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具体的技术交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人联纪元60年。

  获悉斯托文明中,那位神圣决策者更具体的情况,

  知道那位神圣决策者实际上是强人工智能,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算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坏的方面,斯托文明的确是就以一个意志决定着整个文明的走向,

  对于斯托文明自己来说,文明决策效率很高,

  对于另一个和它接触的文明来说,就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了。

  毕竟,一个意志决定整个文明的方向,

  那这个文明决定和己方友好交流的决定做得很快,

  反过来,突然决定要发起对己方文明的攻击的决定,做得也同样会很快。

  好的方面,自然就是,虽然的确是一个意志决定整个文明,

  但神圣决策者作为一个强人工智能,显然是不存在什么情绪,大方向的决策是比较稳定,比较可预期的。

  只要确定和人类文明交流比对人类文明发起攻击更加有利,

  它就肯定不会突然对人类文明动手。

  而大概是因为获悉了斯托文明中,之前存在的最大疑问的答案,

  两个文明接下来的交流和往来,明显更加顺畅了许多。

  未知显然比已知更加令人恐惧,

  在互相了解更加深入,并且两个文明并没有发生冲突必要的情况下,

  双方文明的信任基础自然变得更牢靠了几分。

  ……

  人联纪元61年。

  在你来我往,两个文明的代表团分别到访了对方文明的星际城市之后,

  接下来一段时间,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之间,再反复进行了几次面对面的会面。

  会面时,邀请对方文明到访参观的范围,也都在逐渐放大。

  到这一年时,人类文明首次邀请斯托文明代表团抵达了人类文明的母星,

  斯托文明代表团也第一次在到访人类文明疆域时,在参观的间隙,

  选择在人类文明提供的休息室内停歇,而不是返回斯托文明的飞船内。

  秦裕,作为人类文明,人联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

  也首次在地球上,与斯托文明代表团的负责人进行了会面。

  斯托文明那位神圣决策者,以这位斯托文明代表团负责人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

  和秦裕,进行了短暂的对话。

  或者说,斯托文明那位伟大科学家斯厄斯,以神圣决策者为载体,

  跨越时间,让秦裕得以看到了。

  某种程度上,

  这才是两个文明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完整的面对面会面。

  不过,就跟人类文明内的强人工智能一样,

  斯托文明中那位神圣决策者,本身也是没有任何虚拟形象的。

  本质上也就算是斯托文明内的算力集合体,

  就和先前斯托文明自己阐述的那样,它同时存在于斯托文明所有地方,一直都在。

  所以这次两个文明决策者之间的会面,更多也就是象征性的。

  ……

  同样的,

  在这一年,斯托文明也邀请人类文明代表团,抵达了他们迁徙中,舰队群的主体,那座行星堡垒内参观,

  直径超过1500公里的行星堡垒内部,就完完全全像是一颗星球的表面,

  内里分为多层,总共居住着斯托文明超过四十亿的人口。

  斯托文明的研究核心机构,也就在这座行星堡垒内。

  如果说在先前到访过的五百公里的小行星堡垒内部,还能够在视线极远处看到地面一点微微翘起,

  那在这座斯托文明的核心行星堡垒内,脚下踩着的,就几乎就像是大地一样,平坦的往前延伸,已经感觉不到和星球表面有什么区别。

  除了刻意营造出来的更多水系,斯托文明这座行星堡垒的环境,主要其实还是模拟他们的母星。

  对于这座行星堡垒,在带领人类文明代表团参观时,

  斯托文明还是很自豪的。

  人类文明代表团的研究员们也的确是感受到震撼,

  只能说,凭借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要确实想要建造这种行星堡垒的话,

  忽略掉一些材料问题,可能勉强可以尝试一下。

  但要完成建造,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因为这座行星堡垒实在是太大了,都快赶上月球了。

  而且行星堡垒的内部使用空间,以及复杂度,可比单纯一个月球大多了。

  “……斯托文明,也是在漫长的航行中,逐步完成了这座行星堡垒以及其他小规模星际堡垒的建造。”

  ……

  而在双方文明这互相来回到访对方文明内更多区域的同时,

  双方文明在理论领域,不再具象单纯理论领域,数学领域的交流,交换,以及合作研究也没有停过。

  在面对面会面时,双方代表团中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就面对面交流,

  在没有进行会面时,就继续通过电磁通信进行交流。

  而对于双方文明来说,

  双方过往,在各领域发展其实都积累了不少已有知识,

  哪怕是此刻,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彻底完成的。

  在理论物理,在数学领域,在进一步的天文学,化学等学科的理论领域,

  随着互相交流的深入,依旧时不时双方文明就能够发现一些双方文明在同一领域研究情况,研究路径不同的地方,

  能够找到对方研究方法在一些新领域的应用。

  虽然每一次会面,双方文明的代表团不可能将所有相关领域的核心研究者都带上,

  但在基于电磁信号的交流中,

  人类文明这边,负熵研究院中,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各学科研究员们都参与了,

  斯托文明那边,情况也基本一样。

  在这一段时间里,

  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内的研究员们,和斯托文明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

  互相之间,在交流过程中都异常亢奋。

  时不时双方就能够在交流中,发现一些新的,未曾发现的东西,

  怎么能够不兴奋呢,对于双方文明的研究员都一样,

  这段时间就像是在不断被打开新世界大门似的,新的知识就像是喷发似的不断往外冒。

  在木星到柯伊伯带外围,斯托文明星际舰队群所在位置之间的宇宙空间里,

  这段时间,

  双方交流往来,产生的电磁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了起来。

  同时,

  双方文明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员们,共同进行的一些理论研究合作,也一直在取得新的进展,

  倒不是所有理论课题的合作研究都进展着很顺利,

  许多时候,双方在合作研究时,都存在一些思维逻辑层面的障碍,

  让研究进展的经常有些费力。

  但这种障碍,在同样许多时候,也意味着双方思维上的差异,

  意味着在同一样研究上,双方文明思路上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双方文明推进同一个研究项目时,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也是在这种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下,

  斯托文明和人类文明,两个文明之间终于决定,

  进行第一次技术层面,具体技术的交换。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