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四八六-《毕业后打工日记》

  2019年10月29日 晴转多云

  早上六点四十,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吵醒。那声音不算清脆,反而带着一丝嘶哑,像是经历了几场秋风的洗礼。推开窗,空气里夹着股微凉的潮意,楼下的银杏叶已经落了一地,像铺开的一层金色地毯,偶尔有清洁工推着扫帚经过,沙沙的声音在静谧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我端着茶杯站在窗前,看着天色从浅灰逐渐被淡金渲染,像一张水彩画被慢慢填满。今天是个值得全神贯注的日子——系统对接进入最后阶段,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让前面的努力付诸东流。

  简单洗漱后,我把昨晚整理好的接口文档又翻看了一遍,确认没问题才出门。路上风不大,但凉意很直接,钻进衣领里,让人下意识缩脖子。公交车上人不多,车厢里的暖气刚开,混合着乘客身上不同的香水味、洗衣液味和一丝咖啡香。

  到公司已经八点十五,比大多数同事早了十几分钟。打开工位的台灯,柔黄色的光圈把桌面上的文件、笔记本、鼠标都染上一层暖意。我刚登陆电脑,微信图标就闪了——是李倩。

  “今天早上雾很大,江那边看不到对岸。”她发了一张照片,江面被浓雾笼罩,只有几根路灯杆隐约露出轮廓。

  我回:“郑州今天没雾,但天色挺沉的,好像在酝酿一场变化。”

  她发了个“云朵 眼睛”的表情,说:“你这描述很文艺啊。”

  我笑了笑,手指停顿了一下,又回她:“文艺是因为想起你拍的那张雾景。”

  李倩没有立刻回,我猜她可能在收拾去上班的东西。

  九点整,王工把我们几个项目核心成员叫到小会议室,先通报了昨天的进度,又强调今天必须完成最后一轮联调验证。技术部的小赵说昨晚的自动任务有几条失败记录,他怀疑是时间戳和时区的兼容问题。我立刻记下这个细节,因为这类问题在验收时最容易被忽略。

  会议结束后,我坐在工位上开始核对日志,把异常条目一个个导出来对比。电脑屏幕上跳动的代码行,就像一串串被风吹乱的风铃,稍有疏忽就可能漏掉问题。大约十点半,李倩发来消息:“开会了没?”

  我边敲键盘边回:“刚开完,今天可能会很忙。”

  她:“忙也要记得喝水。”

  我盯着这几个字,忽然有点恍惚——这么简单的关心,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心口暖了一下?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几乎没离开座位。数据比对、模拟测试、接口抓包,像一场马拉松,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速。期间王工走过来,看我眉头紧皱,半开玩笑地说:“你这表情跟侦探破案差不多了。”我抬头笑了笑:“本来就是在破案啊,只不过是系统的案子。”

  中午,我和老刘一起下楼吃饭。食堂今天的红烧肉看着格外诱人,但我还是点了清淡的鸡丝面,想着下午还要专注调试,不敢吃太油。老刘边吃边说他昨晚回家时孩子还没睡,非得拉着他玩积木,结果玩到快十一点。说到这他笑了笑:“你以后有了孩子就懂了,累也甜。”我没接话,只是点头笑笑,心里想——我现在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呢。

  下午一点半,调试正式开始。会议室的空气有些闷,我悄悄开了个窗缝。外面传来不知谁在走廊上打电话的声音,夹着几分急促。我们三个人对着一台笔记本,不停切换窗口、输入命令,像是在做某种精密的实验。每当屏幕上出现“Sess”的字样,我们会松一口气,可下一秒又可能被新的错误提示拉回紧张状态。

  四点左右,问题终于集中在一个模块的时间处理逻辑上。小赵调出源代码,我一行行看过去,果然发现时区转换有个细节写反了。修正后再次运行,所有异常记录都清空了。那一刻,会议室里响起了不大不小的欢呼声,像是被关了几天的气终于找到了出口。

  快下班时,我收到了李倩的消息:“今天看你朋友圈没更新,是太忙了吗?”

  我回:“是啊,忙到连刷朋友圈的空都没有。”

  她发了个“叹气”的表情,又说:“等你忙完了,带你去个好地方。”

  我问:“什么地方?”

  她只回了三个字:“保密。”

  这种留白,让我心里升起一种微妙的期待。

  晚上七点,我才收拾东西离开。走出公司大门,天已经全黑,街灯在雾气中泛着朦胧的光。风不大,但带着股凉意,像是在提醒人们冬天不远了。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李倩那句“保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