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风水观测法-《水不暖月》

  每一道起伏都蕴含着风水的气机,或盛或衰,或顺或逆。

  东边的山梁微微隆起,气机尚算顺畅,如同巨龙的呼吸,均匀而有力;西边的山坳却塌陷下去,气机滞涩,像是巨龙的伤口,隐隐散发着颓败之气,那里的草木也长得稀疏枯黄,失去了生机。

  随后,他看向水流,潺潺的溪水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万物,其走向、缓急都关乎着气运的流转。

  主流奔腾向前,气势如虹,带着一往无前的冲劲,冲刷着河道中的泥沙,带来新鲜的养分;支流蜿蜒曲折,如同血脉的分支,输送着细微的生机,滋润着岸边的小草与野花。

  可有些地方,水流被人为筑起的堤坝阻挡,形成死水,水面漂浮着枯枝败叶,散发着腐朽的气息,那是气运淤塞的征兆,如同血脉被堵塞,会导致机体的衰败。

  最后,他将视线落在大院之上,这一看,他的眼神瞬间凝固,瞳孔微微收缩,惊愕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原本应该呈环形环绕大院的气脉,此刻却断裂成数段,如同被利刃斩断的绳索,散落各处,失去了连贯性。

  他满心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过早摒弃罗盘、阴阳卦、立极尺、鲁班尺、寻龙尺、寻龙棒这些传统风水用具,导致眼力不济,看错了这风水格局,产生了错觉,于是用力眨了眨眼,试图驱散眼前的幻象,可那断裂的气脉依旧清晰可见。

  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再次审视。

  这次,他先看水,再看山,依旧把大院放在最后,试图换个角度验证自己的判断,如同解数学题时用不同的公式验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可当他再次定睛,却再次愣住,眼前的景象并未改变,气脉的断裂清晰可见,甚至比之前看得更加分明,那些断裂处还散发着淡淡的黑气,那是煞气聚集的表现。

  风水竟已被破坏得如此触目惊心,如同精美的瓷器被摔得粉碎,碎片散落一地,再难拼凑完整,让人惋惜不已。

  这块曾经被誉为天下少有的风水宝地,四面环山,三水汇聚,藏风聚气,是难得的福祉之地,难道真的已在风水轮流转中,沦落到最差的境地?

  水脉失衡,天地失序,阴阳错乱,连空气的流动都带着杂乱无章的震颤,让人感到烦躁不安。

  所谓的风水,在科学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环境,环境保护的急迫性,在邱癫子所看到的时间,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此际农林牧副渔还没有广泛使用各种化肥、药剂等,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影响到乡村,天空依旧湛蓝,河水依旧清澈,但环境方面的布局,已经很乱了,如同杂乱无章的棋局,棋子被随意摆放,失去了章法,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邱癫子不用罗盘,不带尺子,也不借助墨斗角仪测规吊坠等物件,因为这些早已融入他的双眼,成为他感知风水的独特方式,如同手臂的延伸,运用自如,无需刻意操作。

  他修炼过《虹蜂花柬》的双眼,仿佛是两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瞳孔深处隐隐有流光转动,能看穿表象,直达本质,洞悉事物的核心,哪怕是隐藏在地下数丈的气脉走向,也能隐约感知,如同拥有透视的能力。

  可难道真的看错了?还会一错再错?

  内心的怀疑如同藤蔓般滋生,缠绕着他的思绪,让他难以平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多年的修为。

  看了两次都不敢置信,第三次,邱癫子施展出了术法,用“见风驶舵,遇水叠瞧”的风水观测法门,这法门一旦施展,他的指尖泛起淡淡的青光,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从《虹蜂花柬》中习得的口诀,晦涩难懂却蕴含着无穷力量,每一个音节都仿佛在与天地对话。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为之震颤,隐隐有神秘的力量在涌动,形成无形的气场,将他包裹其中,如同置身于一个透明的气泡,与外界的杂乱气息隔离开来。

  同时,他辅以“抚今思昔,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的心法,摒弃杂念,将自身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耳听八方,捕捉着风中的讯息——树叶的摩擦声、水流的撞击声、远处的鸡鸣犬吠,都化作风水的语言,诉说着环境的变化;目观六路,洞察着环境的细微变化——光影的移动、尘土的飞扬、昆虫的爬行,都暗藏着气脉的走向,揭示着问题的根源,足足观察了三息时间。

