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恶了石书记,杨山也不在意,甚至可以说他是有些故意。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嘛,呵呵呵呵,反正是他的私心。
到了下午,杨山也不用别人带,很自觉的来到了计算器芯片的技术讨论组。
“讨论的怎么样了?”
带头人站起身,有点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我们准备先在PMOS上试一试。”
这位带头人也是为难,搞技术的就服比他还厉害的人,所以都倾向听杨山的,但是领导明显对杨山有意见,所以话说的有点含糊。
“行,那你们下一步要讨论什么?”
“我们想具体对比不同工艺下的电路结构,以便确定哪种更适合。”
杨山毫不客气的翻看起桌上的几张电路图,因为事起仓促,画的还比较潦草。
这部分属于他的老本行,电路也不复杂,所以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很快就翻完了。
“画的不怎么样。”刚看了两分钟,杨山就把图纸扔到一边,“我这里有两张现成的图纸。”
杨山这次回京也不是没有准备。
他带来了一份德州仪器前年用PMOS工艺生产的一款廉价计算器的电路设计图,包含了8000个晶体管。
这玩意是他从地下渠道顺带着拿过来的,因为越同与德州仪器有私下约定,不会涉足计算器领域,所以杨山干脆拿到这里。
好吧,这个私下协议很多人都知道,所以耿波才会注意到这条赛道。
另一份是他用EDA软件设计出来的,更简化的只具备四则运算的电路设计图。在程序算法上,他又请比尔门奇这位大神做了些优化,所以只需要4500个晶体管就可以满足需求。
为了凸显他的神棍体质,杨山还亲手重画了这两张图。
十来个技术人员接过图纸后都有些傻,他们都是业内的精英,大致浏览了几眼后,就确定这是两份十分成熟的设计图纸。
“杨顾问,您的意思呢?”
“我觉得用这份简化版的比较好,以厂里现在的技术水平,一枚芯片中塞进8000个晶体管倒是能做到,但是成品率应该不会太高。”
“杨顾问,如果能上更好点的,我觉得还是功能强的好卖。当初您在您的厂里不就是直接制作更好的电子表吗?”
“市场不同,我那个时候如果用PMOS工艺生产电子表,根本卖不出去。现在呢,你们即使做出更好的便携式计算器,价格也不会进口的低多少,我觉得很可能更贵,所以除了采用统销统购的方式,市场需求不会太高。而便宜货就完全不一样了,能够与进口货实现差异竞争,国内这一大块低价细分市场,全是咱们一家的,这么容易就能赚到钱,不做才是傻子呢。”
杨山的这番话让在座的很人都不适应,怎么设计电路说的好好的,突然转到赚钱上了。
“你们慢慢看,如果图纸上有什么问题,告诉我一声,咱们一起改。”
杨山说完话就转身离开了。虽然话说的谦虚,但他不认为这些人能挑出什么毛病了,都是很成熟的方案,还用EDA跑过几次。
接下来一段日子,杨山就在各个车间来回跑,这次可不仅仅是参观了,而是到处充当大神指点江山。因为准备的比较充足,他指出的问题点基本都是对的,而给出的解决方案也都八九不离十。
所以没用多久,杨山的大神身份就在厂里坐实了,不论之前认识不认识他,现在只要见着了,绝大部分员工都会客客气气的称呼他一声:杨顾问。
这比十多年前杨山压服1379厂众人的速度还快。
“我说,你能不能消停会儿,878厂不是你们家,好歹给别人些面子啊!”耿波跟在杨山屁股后边抱怨。
“呵呵,是你当初使劲鼓动我来这里的,后悔啦?”杨山头也不回的说。
“是是是,你都对。你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没见这两天书记那张老脸拉的有多长。”
“他应该谢谢我。在他的英明领导下,项目组的工作进度明显提高了,生产秩序也比以前好不少。”
耿波翻了个白眼,他现在对杨山的厚脸皮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句话明显是在夸他自己,“你小心他给你打小报告。”
“理由呢?”
“工作中不团结同事,不听取意见,独断专行。把国家的工厂当成自留地。理由多着呢,你还要听吗?”
“这些破事儿和我这个顾问有个屁的关系。”
耿波啧啧嘴,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些罪名套不到他头上。
杨山在厂里根本没有具体职务,更没有具体职责,连上下级关系都不存在,他全凭着自己的威信在厂里闹腾。可偏偏有人就是愿意跟着他的指挥棒走。
“你这是要干嘛去?”
“找张总工,和他商量标准化的事情,我想在全厂推行。”
“我擦,你这是要闹翻天啊!”
现在电子工业部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电子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将行业标准下发到各地,没准会直接当成国标下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杨山对现在车间里的多套标准并行的现状简直烦透了。所以在挑完小毛病立威之后,他开始对这方面下手。
标准上的差异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工业化方面,国内最先执行的是苏标,即便后来和北边交恶,这套标准依然沿用了下来。所以厂子里很多国产的生产设备用的都是苏标。
后来又从小日子国、美丽国等企业进口了一些设备,日标和美标同时出现,这一下就乱套了。
目前只能是凑合着一事一议的解决问题。今天生产A配件,对标一次。明天生产B配件,还要重新调整。
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良品率受制不说,多次调整后机器的精度都受影响。
现在国标快出台了,消息灵通的人都得到了消息,国标将非常贴近美标。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改啊,离着总部这么近,沟通起来方便无比。
在杨山的挨个说项下,878厂的主要领导终于同意坐在一起开个碰头会。
即使杨山不撺掇,厂领导也准备开会。
这件事儿不是小事,总部单位极其重视,之前一年多,已经多次召集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眼见着就要尘埃落定,推行的第一波工厂中,肯定有878厂。
所以提前开会做一些准备也是应有之义。
喜欢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嘛,呵呵呵呵,反正是他的私心。
到了下午,杨山也不用别人带,很自觉的来到了计算器芯片的技术讨论组。
“讨论的怎么样了?”
