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梅斯勋爵捏着黄铜手杖的指节泛白,猩红的绒布窗帘被午后的风掀起一角,恰好落在他锃亮的皮靴上。
这位来自日不落帝国的全权代表,此刻正用那双惯于俯视殖民地的蓝眼睛死死盯着转身欲走的李三,手杖在水磨青砖地上顿出沉闷的声响。
“我们日不落帝国的军旗,从好望角到加拿大,从墨尔本到新德里,从未因任何对手而低垂。”
梅林的声音裹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傲慢,每个词都像淬了冰,
“非洲的沙漠挡不住我们的火枪,欧洲的堡垒扛不住我们的舰炮,大洋洲的岛屿成了我们的牧场。现在到了亚洲,李三先生,你真以为凭几句硬话就能改变什么?”
他向前逼近半步,身后的副官们立刻挺直了腰板,腰间的佩剑发出细碎的碰撞声。
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打进来,在梅林银灰色的鬓角上镀了层金边,却掩不住他眼底深处那抹殖民者特有的轻蔑——仿佛眼前的华夏大地,不过是块等待被瓜分的肥肉。
“你这是在吓唬我?”
李三猛地转过身,玄色长衫的下摆因动作带起一阵风。他的眼神像淬了火的钢刀,直直射向梅林,
“阿三的几十万驻军?让他们来试试。从喜马拉雅山到横断山脉,从长江三峡到南海诸岛,每一寸土地上都埋着华夏儿女的骨头。你们想从阿三打过来?先问问那些长眠在丛林里的抗英义士答应不答应!”
议事厅里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李三身后的参谋们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的配枪,枪套上的黄铜扣在阴影里闪着冷光。
梅林的副官们也握紧了剑柄,靴底在地上碾出细微的摩擦声,仿佛下一秒就要拔刀相向。
“看来你还没认清实力的差距。”
梅林冷笑一声,抬手理了理领结上的宝石别针,
“你的军队能同时守住西北的戈壁、东南的海岸,还要分兵抵挡阿三方向的进攻吗?满清的疆域虽大,却像块破布,一扯就烂。等我们的军队翻过喜马拉雅山,你的几十万士兵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刻意加重了“满清”两个字,像是在提醒李三:你们终究只是这个腐朽王朝的附属品。可李三的眼神却愈发锐利,仿佛能穿透梅林华丽的燕尾服,看到那些藏在傲慢底下的贪婪。
“有能耐你们就打。”
李三丢下这句话,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玄色的背影在雕花门扉后一闪而逝,留下满室的寂静。梅林的手杖重重砸在地上,青砖竟裂开了一道细纹。
“华夏人总是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他盯着空荡荡的门口,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转身也离开了这个会议厅。
夕阳把紫禁城的角楼染成了血红色,可这抹壮丽的余晖却照不进袁世凯的巡抚衙门。
后院的石榴树被风刮得哗哗作响,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砖地上,像极了此刻袁世凯慌乱的心跳。
“大人!不好了!防线快撑不住了!”
一个浑身是泥的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进书房,甲胄上的铜钉蹭在门槛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战袍被撕开一道大口子,露出里面渗着血的皮肉,显然是刚从死人堆里跑出来的。
袁世凯猛地从太师椅上弹起来,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官靴。这位素来以沉稳自诩的山东巡抚,此刻脸上的皱纹都拧成了一团,山羊胡抖得像秋风中的枯草。
“怎么会这么快?九镇的兵马呢?蒙古铁骑呢?还有御林军的防线,不是说能顶住三天吗?”
他抓住传令兵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对方的肉里。九镇兵马是他的心头肉,是他坐稳巡抚位置的根基,若是折损在这里,他往后在朝堂上连腰杆都挺不直。
“顶不住啊大人!”
传令兵哭丧着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华夏军的炮火太厉害了,那铁家伙——就是带着轮子的战车,轰隆隆地碾过来,咱们的枪打上去跟挠痒痒似的。骑兵冲上去,还没靠近就被机枪扫倒一片……蒙古王爷的骑兵最勇,可冲到跟前,人家战车侧面突然伸出机枪,瞬间就倒下一片……”
他的话还没说完,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一个士兵掀帘而入,甲胄上沾着的血污已经发黑:
“大人!御林军统领詹大人求见,说有急事!”
