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娟在外边等着,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要是她知道,林北一下子又拿出三百块,那不得被惊掉了下巴。
“走吧,我们该回去了。”
推开门,林北走了出来,大大方方牵着她的手,一同走出了报社。
此时赵燕依靠在窗前,目送二人的离开。
又是猎杀熊瞎子,又是猎杀东北虎,年纪轻轻本事还真不小。
别人巴不得将购买证卖了换钱,也就是林北是个例外,非要多花三百块,这种人真捉摸不透。
“这人,有意思!”
大卡车就停在路边,林北拉开车门,先扶着高小娟上车。
紧接着自己坐在驾驶位上,这个时期虽说已经有了驾驶证,有些个司机都还没来得及办理,路上基本很少有人查这个。
“司机呢?”没看到开车的人,高小娟好奇问道。
“那人拉肚子开不了,回去的时候让我开车。”
“啊…这不是在开玩笑,你又没学过,手赶紧从那个圆盘子上挪开,别惹出大祸来。”
林北拧钥匙打着火,先前一番操作已经很熟练了,大街上也什么车辆尽管开。
“小看人,论开车你男人是专业的!”
大卡车平稳行驶在路上,起初高小娟还悬着一颗心,生怕不小心把路人给撞了。
渐渐才发现,原来林北真的会开车,往后就算不打猎,进了城里也能找份好工作。
半个小时过后,大卡车顺利回到了老金沟。
先回家将买的东西,从车上拿到家里,大包小包后边都堆满了。
接着把大卡车开到生产队大院,里面还有一千多斤白菜,就交给周建国处理。
“嚯,好家伙,又拉白菜回来了!”
周建国刚巡逻回来,看着车厢里装着一棵棵大白菜,长得白白胖胖真喜人。
有些个缺乏吃青菜,得了夜盲症的人,拿回家尝了尝,发现汁水又多又好吃,症状都减轻了不少。
于是跑来找周建国,询问下次啥时候往村里拉菜,提前通知他们一声。
“卖菜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后天我跟娟子办喜事,还有一大堆事都等着去操办。”
林北信得过,最后卖菜的钱,还是按照定下来的方式分,不能让人家白忙乎。
“行,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开口。”
当然卖菜还有个规矩,用不着去刻意叮嘱,就是坚决不卖给林家那些个畜生。
哪一家,死绝了都不值得同情。
广播通知没一会儿,大街上都是人,手里提着篮子,拿着袋子,生怕走慢了没买上。
三毛钱就能买到一棵大白菜,够吃上好几天的,总比天天吃棒子面窝头要强。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会儿刘银枝不想过去丢脸,可总是吃粗粮,身体也扛不住啊。
尤其早上蹲茅房那会儿,得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拉的出去,比生孩子都要痛苦。
想不出什么法子,于是就将老太太叫上,想着周建国就算再不通人情,也得给老太太个面子。
这次学乖了,罩着头巾把脑袋压低了,老老实实跟在后边排队,总算是轮到了。
周建国负责记账,当他看见是老太太来了,立马没了好脸色。
并不是他不懂得尊老爱幼,实在是名声早就臭到家了,村里的狗都嫌弃。
“对不起,请你们出去!”
老太太还笑眯眯看着屋里那些个白菜,晚上说啥也得吃顿鲜菜,结果出乎了预料。
“周建国你啥意思,别人都能买,凭啥我家就不行了?”
一边说还用拐棍狠狠敲打着桌子,摆出一副凶神恶煞,还死不讲理的样子。
“您别跟我横,我也是按照规矩办事,在村里得罪了什么人自己心里应该也有数,用不着我说出来了吧?”
这话说的再明显不过,白菜是林北拉回来的,村里也有人看到了。
该啊!
谁让你们欺负人家,不把娘仨当人看,就应该有这种报应。
“请你们离开,不要妨碍别人买菜,这么冷的天大伙都在等着呢!”
老太太上气不接下气,这才过了多少天,小畜生敢这样欺负她这个奶奶,非去找他算账不可!
刚过了五点半,屋里的 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李萍、高小娟、林芸,三个女人蹲在地上,瞅着地上黑乎乎的铁砣,都不知道这能干啥用。
看样子死沉死沉的,上面还有几个凸起来的东西,林北解释了大半天,对她们来说就跟听天书似的。
“娘,这么说吧,这就是一块大号的电池,能把电装进去,也能放出来。”
李萍听的云里雾里,咋感觉儿子有点不正常,“电我不是没听过,靠着电线才能走,又不是活的咋装?”
