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扯了一下,脚步不自觉地就折返回来。
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了,万一两人再起争执,或是杏花嫂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他良心上过不去。
他几步走到先前站的土坡上,躲在一棵老槐树的阴影里。
这棵老槐树有合抱粗,树干上布满了沟壑,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树洞里还住着一窝麻雀,此刻被他惊动,在树洞里“扑棱”了几下,又安静下来。
鬼眨眼透过枝叶的缝隙,远远地看着瓦上的情形。
此时杏花嫂正站在瓦边,望着陈家坪的方向,脊背挺得笔直,像株倔强的松树,在夜风中微微摇晃。
夜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衬里,那补丁是她自己缝补的,针脚细密,呈菱形排列,透着一股过日子的仔细。
鬼眨眼神色复杂,犹豫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决定不打扰,只是远远地看着,心里盘算着若是有什么不对劲,再出声阻止。
他在心里嘀咕:你们两口子真是让人操心。
男人在外面有事不说,女人在家胡思乱想,还请人来看风水,这倒没啥,可也得注意分寸。
邱师傅是来帮忙的,就该有个帮忙的样子,测风水就测风水,别靠太近,免得让人说闲话。
这老农会大院子是公共场所,后头就是赶场的大路,人来人往的,卖豆腐的王婶、修鞋的李叔每天都从这儿过,让人瞧见了不好,长辈的行为不检点,会带坏小辈的。
他这几句话,虽说没说出口,却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着,透着实实在在的担忧。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见两人只是站在瓦上说着什么,没有争吵,也没有出格的举动,鬼眨眼这才松了口气。
他看到邱癫子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几块干硬的窝头,递给杏花嫂一块,自己也拿了一块,就着从瓦罐里倒出的水,慢慢吃着。
两人偶尔交谈几句,看神情像是在说些家常。
鬼眨眼觉得自己可以放心离开了,这一回,是真的走了。
他的脚步沉重,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担,踩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幽暗中,留下一串模糊的脚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水光,像是气运留下的奇异痕迹。
他来的时候两手空空,没留下什么实质的东西,却留下一堆沉甸甸的话语,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走的时候同样什么都没带走,却像突然失去了什么,只觉得天地间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老农会大院子孤零零地窝在长山后脚下,四周的山峦像沉默的巨人,将它环抱其中,显得格外渺小,仿佛被世界遗忘。
周围陷入了永恒的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穿过竹林,掠过屋顶,像是在低语世间的悲欢离合,又似在轻叹这场因误会引发的闹剧,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变数。
经此一遭,邱癫子和杏花嫂已无心顾及向山、风水这些事,两人都被卷入这场情感与猜忌的风暴中,不知将走向何方。
鬼眨眼走后,瓦上只剩下邱癫子和杏花嫂,一时间,气氛尴尬得让人窒息。
两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幽暗中,竹林的阴影投在瓦上,形状扭曲,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等待着他们下一步的动作。
那幽暗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注视着一切,随时可能将他们吞噬。
远处的陈家坪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咕咕”的,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诡异,像是在为这沉默的对峙伴奏。
真要马上就继续修炼风水要诀吗?
真的现在就下房,拿出罗盘,在院中推演风水格局吗?
这真的是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的吗?
是他今天心心念念想要的结果吗?
此刻,急需有个人站出来拿主意。
寂静的空气中,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的流逝都被无限拉长。
两人的呼吸声在这死寂中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是气运倒计时的钟声。
邱癫子那拥有五万多个小眼的目光,此刻大放光明,紧紧盯着刚刚怒火中烧的小女子。
邱癫子率先打破沉默,他拿起放在身边的罗盘,铜制的盘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指针在铜盘上微微颤动,发出“嗡嗡”的轻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咱们接着看‘龙脉走向’吧,方才测到西墙的煞气有些重,得找出对应的化解法子。”他的声音平静,像是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过,眼神专注地落在罗盘上,手指轻轻拨动着指针。
杏花嫂点了点头,努力平复心绪,将注意力转移到风水上,“你说西墙的裂缝会泄地气,那该咋补?
用石灰还是糯米浆?