袁世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喊道:
“快请!快把詹大人请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黑色铠甲的中年男人大步走进来。
詹佐的战袍下摆还在滴着水,显然是冒雨赶来的,可他脸上却没什么慌乱,反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冷静。
“袁兄,咱们得早做打算了。”
詹佐一进门就开门见山,摘下头盔往桌上一放,盔沿上的雨水溅起细小的水花,
“华夏军的势头太猛了,蒙古铁骑败了,你的九镇兵马也撑不住,我的御林军……刚才从前线撤下来,已经折损了三成。”
袁世凯的心沉到了谷底,声音都发颤:
“詹兄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难道京城守不住了?”
“不是守不住,是根本没法守。”
詹佐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凉茶,一饮而尽,
“我在城楼上看得清楚,华夏军的武器根本不是咱们能比的。那些铁战车,刀砍不动,炮轰不烂,还有会喷火的枪,一喷就是一片火海。咱们这点人,填进去就是白白送死。”
他放下茶杯,眼神突然变得锐利:
“与其在这儿等死,不如早寻个退路。我已经让人联系好了,扶桑使馆愿意收留咱们。你想想,列强使馆受国际法保护,就算华夏军再横,也不敢往使馆区开炮——他们要是敢动使馆,就是得罪所有列强,到时候各国军舰一封锁海岸线,他们插翅难飞。”
袁世凯的眼睛猛地亮了。他拍着大腿,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使馆区是禁地,他们再霸道也不敢犯众怒!詹兄这主意好,实在是好!”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躲进使馆区的情景:华夏军再厉害,也只能在使馆外徘徊,而他袁世凯,只要保住性命,等风头过去,凭着手里的人脉,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事不宜迟,咱们赶紧走。”
詹佐站起身,重新戴上头盔,
“城里的达官贵人肯定也想到了这层,去晚了,扶桑使馆怕是挤不下了。”
袁世凯连连点头,也顾不上收拾细软,只让亲兵把最贵重的几箱金银装上马车,又点了几十个亲信护卫,连巡抚衙门的印信都忘了拿,就跟着詹佐急匆匆地往东门赶。马车碾过积水的街道,溅起的泥水打湿了路边乞丐的破碗,可这两位大人谁也没心思理会——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在这场浩劫中保住自己的小命。
京城外的战场早已成了人间炼狱。
灰蒙蒙的天空下,原本整齐的防线像被狂风撕碎的纸人,到处都是溃散的士兵。九镇兵马的旗帜倒在泥地里,被马蹄和车轮碾得不成样子;
蒙古铁骑的弯刀散落在血泊中,有的还插在同伴的尸体上;
御林军的黑色铠甲东倒西歪,像是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华夏军的钢铁战车在阵地上碾出深深的辙痕,履带卷起的泥土混着血肉,在车身上结成暗红色的痂。车载重机枪的枪管已经发烫,冒着淡淡的青烟,每一次轰鸣都像死神的咳嗽,带起一片惨叫。
“砰!”
一颗重机枪子弹呼啸着飞来,精准地打中了御林军一个小头领的脑袋。
沉闷的响声过后,那头颅像被砸烂的西瓜,鲜血和脑浆喷溅在旁边两个士兵的脸上。
其中一个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飞溅的碎骨片划开了下颚,剧痛瞬间从下巴传到头顶,他捂着嘴惨叫起来,鲜血从指缝里汩汩往外冒。
“啊——我的脸!我的脸!”
他在泥地里打滚,惨叫声刺穿了战场的喧嚣。旁边的士兵刚想伸手拉他,一颗子弹已经钻进了他的胸口。他低头看着胸前不断扩大的血洞,又看看不远处同伴炸裂的脑袋,突然咧开嘴,发出一阵凄厉的大笑。
“哈哈……我要死了……你们也跑不了……都得死……哈哈哈哈……”
他的笑声像夜枭的哀鸣,听得周围的士兵头皮发麻。
恐惧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有人开始发抖,有人扔掉了手里的长枪,还有人转身就往后跑,却被后面的督战队一刀砍倒。
“不准退!谁退就地处决!”