夏天那会儿用电带动水泵,村里只有那么三个月时间才有电,等到秋收过后,电线又被拆走了。
村里生产队大院,跟着能用上电,其他人家里都是点洋油灯。
“林北你还是演示一下,到底应该咋用,我们都没见识过。”
高小娟满脸期待,感觉林北会变戏法,总是能拿出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出来。
这话说的也对,解释是解释不明白的,等会儿亲自见识过就知道了。
两根电线连接在正负极上,顺着墙壁悬挂在屋顶上,接着用铁丝固定好了灯罩。
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是许多灯泡,都是给大卡车用的,其中还有一盏白炽灯。
线路确保没有问题,林北又在墙上固定一个拉盒,眼看着屋里都黑了下来,拉绳往下拉动,嘎嘣一声脆响。
屋顶上那一盏小小的灯泡,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将屋里照的亮堂堂。
李萍赶紧用手遮住,眯着眼睛抬头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比洋油灯都亮。
“哎哟…感觉一下子天都亮了,就跟个小太阳似的。”
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们,对于电一点都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电。
手机、电视、电动车、电吹风……
眼下这是六十年代,农村百分之九十都没有通电,大晚上家里要是突然亮起来,那种感觉无异于神明显灵了。
“这……这就是电灯吧,真亮啊!”高小娟激动道。
起初她不明白,林北弄这么个大铁砣干啥,就算能让灯亮起来也没啥用,家里不有了洋油灯。
小小的灯泡,比好几盏洋油灯加起来都要亮堂。
这回晚上坐在灯下边,还能做点针线活,不用一边缝衣服,一边挑着灯芯。
“电瓶只带动一盏灯的话,起码能用上一两个月,我还整了台磨电机,没电了能接着往里充。”
眼下只能是过渡,要是弄到了电视机购买证,林北还打算买一台回来。
用电就是个大问题,电瓶根本带不动,唯一的法子就是让老金沟通了电,家家户户跟着亮起灯。
林芸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电灯,高兴地在炕上蹦来蹦去,小手摆出各种造型,投影在墙上。
“等咱们村正式通了电,灯泡比现在还要亮几倍、几十倍,到那会儿黑夜就跟白天一样。”
要是她知道,林北一下子又拿出三百块,那不得被惊掉了下巴。
“走吧,我们该回去了。”
推开门,林北走了出来,大大方方牵着她的手,一同走出了报社。
此时赵燕依靠在窗前,目送二人的离开。
又是猎杀熊瞎子,又是猎杀东北虎,年纪轻轻本事还真不小。
别人巴不得将购买证卖了换钱,也就是林北是个例外,非要多花三百块,这种人真捉摸不透。
“这人,有意思!”
大卡车就停在路边,林北拉开车门,先扶着高小娟上车。
紧接着自己坐在驾驶位上,这个时期虽说已经有了驾驶证,有些个司机都还没来得及办理,路上基本很少有人查这个。
“司机呢?”没看到开车的人,高小娟好奇问道。
“那人拉肚子开不了,回去的时候让我开车。”
“啊…这不是在开玩笑,你又没学过,手赶紧从那个圆盘子上挪开,别惹出大祸来。”
林北拧钥匙打着火,先前一番操作已经很熟练了,大街上也什么车辆尽管开。
“小看人,论开车你男人是专业的!”
大卡车平稳行驶在路上,起初高小娟还悬着一颗心,生怕不小心把路人给撞了。
渐渐才发现,原来林北真的会开车,往后就算不打猎,进了城里也能找份好工作。
半个小时过后,大卡车顺利回到了老金沟。
先回家将买的东西,从车上拿到家里,大包小包后边都堆满了。
接着把大卡车开到生产队大院,里面还有一千多斤白菜,就交给周建国处理。
“嚯,好家伙,又拉白菜回来了!”