我听老辈人说,用糯米浆混着石灰砌墙,结实得很,几十年都不会裂。
我娘家那老房子,就是用这法子砌的,历经三次山洪都没倒。”
“光补不行。”邱癫子蹲下身,手指在瓦上画出大致的方位图,他的指尖沾着瓦上的细土,画出的线条有些模糊,却能看出大致的轮廓。
“你看,西墙正对着陈家坪的风口,那风口像个漏斗似的往里灌煞气,尤其是秋冬的西北风,又冷又硬,最伤地气。
《宅经》有云‘西为兑,主泽,宜静不宜动’,这风口正好冲了兑位,不挡不行。
得在墙外种一排冬青,冬青属阳,叶片厚实,能挡煞气;再埋块‘镇石’,这才能形成‘外挡内聚’的格局。”
“冬青好说,后山就有,我明天去挖几株来。
要多大的苗子才合适?”杏花嫂追问,眼神中已没了先前的激动,只剩下对风水知识的渴求,她向来是个好学的人,对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很感兴趣。
“是不是要选那种根系发达的?
我记得种树讲究‘根须旺,则长势旺’。”
“没错,要选三年生的苗子,根系发达,成活率高。”邱癫子赞许地点点头,“而且要选东南朝向生长的,受光足,阳气盛。
至于‘镇石’,得用从陈家坪外围采来的青石,那里的石头吸了百年的地气,带着阳刚之气,正好能克煞气。”他的手指在瓦上的方位图上点了点,“不过采石头也有讲究,得选正午时分,阳气最盛的时候去,还要用红布包着回来,不能沾露水,不然会染上阴气,效果就差远了。
红布要用纯棉的,棉布吸阳,能护住石气。”
杏花嫂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将这些要点记在心里。
她从衣襟里掏出个小本子,那是用麻纸订成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是她先前记下的风水要点。
她拿起炭笔,借着月光,在本子上写下“冬青:三年生,东南向”“镇石:陈家坪青石,正午采,红布包”,字迹娟秀,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她的神情专注,眉宇间透着一股韧劲,仿佛刚才那个情绪激动的人不是她。
邱癫子看着她这副模样,暗自点头,觉得她确实有学风水的天赋,一点就透,而且心思缜密,适合研究这些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学问。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讨论着风水布局,从墙体的修补到门窗的朝向,从庭院的规划到水井的位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邱癫子讲起“四象”布局,说院子的东、南、西、北应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样才能阴阳调和; 杏花嫂则追问如何判断“四象”是否得当,邱癫子便举例说明,东边种高大的树木为青龙,南边留空地见阳光为朱雀,西边宜低缓为白虎,北边有靠山为玄武,说得条理清晰。
夜风渐渐柔和起来,不再带着先前的寒意,竹林的“沙沙”声也变得悦耳,像是在为他们伴奏。
偶尔有萤火虫从竹林里飞出来,带着微弱的光芒,在瓦上盘旋片刻,又飞向远方,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几分生机。
萤火虫的光芒虽弱,却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是天地间的精灵在跳舞。
不知不觉中,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曦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瓦上,给青瓦镀上了一层金边。
瓦上的露水被阳光映照,闪着七彩的光,像撒了一地的钻石。
邱癫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尘土在晨光中飞扬,像是无数细小的金粉。
“天快亮了,您先歇会儿,我去后山采青石和冬青苗,回来咱们就动手。”
杏花嫂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腿脚,关节发出“咔咔”的轻响。
“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多个照应,也能学学怎么选石头。
你说的那些讲究,我也想亲眼瞧瞧,记牢了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她将小本子小心翼翼地揣回衣襟,拍了拍,像是藏了个宝贝。
邱癫子没有拒绝,只是叮嘱道:“后山的路不好走,昨天下过雨,石头上都长青苔了,滑得很,您跟紧我,走山路要‘脚踩实,手抓牢’,这是山里人都懂的规矩。
别乱摸乱碰,有些植物有毒,比如那种开着紫色小花、叶子呈心形的,叫‘断肠草’,碰了会出事; 还有‘蝎子草’,叶子上有细毛,沾到皮肤上又疼又痒,好几天才能好。”
“我晓得,小时候跟我爹上山采药,他教过我哪些草有毒,哪些能治病。”杏花嫂应下,脸上露出些许回忆的神色,“我爹还说,‘靠山吃山,就得懂山,不然早晚要吃亏’。”她跟着邱癫子顺着梯子下了瓦,脚踩在坚实的地面上,心里踏实了许多。
地面上的露水打湿了鞋底,凉丝丝的,却让人清醒。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拿上工具——一把小锄头、一把凿子、一根绳子和一块红布,往后山走去。
晨光中的山林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还夹杂着松脂的味道,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喜欢水不暖月
