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四六八-《毕业后打工日记》

  2019年10月10日,晴

  早上七点,我站在窗前,看着阳光透过半拉的窗帘,洒在茶几上的玻璃杯上,一层淡淡的金辉仿佛把杯子也点燃了似的。郑州的秋天一向短促,风不再是燥热的,而是带着隐约凉意,像一只轻柔的手,从颈后掠过,让人忍不住裹紧衣领。

  我拎着电脑包下楼时,刚好碰到隔壁单元的阿姨在晒棉被。阳光晒在棉絮上,腾起一股熟悉的气味,那是我小时候奶奶晒被子时才有的味道——干净、暖和,还有点陈旧的甜意。这味道一瞬间把我拉回了遥远的童年,那个没有烦恼、没有绩效考核的年代。

  公交车上异常拥挤,可能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大家都像被拎出温水里的青蛙,一脸不情愿地挤在一起。我站在中门旁边,一手抓着扶杆,一手护着包,脑子却不由自主地又想起李倩。

  她昨晚发来消息,说她老板又开始暗示年底优化的事,说得冠冕堂皇,但其实就是变相裁员。她的原话是:“公司变成了一个慢性刀刃,不疼,但一直在割。”我看着这句话时,心里一紧,总觉得她最近情绪不太稳定。她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的她倔强、骄傲,有种不服输的狠劲儿。

  “你还好吗?”我当时回了她一句。

  她沉默了一会儿,回了四个字:“还撑得住。”

  撑得住,听着像一种自救,又像一种绝望的陈述。那一刻我真想冲去武汉,哪怕只是陪她喝一杯热水,什么话都不说。但我知道我不能走,我的工作项目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魏鹏盯得紧,而系统推进已经开始跑数,临时走人会出问题。

  办公室里依旧是熟悉的节后疲软氛围。大家都带着假期后遗症,一边看着屏幕发呆,一边用脚拨动椅子打节奏。周会开得沉闷,魏鹏把节前未完成任务一条条贴出来,点名批评了几个部门。我没被点到,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轮到我汇报的时候,我照例把测试情况和上线准备一条条陈述清楚,声音不急不缓,但内心其实已经开始累了。我知道,所有人都在做表面功夫,而真正的痛点问题却没人敢戳破。像我们部门和财务系统接口那块,流程依旧绕、权限依旧卡,但领导只要“数据通了”就算成功。

  “绩效表下周五之前交我。”魏鹏最后一句话甩得干脆。

  绩效这玩意儿,在大公司就是个软刀子。干得好不一定分高,关键是你写得漂亮,领导看得舒服。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同事到了年终,都要花好几天琢磨那张表格,把“搬砖”写成“架桥修路”。我想起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绩效是生命线,那你得先学会在纸上活得漂亮。”

  中午吃饭时,王静问我:“你最近怎么总心事重重的?”

  我摇摇头:“没事,可能节后有点不适应。”

  其实我有太多话没说。我想说,我怕自己越来越麻木;怕李倩撑不住;怕我再也追不上曾经那个梦想着城市生活的自己。

  下午三点多,我和财务接口组开会讨论数据映射的问题。项目经理陈超态度冷淡,每次说话都像带刺,“你们那边的字段定义是不是写错了?这都第几次了?”我正要解释,魏鹏突然进来,板着脸说:“这问题不要互相甩锅,赶紧解决。”

  我咽下想反驳的话,只低头看着代码里的字段一条条改。曾几何时,我以为技术能解决一切,可现实告诉我,权责不清、利益博弈、管理真空,比bUG还要难修。

  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天已经黑透,楼下那个小炒摊还在冒烟,我没去,随便煮了包方便面,坐在阳台边吃着。楼下有小孩子在放烟花,噼啪一声惊起了我心中的某个回忆。

  我打开微信,给李倩发了句:“如果撑不住了,别硬扛,我还在这儿。”

  她没回,但我知道,她会看到。

  这一夜,我坐在阳台边,望着漆黑的夜空,突然想起一句话:

  “人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才看清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而我此刻的渴望,仅仅是——别让她一个人撑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