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憨厚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颧骨上的老年斑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可话语里的诚恳劲儿却又让人无法拒绝,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掏出来的,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砸在空气里都能听见回声。
但不知为何,在这诚恳之中,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他的脚尖在地面上轻轻点着,木地板被踩出“笃笃”的轻响,像是在催促着自己,又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较劲。
那急切如同破土的春芽,带着一股无法遏制的势头,仿佛那片宝地的秘密若不尽快说出,就会被黑夜吞噬,凭空消失一般,再也没有诉说的机会。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像是有话堵在喉咙,急于冲破束缚,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李大爷您老这么说就见外了,我陈师傅好客,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请的。”
家父放下茶壶,双手交叠放在桌上,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透着常年劳作却不失整洁的利落。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真诚,“只有像您这样做人做事实打实、不掺假的人,才是我真正敬重的。
像您这样真心实意的人,我碰上一次就请一次。
不管吃好吃坏,只要能坦坦荡荡说说话,就再好不过了。”
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像山涧的泉水,映照着内心的坦荡,灯光在他瞳孔里跳动,仿佛藏着一片星空,闪烁着正直与真诚的光芒。
“可陈师傅,那一块地!实在是好到了极点,您要是不让我说出来,哽在喉咙里,我怕是明天早饭都吃不下去了。”
李大爷急得把旱烟锅往桌上重重一放,“咚”的一声,烟锅与桌面碰撞,火星四溅,烟灰散落一桌,如同撒了一把黑芝麻。
他猛地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岁月的鼓点上,踩得地面微微震动,木地板发出“吱呀”的呻吟,仿佛不堪重负。
墙角的蛛网被震得轻轻晃动,粘在上面的雨滴随之坠落,在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如同时间留下的印记。
此时,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像是被他的情绪感染,呼啸着穿过树梢,树叶的摩擦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吹得窗户“哐哐”作响。
木窗棂在风中剧烈晃动,榫卯连接处发出“咯吱”的抗议声,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窗纸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如同即将破裂的气球,边角处已有几处撕裂,露出外面漆黑的雨夜。
这狂风仿佛也在应和着他的焦急,催促着他说出那个隐藏已久的秘密,将整个屋子都卷入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
“李大爷,我劝您还是别说了。
我们家的运势,我心里清楚,已经不是风水屋基能改变的了。”
家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却又透着一种通透,仿佛早已看透世事变迁,“不管住在哪,都没多大差别,况且那块地,还没人有那个福分消受。”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幕上,仿佛能穿透层层雨帘,看到遥远的未来,那里有兴衰,有更迭,却始终不变的是人心的坚守。
“咦!陈师傅,听您这意思,您知道那块地?”
李大爷一下子停住脚步,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身体僵在原地,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像铜铃,瞳孔因惊讶而放大,黑眼球几乎占据了整个眼眶,满脸的好奇与探究。
在那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神仿佛闪烁着幽微的光,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虫,仿佛要把家父看穿,探寻出深藏在他心底的秘密。
那目光锐利而执着,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连家父嘴角细微的牵动都被捕捉在眼里,如同猎人锁定了猎物。
“那还用说?整个忧乐沟的哪山哪水、哪土哪田,哪个岔岔边边、哪个旮旯角角,在陈家人心里都铭记着呢。”
家父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像是在宣读一个古老的誓言,“我们记住的不只是这些山水土地能给予我们多少——春天的竹笋、夏天的野果、秋天的谷物、冬天的柴火,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回报。
所以陈家辈辈代代都在改造这片山水:修水渠引活水灌溉良田,植林木固山坡防止水土流失,凿水井解乡亲饮水之难。”
“山水就像人一样,会有病痛,也有需求,需要医护调理。
你看那长山北坡,早年因暴雨滑坡,我们父辈便带领乡亲们垒石固坡,栽种耐旱的酸枣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酸枣熟时,红玛瑙般挂满枝头,引来无数鸟儿; 那簸箕山脚下的湿地,曾因过度放牧而干涸,我们便挖塘蓄水,引来月泉水,如今又成了水鸟栖息的乐园,春夏时节,白鹭点点,野鸭成群。
