?”
“奶奶。”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发紧。老太太的头发全白了,像蒙着一层雪,眼角的皱纹深得能夹进米粒,那双曾经为他缝补衣裳的手,此刻正紧紧攥着拐杖。
“通儿?”老太太往前挪了两步,拐杖在地上敲出笃笃声,“我的通儿回来了?”
顾大通连忙上前扶住她,掌心触到奶奶胳膊上松弛的皮肤,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奶奶,是我。”他抱住老太太时,闻到她身上熟悉的艾草味——每年端午,她都会把晒干的艾草缝进他的枕套。
“呜呜……我的通儿啊……”老太太的眼泪打湿了他的肩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夜夜数着星星盼,一颗星就是一天……”她的拳头轻轻捶着他的后背,力道却重得像敲在他心上。
里屋传来炕沿响动,顾老太爷光着脚跑了出来,鞋后跟还挂在脚踝上。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手上的老茧比树皮还硬,此刻却颤巍巍地摸着顾大通的脸:“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慕小雪站在一旁,看着这祖孙三人相拥的模样,眼角忽然湿润了。她想起自己早逝的父母,那时她还小,只记得灵堂前摇曳的烛火,和哥哥慕小白笨拙地拍着她的背说“以后有哥在”。顾母悄悄用围裙擦了擦眼睛,又慌忙转身去灶房烧火,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里,藏着没说出口的牵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姑娘是?”顾老太太终于注意到慕小雪,拉着她的手不肯放。老人家的手有些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
“小雪见过爷爷,奶奶。”慕小雪屈膝行礼,发间的银饰叮当作响。
“啧啧,这姑娘真俊!”顾老太爷眯着眼笑,露出仅剩的几颗牙,“比年画里的仙女还好看!”
顾老太太翻箱倒柜找出一包果子,黑布包裹上还绣着褪色的牡丹。“这是去年山里摘的山杏,我晒成了干果,想着通儿回来能尝尝。”她往慕小雪手里塞,果子带着阳光的味道,“快吃快吃,自家晒的,不牙碜。”
顾母端来一碗红糖水,粗瓷碗边缘有些磕碰:“姑娘,喝口糖水暖暖身子,山路凉。”慕小雪刚要起身,就被按回椅子上——那椅子是顾父亲手做的,木缝里还留着刨花的清香。
正聊着,院门口传来锄头落地的声音。顾父扛着锄头走进来,裤脚沾着泥,草帽沿还挂着草叶。他看到顾大通时,手在裤腿上蹭了又蹭,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回来就好。”
“爹。”
顾大通看着父亲两鬓的白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编竹筐的样子,那时父亲的头发还是黑的,力气大得能把他举过头顶。
顾父走进屋,看见慕小雪时愣了愣,随即露出憨厚的笑:“姑娘坐,别客气。”他洗完手,拉着顾大通到院子角落,压低声音说:“这姑娘看着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待人家。”
“我知道,爹。”顾大通的声音有些哽咽。
“知道就好。”顾父拍了拍他的背,转身往灶房走,“我去给你妈搭把手,你陪姑娘说话去。”
顾大通回到堂屋,看见慕小雪手腕上多了副白玉手镯,玉色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光。“这是……”他看向奶奶,忽然想起小时候偷拿手镯被骂的事——那时他觉得这手镯像天上的月亮,偷偷藏在裤兜里想拿去给小伙伴看,结果被奶奶追着打了半院子。
“奶奶,这不是您的嫁妆吗?”顾大通笑道,“您当年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我摸一下都要被骂。”
慕小雪一听,慌忙要摘下来,却被顾老太太按住:“摘什么摘!这是给孙媳妇留的!”老人家抹了把眼泪,“我以为等不到这一天了,没想到老天爷开眼,让我见着了。”她拉着慕小雪的手,把镯子往她腕上推了推,“戴着,这是老顾家的规矩。”
顾母端着菜进来时,看见镯子也笑了:“妈藏了一辈子,今天可算舍得拿出来了。”
饭菜摆了一桌子:蒸红薯、炒南瓜、鸡蛋羹,还有一碗腊肉——那是过年都舍不得吃的,被顾母用盐腌在缸里,今天特意拿出来切了半块。顾母和老太太不停地给慕小雪夹菜,她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脸颊红扑扑的,只能一个劲说“谢谢伯母”“谢谢奶奶”。
顾大通看着她窘迫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被顾母瞪了一眼:“笑什么笑!快给小雪夹块肉!”
饭后,慕小雪要去洗碗,被顾母一把拉住:“哪能让客人洗碗!通儿,你带姑娘去村里转转,看看咱这顾家村。”
顾家村坐落在两山夹一河的地方,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崖坪上,土坯房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牛羊在河边悠闲地吃草。顾大通牵着慕小雪的手,沿着河边的小路慢慢走。
“小时候我总在这河里摸鱼。”顾大通指着清澈的河水,“那时候水更清,能看见石头缝里的螃蟹。有一次我摸了条大草鱼,回来被我妈夸了三天。”
慕小雪蹲下身,看着水里的小鱼游过,指尖刚碰到水面,鱼儿就“嗖”地一下散开了。“真好玩。”她仰头笑,阳光落在她睫毛上,像落了层金粉。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慕小雪忽然问,风掀起她的发丝,拂过顾大通的脸颊。
顾大通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温热的耳垂。“我想去趟冥界。”他轻声说,“有些事要了结,还有……”他看着慕小雪的眼睛,认真地说,“回来后,我想去给你哥提亲。小雪,你愿意嫁给我吗?”
慕小雪的脸“腾”地红了,她站起身,提着裙摆往前跑,声音像银铃一样在河边回荡:“我才不愿意呢——”
顾大通笑着追上去,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们身上,河水哗哗地流着,像在唱一首悠长的歌。远处的村庄里,顾母正站在院门口眺望,顾老太爷在给大黄喂食,顾老太太坐在炕头,摩挲着手里的针线,盘算着该给孙媳妇做件什么样的新衣裳。
山风吹过崖坪,野蔷薇的香气漫了开来,日子就像这河水,缓缓地流着,带着说不尽的温柔。
喜欢星神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