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了,万一两人再起争执,或是杏花嫂一时想不开做出傻事,他良心上过不去。
他几步走到先前站的土坡上,躲在一棵老槐树的阴影里。
这棵老槐树有合抱粗,树干上布满了沟壑,像是老人脸上的皱纹,树洞里还住着一窝麻雀,此刻被他惊动,在树洞里“扑棱”了几下,又安静下来。
鬼眨眼透过枝叶的缝隙,远远地看着瓦上的情形。
此时杏花嫂正站在瓦边,望着陈家坪的方向,脊背挺得笔直,像株倔强的松树,在夜风中微微摇晃。
夜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衬里,那补丁是她自己缝补的,针脚细密,呈菱形排列,透着一股过日子的仔细。
鬼眨眼神色复杂,犹豫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决定不打扰,只是远远地看着,心里盘算着若是有什么不对劲,再出声阻止。
他在心里嘀咕:你们两口子真是让人操心。
男人在外面有事不说,女人在家胡思乱想,还请人来看风水,这倒没啥,可也得注意分寸。
邱师傅是来帮忙的,就该有个帮忙的样子,测风水就测风水,别靠太近,免得让人说闲话。
这老农会大院子是公共场所,后头就是赶场的大路,人来人往的,卖豆腐的王婶、修鞋的李叔每天都从这儿过,让人瞧见了不好,长辈的行为不检点,会带坏小辈的。
他这几句话,虽说没说出口,却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着,透着实实在在的担忧。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见两人只是站在瓦上说着什么,没有争吵,也没有出格的举动,鬼眨眼这才松了口气。
他看到邱癫子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几块干硬的窝头,递给杏花嫂一块,自己也拿了一块,就着从瓦罐里倒出的水,慢慢吃着。
两人偶尔交谈几句,看神情像是在说些家常。
鬼眨眼觉得自己可以放心离开了,这一回,是真的走了。
他的脚步沉重,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担,踩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幽暗中,留下一串模糊的脚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水光,像是气运留下的奇异痕迹。
他来的时候两手空空,没留下什么实质的东西,却留下一堆沉甸甸的话语,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走的时候同样什么都没带走,却像突然失去了什么,只觉得天地间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
老农会大院子孤零零地窝在长山后脚下,四周的山峦像沉默的巨人,将它环抱其中,显得格外渺小,仿佛被世界遗忘。
周围陷入了永恒的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穿过竹林,掠过屋顶,像是在低语世间的悲欢离合,又似在轻叹这场因误会引发的闹剧,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变数。
经此一遭,邱癫子和杏花嫂已无心顾及向山、风水这些事,两人都被卷入这场情感与猜忌的风暴中,不知将走向何方。
鬼眨眼走后,瓦上只剩下邱癫子和杏花嫂,一时间,气氛尴尬得让人窒息。
两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幽暗中,竹林的阴影投在瓦上,形状扭曲,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等待着他们下一步的动作。
那幽暗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注视着一切,随时可能将他们吞噬。
远处的陈家坪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咕咕”的,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诡异,像是在为这沉默的对峙伴奏。
真要马上就继续修炼风水要诀吗?
真的现在就下房,拿出罗盘,在院中推演风水格局吗?
这真的是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的吗?
是他今天心心念念想要的结果吗?
此刻,急需有个人站出来拿主意。
寂静的空气中,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的流逝都被无限拉长。
两人的呼吸声在这死寂中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是气运倒计时的钟声。
邱癫子那拥有五万多个小眼的目光,此刻大放光明,紧紧盯着刚刚怒火中烧的小女子。
邱癫子率先打破沉默,他拿起放在身边的罗盘,铜制的盘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指针在铜盘上微微颤动,发出“嗡嗡”的轻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咱们接着看‘龙脉走向’吧,方才测到西墙的煞气有些重,得找出对应的化解法子。”他的声音平静,像是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过,眼神专注地落在罗盘上,手指轻轻拨动着指针。
杏花嫂点了点头,努力平复心绪,将注意力转移到风水上,“你说西墙的裂缝会泄地气,那该咋补?
用石灰还是糯米浆?
