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第一张否决票-《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一块固态电池,卖出车价?”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林浩宇。

  还没等林浩宇回答,坐在第一排,德国电池制造商CEO——劳伦斯·德勒,主动从助理手中接过了话筒。

  他整理了一下领带,用一种带着傲慢、教导般的口吻说道:

  “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很好。作为从业者,我补充一句,材料科学不是变魔术,锗的稀缺性和价格是客观规律。”

  “任何声称在成本上有突破的公司,要么是在玩弄数字游戏,要么,就是在用投资人的钱,放一个巨大的烟花。”

  说完,他轻蔑地笑了一下,看向林浩宇,眼神里的意思很明白:

  小子,别吹牛了,我们都懂行。

  全场的目光,瞬间从记者身上,转移到了这位行业大佬和林浩宇之间。

  气氛,凝固了。

  林浩宇看着劳伦斯,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感谢劳伦斯先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如此……关键的问题。”

  他按下了手中的翻页器。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成本。”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

  是上一代“盘古”固态电池的成本构成,其中标着“锗”的那一块,巨大而醒目。

  劳伦斯和台下的许多大佬,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林浩宇没有理会他们,继续演讲:

  “正如劳伦斯先生所说,锗原料,的确很贵。所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劳伦斯那张自信满满的脸上。

  “我们把它换掉了。”

  话音未落,他按下了翻页器。

  “啪!”

  大屏幕刷新!

  一张全新的成本构成图,让看到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得一愣!

  图上,代表总成本的柱状图,被压缩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高度!

  而那块代表“锗”的成本,彻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小到几乎看不见的、标着“硅基复合材料”的色块。

  在图表的最下方,是一行巨大的红色数字:

  成本,降低90%!

  “嗡——”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整整三秒。

  紧接着,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哗然!

  “Oh God!”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他们的供应链是怎么做到的?”

  “快!拍下那张图!快!”

  所有的记者都疯了,闪光灯像风暴一样亮起,键盘敲击声响成一片!

  而第一排的劳伦斯,脸上的傲慢和自信,瞬间崩塌。

  他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骨头,僵在座位上,手里那支价值不菲的万宝龙钢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光洁的地板上,他都没有察觉。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张图,仿佛要把它看穿。

  聚光灯下,林浩宇拿起话筒,声音传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劳伦斯先生刚才说,材料科学不是变魔术。”

  他微微一笑。

  “他说得对。我们只是……用更底层的科学,重写了规则。”

  发布会结束之后,庆功晚宴的喧嚣,被隔绝在办公室门外。

  孟远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脚下这座城市的璀璨灯火。

  林浩宇站在他身后,站得笔直。

  “浩宇,”孟远没有回头,“外面的人都说,我们已经赢了。”

  “是的,董事长。”

  “但他们看到的,只是这片海滩。海的那边,是什么?我要你去,去征服那片海。”

  他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任命书,推到林浩宇面前。

  “CEO”三个字,烫得林浩宇的眼睛发热。

  他没有多余的话,只是立正,像一个即将出征的士兵,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天,远新集团顶层会议室。

  新任CEO林浩宇,向董事会提交他第一份出海作战计划的日子。

  他身后巨大的屏幕上,是“剑指全球,终局之战”八个大字。

  “各位!凤凰一号固态电池成本,已经逼近磷酸铁锂的红线!我们的屠刀,已经磨好!”

  林浩宇手一挥,意气风发。

  “我宣布,启动海啸计划!三个月内,将以低于所有友商的价格,向全球汽车市场,发起总攻!”

  台下,掌声雷动。

  所有市场部的年轻干将们,群情激昂。他们等这一天,太久了。

  只有一个人没鼓掌。

  孟远。

  远新集团的创始人,退居二线的董事长。

  他静静地坐在角落的沙发里,手里还慢悠悠地盘着两颗核桃。

  林浩宇的目光,带着尊敬,投向孟远:“董事长,您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

  这是礼节性的询问。

  在所有人看来,这个计划正是孟远当年“把电池干到白菜价”理念的完美执行,近乎完美,不可能会有任何问题。

  孟远停下手中的核桃,抬起眼皮。

  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里,那些兴奋到脸庞发红的年轻面孔,轻轻吐出四个字。

  “我不同意。”

  空气,瞬间凝固。

  雷鸣般的掌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林浩宇脸上的笑容,也一点点收敛。

  “董事长……您是说,您不同意?”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孟远点点头,

  “对。这个海啸计划,即刻停止。”

  小林还是太嫩了,满脑子都是冲锋陷阵,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他只看到了餐桌上的肉,却没看见,真正的金矿就在脚下,而且还没人挖。

  林浩宇的眉头紧紧锁起。

  “董事长,我能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的数根据模型,这是我们一统江山最好的时机。错过这个窗口期……”

  “数据是死的。”孟远打断了他,“有时候,最重要的数据,办公室里看不见。”

  他站起身,将核桃揣进兜里。

  “小林,你跟我来。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一小时后。

  二人来到了长江的江心。

  一艘普通的公务考察船,正顺流而下。

  林浩宇站在甲板上,一头雾水。

  他不明白,孟远为什么,要把他从决定集团命运的战略会议上,拉到这江上吹风。

  江风裹胁着一股呛人的柴油味,吹得人心烦。

  “董事长,我们到底要看什么?”林浩宇终于忍不住问。

  孟远没说话,只是指了指江面上。

  视线所及,一艘艘万吨级内河货轮,正排着队,缓慢而沉重地航行。

  每一艘船高耸的烟囱里,都在毫无顾忌地喷吐着滚滚黑烟,一阵风吹来,呛得人真呕。

  尤其是晚上,发动机“突突突”的轰鸣声,在长江岸边很远都能听到。

  “小林,你知道这江上,一天有多少条这样的船跑来跑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