  这三息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每一个瞬间都有新的信息涌入脑海,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击着他的认知。

  第一息,他看到了气脉的源头,那是从月泉深处涌出的生机,纯净而磅礴,如同初生的朝阳,充满了活力;第二息,他看到了气脉的流转,在山峦与河流之间穿梭,如同游蛇,灵活而顺畅,滋养着所经之处的万物;第三息,他看到了气脉的断裂点,每一处都与人为的破坏息息相关——被填平的池塘,那里曾是气脉的汇聚点;被砍伐的古树,那是气脉的支撑点;被堵塞的涵洞,那是气脉的流通渠道,这些破坏如同在健康的身体上划开的伤口,让生机不断流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三确认后,他得出了结论。

  这结论繁多复杂,多到仿佛能像杏子般挂满两棵金杏树的枝头,竟然超过万颗,每一颗都代表着一个发现、一个问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饱满硕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的小巧玲珑,是可以暂缓处理的细节问题。

  他确实这么做了,这是他将专修的风水术与《蜂花柬》融合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如同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熔炼成合金,兼具两者的优点,既有传统风水的深邃,又有现代思维的灵活。

  这融合之法,突破了古文化的束缚,不再局限于晦涩的文言与抽象的符号,而是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还融入了现代前沿社会科学新思维,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兼容并蓄,堪称独树一帜,开创了风水研究的新境界。

  他没有在内心将结论化作文字,而是运用现代形象思维方式,按照事物质地区分数量,形象地将结论化作一个个“杏子”。

  这些“杏子”,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仿佛有了生命,散发着神秘的光芒,或明或暗,代表着不同的轻重缓急——明亮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同熟透的杏子,再不采摘便会坠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暗淡的是可以暂缓处理的问题,如同青涩的杏子,尚需时日培育,等待合适的时机解决。

  再依据“枝枝相符,概;页亦相较,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挂在自己内心世界模拟出的树状结构上,也就是两棵内在的金杏树上——一棵代表自然环境的问题,如水源污染、植被破坏、山体滑坡隐患等;另一棵代表人文环境的问题,如建筑布局不合理、人为活动对气脉的阻碍、传统习俗的遗失等。

  最终形成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目视化管理看板,这是独属于他的模拟装置,枝丫上还标注着解决问题的优先级与大致方案,如同作战地图上的标记,清晰明了,让他能有条不紊地规划下一步的行动。

  这装置,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盒,藏着他对风水的独特理解与洞察,在《蜂花柬》中,有着这样的树状思维模式,邱癫子加入了自己修为的独到成果进去,使其更加完善、精准,不仅能分析问题,还能推演解决问题后的效果,如同在脑海中进行一场模拟实验,预测不同方案可能带来的变化,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路径。

  这是四大秘卷另外三大持有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是他独有的优势,如同他手中最锋利的武器,让他在风水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他若没有几把独门绝技,又怎能与同辈的另外三大高人分庭抗礼,在风水界占据一席之地?

  哑婆子长于感知,却不善分析,如同能听到音乐却不懂乐谱;贞婆子精于行动,却疏于规划,如同能熟练演奏却不懂创作;唯有他,能将感知、分析与规划融为一体,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既有敏锐的传感器,又有强大的处理器,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风水的奥秘。

  模拟完成,邱癫子骑在十丈高的金杏树上,朝着内心构建的目视管理模式望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密密麻麻的“杏子”所呈现出的问题之多,远超他的预料,如同看到一片丰收过度的果园,果实压弯了枝头,却无人采摘,只能任其腐烂,让人痛心疾首。

  在《蜂花柬》中,有着这样的树状思维模式,邱癫子加入了自己修为的独到成果进去,使其更具实用性与前瞻性,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更新问题库与解决方案,保持动态平衡,如同一个活的有机体,不断生长与进化。

  风水之道,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精密的仪器,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运行,一个小小的涵洞堵塞,可能导致整条河流的改道;一棵古树的砍伐,可能引发一片区域的气脉紊乱,进而影响周边的气候与农作物生长。

  邱癫子决定先把与杏花嫂一起拨动风水的计划往后拖一拖,趁热打铁,既然都上了幸运金杏树,就多多观察忧乐沟的风水状况,尽可能掌握更多信息,如同医生在做手术前要做全面的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了解得越详细,解决问题的把握就越大。

  喜欢水不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