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工作求人-《月薪三千的我,给员工发千万年薪》

  在“星辰大海企业即时生成系统”上线的第一个月,大夏境内,注册了超过二十亿家新公司。平均每个成年大夏人,都拥有不止一家公司。

  公司的名字,充满了大夏人独有的、混杂着雄心与浪漫的想象力。

  有致敬传统的:“昆仑矿业”、“精卫物流”、“盘古重工”。

  有充满科幻感的:“维度跃迁”、“光矛航运”、“黑域探索”。

  更有无数接地气的:“张姐的星际菜篮子”、“老刘维修铺(专业修理各类引擎)”、“星海烧烤总会”。

  这片由公司构成的茂密森林,催生了“星际资产交易所”里,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狂潮。

  交易所的大盘,已经取消了具体的指数点。那块覆盖了新京金融区一整面摩天楼的巨大屏幕上,只有一根持续以45度角、稳定上扬的、充满了力量感的绿色光线。

  “今天你‘打星’了吗?”成为了大夏人新的问候语。

  “打星”,即购买“创世星权”的简称。

  全民皆“股东”,万物皆可“投”。

  一个中学生,用自己参加奥数竞赛获得的“功勋权重”,买下了一颗小行星的命名权,因为他觉得那颗星星的轨道参数,像一个优美的数学公式。

  一个月后,寰宇的探测船发现,那颗小行星富含制造量子计算机核心所必须的稀有元素。这个中学生的个人财富,瞬间超越了旧时代大夏首富。

  一位退休的国画大师,因为喜欢神话,买下了一片围绕着土星光环运行的、由冰晶组成的碎石带的“观光开发权”。

  他认为那片区域,像神话中的“天河”。很快,一家新成立的星际旅游公司,为了获得在那里建造“光环酒店”的许可,向这位大师支付了天文数字般的授权费。

  在这个时代,无论你做什么,都能赚钱。

  你懂历史,可以去当“星际遗迹顾问”,为发现的每一个外星文明遗迹(虽然至今还未发现)进行价值评估。

  你爱美食,可以去当“太空美食家”,撰写的“星际餐厅评级”。

  你擅长幻想,可以去当“世界架构师”,将你的奇思妙想,卖给那些想把小行星改造成私人主题公园的富豪们。

  知识、梦想、创意、甚至爱好,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赋予了惊人的价值。

  “内卷”这个词,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外拓”。

  马远,三十一岁,上都“奇点代码”公司的一名资深程序员。

  与李浩选择辞职创业不同,马远和他的大部分同事,选择了留下来。

  不是他们没有勇气,而是他们的老板,一个在地中海发型和严重焦虑中挣扎的中年男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的第一天,就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长达万字的、充满了忏悔与恳求的邮件。

  邮件的核心思想只有三点:

  第一,我错了。过去把大家当牛马使,是我短视、愚蠢、丧尽天良。

  第二,请别走。公司不能没有你们,你们都是我的家人(虽然过去我没把你们当人)。

  第三,从今以后,公司将彻底改革。我们的目标,不再是“上市”,而是“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幸福地、有尊严地、创造性地工作”。

  许多人对这封邮件嗤之鼻。但在老板拿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后,包括马远在内的大部分人,动摇了。

  改革方案的第一条,就石破天惊:废除“996”工作制,改为“10-4-4”工作制。即,上午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一周工作4天。

  方案的第二条:薪资在现有基础上,翻三倍。年终奖,改为“项目分红”,所有参与项目的员工,将分享该项目利润的50%。

  方案的第三条:公司成立“员工梦想基金”。每年为每位员工提供10万“功勋点数”的额度,用于学习任何与工作无关的、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的技能。你想学开星际飞船?公司报销。你想学古生物修复?公司支持。你想学在失重环境下调鸡尾酒?公司为你请最好的老师。

  老板没有疯。他只是比任何人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变了。

  在“公民红利基金”和“全民创业”的浪潮下,劳动力的价值,被无限拔高。

  人才,成为了比任何资产都宝贵的资源。过去,是人求工作;现在,是工作求人。

  如果他不能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条件,他的公司,会在一周之内,流失掉所有的核心员工。到时候,他只能自己去面对那些由AI生成、但仍需人类进行最终维护的代码。

  马远抱着“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的心态,留了下来。然后,他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工作的重生”。

  他的工作内容,没有变,依然是为那些新成立的星际公司,提供IT解决方案。但他工作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再也不需要去写那些繁琐的、重复的底层代码了。这些工作,都被外包给了“普罗米修斯”的某个子AI。

  他现在每天要做的,是和他的团队,进行“头脑风暴”。

  工作,不再是执行命令,而变成了解决有趣的谜题。

  马远再也没有加过一次班。下午四点,办公室的灯会准时熄灭,智能管家会用温柔的语气提醒所有人:“亲爱的工程师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固然重要,但享受地球的黄昏也同样美妙。请尽快下班,去陪伴你们的家人,或者,去追寻你们的星辰大海。”

  马远用公司提供的“梦想基金”,报名了一个“行星地质勘探”的线上课程。

  他的老师,是“天穹市”的一位资深地质学家。他每周都会花十几个小时,学习如何分析光谱,判断一颗小行星的矿物成分。

  这与他的本职工作,毫无关系。但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纯粹的快乐。

  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出卖时间的“码农”,而是一个正在探索人类知识边界的、真正的“工程师”。

  他的身体,也好了起来。岌岌可危的发际线,竟然长出了一些新的绒毛。体检报告上,常年标红的“脂肪肝”和“高尿酸”,也恢复了正常。

  他的收入,比过去“996”时,高了不止十倍。但他发现,自己对钱的感觉,反而越来越淡薄。因为他知道,自己随时可以辞职,靠着公民红利和过去的储蓄,过上富足的一生。

  他之所以还在这里工作,只有一个原因——他喜欢这里。他喜欢和一群聪明的、充满激情的同事,一起去解决那些来自星辰大海的、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

  马远的经历,成为了大夏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当生存的压力消失,当物质的匮乏成为历史,“工作”的意义,被重新定义了。

  它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变成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最华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