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阳诀》单就修炼方面而言,便不由得她不起疑,那些过往的细节,如今回想起来,都透着一股难以解释的怪异。
刚结婚时,她年少懵懂,对于《坤元功》的理解还很粗浅,只知道按照口诀搬运真气,真气在经脉中运行时滞涩不畅,与汪东西交流修炼心得时,自己几乎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全靠汪东西引导,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金玉良言,让她茅塞顿开。
他对功法的解读极为深入,总能点出她忽略的关键,比如某个穴位的准确位置,位于第几根肋骨之间,距离中线几寸几分;某句口诀的深层含义,字面之下隐藏的真气运行技巧;演示的招式也精准无比,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精妙的变化,手臂的角度、脚步的虚实都恰到好处,那时她还暗自庆幸,幸好有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丈夫指点,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毕竟,若在修炼上遇到难题再去请教他人,不仅会暴露自己的短板,让人知道自己悟性不高,还可能泄露功法秘密,那可就丢死人了,《坤元功》是家族传承的功法,传女不传男,不能外传,她从小就被长辈告诫要守口如瓶。
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经验渐多,对功法的理解也日益加深,能独立运转真气打通新的经脉,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大——他怎么如此厉害?
就算天生就对修炼有悟性,也不可能懂得这么多各家秘术吧?
《乾阳诀》的精要、《玄水功》的窍诀,他都能娓娓道来,仿佛亲身修炼过一般,连其中最隐秘的关卡都了如指掌,比如《乾阳诀》第三重的“焚天诀”施展时会伤及自身经脉,需要用何种药材调和,这绝非一个普通的山村修士所能知晓的,除非他有不寻常的来历,曾游历四方,见识过各种功法。
这种疑惑如同种子,在她心底生根发芽,吸收着她的疑虑和不安,逐渐长成了一棵怀疑的大树,枝叶繁茂,遮挡了她对汪东西的信任,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
如今想来,这或许并非单纯的天赋异禀,而是与汪东西的修炼经历、所掌握的特殊功法有关,难道他一直在隐瞒着什么,他的修为远不止表面展现的那么简单?
他是不是来自某个隐世的修炼门派,因为某种原因来到这里,躲避仇家追杀,或是执行某种秘密任务?
邱癫子已经传够了第一批瓦,突然高声喊道:“嫂子,丢把旧扫帚上来!”他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死寂,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几分神秘的回响,声波如涟漪般扩散,那声音仿佛蕴含着灵力的波动,能穿透层层阻碍,直达黎杏花的耳中,让她耳膜微微发麻,体内的真气也被震动了一下,更加活跃,在丹田内轻轻跳动。
她应了一声,声音清脆,如银铃般响亮,明白他要用扫帚清扫瓦沟里的杂物,那些枯枝败叶会堵塞排水,下雨时会积水,水洼中会滋生阴气,影响屋顶的气场,让阳气无法顺畅流通。
恰好有一把桩桩扫把,竹枝坚韧,带着淡淡的木属性灵气,竹节分明,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能量节点,能更好地清理缝隙里的杂物,她几步上前拿在手中,指尖触碰到竹枝,能感觉到其中的灵气在微微流动,顺着竹节上下移动。
就在这时,只听得屋顶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声响,那声音尖锐刺耳,仿佛有无数只利爪在抓挠着瓦片,让人心里直发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手臂上的汗毛根根竖起。
那是邱癫子正在撬动旧瓦,瓦片与瓦当分离时,积攒了多年的阴气被释放出来,如黑色的烟雾,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声音,阴气遇到阳光,发出“滋滋”的声响,像是水遇到了火,冒出白色的雾气,那雾气带着一股腥臭味,是阴气被净化的表现。
她知道邱癫子已经开始翻房了,这是改变风水的关键一步,每一片旧瓦的移除,都意味着一份阴气的消散。
听那声响流畅,如同寨子山下来的月泉源源不断,清澈而有力,水流撞击岩石发出悦耳的声音,却又透着一股奇异的韵律,与天地灵气的流动节奏相合,一强一弱,一张一弛,如同呼吸般自然,便晓得他心里着急,动作十分利落,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消耗,真气的运用精准无比,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正好能撬动瓦片而不损伤下面的木架。
