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DT04-《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虽然说是愿意主动向人类文明说明一些它们文明的基本情况,

  但实际上,这次人类文明收到的斯托文明回复信息中的内容,也就这么多。

  只是简短地阐述了斯托文明最基本的情况之下,也就结束了。

  不过这其实也正常,

  两个原本陌生的,种族都不一样的文明,

  即便是出于各种原因,想要实现接触和交流。

  整个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也很难一蹴而就,注定是漫长的。

  两个完全陌生的文明,至少要取得一些最基础的信任,才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这种最基础的信任,

  在人类文明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都是体现出来的。

  是需要保证,双方文明的思维逻辑至少是类似的,才有交流的可能。

  就像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驱动力可能是文明的生存,

  要是另外一个文明的第一驱动力也是生存,至少双方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对方的基础逻辑。

  但要是另一个文明的第一驱动力,就是摧毁其他文明……那双方想要实现交流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在真正有一些基础信任之前,

  人类文明和这个斯托文明之间,注定是来回试探,

  然后在来回试探中,一点点互相透露自己的一些信息,互相增进一些了解。

  ……

  对于斯托文明在回复中提到的,想要和人类文明达成交流的领域,

  倒是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上来说,想要和另外一个文明进行交流,

  基本也就是想要了解这方面信息。

  了解另一个文明的社会形式,看看是否能够对自己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带来一些启发。

  交换一些技术,看能不能够对自己各领域的一些技术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乃至直接弥补自己文明的短板。

  而对于斯托文明回复中提到的,斯托文明的文明形式,

  如果斯托文明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撒谎的话,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以及双方来说,都算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双方在基础逻辑上,至少有部分相似。

  “斯托文明你们好。”

  “我们同样认同贵文明的想法,我们也相信,如果宇宙中两个文明能够实现友善的交流,对于两个文明自身的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同样感谢贵文明的信任,愿意主动介绍一些贵文明的基本情况。”

  “很幸运的是,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同属于碳基群体文明。我们从‘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上诞生,秉承着坚韧的信念,在太阳系内繁衍生息,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过后,成长到了今天的模样。”

  “我们对于宇宙的辽阔与神奇充满兴趣,对于宇宙中不同的文明同样想要了解。”

  “……在先前贵文明的回复中,有提到,贵文明正在宇宙中迁徙,我们是否能够知道,贵文明将最终去向什么地方?”

  从信息量,信息熵的角度来说,

  在此刻两个文明试探性的交流中,避免不了的,大部分都是废话,只能够包含少量一点信息。

  从安全角度考虑,两个文明的交流也就只能够这么进行。

  而虽然就在交流的过程中,

  这个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还在持续朝着太阳系内环靠近,

  但仅仅只是光速的信息传播速度,在现有的距离下,让双方的交流还是需要每次都经过较漫长时间的等待。

  ……

  就在又一次回复的等待周期中,

  人联纪元48年,10月。

  在巨大的压力推动下,加上此前这些年的技术积累,

  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加上整个负熵研究院若干其他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

  以及秦裕长时间的投入。

  这一个月,

  负熵研究院拿出了更新一个改型的电推进系统——DT03-3电推进系统,

  算是DT03电推进系统的第三个改型,

  将其放在人类文明的主流星际飞船上,能够让星际飞船的航行速度,更快达到速度极限,

  速度极限本身,也被拔高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二。

  就在这一个月,

  负熵研究院也对以该改进型电推进系统为推进系统的电推进飞船,进行了首次的运行试验。

  试验结果,

  算是能够稳定达到预期目标。

  但对于人类文明目前的情况来说,显然依旧是不够用的。

  人类文明在发现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群时,对方整体移动速度都已经在百分之五光速,

  还不清楚,这是不是斯托文明航行速度的极限。

  不过,虽然如此,

  负熵研究院内,各研究团队倒也没有多么气馁,

  虽然在斯托文明步步靠近的情况下,各研究团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

  有秦裕院士在,这份压力,还不至于将整个负熵研究院压垮。

  曾经的电推进飞船,忽略掉一些前置技术的话,

  从零到DT03电推进系统,从无到有,也就是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之后,到新纪元开启之间的十几年,

  没有道理,在此刻,斯托文明的步步逼近,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同样在秦裕院士的带领下,没有办法将电推进系统推进到更新一代。

  或许,这比实现Dt03电推进系统更困难,

  但此刻的负熵研究院,能动所和其他各研究团队,也比最开始研究电推进系统时更加强大啊。

  在这个时候,

  人们似乎都下意识忽略了秦裕院士的年纪,

  表面上秦裕这一世的年纪也已经来到了112岁,即便是在这个人均寿命180的时代,年龄也已经在开始朝着老年靠拢了。

  似乎忽略了秦裕院士在同样的研究项目上,是否还有五六十年前那样的精力。

  不过还好的是,对于秦裕这个绝对永生者来说,

  他的确是有这个精力。

  而且,

  在秦裕这里,还有着一个好消息。

  按照秦裕的计算和推测,目前的DT03电推进系统,的确还没有达到电推进系统的上限,

  也就是说,电推进系统的确是还有继续发展,提高推进速度和推力的可能。

  此外,

  根据目前了望观测阵列持续捕捉到的种种信息推测,

  斯托文明的星际舰队,使用的其实依旧是电推进系统,只是比目前人类文明的电推进系统更加先进。

  在DT03-3改进型电推进系统的实验结束过后,

  紧锣密鼓的,在秦裕的主持下,整个负熵研究院大部分研究力量,又再继续倾斜在对更先进电推进系统的研究中。

  在秦裕的参与下,对于更先进电推进系统的研究,从多个领域同步进行。

  可以确定的是,

  想要完成设想中的DT04电推进系统,

  能源部分,氦3聚变装置或许已经能够支撑,

  但电推进系统中,电推进发动机部分,大概需要更加先进的材料来支撑。

  秦裕将大部分精力也花在了相应材料领域的研究上。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