带头人站起身,有点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我们准备先在PMOS上试一试。”
这位带头人也是为难,搞技术的就服比他还厉害的人,所以都倾向听杨山的,但是领导明显对杨山有意见,所以话说的有点含糊。
“行,那你们下一步要讨论什么?”
“我们想具体对比不同工艺下的电路结构,以便确定哪种更适合。”
杨山毫不客气的翻看起桌上的几张电路图,因为事起仓促,画的还比较潦草。
这部分属于他的老本行,电路也不复杂,所以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很快就翻完了。
“画的不怎么样。”刚看了两分钟,杨山就把图纸扔到一边,“我这里有两张现成的图纸。”
杨山这次回京也不是没有准备。
他带来了一份德州仪器前年用PMOS工艺生产的一款廉价计算器的电路设计图,包含了8000个晶体管。
这玩意是他从地下渠道顺带着拿过来的,因为越同与德州仪器有私下约定,不会涉足计算器领域,所以杨山干脆拿到这里。
好吧,这个私下协议很多人都知道,所以耿波才会注意到这条赛道。
另一份是他用EDA软件设计出来的,更简化的只具备四则运算的电路设计图。在程序算法上,他又请比尔门奇这位大神做了些优化,所以只需要4500个晶体管就可以满足需求。
为了凸显他的神棍体质,杨山还亲手重画了这两张图。
十来个技术人员接过图纸后都有些傻,他们都是业内的精英,大致浏览了几眼后,就确定这是两份十分成熟的设计图纸。
“杨顾问,您的意思呢?”
“我觉得用这份简化版的比较好,以厂里现在的技术水平,一枚芯片中塞进8000个晶体管倒是能做到,但是成品率应该不会太高。”
“杨顾问,如果能上更好点的,我觉得还是功能强的好卖。当初您在您的厂里不就是直接制作更好的电子表吗?”
“市场不同,我那个时候如果用PMOS工艺生产电子表,根本卖不出去。现在呢,你们即使做出更好的便携式计算器,价格也不会进口的低多少,我觉得很可能更贵,所以除了采用统销统购的方式,市场需求不会太高。而便宜货就完全不一样了,能够与进口货实现差异竞争,国内这一大块低价细分市场,全是咱们一家的,这么容易就能赚到钱,不做才是傻子呢。”
杨山的这番话让在座的很人都不适应,怎么设计电路说的好好的,突然转到赚钱上了。
“你们慢慢看,如果图纸上有什么问题,告诉我一声,咱们一起改。”
杨山说完话就转身离开了。虽然话说的谦虚,但他不认为这些人能挑出什么毛病了,都是很成熟的方案,还用EDA跑过几次。
接下来一段日子,杨山就在各个车间来回跑,这次可不仅仅是参观了,而是到处充当大神指点江山。因为准备的比较充足,他指出的问题点基本都是对的,而给出的解决方案也都八九不离十。
所以没用多久,杨山的大神身份就在厂里坐实了,不论之前认识不认识他,现在只要见着了,绝大部分员工都会客客气气的称呼他一声:杨顾问。
这比十多年前杨山压服1379厂众人的速度还快。
“我说,你能不能消停会儿,878厂不是你们家,好歹给别人些面子啊!”耿波跟在杨山屁股后边抱怨。
“呵呵,是你当初使劲鼓动我来这里的,后悔啦?”杨山头也不回的说。
“是是是,你都对。你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没见这两天书记那张老脸拉的有多长。”
“他应该谢谢我。在他的英明领导下,项目组的工作进度明显提高了,生产秩序也比以前好不少。”
耿波翻了个白眼,他现在对杨山的厚脸皮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句话明显是在夸他自己,“你小心他给你打小报告。”
“理由呢?”
“工作中不团结同事,不听取意见,独断专行。把国家的工厂当成自留地。理由多着呢,你还要听吗?”
“这些破事儿和我这个顾问有个屁的关系。”
耿波啧啧嘴,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些罪名套不到他头上。
杨山在厂里根本没有具体职务,更没有具体职责,连上下级关系都不存在,他全凭着自己的威信在厂里闹腾。可偏偏有人就是愿意跟着他的指挥棒走。
“你这是要干嘛去?”
“找张总工,和他商量标准化的事情,我想在全厂推行。”
“我擦,你这是要闹翻天啊!”
现在电子工业部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电子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将行业标准下发到各地,没准会直接当成国标下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杨山对现在车间里的多套标准并行的现状简直烦透了。所以在挑完小毛病立威之后,他开始对这方面下手。
标准上的差异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工业化方面,国内最先执行的是苏标,即便后来和北边交恶,这套标准依然沿用了下来。所以厂子里很多国产的生产设备用的都是苏标。
后来又从小日子国、美丽国等企业进口了一些设备,日标和美标同时出现,这一下就乱套了。
目前只能是凑合着一事一议的解决问题。今天生产A配件,对标一次。明天生产B配件,还要重新调整。
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良品率受制不说,多次调整后机器的精度都受影响。
现在国标快出台了,消息灵通的人都得到了消息,国标将非常贴近美标。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改啊,离着总部这么近,沟通起来方便无比。
在杨山的挨个说项下,878厂的主要领导终于同意坐在一起开个碰头会。
即使杨山不撺掇,厂领导也准备开会。
这件事儿不是小事,总部单位极其重视,之前一年多,已经多次召集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眼见着就要尘埃落定,推行的第一波工厂中,肯定有878厂。
所以提前开会做一些准备也是应有之义。
喜欢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