督战队的吼声嘶哑而绝望,可他们的刀砍倒了一个逃兵,却挡不住更多人后退的脚步。
华夏军的炮火还在不断落下,每一发炮弹都在人群中炸开,掀起冲天的血雾。
就在这时,华夏军的战车上突然响起了喇叭声,那声音穿透了枪炮的轰鸣,清晰地传到每个满清士兵的耳朵里:
“满清的士兵们!你们看看身后的京城,看看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他们让你们卖命,自己却躲在皇城里苟活!这个腐朽的朝廷,把香港割给英国,把台湾割给日本,把东北的矿山让给俄国,他们早就忘了你们是华夏的儿女!”
喇叭里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种悲悯的沉稳:
“放下武器吧!满清的灭亡和你们无关。你们可以回家种地,娶个媳妇生娃;也可以加入我们,一起建设新的国家。但如果你们还跟着满清政府卖命,等待你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段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士兵们麻木的神经。
一个年轻的士兵看看身边被炸断腿的同乡,又摸摸自己饿得发瘪的肚子——他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而长官们却在城里搂着姨太太喝酒。他颤抖着松开了握枪的手,枪托“啪”地掉在泥地里。
“打不过的……真的打不过……”他喃喃自语,然后猛地举起了双手,“我投降!我投降!”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一个老兵扔掉了手里的鸟铳,他的儿子上个月刚死在和华夏军的战斗中,现在他只想活着回家看看老伴。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投降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像被割倒的麦子,成片地跪在地上。
“不准降!你们这群懦夫!”
一个御林军小队长红着眼,拔出佩刀就要砍向投降的士兵。可他的刀还没落下,就被身后的士兵抱住了。
“统领大人,别傻了!”
抱住他的士兵哭着喊道,
“兄弟们已经死伤一半了,再打下去都得死在这儿!家里还有老娘等着我回去呢!”
紫禁城里,暮色中沉默着,像是在为这个即将落幕的王朝默哀。
“不可以,现在使馆已经满了,你不可以进去”
到了使馆的袁世凯和看着詹佐拿出信物之后,进了使馆。
而袁世凯就被拒之门外,他也拿不出信物,詹佐看了看,也只得在扶桑人的带领下走进使馆,将袁世凯丢在外面。
这位来自日不落帝国的全权代表,此刻正用那双惯于俯视殖民地的蓝眼睛死死盯着转身欲走的李三,手杖在水磨青砖地上顿出沉闷的声响。
“我们日不落帝国的军旗,从好望角到加拿大,从墨尔本到新德里,从未因任何对手而低垂。”
梅林的声音裹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傲慢,每个词都像淬了冰,
“非洲的沙漠挡不住我们的火枪,欧洲的堡垒扛不住我们的舰炮,大洋洲的岛屿成了我们的牧场。现在到了亚洲,李三先生,你真以为凭几句硬话就能改变什么?”
他向前逼近半步,身后的副官们立刻挺直了腰板,腰间的佩剑发出细碎的碰撞声。
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打进来,在梅林银灰色的鬓角上镀了层金边,却掩不住他眼底深处那抹殖民者特有的轻蔑——仿佛眼前的华夏大地,不过是块等待被瓜分的肥肉。
“你这是在吓唬我?”
李三猛地转过身,玄色长衫的下摆因动作带起一阵风。他的眼神像淬了火的钢刀,直直射向梅林,
“阿三的几十万驻军?让他们来试试。从喜马拉雅山到横断山脉,从长江三峡到南海诸岛,每一寸土地上都埋着华夏儿女的骨头。你们想从阿三打过来?先问问那些长眠在丛林里的抗英义士答应不答应!”
