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春蛾设计,悟道困境-《水不暖月》

  学府中的长老在推演命盘时,更是骇然察觉他的星轨竟与太阳运行轨迹产生微妙共鸣,仿佛他本就是太阳系中隐秘的星辰,其命运与太阳的兴衰紧密相连。

  长老们曾合力施展“溯星术“,试图探寻这份联系的源头,却在时光长河中看到一片璀璨的金光,其中隐约有无数修士向一个太阳般的存在朝拜,而那太阳核心,竟与月平的阳神有着七分相似。

  当他凭借自创的“日轮诀“在全国修行大会上力压群雄,拔得头筹时,天空中突然降下七彩霞光,霞光中夹杂着金色的灵文,落地后化作《日轮诀》的修炼图谱,供在场修士抄录。

  无数修行者亲眼目睹他的身影与太阳重叠——上半身在人间,下半身融入日轮,仿佛天地间架起了一座人神沟通的桥梁。

  这份特殊的身份仿佛得到了天道的印证,这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虚名,而是在灵识维度真正与太阳本源建立了连接,仿佛他本就是太阳在人间的投影,带着特殊的使命而来。

  那一天,简城的所有灵脉都自发鸣响,护城河里的灵鱼跃出水面,口吐灵气形成“天授“二字;修行者们的命器纷纷震颤,其中金属性的法器竟自动飞到空中,组成一个巨大的日轮图案,仿佛在向这位太阳之子致敬。

  事后,隐居多年的“通天散人“特意下山,在人学社的石壁上留下评语:“月平与太阳的共鸣,已超越凡人与天地的界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此乃水不暖月修行之幸。“

  然而,月平并未被赞誉冲昏头脑。

  每当夜深人静,运转内视之术时,他总会在识海中抛出那个尖锐的问题:在亘古不变、普照万千世界的太阳法则面前,自己究竟算什么?

  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还是能影响太阳运转的星辰?

  即便将《蜂花柬》推演至圆满境界,在浩瀚无垠的太阳灵气中,个人的修行成就不过是沧海一粟——他曾测算过,自己全身的灵气总和,仅相当于太阳亿万万分之一的灵气波动,这种渺小感如同一根细刺,扎在他的灵台之上。

  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如同一柄寒刃,斩断了他对现有修行体系的依赖,将他推入名为“春蛾设计“的悟道困境——那是每个试图触碰天道真谛的修行者必经的迷茫深渊,如同飞蛾扑火,在痛苦中寻找重生的希望,在自我怀疑中等待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每当功成,欣喜之余总有惶恐,如幼童持巨斧,不知其力之所及,亦不知其责之所在。”

  “春蛾“之名,源于月平在观察昆虫蜕变时的感悟。

  他曾在庭院中连续七日观察春蚕化蛾的过程,从卵到虫,从虫到茧,从茧到蛾,每个阶段都蕴含着修行的至理。

  他看着那小小的生命在茧中挣扎,起初是微弱的蠕动,而后是剧烈的冲撞,茧壳上不断出现裂痕又被粘液修复,直到第七日黎明,一丝微光从最薄弱处透出,蛾虫用尽最后力气冲破束缚,展翅高飞的瞬间,翅膀上还沾着未干的体液。

  他突然领悟到修行者的悟道之路与之何其相似:卵是先天灵根,虫是筑基修行,茧是瓶颈困境,蛾是突破重生。

  这困境并非外界强加的磨难,而是源于内心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明知前路艰险,甚至可能粉身碎骨,却依然如飞蛾扑向火焰般义无反顾。

  处于道心蒙尘的低谷期,月平常常彻夜难眠,识海中太阳与自我的影像反复交织、碰撞,太阳的庞大与自身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让他备受煎熬。

  他在日记中写道:“每当仰望烈日,既感亲切,又觉渺小。这份矛盾,如鲠在喉,却又催我前行。“

  处于道心蒙尘的低谷期,月平选择徒步穿越简城。

  彼时的他正值灵肉巅峰,不仅能熟练运用《玄黄至宝典》中的文字灵术,将文字化作杀敌破阵的利刃——曾在一次邪修围剿战中,面对率领千名尸傀的“血煞老魔“,他于阵前写下“镇“字,金光组成的大字如泰山压顶,将老魔定在原地动弹不得;随后书“灭“字,烈火缠绕的字符化作火龙,瞬间净化其邪器“万尸幡“,救下被围困的三座城池。

  更在人学理论上自成一派,其学说在各大修行学府引发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他开创了“共享修行“的新纪元,反对者则指责其理论“动摇根基,易生懒惰“,但双方都承认其理论的创新性。

  怀揣着骄傲与自嘲交织的复杂心境,他在正午时分踏上街道,运转“望日诀“直视太阳。

  这“望日诀“乃月平结合《蜂花柬》与祖传玉佩灵纹所创,共分三重境界:初境“观其形“,能直视烈日而不盲,看清太阳表面的黑子运动; 中境“感其韵“,可感知太阳灵气的流转轨迹,体悟其生灭之道;高境“融其神“,则能与太阳灵识相通,共享其亘古记忆。

  此刻他运转的正是中境法门,双目金膜上的灵纹飞速流转,将太阳的炽热光芒转化为温和的能量流,滋养着他的灵识。

  当其他修士早已因刺目灵气而目眩神迷,甚至不得不运功抵抗时,他却如被天道牵引般,任由双目中的灵识小眼持续运转。

  这些灵识小眼乃“千机观“秘术的基础,五万只小眼分工明确,有的记录太阳耀斑的爆发频率,有的解析日冕层的灵气浓度,有的则推演太阳与九大灵域的能量连接。

  他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献给太阳,在极致的痛苦与感悟中寻求突破。

  阳光如金色的潮水涌入他的识海,其中夹杂着无数信息碎片:

  有远古修士祭祀太阳的画面——他们身着兽皮,手持骨杖,在巨石阵前跳起原始的舞蹈,祈求太阳赐予修行的力量; 有星辰诞生毁灭的轨迹——一颗恒星从星云孕育到超新星爆发的全过程,竟与修行者从筑基到飞升的历程惊人相似; 有灵脉运转的奥秘——大地之下的灵脉如血管般分布,其流动规律与太阳的自转周期完美同步。

  这些碎片如同杂乱的拼图,在他脑海中翻腾、重组。

  随着脚步丈量过青石长街,他的识海经历着奇妙的变化。

  繁杂的修行功法、命器理论、五行推演在烈日的炙烤下尽数蒸发,如同清晨的露珠遇见朝阳。

  他的灵台逐渐变得一片空明,那些曾经困扰他的难题、执念,都在阳光的照耀下消散无形——多年来纠结的“阳神与命器孰主孰次“的问题,此刻看来竟如孩童争玩具般可笑;曾以为高深莫测的“空间法则“,在太阳的庞大体系中不过是基础运转规律。

  就在即将走出城门的刹那,一股超越时空的神秘力量突然涌入识海——他窥见了太阳的真实形态。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