天地万物滋养人,人就该懂得回报,有来有往、有得有还,彼此完善、互利互惠,才能真正与环境和睦相处,这才是风水与人的正确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水也需要人,才会滋养人。
想得到风水的恩泽,就得与风水修好,这便是家父的意思,他的话语里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像是一位智者在传授着古老的智慧,每一个字都经过岁月的沉淀,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在空气中回荡,余音袅袅。
李大爷猛地一拍大腿,那响亮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啪”的一声,仿佛要冲破这雨夜的寂静,震得桌上的空碗都轻轻颤动,碗沿与桌面碰撞发出细碎的“叮当”声。
他激动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高!高!高!陈家真是了不起,就这胸怀境界,没人能比。
只是现在社会不同了,要对山水动点手脚,困难重重啊。”
说着,他的脸上满是钦佩,皱纹舒展,露出了真诚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如同波浪般层层扩散,同时又夹杂着一丝无奈的叹息,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感叹现实的阻碍,那叹息声里带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如同风中残烛的摇曳。
此时,堂屋中的灯光似乎闪了一下,灯芯爆出一个小小的火星,火星落下,在灯座上留下一个微小的黑点,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干扰,又迅速恢复了稳定,灯光重新变得柔和而温暖,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神情,也照亮了桌上那碗尚未喝完的苦丁茶,茶水表面平静如镜,映着灯光的影子。
家父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摆摆手说:“困难再大,还能想不出办法?
就看有没有决心去做。
当年修那道跨沟渡槽,石料要从三十里外的采石场运回来,全靠乡亲们肩挑手推,硬是用了半年时间建成了,现在还在灌溉着上千亩良田呢。
今天也是多喝了两口,吃饱了敞开说,让李大爷见笑了。”
多喝的两口,是鲫鱼、香菇、灯笼花根烧的三鲜汤,汤色乳白,如同牛奶般醇厚,香气浓郁得化不开,鲫鱼的鲜美、香菇的醇厚、灯笼花根的微苦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那灯笼花根采自后山的悬崖边,长在石缝中,需用绳索吊在半空才能采到,药用价值极高,有清热解毒之效,也是父亲午后一并弄回来的,根茎上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
家父又补充道:“我这也是碰到了真人,遇到李大爷您这样真性情的人,才跟您掏心掏肺说这些话。
要是被那些心思不正的人听了,还以为我陈师傅在装清高呢!
我陈家是真这么想,也这么做的。
您看我给好几百户人家建房造物,从王家的祖屋到李家的新宅,李大爷您是明白人,哪一家我不是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的?
选址必选通风向阳处,建房必留排水通道,门前必栽护宅树木,既要住着舒服,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绝不破坏山势水脉。”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却又不失谦逊,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肯定,也是对初心的坚守,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在没跟您结识之前,做梦都想不到我这么个苦哈哈的老头子,还能在您家坐上席。”
李大爷感慨地说道,声音有些哽咽,眼角微微湿润,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落下,“我年轻时候赶牛路过有钱人的宅院,连门口的石狮子都得绕着走,哪敢想能坐在这样干净整洁的堂屋里,喝着这么好的茶。
我也是明白人,要是贪图不义之财——当年有人请我带路去挖古墓,许我十块大洋,我硬是没答应——日子可能会过得好点,但想在您家坐一坐,那就难喽!”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身子往后一靠,椅背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回应他的重量,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对过去经历的感慨,那沧桑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年轻时的艰辛,起早贪黑赶牛上山,风霜雨雪从未停歇; 中年时的坚守,拒绝各种诱惑,坚守本心; 老年时的通透,看淡名利,只求问心无愧。
而在这故事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神秘过往,比如他曾在暴雨夜救过迷路的商人,却不求回报,那些经历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未曾向人展示,却在他的气质中留下了印记,如同陈年的佳酿,越久越香醇。
“这就是我最敬佩您的地方。
您能力不比别人差,路子也比多数人广,当年县建筑队想请您去当技术员,您都婉拒了,却能坚持到老都没走过歪门邪道,大半生都活得问心无愧,不让人骂爹娘。”
家父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目光中带着真诚的赞赏,“跟您这样的人多学学,住啥样的屋基都不会坏了良心!
