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回到地表-《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不过,

  对于此刻的人们来说,这消耗的巨量生产力和能源都是值得的。

  295年,

  在消耗的巨量生产力和能源下,

  在地表的水体内,逐渐生命丰富起来的同时,

  陆地上,也终于有了一些生机和绿意。

  哪怕由于在陆地上出现的植物和生命,全是来自于人类文明的半封闭来自于全封闭环境的培育种植,

  让这些出现生机的地方,在宏观上,就像是茫茫土地上,一些极其孤立而窸窣的‘小点’。

  哪怕繁育和成长起来过后,撤掉了人为制造的生态成长环境,也依旧在原本死气沉沉的陆地上,显得格外突兀。

  站在一个更加宏观尺度下,像是稍微来一点变故,就能够将这些彰显着生机的‘小点’覆盖和摧毁。

  但这终究,的确是让原本已经化作焦土的,死寂的陆地上,重新有了生命。

  而在有了第一簇,能够在这片大地上撤掉人为制造的环境,依旧能够生存的森林,草地或者其他出现开始,

  就注定,它会逐渐朝着周围更加荒芜的土地蔓延,

  终有一天,这些陆地上,稀疏的,渺小的,不起眼的,富有生机的小点,会从‘点’便成功‘圈’,然后连成一片。

  而人类文明,也会继续尽可能关注着这个过程。

  ……

  这一年,

  人类文明收到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236藻类在恢复和提高大气中含氧比例这件事情上,的确是很强大。

  这一年,大气中,平均含氧量已经恢复到了18%,

  这个氧气含量已经勉强能够容纳了人类短时间在大气中生存了。

  大气中其他各种有毒气体,在人类文明持续各种手段,各种举措下,也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除了一些地形环境比较特殊的区域,大气中依旧存在的有毒气体对于人体伤害程度已经不大。

  这也是,

  此刻人类文明持续推进着,地表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条件。

  而第二个好消息,来自于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华新社获得授权,在第一时间,向人们公布了这条好消息。

  “……据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消息。”

  “根据最近几年时间里,持续对全球地质活动情况的观测数据判断。”

  “目前,地球地表的大规模地质活动,已经正式进入到末日危机之后的平缓持续期。”

  “平缓持续期内,全球范围内将会继续有持续的地质活动发生,但烈度和频率之于之前,将由极大程度放缓。”

  “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就此判断……在地质活动灾难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从地下避难城市中返回地表的基础!”

  这是从一开始,人类文明就在等待着的事情。

  对于小行星撞击之后引发的持续陆地板块活动,地震活动,

  人类文明目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相关技术水平没有走到下一个台阶之前,

  掌握的手段也就只能够加剧这种地质活动,而实在难以去平复。

  此刻,

  来自于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这条人们等待了许久的消息,

  无疑让人们感到振奋。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马上就要能够回到地表了?”

  “快了,快了!好吧,我踏马也有点等不了了!”

  “万事俱备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回地表,回地表!”

  此刻,各地下避难城的网络上,几乎就充斥着这个三个字,‘回地表’。

  人们实在是等得太久了,等得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地质活动的问题,是人类文明返回地表繁衍生息的最后一道难关,

  而现在,最后一道难关也终于度过了。

  ……

  在地表地质活动逐渐平复的这段时间里,

  从各地下避难城市,对应的地表,人类文明也已经开始修建地表建筑了。

  不过,最开始修建的,

  并不是供人们生息的地表城市,

  而是,分属于各地下避难城市的,地表星际港口。

  星际港口一边联通地下避难城市,一边作为电推进飞船起降的平台。

  可以预料,此后,人类文明的纪元号电推进飞船,乃至于更先进的电推进飞船会越来越多。

  哪怕是此后,地面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恢复,电推进飞船运输方式大概也作为一种空中运输方式,轨道运输方式不会消失。

  而来往于各城市之间的同时,电推进飞船还将来往于地面各城市和月面城市,乃至其他星球城市之间。

  在未来,要不了多久的时间,承载电推进飞船起降的城市星际港口,注定将成为各地表大城市的必然需要。

  当然,此刻就开始建造,主要也还是因为方便各地下避难城市在智能工业集群的协作运行上,更加顺畅。

  也是在这一年里,

  人类文明各地下避难城市所对应地表位置的星际港口,都相继落成,并开始在强人工智能的协调下,繁忙的运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然后,