我听老辈人说,用糯米浆混着石灰砌墙,结实得很,几十年都不会裂。
我娘家那老房子,就是用这法子砌的,历经三次山洪都没倒。”
“光补不行。”邱癫子蹲下身,手指在瓦上画出大致的方位图,他的指尖沾着瓦上的细土,画出的线条有些模糊,却能看出大致的轮廓。
“你看,西墙正对着陈家坪的风口,那风口像个漏斗似的往里灌煞气,尤其是秋冬的西北风,又冷又硬,最伤地气。
《宅经》有云‘西为兑,主泽,宜静不宜动’,这风口正好冲了兑位,不挡不行。
得在墙外种一排冬青,冬青属阳,叶片厚实,能挡煞气;再埋块‘镇石’,这才能形成‘外挡内聚’的格局。”
“冬青好说,后山就有,我明天去挖几株来。
要多大的苗子才合适?”杏花嫂追问,眼神中已没了先前的激动,只剩下对风水知识的渴求,她向来是个好学的人,对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很感兴趣。
“是不是要选那种根系发达的?
我记得种树讲究‘根须旺,则长势旺’。”
“没错,要选三年生的苗子,根系发达,成活率高。”邱癫子赞许地点点头,“而且要选东南朝向生长的,受光足,阳气盛。
至于‘镇石’,得用从陈家坪外围采来的青石,那里的石头吸了百年的地气,带着阳刚之气,正好能克煞气。”他的手指在瓦上的方位图上点了点,“不过采石头也有讲究,得选正午时分,阳气最盛的时候去,还要用红布包着回来,不能沾露水,不然会染上阴气,效果就差远了。
红布要用纯棉的,棉布吸阳,能护住石气。”
杏花嫂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将这些要点记在心里。
她从衣襟里掏出个小本子,那是用麻纸订成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是她先前记下的风水要点。
她拿起炭笔,借着月光,在本子上写下“冬青:三年生,东南向”“镇石:陈家坪青石,正午采,红布包”,字迹娟秀,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她的神情专注,眉宇间透着一股韧劲,仿佛刚才那个情绪激动的人不是她。
邱癫子看着她这副模样,暗自点头,觉得她确实有学风水的天赋,一点就透,而且心思缜密,适合研究这些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学问。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讨论着风水布局,从墙体的修补到门窗的朝向,从庭院的规划到水井的位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邱癫子讲起“四象”布局,说院子的东、南、西、北应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样才能阴阳调和; 杏花嫂则追问如何判断“四象”是否得当,邱癫子便举例说明,东边种高大的树木为青龙,南边留空地见阳光为朱雀,西边宜低缓为白虎,北边有靠山为玄武,说得条理清晰。
夜风渐渐柔和起来,不再带着先前的寒意,竹林的“沙沙”声也变得悦耳,像是在为他们伴奏。
偶尔有萤火虫从竹林里飞出来,带着微弱的光芒,在瓦上盘旋片刻,又飞向远方,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几分生机。
萤火虫的光芒虽弱,却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是天地间的精灵在跳舞。
不知不觉中,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曦透过竹林的缝隙洒在瓦上,给青瓦镀上了一层金边。
瓦上的露水被阳光映照,闪着七彩的光,像撒了一地的钻石。
邱癫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尘土在晨光中飞扬,像是无数细小的金粉。
“天快亮了,您先歇会儿,我去后山采青石和冬青苗,回来咱们就动手。”
杏花嫂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腿脚,关节发出“咔咔”的轻响。
“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多个照应,也能学学怎么选石头。
你说的那些讲究,我也想亲眼瞧瞧,记牢了以后说不定用得上。”她将小本子小心翼翼地揣回衣襟,拍了拍,像是藏了个宝贝。
邱癫子没有拒绝,只是叮嘱道:“后山的路不好走,昨天下过雨,石头上都长青苔了,滑得很,您跟紧我,走山路要‘脚踩实,手抓牢’,这是山里人都懂的规矩。
别乱摸乱碰,有些植物有毒,比如那种开着紫色小花、叶子呈心形的,叫‘断肠草’,碰了会出事; 还有‘蝎子草’,叶子上有细毛,沾到皮肤上又疼又痒,好几天才能好。”
“我晓得,小时候跟我爹上山采药,他教过我哪些草有毒,哪些能治病。”杏花嫂应下,脸上露出些许回忆的神色,“我爹还说,‘靠山吃山,就得懂山,不然早晚要吃亏’。”她跟着邱癫子顺着梯子下了瓦,脚踩在坚实的地面上,心里踏实了许多。
地面上的露水打湿了鞋底,凉丝丝的,却让人清醒。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拿上工具——一把小锄头、一把凿子、一根绳子和一块红布,往后山走去。
晨光中的山林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还夹杂着松脂的味道,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