周建国刚巡逻回来,看着车厢里装着一棵棵大白菜,长得白白胖胖真喜人。
有些个缺乏吃青菜,得了夜盲症的人,拿回家尝了尝,发现汁水又多又好吃,症状都减轻了不少。
于是跑来找周建国,询问下次啥时候往村里拉菜,提前通知他们一声。
“卖菜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后天我跟娟子办喜事,还有一大堆事都等着去操办。”
林北信得过,最后卖菜的钱,还是按照定下来的方式分,不能让人家白忙乎。
“行,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开口。”
当然卖菜还有个规矩,用不着去刻意叮嘱,就是坚决不卖给林家那些个畜生。
哪一家,死绝了都不值得同情。
广播通知没一会儿,大街上都是人,手里提着篮子,拿着袋子,生怕走慢了没买上。
三毛钱就能买到一棵大白菜,够吃上好几天的,总比天天吃棒子面窝头要强。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会儿刘银枝不想过去丢脸,可总是吃粗粮,身体也扛不住啊。
尤其早上蹲茅房那会儿,得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拉的出去,比生孩子都要痛苦。
想不出什么法子,于是就将老太太叫上,想着周建国就算再不通人情,也得给老太太个面子。
这次学乖了,罩着头巾把脑袋压低了,老老实实跟在后边排队,总算是轮到了。
周建国负责记账,当他看见是老太太来了,立马没了好脸色。
并不是他不懂得尊老爱幼,实在是名声早就臭到家了,村里的狗都嫌弃。
“对不起,请你们出去!”
老太太还笑眯眯看着屋里那些个白菜,晚上说啥也得吃顿鲜菜,结果出乎了预料。
“周建国你啥意思,别人都能买,凭啥我家就不行了?”
一边说还用拐棍狠狠敲打着桌子,摆出一副凶神恶煞,还死不讲理的样子。
“您别跟我横,我也是按照规矩办事,在村里得罪了什么人自己心里应该也有数,用不着我说出来了吧?”
这话说的再明显不过,白菜是林北拉回来的,村里也有人看到了。
该啊!
谁让你们欺负人家,不把娘仨当人看,就应该有这种报应。
“请你们离开,不要妨碍别人买菜,这么冷的天大伙都在等着呢!”
老太太上气不接下气,这才过了多少天,小畜生敢这样欺负她这个奶奶,非去找他算账不可!
刚过了五点半,屋里的 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李萍、高小娟、林芸,三个女人蹲在地上,瞅着地上黑乎乎的铁砣,都不知道这能干啥用。
看样子死沉死沉的,上面还有几个凸起来的东西,林北解释了大半天,对她们来说就跟听天书似的。
“娘,这么说吧,这就是一块大号的电池,能把电装进去,也能放出来。”
李萍听的云里雾里,咋感觉儿子有点不正常,“电我不是没听过,靠着电线才能走,又不是活的咋装?”
夏天那会儿用电带动水泵,村里只有那么三个月时间才有电,等到秋收过后,电线又被拆走了。
村里生产队大院,跟着能用上电,其他人家里都是点洋油灯。
“林北你还是演示一下,到底应该咋用,我们都没见识过。”
高小娟满脸期待,感觉林北会变戏法,总是能拿出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出来。
这话说的也对,解释是解释不明白的,等会儿亲自见识过就知道了。
两根电线连接在正负极上,顺着墙壁悬挂在屋顶上,接着用铁丝固定好了灯罩。
打开另一个箱子,里面是许多灯泡,都是给大卡车用的,其中还有一盏白炽灯。
线路确保没有问题,林北又在墙上固定一个拉盒,眼看着屋里都黑了下来,拉绳往下拉动,嘎嘣一声脆响。
屋顶上那一盏小小的灯泡,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将屋里照的亮堂堂。
李萍赶紧用手遮住,眯着眼睛抬头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比洋油灯都亮。
“哎哟…感觉一下子天都亮了,就跟个小太阳似的。”
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人们,对于电一点都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电。
手机、电视、电动车、电吹风……
眼下这是六十年代,农村百分之九十都没有通电,大晚上家里要是突然亮起来,那种感觉无异于神明显灵了。
“这……这就是电灯吧,真亮啊!”高小娟激动道。
起初她不明白,林北弄这么个大铁砣干啥,就算能让灯亮起来也没啥用,家里不有了洋油灯。
小小的灯泡,比好几盏洋油灯加起来都要亮堂。
这回晚上坐在灯下边,还能做点针线活,不用一边缝衣服,一边挑着灯芯。
“电瓶只带动一盏灯的话,起码能用上一两个月,我还整了台磨电机,没电了能接着往里充。”
眼下只能是过渡,要是弄到了电视机购买证,林北还打算买一台回来。
用电就是个大问题,电瓶根本带不动,唯一的法子就是让老金沟通了电,家家户户跟着亮起灯。
林芸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电灯,高兴地在炕上蹦来蹦去,小手摆出各种造型,投影在墙上。
“等咱们村正式通了电,灯泡比现在还要亮几倍、几十倍,到那会儿黑夜就跟白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