要做的事情太多,翻盖屋顶、调整风水、布置阵法,每一项都不能耽误,不加快速度可不行,距离阴气爆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墙角的霉斑颜色越来越深,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催促着他们与时间赛跑,空气中的紧张感越来越浓,让人胸口发闷。
她听得真切,邱癫子是从她家杂物间的屋顶开始翻盖的,而她也正好从杂物间开始收拾屋内,两人一上一下,默契得仿佛提前约定过,真气的波动都相互呼应,如同琴弦的共振,一个在屋顶,一个在屋内,真气的频率逐渐同步。
都是成年的农村人,干活都是熟手,一旦合作做事,无需过多细致商量,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默契,知道对方下一步需要什么,该如何配合,这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气场共鸣,如同多年的搭档,一个眼神便知对方心意。
可这种默契在这奇异的氛围下,却又多了几分神秘的意味,仿佛是在共同完成一个关乎命运的修炼仪式,每一个动作都在推动着阵法的成型,让“天地否极阵”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阵眼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把劳动与修炼结合,再把修炼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忧乐沟这些本土高手的修炼特质,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如同鱼在水中游,自然而然。
他们不必刻意打坐,挑水时感悟水之柔韧,水桶在手中平稳移动,真气随着水流的节奏运转,手臂肌肉的收缩舒张与真气的收放同步; 劈柴时体会金之锐利,斧头落下,真气凝聚于斧刃,干脆利落,一斧下去,木柴应声而裂,断面光滑,在平凡的劳作中领悟大道,让修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自然而高效,丹田内的真气在劳作中缓缓积累,如同水滴石穿,最终实现突破。
黎杏花也是个极为能干的农村妇女,动作麻利,转身、提物、迈步,一气呵成,带着常年劳作练就的稳健,脚下的步伐暗含着某种节奏,与大地的呼吸相契合,每一步都踏在灵气流动的节点上,地面微微震动,与她体内的真气产生共鸣。
拿了扫把,转身几步就跑出家门,准备把扫把扔给邱癫子。
喜欢水不暖月
刚结婚时,她年少懵懂,对于《坤元功》的理解还很粗浅,只知道按照口诀搬运真气,真气在经脉中运行时滞涩不畅,与汪东西交流修炼心得时,自己几乎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全靠汪东西引导,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金玉良言,让她茅塞顿开。
他对功法的解读极为深入,总能点出她忽略的关键,比如某个穴位的准确位置,位于第几根肋骨之间,距离中线几寸几分;某句口诀的深层含义,字面之下隐藏的真气运行技巧;演示的招式也精准无比,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精妙的变化,手臂的角度、脚步的虚实都恰到好处,那时她还暗自庆幸,幸好有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丈夫指点,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毕竟,若在修炼上遇到难题再去请教他人,不仅会暴露自己的短板,让人知道自己悟性不高,还可能泄露功法秘密,那可就丢死人了,《坤元功》是家族传承的功法,传女不传男,不能外传,她从小就被长辈告诫要守口如瓶。
可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经验渐多,对功法的理解也日益加深,能独立运转真气打通新的经脉,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大——他怎么如此厉害?
就算天生就对修炼有悟性,也不可能懂得这么多各家秘术吧?
《乾阳诀》的精要、《玄水功》的窍诀,他都能娓娓道来,仿佛亲身修炼过一般,连其中最隐秘的关卡都了如指掌,比如《乾阳诀》第三重的“焚天诀”施展时会伤及自身经脉,需要用何种药材调和,这绝非一个普通的山村修士所能知晓的,除非他有不寻常的来历,曾游历四方,见识过各种功法。
这种疑惑如同种子,在她心底生根发芽,吸收着她的疑虑和不安,逐渐长成了一棵怀疑的大树,枝叶繁茂,遮挡了她对汪东西的信任,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
如今想来,这或许并非单纯的天赋异禀,而是与汪东西的修炼经历、所掌握的特殊功法有关,难道他一直在隐瞒着什么,他的修为远不止表面展现的那么简单?