咋的,李大爷,您老脸咋还红了呢?”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水不暖月
但不知为何,在这诚恳之中,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他的脚尖在地面上轻轻点着,木地板被踩出“笃笃”的轻响,像是在催促着自己,又像是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较劲。
那急切如同破土的春芽,带着一股无法遏制的势头,仿佛那片宝地的秘密若不尽快说出,就会被黑夜吞噬,凭空消失一般,再也没有诉说的机会。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像是有话堵在喉咙,急于冲破束缚,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李大爷您老这么说就见外了,我陈师傅好客,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请的。”
家父放下茶壶,双手交叠放在桌上,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透着常年劳作却不失整洁的利落。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真诚,“只有像您这样做人做事实打实、不掺假的人,才是我真正敬重的。
像您这样真心实意的人,我碰上一次就请一次。
不管吃好吃坏,只要能坦坦荡荡说说话,就再好不过了。”
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像山涧的泉水,映照着内心的坦荡,灯光在他瞳孔里跳动,仿佛藏着一片星空,闪烁着正直与真诚的光芒。
“可陈师傅,那一块地!实在是好到了极点,您要是不让我说出来,哽在喉咙里,我怕是明天早饭都吃不下去了。”
李大爷急得把旱烟锅往桌上重重一放,“咚”的一声,烟锅与桌面碰撞,火星四溅,烟灰散落一桌,如同撒了一把黑芝麻。
他猛地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岁月的鼓点上,踩得地面微微震动,木地板发出“吱呀”的呻吟,仿佛不堪重负。
墙角的蛛网被震得轻轻晃动,粘在上面的雨滴随之坠落,在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如同时间留下的印记。
此时,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像是被他的情绪感染,呼啸着穿过树梢,树叶的摩擦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吹得窗户“哐哐”作响。
木窗棂在风中剧烈晃动,榫卯连接处发出“咯吱”的抗议声,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窗纸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如同即将破裂的气球,边角处已有几处撕裂,露出外面漆黑的雨夜。
这狂风仿佛也在应和着他的焦急,催促着他说出那个隐藏已久的秘密,将整个屋子都卷入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
“李大爷,我劝您还是别说了。
我们家的运势,我心里清楚,已经不是风水屋基能改变的了。”
家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却又透着一种通透,仿佛早已看透世事变迁,“不管住在哪,都没多大差别,况且那块地,还没人有那个福分消受。”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雨幕上,仿佛能穿透层层雨帘,看到遥远的未来,那里有兴衰,有更迭,却始终不变的是人心的坚守。
“咦!陈师傅,听您这意思,您知道那块地?”
李大爷一下子停住脚步,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身体僵在原地,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像铜铃,瞳孔因惊讶而放大,黑眼球几乎占据了整个眼眶,满脸的好奇与探究。
在那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神仿佛闪烁着幽微的光,如同暗夜中的萤火虫,仿佛要把家父看穿,探寻出深藏在他心底的秘密。
那目光锐利而执着,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连家父嘴角细微的牵动都被捕捉在眼里,如同猎人锁定了猎物。
“那还用说?整个忧乐沟的哪山哪水、哪土哪田,哪个岔岔边边、哪个旮旯角角,在陈家人心里都铭记着呢。”
家父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像是在宣读一个古老的誓言,“我们记住的不只是这些山水土地能给予我们多少——春天的竹笋、夏天的野果、秋天的谷物、冬天的柴火,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回报。
所以陈家辈辈代代都在改造这片山水:修水渠引活水灌溉良田,植林木固山坡防止水土流失,凿水井解乡亲饮水之难。”
“山水就像人一样,会有病痛,也有需求,需要医护调理。
你看那长山北坡,早年因暴雨滑坡,我们父辈便带领乡亲们垒石固坡,栽种耐旱的酸枣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酸枣熟时,红玛瑙般挂满枝头,引来无数鸟儿; 那簸箕山脚下的湿地,曾因过度放牧而干涸,我们便挖塘蓄水,引来月泉水,如今又成了水鸟栖息的乐园,春夏时节,白鹭点点,野鸭成群。
天地万物滋养人,人就该懂得回报,有来有往、有得有还,彼此完善、互利互惠,才能真正与环境和睦相处,这才是风水与人的正确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水也需要人,才会滋养人。