议事厅里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李三身后的参谋们下意识地按住了腰间的配枪,枪套上的黄铜扣在阴影里闪着冷光。
梅林的副官们也握紧了剑柄,靴底在地上碾出细微的摩擦声,仿佛下一秒就要拔刀相向。
“看来你还没认清实力的差距。”
梅林冷笑一声,抬手理了理领结上的宝石别针,
“你的军队能同时守住西北的戈壁、东南的海岸,还要分兵抵挡阿三方向的进攻吗?满清的疆域虽大,却像块破布,一扯就烂。等我们的军队翻过喜马拉雅山,你的几十万士兵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刻意加重了“满清”两个字,像是在提醒李三:你们终究只是这个腐朽王朝的附属品。可李三的眼神却愈发锐利,仿佛能穿透梅林华丽的燕尾服,看到那些藏在傲慢底下的贪婪。
“有能耐你们就打。”
李三丢下这句话,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议事厅。玄色的背影在雕花门扉后一闪而逝,留下满室的寂静。梅林的手杖重重砸在地上,青砖竟裂开了一道细纹。
“华夏人总是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他盯着空荡荡的门口,声音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风,转身也离开了这个会议厅。
夕阳把紫禁城的角楼染成了血红色,可这抹壮丽的余晖却照不进袁世凯的巡抚衙门。
后院的石榴树被风刮得哗哗作响,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砖地上,像极了此刻袁世凯慌乱的心跳。
“大人!不好了!防线快撑不住了!”
一个浑身是泥的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进书房,甲胄上的铜钉蹭在门槛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的战袍被撕开一道大口子,露出里面渗着血的皮肉,显然是刚从死人堆里跑出来的。
袁世凯猛地从太师椅上弹起来,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官靴。这位素来以沉稳自诩的山东巡抚,此刻脸上的皱纹都拧成了一团,山羊胡抖得像秋风中的枯草。
“怎么会这么快?九镇的兵马呢?蒙古铁骑呢?还有御林军的防线,不是说能顶住三天吗?”
他抓住传令兵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对方的肉里。九镇兵马是他的心头肉,是他坐稳巡抚位置的根基,若是折损在这里,他往后在朝堂上连腰杆都挺不直。
“顶不住啊大人!”
传令兵哭丧着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华夏军的炮火太厉害了,那铁家伙——就是带着轮子的战车,轰隆隆地碾过来,咱们的枪打上去跟挠痒痒似的。骑兵冲上去,还没靠近就被机枪扫倒一片……蒙古王爷的骑兵最勇,可冲到跟前,人家战车侧面突然伸出机枪,瞬间就倒下一片……”
他的话还没说完,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一个士兵掀帘而入,甲胄上沾着的血污已经发黑:
“大人!御林军统领詹大人求见,说有急事!”
袁世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喊道:
“快请!快把詹大人请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黑色铠甲的中年男人大步走进来。
詹佐的战袍下摆还在滴着水,显然是冒雨赶来的,可他脸上却没什么慌乱,反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冷静。
“袁兄,咱们得早做打算了。”
詹佐一进门就开门见山,摘下头盔往桌上一放,盔沿上的雨水溅起细小的水花,
“华夏军的势头太猛了,蒙古铁骑败了,你的九镇兵马也撑不住,我的御林军……刚才从前线撤下来,已经折损了三成。”
袁世凯的心沉到了谷底,声音都发颤:
“詹兄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难道京城守不住了?”
“不是守不住,是根本没法守。”
詹佐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凉茶,一饮而尽,
“我在城楼上看得清楚,华夏军的武器根本不是咱们能比的。那些铁战车,刀砍不动,炮轰不烂,还有会喷火的枪,一喷就是一片火海。咱们这点人,填进去就是白白送死。”
他放下茶杯,眼神突然变得锐利:
“与其在这儿等死,不如早寻个退路。我已经让人联系好了,扶桑使馆愿意收留咱们。你想想,列强使馆受国际法保护,就算华夏军再横,也不敢往使馆区开炮——他们要是敢动使馆,就是得罪所有列强,到时候各国军舰一封锁海岸线,他们插翅难飞。”
袁世凯的眼睛猛地亮了。他拍着大腿,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使馆区是禁地,他们再霸道也不敢犯众怒!詹兄这主意好,实在是好!”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躲进使馆区的情景:华夏军再厉害,也只能在使馆外徘徊,而他袁世凯,只要保住性命,等风头过去,凭着手里的人脉,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事不宜迟,咱们赶紧走。”
詹佐站起身,重新戴上头盔,
“城里的达官贵人肯定也想到了这层,去晚了,扶桑使馆怕是挤不下了。”
袁世凯连连点头,也顾不上收拾细软,只让亲兵把最贵重的几箱金银装上马车,又点了几十个亲信护卫,连巡抚衙门的印信都忘了拿,就跟着詹佐急匆匆地往东门赶。马车碾过积水的街道,溅起的泥水打湿了路边乞丐的破碗,可这两位大人谁也没心思理会——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在这场浩劫中保住自己的小命。
京城外的战场早已成了人间炼狱。
灰蒙蒙的天空下,原本整齐的防线像被狂风撕碎的纸人,到处都是溃散的士兵。九镇兵马的旗帜倒在泥地里,被马蹄和车轮碾得不成样子;
蒙古铁骑的弯刀散落在血泊中,有的还插在同伴的尸体上;
御林军的黑色铠甲东倒西歪,像是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华夏军的钢铁战车在阵地上碾出深深的辙痕,履带卷起的泥土混着血肉,在车身上结成暗红色的痂。车载重机枪的枪管已经发烫,冒着淡淡的青烟,每一次轰鸣都像死神的咳嗽,带起一片惨叫。
“砰!”
