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终于问到了重点-《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不仅仅因为芯片设计复杂、制程精细,更多还要协调整个上下游环节配合改动。

  比如现有的光刻、蚀刻设备等核心装备也都需要针对新的炭基材料重新研发。

  材料的变化,往往预示着一场技术革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砰砰……

  “汤董,我可以进来吗?”

  门外传来李明磊的声音。

  汤城从午饭后就一直待在休息室里,没出过门。

  等了两个小时不见动静,李明磊有点担心,便过来看看情况。

  “进来吧!”

  汤城懒洋洋地应了一声,思绪也被拉回到现实中。

  他原本只是打算稍作休息,没想到一看时间,快到傍晚了。

  吱呀——

  门被推开了,李明磊笑着走了进来。

  “汤董,休息得还好吧?”

  他说着,手里还端着一盘刚切好的水果。

  “刚准备的,您吃点水果提提神。”

  说完,他把果盘放在汤城面前,随手拖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汤董,大家都说您看产品特别准,一眼就能看出它有没有爆款的潜力。”

  刚开始聊天,李明磊就先拍了个小马屁。

  “呵呵。”

  汤城轻笑了一下,没接话。

  他还没搞清楚对方意图前,保持沉默是最保险的做法。

  “汤董,您觉得咱们这款新车型,有成为爆款的可能吗?销量大概能达到多少?”

  李明磊终于问到了重点。

  其实,整个集团的人都知道,汤董对产品的判断力堪称天才级。

  凡是被他看中的车型,几乎都大卖。

  所以他才这么希望听一听汤城的意见。

  “这款车绝对有爆火的可能,因为它融合了很多龙影超跑的核心技术。

  在国内,甚至全球新能源市场中都是顶级的存在。”

  “续航能力、底盘调校、电机动力、加速表现和驾驶感受,这些方面都做得很棒。

  用中端车的价格,打造出媲美豪华车的体验感,就是它的最大竞争力。”

  汤城对这款新车显然是认认真真地研究过了。

  外形设计上保留了龙影系列的经典风格,同时加入了一些柔和与轻巧的设计细节。

  整体看起来很有辨识度,也很耐看。

  在如今这个价位段的市场上,可以说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品。

  不光是外观,在续航能力和操控体验上更是远超竞品。

  这次开发中融入了许多源自龙影的技术,因此在关键性能上极具优势。

  哪怕面对百万级别的豪车,这款新车也不会落下风。

  所以汤城判断,这款车很可能会引爆市场。

  因为技术的领先带来的体验,的确能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点,他也深有体会。

  回想过去,龙腾集团旗下推出的三款热卖产品,无一不是依靠核心技术赢得市场。

  “听汤董这么说,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李明磊松了一口气,感觉心头的大石头落地了。

  这毕竟是他主导研发推出的第一款车型,尽管他对产品挺有信心,但对市场的接受程度始终有些不安。

  毕竟之前从没有主导一款真正成功的车型的经验,越接近上市时刻,心理压力就越重。

  人的信心不是天生的,是一次一次成功累积出来的。

  就像现在的汤城,连续推出多款畅销产品,现在随便在纸上画个草图,都有人当宝一样去研究。

  “汤董,那您觉得,如果这款车投产的话,第一批该生产多少合适?”

  李明磊继续追问道。

  新车投入生产有一个关键问题:产能安排。

  要是你觉得这款车会受欢迎,那你一开始就要备足够的数量,不然可能刚上市就缺货。

  “这得看最终定价,如果定在三十万左右,那首批至少要准备十万台。”

  汤城给出的预测数字惊人,只能说他是真敢想,也真敢信。

  听到这个产量预估,李明磊又是兴奋又是紧张。

  他心里还是缺乏足够经验,总觉得这数据太高了些。

  可又觉得这辆车设计得很好,不该卖不好。

  于是心情复杂起来,拿不准主意。

  “汤董,非得准备那么多吗?要是市场反响不够怎么办?公司岂不是亏大发了。”

  李明磊虽很想接受建议,但仍忍不住担忧。

  “十万辆算多了吗?”

  汤城反问了一句。

  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夸张,当年龙影超跑都能卖出五千台,中端车型怎么也能卖得更好。

  自从他接手龙腾以来,每款车型都大火。

  所以他对“成功”的理解早就不一样了。

  在他的认知中,“十万台”已经是个非常保守的数字。

  但在李明磊眼里,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汤董,现在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一年销售十几万台,那是累计全球市场的结果。”

  “我们这台新车型价格属于主流档次,而且主要面对的是国内市场。

  年销十万就算非常成功了。

  第一次生产这么多……”

  说到这儿,李明磊语气犹豫了。

  作为公司负责人,他自然也希望车子卖得好。

  但现实让他很难轻易下决心。

  一方面他相信自己的产品实力,另一方面他又顾虑市场预期。

  一时之间,陷入了矛盾中。

  “老李,你知道你最大的问题在哪吗?”

  汤城忽然开口笑了笑。

  他已经看出了李明磊的心理状态,也有意提醒他一下。

  “哪呢?”

  李明磊摇头笑了,自我感觉还不赖。

  他觉得自己做事稳妥细致,是个称职的职业管理者。

  “你最大的问题是目光不够远,胆子也不够大。

  越是关键时刻,就越容易犹犹豫豫不敢决断。”

  汤城说话向来犀利直接。

  李明磊确实是名出色的管理人才,但在重大决策上确实欠缺一些魄力。

  关键时刻总慢半拍,就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又担心承担太多后果。

  这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共有的通病——执行力很强,却缺乏果断决策的能力。

  “你刚才提到在电动汽车这个行业里,卖得最好的车型,全球一年也就十几万台。

  呵,你觉得这个数字很了不起吗?”

  汤城往前靠近了一些,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李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