想得到风水的恩泽,就得与风水修好,这便是家父的意思,他的话语里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像是一位智者在传授着古老的智慧,每一个字都经过岁月的沉淀,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在空气中回荡,余音袅袅。
李大爷猛地一拍大腿,那响亮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啪”的一声,仿佛要冲破这雨夜的寂静,震得桌上的空碗都轻轻颤动,碗沿与桌面碰撞发出细碎的“叮当”声。
他激动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高!高!高!陈家真是了不起,就这胸怀境界,没人能比。
只是现在社会不同了,要对山水动点手脚,困难重重啊。”
说着,他的脸上满是钦佩,皱纹舒展,露出了真诚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如同波浪般层层扩散,同时又夹杂着一丝无奈的叹息,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感叹现实的阻碍,那叹息声里带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如同风中残烛的摇曳。
此时,堂屋中的灯光似乎闪了一下,灯芯爆出一个小小的火星,火星落下,在灯座上留下一个微小的黑点,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干扰,又迅速恢复了稳定,灯光重新变得柔和而温暖,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神情,也照亮了桌上那碗尚未喝完的苦丁茶,茶水表面平静如镜,映着灯光的影子。
家父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摆摆手说:“困难再大,还能想不出办法?
就看有没有决心去做。
当年修那道跨沟渡槽,石料要从三十里外的采石场运回来,全靠乡亲们肩挑手推,硬是用了半年时间建成了,现在还在灌溉着上千亩良田呢。
今天也是多喝了两口,吃饱了敞开说,让李大爷见笑了。”
多喝的两口,是鲫鱼、香菇、灯笼花根烧的三鲜汤,汤色乳白,如同牛奶般醇厚,香气浓郁得化不开,鲫鱼的鲜美、香菇的醇厚、灯笼花根的微苦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风味。
那灯笼花根采自后山的悬崖边,长在石缝中,需用绳索吊在半空才能采到,药用价值极高,有清热解毒之效,也是父亲午后一并弄回来的,根茎上还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
家父又补充道:“我这也是碰到了真人,遇到李大爷您这样真性情的人,才跟您掏心掏肺说这些话。
要是被那些心思不正的人听了,还以为我陈师傅在装清高呢!
我陈家是真这么想,也这么做的。
您看我给好几百户人家建房造物,从王家的祖屋到李家的新宅,李大爷您是明白人,哪一家我不是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的?
选址必选通风向阳处,建房必留排水通道,门前必栽护宅树木,既要住着舒服,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绝不破坏山势水脉。”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却又不失谦逊,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肯定,也是对初心的坚守,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在没跟您结识之前,做梦都想不到我这么个苦哈哈的老头子,还能在您家坐上席。”
李大爷感慨地说道,声音有些哽咽,眼角微微湿润,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有落下,“我年轻时候赶牛路过有钱人的宅院,连门口的石狮子都得绕着走,哪敢想能坐在这样干净整洁的堂屋里,喝着这么好的茶。
我也是明白人,要是贪图不义之财——当年有人请我带路去挖古墓,许我十块大洋,我硬是没答应——日子可能会过得好点,但想在您家坐一坐,那就难喽!”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身子往后一靠,椅背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回应他的重量,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对过去经历的感慨,那沧桑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年轻时的艰辛,起早贪黑赶牛上山,风霜雨雪从未停歇; 中年时的坚守,拒绝各种诱惑,坚守本心; 老年时的通透,看淡名利,只求问心无愧。
而在这故事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神秘过往,比如他曾在暴雨夜救过迷路的商人,却不求回报,那些经历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未曾向人展示,却在他的气质中留下了印记,如同陈年的佳酿,越久越香醇。
“这就是我最敬佩您的地方。
您能力不比别人差,路子也比多数人广,当年县建筑队想请您去当技术员,您都婉拒了,却能坚持到老都没走过歪门邪道,大半生都活得问心无愧,不让人骂爹娘。”
家父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目光中带着真诚的赞赏,“跟您这样的人多学学,住啥样的屋基都不会坏了良心!
咋的,李大爷,您老脸咋还红了呢?”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