一颗重机枪子弹呼啸着飞来,精准地打中了御林军一个小头领的脑袋。
沉闷的响声过后,那头颅像被砸烂的西瓜,鲜血和脑浆喷溅在旁边两个士兵的脸上。
其中一个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飞溅的碎骨片划开了下颚,剧痛瞬间从下巴传到头顶,他捂着嘴惨叫起来,鲜血从指缝里汩汩往外冒。
“啊——我的脸!我的脸!”
他在泥地里打滚,惨叫声刺穿了战场的喧嚣。旁边的士兵刚想伸手拉他,一颗子弹已经钻进了他的胸口。他低头看着胸前不断扩大的血洞,又看看不远处同伴炸裂的脑袋,突然咧开嘴,发出一阵凄厉的大笑。
“哈哈……我要死了……你们也跑不了……都得死……哈哈哈哈……”
他的笑声像夜枭的哀鸣,听得周围的士兵头皮发麻。
恐惧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有人开始发抖,有人扔掉了手里的长枪,还有人转身就往后跑,却被后面的督战队一刀砍倒。
“不准退!谁退就地处决!”
督战队的吼声嘶哑而绝望,可他们的刀砍倒了一个逃兵,却挡不住更多人后退的脚步。
华夏军的炮火还在不断落下,每一发炮弹都在人群中炸开,掀起冲天的血雾。
就在这时,华夏军的战车上突然响起了喇叭声,那声音穿透了枪炮的轰鸣,清晰地传到每个满清士兵的耳朵里:
“满清的士兵们!你们看看身后的京城,看看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他们让你们卖命,自己却躲在皇城里苟活!这个腐朽的朝廷,把香港割给英国,把台湾割给日本,把东北的矿山让给俄国,他们早就忘了你们是华夏的儿女!”
喇叭里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种悲悯的沉稳:
“放下武器吧!满清的灭亡和你们无关。你们可以回家种地,娶个媳妇生娃;也可以加入我们,一起建设新的国家。但如果你们还跟着满清政府卖命,等待你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段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士兵们麻木的神经。
一个年轻的士兵看看身边被炸断腿的同乡,又摸摸自己饿得发瘪的肚子——他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而长官们却在城里搂着姨太太喝酒。他颤抖着松开了握枪的手,枪托“啪”地掉在泥地里。
“打不过的……真的打不过……”他喃喃自语,然后猛地举起了双手,“我投降!我投降!”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一个老兵扔掉了手里的鸟铳,他的儿子上个月刚死在和华夏军的战斗中,现在他只想活着回家看看老伴。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投降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像被割倒的麦子,成片地跪在地上。
“不准降!你们这群懦夫!”
一个御林军小队长红着眼,拔出佩刀就要砍向投降的士兵。可他的刀还没落下,就被身后的士兵抱住了。
“统领大人,别傻了!”
抱住他的士兵哭着喊道,
“兄弟们已经死伤一半了,再打下去都得死在这儿!家里还有老娘等着我回去呢!”
紫禁城里,暮色中沉默着,像是在为这个即将落幕的王朝默哀。
“不可以,现在使馆已经满了,你不可以进去”
到了使馆的袁世凯和看着詹佐拿出信物之后,进了使馆。
而袁世凯就被拒之门外,他也拿不出信物,詹佐看了看,也只得在扶桑人的带领下走进使馆,将袁世凯丢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