他是不是来自某个隐世的修炼门派,因为某种原因来到这里,躲避仇家追杀,或是执行某种秘密任务?
邱癫子已经传够了第一批瓦,突然高声喊道:“嫂子,丢把旧扫帚上来!”他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死寂,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几分神秘的回响,声波如涟漪般扩散,那声音仿佛蕴含着灵力的波动,能穿透层层阻碍,直达黎杏花的耳中,让她耳膜微微发麻,体内的真气也被震动了一下,更加活跃,在丹田内轻轻跳动。
她应了一声,声音清脆,如银铃般响亮,明白他要用扫帚清扫瓦沟里的杂物,那些枯枝败叶会堵塞排水,下雨时会积水,水洼中会滋生阴气,影响屋顶的气场,让阳气无法顺畅流通。
恰好有一把桩桩扫把,竹枝坚韧,带着淡淡的木属性灵气,竹节分明,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能量节点,能更好地清理缝隙里的杂物,她几步上前拿在手中,指尖触碰到竹枝,能感觉到其中的灵气在微微流动,顺着竹节上下移动。
就在这时,只听得屋顶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声响,那声音尖锐刺耳,仿佛有无数只利爪在抓挠着瓦片,让人心里直发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手臂上的汗毛根根竖起。
那是邱癫子正在撬动旧瓦,瓦片与瓦当分离时,积攒了多年的阴气被释放出来,如黑色的烟雾,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声音,阴气遇到阳光,发出“滋滋”的声响,像是水遇到了火,冒出白色的雾气,那雾气带着一股腥臭味,是阴气被净化的表现。
她知道邱癫子已经开始翻房了,这是改变风水的关键一步,每一片旧瓦的移除,都意味着一份阴气的消散。
听那声响流畅,如同寨子山下来的月泉源源不断,清澈而有力,水流撞击岩石发出悦耳的声音,却又透着一股奇异的韵律,与天地灵气的流动节奏相合,一强一弱,一张一弛,如同呼吸般自然,便晓得他心里着急,动作十分利落,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消耗,真气的运用精准无比,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正好能撬动瓦片而不损伤下面的木架。
要做的事情太多,翻盖屋顶、调整风水、布置阵法,每一项都不能耽误,不加快速度可不行,距离阴气爆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墙角的霉斑颜色越来越深,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催促着他们与时间赛跑,空气中的紧张感越来越浓,让人胸口发闷。
她听得真切,邱癫子是从她家杂物间的屋顶开始翻盖的,而她也正好从杂物间开始收拾屋内,两人一上一下,默契得仿佛提前约定过,真气的波动都相互呼应,如同琴弦的共振,一个在屋顶,一个在屋内,真气的频率逐渐同步。
都是成年的农村人,干活都是熟手,一旦合作做事,无需过多细致商量,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默契,知道对方下一步需要什么,该如何配合,这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气场共鸣,如同多年的搭档,一个眼神便知对方心意。
可这种默契在这奇异的氛围下,却又多了几分神秘的意味,仿佛是在共同完成一个关乎命运的修炼仪式,每一个动作都在推动着阵法的成型,让“天地否极阵”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阵眼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把劳动与修炼结合,再把修炼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忧乐沟这些本土高手的修炼特质,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如同鱼在水中游,自然而然。
他们不必刻意打坐,挑水时感悟水之柔韧,水桶在手中平稳移动,真气随着水流的节奏运转,手臂肌肉的收缩舒张与真气的收放同步; 劈柴时体会金之锐利,斧头落下,真气凝聚于斧刃,干脆利落,一斧下去,木柴应声而裂,断面光滑,在平凡的劳作中领悟大道,让修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自然而高效,丹田内的真气在劳作中缓缓积累,如同水滴石穿,最终实现突破。
黎杏花也是个极为能干的农村妇女,动作麻利,转身、提物、迈步,一气呵成,带着常年劳作练就的稳健,脚下的步伐暗含着某种节奏,与大地的呼吸相契合,每一步都踏在灵气流动的节点上,地面微微震动,与她体内的真气产生共鸣。
拿了扫把,转身几步就跑出家门,准备把扫把扔给邱癫子。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