  再次年,一个对于此刻人类文明无比重要的时刻,终于还是到来了。

  ……

  296年,6月。

  这一天。

  陵川地下避难城所对应的地表上空,天气很晴朗,

  万里无云,只是伴随着一点微风。

  这一天,

  包括陵川地下避难城在内,所有地下避难城市内,许多人们都醒得很早,甚至干脆前一夜,一夜都没有怎么睡着。

  住在陵川地下避难城,01区01道的,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负责人也是其中。

  前一晚,也因为各种复杂的,难以平复的情绪,他一直硬生生熬到了凌晨,才昏沉睡去,

  然后一早,他都没有等到闹钟响起,就从睡梦中醒了过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于亢奋和激动的情绪,

  即便是才短短睡了那么一会儿时间,他这会儿也并不感觉到有多么困乏,反而感觉很精神。

  先是洗漱的有些匆忙,想了想过后,又仔细梳洗了一遍,剃掉了自己许多天都没有剃的胡子,

  换上了一身自己前两天才从研究员里领的,崭新的衣服,

  这位地质研究所的负责人,才匆忙赶向了负熵研究院内,另一个地方。

  “……秦院。”

  “嗯,吴教授。”

  看着这位,即便时间都还有些早,依旧匆忙赶来的地质研究所负责吴教授,

  秦裕再转回了目光。

  而紧跟着,没多久,距离计划的时间,都还剩下不少,

  所有被挑选中的相关研究团队研究员,都已经到了。

  秦裕放眼望去,从每个人的脸上,几乎都能够看到有些紧张,有些激动的情绪,

  而之所以,

  此时此刻,汇聚到这里的研究员们如此激动,

  是因为,

  就在今天,人类文明准备首次从地下避难城市中,重返地表。

  而此刻,围绕在秦裕身边的一众相关研究员,就是将随同秦裕,一同作为首批返回地表的人员。

  毋庸置疑,这对于遭遇了末日危机,待在地下避难城市中,已经十几年时间的人类文明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

  这一天,许多人们都暂时停下了手里的研究工作,

  或是自己待在房间里,收看着这次,人类文明首批人员从地下避难城市返回地表的实时直播。

  或是早早的,就已经在餐厅,公园,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和一众相熟的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同样关注着这次返回地表的实时直播。

  “朋友们,这次从地下避难城市中返回地表的行动,将由秦裕院士亲自带队进行。”

  “他们将从陵川地下避难城出发,乘坐通往地表的列车,就如同我们来时乘坐的列车一样,返回地面。”

  “这是我们文明,自从末日危机之后,第一次,真正有人亲身踏足地面。也将是我们集体返回地表的开始。”

  电视直播由华新社负责。

  已经提前知道今天将发生什么的人们,紧盯着各自面前的屏幕,

  似乎一刻也不愿意挪开视线,不想漏过,人类首次返回地表过程中的一切。

  此刻,

  穿着类似于舱外航天服的服装,只是相比于舱外航天服,不需要考虑气压问题,更轻便一些,但依旧是全封闭式的防护服。

  秦裕,

  以及随同他一起前往地面的,共二十余位,来自于负熵研究院各领域研究团队的研究员,都已经坐在了一趟列车上。

  就如同实时电视直播里提到的那样,这趟列车将顺着地下避难城市与地表之间的开阔通道,回到地表。

  “列车启动中,请车上乘客在原位坐好,请勿随意起身。”

  伴随着列车上的播报,没有给人们更多的心理准备时间,

  列车就已经缓缓启动,并开始加速。

  就坐在同一个车厢里的研究员们,在列车启动之前,还面色红润,满面红光互相说着些话,说笑着,讨论着,也缓和着自己的情绪,

  但这个时候,列车真正启动之后,

  一个个或是年纪已经朝着老年靠近,或是还在中年的研究员们,都又安静了下来。

  秦裕转过头,看了眼其他一众研究员。

  一众研究员们沉默着,望着车厢前方,不少人目光都有些恍惚。

  十几年前,他们就是乘坐着这样一班列车,进入到了地下避难城,然后就在地下避难城市中已经度过了十几年时间。

  他们已经算是幸运,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熬过了末日危机。

  而此刻,他们又将乘坐着类似的一班列车,返回地表。

  或许有人在竭力思考着,十几年前,乘坐的那趟来到地下避难城市的列车是什么样的印象,

  只是时间太久了,这个印象都太模糊了。

  秦裕在一众研究员们身上,都几乎看到了类似于‘近乡情怯’的神情,

  明明或许都已经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此刻哪怕是坐在这里,动作都依旧有些拘束。

  或许是在思考,该以怎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时隔十几年,重新回到的故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趟列车的行驶时间是不长的,

