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穿戴式机甲-《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

  “汤院士,您真是太牛了,我感觉第一代还没完全掌握,第二代就来了,但我们非常欢迎。”

  这样的持续更新,他们愿意不断学习跟进。

  第二代武装机甲已经向大家展示了真实实力。

  现在,他们期待看到汤城更多的成就。

  “对了,微型制导技术你都搞定了,真是不简单。”

  这项技术之前中科院也在研发,但因技术不成熟未能投入实战。

  而今,汤城竟在第二代武装机甲上完美集成并完成。

  这再次让他们感到震撼。

  这就是大师的风范吗?

  一般人难以做到。

  但汤城总能不断带给他们惊喜。

  “一切都是为了第二代能在战斗力上大幅超越第一代。”

  为了提升,就必须突破微型制导技术。

  无论他人是否能成熟应用,他都要将这项技术完善。

  “你的新技术不仅精度高,速度还快,距离上千米还能准确命中。”

  “如果不优秀,我怎会愿意展示。”

  汤城对自己的成果要求极高。

  达不到一定水平,他是绝不会拿出来测试的。

  表面的微调不算革新。

  必须在多个技术上取得突破,那才是真正的升级。

  秉持这一理念,汤城逐一突破各项技术。

  他不关心技术是否已成熟,只专注于研究出成果。

  “对了,这看起来像是为陆军定制的吧。”

  所有的战斗模式非常适合陆军战术。

  “确实。”汤城随口应道:“我的目的就是让它适应陆军作战。”

  “至于海军和空军的需求较复杂,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再突破几项技术才行。”

  毕竟,空军希望机甲能具备起飞悬停等功能。

  这意味着,将来无需飞机,也能依靠机甲直接抵达目的地。

  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哈哈,那太好了,看来我们陆军又得到了一件宝物。”

  他们巴不得能更高效地运用这些装备。

  “你们满意就好。”见众人围观第二代武装机甲,汤城心中稍感宽慰。

  为了赶时间,这款机甲他只优化了几项功能。

  若要全面优化,并非易事。

  “汤院士,国际上都希望能与您进行学术交流,甚至发来了邀请函……”

  汤城轻轻回应,摇摇头。

  “不去。”

  他现在很忙,哪有时间出国。

  再说,他出国说不定会有危险。

  他自知身份特殊。

  当前的状况他也心知肚明。

  不给自己和他人添麻烦,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其实我们也希望您别去,那些人挺夸张的,听说第一次见到可穿戴机甲时,还在比赛背着卡车跑步呢。” “啥玩意儿?”

  汤城觉得,自己好像听见了个不得了的事。

  啥叫比赛背着货车跑?

  这啥情况?

  他忽然感觉这画面有点难懂。

  想象一大群科学家个个背辆货车的画面,就觉得特……没头脑。

  汤城觉得自己准是听岔了,便没再多言。

  周围的人见汤城压根不知情,就把来龙去脉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听明白了后,汤城琢磨了会儿,才道:“也不是不能理解,大家不都是为了科学嘛?他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我研发的这穿戴式机甲,能强到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