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点废成金:塑料攻坚战-《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啪!”

  一截灰扑扑的再生塑料条,在钱敏手里应声而断,像根受了潮的麻花。

  她烦躁地把断成两截的废料,扔进旁边堆得冒尖的铁桶,

  桶里各种颜色、各种形态的“失败品”散发着一股子说不清的怪味儿。

  “这批,韧性倒是勉强凑合了,”

  苏教授推了推老花镜,拿起另一块样品,对着灯光仔细瞅了瞅,又凑到鼻子下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了,

  “可这颜色……怎么还是跟猪肝似的?还有这股味儿,呛人!”

  旁边实验台上,另一堆颗粒倒是白花花的,可技术员小李刚想用镊子夹起来,那颗粒就碎成了几瓣,活像一堆廉价饼干渣。

  “成本呢?这批猪肝色的成本怎么样?”

  孟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从车间过来,袖子还卷到胳膊肘,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实验室里死一般的寂静,瞬间被打破。

  几个年轻的研究员像找到了主心骨,齐刷刷望向他。

  苏教授叹了口气,指着那堆“猪肝色”塑料:

  “孟总,这批的强度是上去了点,可韧性还是不行,一掰就折。颜色也还是老样子,关键是,为了提升这点性能,添加剂的成本又上去了,那股子怪味儿也更冲了。”

  他顿了顿,指着那堆“饼干渣”:

  “那边的白颗粒,颜色问题是解决了,可材料脆得不像话,别说做产品,运输过程中自己就得颠碎了。至于那几批勉强能用的,不是强度不够,就是气味难顶,要么就是成本压不下来……”

  一时间,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低微嗡鸣。

  那一堆堆承载了无数心血的再生塑料颗粒样品,仿佛也在嘲笑众人的努力。

  “丫的,”一个年轻技术员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却格外清晰,

  “这破玩意儿,比伺候祖宗还难!”

  孟远扫了一眼众人脸上的疲惫和沮丧,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噌”地就冒了上来。

  当初搞再生铜、再生铝,哪个不是从一堆堆“不可能”里杀出来的?

  塑料看着不起眼,门道是深,但他孟远什么时候怕过硬骨头?

  “都别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孟远一开口,声音洪亮,像往油锅里泼了瓢凉水,炸得众人一个激灵。

  “难,就对了!”

  他走到实验台前,随手拿起一块失败的塑料片,两指一错,“咔吧”掰断,然后往地上一摔!

  “要是轻轻松松就能搞定,那这‘金疙瘩’还能轮到咱们远新来捡?”

  他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现在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是咱们将来吃肉的本钱!别人搞不定,咱们搞定了,那就是技术壁垒!那就是咱们的护城河!”

  “想想当初咱们是怎么把那些废铜烂铁,变成金光闪闪的铜锭铝锭的?不也是一关一关闯过来的?”

  话音刚落,孟远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微微一蹙。

  “苏老,之前您说的人工分拣,效率太低了。工人一天到晚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片,眼睛都快看成斗鸡眼了,挑出来的料还是参差不齐。这样下去不行,纯粹是拿人耗!”

  他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眼神越来越亮:

  “必须上设备!我就不信了,国内这么大市场,还淘换不到几台能用的家伙事儿?”

  苏教授面露难色:“孟总,国外的那些先进分选设备,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就是技术不成熟,买回来也是摆设……”

  “国外的不行,咱们就找国内的!”

  孟远一挥手,打断了苏教授的话,

  “珠三角那边,塑料加工和机械制造不是最火吗?我亲自带队去!我就不信,掘地三尺,还找不出几件能用的宝贝!”

  几天后,广东顺德一个略显闷热的机械厂车间里。

  “孟总,您看这台,”

  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说着广普的老板,指着一台半人高的机器,唾沫横飞地介绍着,

  “静电分选机!利用不同塑料摩擦起电后带的电荷不一样,把它们分开!PVC和PET,嘿,用这个,绝对有戏!”

  孟远绕着那台看起来有些粗糙,但透着一股子实用劲儿的机器走了两圈,眼睛越来越亮。

  他蹲下身,仔细看着机器内部的滚筒和电极,脑子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塑料瓶片被唰唰分开的场景。

  “那台呢?”

  孟远又指向不远处另一台花花绿绿的机器。

  “哦,那个是颜色分选机,本来是筛大米、筛豆子用的。通过光学传感器,把颜色不一样的挑出来。”

  老板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这个用在塑料上,不知道行不行……”

  孟远猛地一拍大腿,吓了老板一跳:

  “行!怎么不行!筛大米能按颜色分,那五颜六色的塑料片,稍微改改,不也一样能分?”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那股子志在必得的兴奋劲儿,让旁边的钱敏和几个技术骨干也跟着激动起来。

  这些机器,在后世看来可能简陋得像玩具,但在九十年代初的国内,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了!

  “就它们了!”

  孟远当场拍板,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果决,

  “一样先来几台样机,用最快的速度,拉回厂里!苏老,”

  他转向苏教授,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机器到家,就看您的了!带着弟兄们,给它拆开了揉碎了研究,把这些铁家伙的潜力全给老子榨出来!最好能给咱们整出套独门秘籍来!”

  苏教授被孟远这股子破釜沉舟的劲头感染,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孟你放心,只要机器能用,我就有信心把它玩转了!”

  返回的路上,孟远的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

  机器的事儿有了眉目,就像给一团乱麻找到了线头。

  “苏老,咱们也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孟远靠在颠簸的吉普车座椅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

  “回去以后,调整策略!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他伸出手指,比画着:

  “那些量最大、来源最广、技术也相对好下手的,先给它拿下!比如废农膜、包装袋,这些PE料,相对干净,再生技术也成熟,弄出来吹个瓶子、做个周转箱什么的,问题不大吧?”

  苏教授点头:“对,PE料是目前最有把握的。”

  “还有废编织袋、家电壳子,能做日用杂品、管子,或者掺点好料搞汽车家电配件,这个也可以先攻关!”

  “至于那些性能要求高的,比如废电器外壳的ABS料,不禁老,容易氧化变脆,咱们就加抗氧剂、增韧剂,想办法让它‘返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