  总共也就不到二十分钟,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在一众人们可能还沉浸在有些复杂的情绪时,

  列车上,就已经在提示,列车在开始减速了。

  ……

  和之前新纪元号的首航不同,这次首次返回地表,

  负熵研究院一众人们倒是没有劝秦裕院士不要参与。

  地表的情况与宇宙空间的情况不同,还是比较明朗的,风险也是可控的。

  这也是此刻秦裕也在这首批返回地表的人中间的原因。

  在这个时候,

  其他一众人们因为近乡情怯的情绪沉默下来过后,

  秦裕倒也没有出声对其他人说什么。

  为华新社的电视直播做着工作,智能机械也就依靠着自带的摄像仪器,

  专注地拍摄和记录着这幅画面。

  此刻收看着实时直播的人们,也陪着这实时电视直播的画面,沉默着。

  人们心中,或许都有着激荡的情绪,只是差最后一个宣泄口。

  而这个宣泄口,

  很快就来了。

  从地下避难城市,驶向地表的,载着包括秦裕在内首批返回地表人们的列车,到站了。

  ……

  “列车车厢门已开启。”

  列车停稳并开门之后,发出了最后一声播报,就重新陷入了安静。

  列车上的人们,透过列车的舷窗,已经能够看到这个地面车站的情形,

  这就是一个类似于当初地轨站的地方,主要是用来连接地下避难城市的出入口,以及附近的星际港口。

  透过电视直播,看到舷窗外地轨站画面的许多人们,都已经有些骚动起来,

  只是,因为地轨站本身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还没有真正看到,最想看到的画面,更多的人们还继续按捺着情绪。

  “秦院……您来吧。”

  列车上人们的目光,都再汇聚到了秦裕的身上,

  人们并不觉得,还有谁比秦裕院士,更适合作为踏出第一步,第一个回到地表的人。

  秦裕对此也没有推辞什么。

  他站起了身,其他随行的人们,也就跟随了他身后。

  踏出了列车,秦裕也没有停下,只是径直朝着地轨站外走去,

  当越靠近地轨站的门,地轨站外的景象和阳光越加清晰,

  虽然所有人都还保持在他身后,但秦裕也已经感觉到,一众人们的步伐愈加有些急切乃至于凌乱,

  秦裕也就顺应了人们的想法和期待,

  更大步的朝着地轨站外走去。

  终于,

  某一瞬间过去之后,

  地轨站外,广场上的阳光照射在了秦裕身上,也先后照耀在了跟随着秦裕身后,先后踏出地轨站的其他人们的身上,

  有人仰头,有人在这一瞬间失神。

  秦裕抬起头,也看了眼此刻晴朗的天空上,正映照着大地的太阳,

  封闭式防护网上的指示灯显示绿色,

  秦裕摘下了手套,摘下了类似于舱外宇航服的面罩。

  阳光更加直接的映照在了秦裕的脸上,以及秦裕抬起的手上。

  这并不是秦裕第一次在末日危机之后回到地上,

  但和过往每次他虚化从地下避难城市来到地面都不同,

  此刻,作为负熵研究院负责人,他踏足这里,踩在地表的土地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阳光依旧有些毒辣,就如同盛夏的海边的阳光,灼烧着人的皮肤,会有些火辣辣的疼,

  只是,这个时候,可能也没有太多人们在意这个了。

  “朋友们,同胞们。”

  秦裕对着此刻正在收看着实时电视直播的人们,说了回到地表之后的第一句话,

  “我们重新回到地表了。”

  秦裕这句宣告一样的话很简单,

  但人们早已经按捺不住的各种复杂情绪,还是忍不住宣泄了出来。

  有人哭,也有人欢呼。

  但欢呼的人与痛哭的人,心情应该是类似的。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