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真二人的逃脱,诸葛亮有些忧虑。
“合该他二人命不该绝,只是此番离去,说不得便会成了北伐的大麻烦。先通知沿途哨卡严加盘查,若是可以,还是将这二人留在益州才是。”
“军师也不必忧虑,不过区区二人,如何能够坏了北伐之事?”
“子远也是这般认为么?那曹子丹文武双全,曹文烈极为勇烈,又都是曹氏宗亲,回去之后必受重用,这等人,怎不会是日后的大敌?”
吴懿听诸葛亮说完,便不再继续说话,只和诸葛亮两人商议善后之事。
昨日城中大乱,城中多处火起,便是那蜀锦坊也被人付之一炬,死伤颇多,许多事情都需要善后处理。
“好歹如今益州内部已经再难掀起波浪,唯愿那越嶲能够早日平定。”
听着下面报上来的损失,诸葛亮只能这般安慰自己。
又过了一日,便有人来报说是刘备大军已经回援,沿途还清剿了一些坞堡,诸葛亮这才率领文武出城相迎。
见到刘备后,诸葛亮又仔细的将此番成都之乱的事情一一细说,又讲了彭漾和廖立二人的反叛之事,以及马超的首告。
刘备微不可察的点点头,只说诸葛亮和吴懿等人此番辛苦,便安排大军各回大营,带着麾下诸将入城。
说起廖立,本可以潜伏几日,而后待风平浪静之后,再潜逃出城。
可谁知大牢中的曹真曹休二人逃脱,诸葛亮和吴懿等人便大索全城。廖立被逼无奈,最后只得躲入茅房,以为那些士卒不会到这等地方搜索。
可结果被熏得半死却依旧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那些士卒可不会对这廖立客气,平日里趾高气昂,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又自持身份,轻视士卒,这些士卒怎会对他客气?
刘备看着殿上狼狈的二人,又看了看侍立两旁的文武,最后挥挥手,让众人暂且退下。
大殿之上,只剩下刘备和廖立、彭漾三人,刘备这才幽幽开口,语气中却满是回忆。
此刻,他也不想以大王自居,只是一个身份对等的普通人。
“备本想与二位共创大业,奈何趁备领兵外出之际,却在成都作乱,使备不得不率军回援?”
此刻二人的行为,已然被刘备定性为作乱,或者换一个更准确的词:造反。
“如今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廖立有些垂头丧气。
“备自问以仁德立世,自得荆益二州之后,明法令、抚民生、扶汉室,对二位先生也多有礼遇。”
刘备继续说着,可廖立已经听不下去了。
“何为礼遇?不说在下,便是彭永年,难道使君便是真的礼遇了么?我等怀救世之志,经世之才,何以使君眼中就只有孔明、士元等人,那法孝直睚眦必报,使君多有袒护,甚至连孔明也多有忍让。
而那王安小儿,不治经书,胸无点墨却依旧能得使君百般维护,不学无术却能屡屡重用,我等一道跟随主公,奈何主公却对我等视而不见?”
刘备闻言,一时愕然,可瞬间就明白了,这廖立是为何要这般做。
感慨之时,又颇为愤懑。如今自己麾下人才众多,可地盘却小了些,若仅仅只是因为封赏不满,职位不高,便要起反叛之心,那日后岂不是人人效仿?
“所以,先生二人便与那些反对备之人暗通款曲,做下这等事情么?”
“属下非是反叛,只想让主公知晓,贤才非只有孔明等人,我等之才,亦不输孔明。”
彭漾想要说些什么,可马上又被刘备打断。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漾闻言,立刻面色煞白,也明白了自己此番乃是马超告密。
“主公,主公且听属下解释,属下只是想劝说马孟起忠心为主,建功凉州,为主公匡复汉室大业尽力,并非,并非是为了,属下岂有非分之想?!”
彭漾有些语无伦次的表达着,想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可越是着急,却越是语无伦次。
“是马孟起,马孟起曲解了属下的意思,”
“所以你就和张裕等人勾结,图谋叛乱么?你此番作为,是真的忠心为主?是真的为复兴汉室?”
刘备不想听彭漾的狡辩,便是语调也提高了几分,门外侍立的侍卫不由得缩了缩头,心中想着平日里极为和煦的刘备居然如此大怒。
但这二人自有取死之道,主公未曾亏待他们,可他们却贪得无厌。
“彭永年,事已至此,夫复何言?本以为主公乃是明主,却不想依旧是任人唯亲。”
廖立看着彭漾的作态,心中有些不屑,自己此番失败,便是选错了队友,居然和彭漾这等人联手。
“使君,事已至此,在下无话可说。何况谋反乃是大罪,在下早不指望有什么生路,但请速死。”
刘备又看向了廖立。
“在二位先生的眼中,孤便是这等人么?”
彭漾听完,心中又升起了活的希望,廖立也沉默不语。
“二位也是大才之人,却对孤如何用人,心有腹诽,不如且看看,孤是如何在孔明等人的辅佐之下,克复长安,兴复汉室!”
刘备又转念想了想,继续说道。
“至于汝等二人看不起的守义,如今还在僰道与那雍闿、高定等人对峙,不避南中瘴气横行,蛇虫遍地。
至于他日,孤也必定会调他一道攻打关中,
至于二位,待南中平定之后,便去汶山河越嶲吧。”
彭漾眼见能够得活,心中喜悦,立刻拉着廖立对着刘备跪拜谢恩。
“罪人多谢大王开恩。”
“罪人多谢大王开恩。”
“罪人多谢......”
刘备看了看彭漾,还有廖立,心中一阵哀叹,最后招呼在殿外的侍卫将这二人带下去,自己则是召集孔明等人商议,如何平定越嶲之乱。
可没多久就听到有士卒前来通报,说是廖立自尽于大牢之中。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诸葛亮和法正见刘备此刻情绪不佳,便率领文武退下,只留下刘备在殿中独坐。
喜欢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
“合该他二人命不该绝,只是此番离去,说不得便会成了北伐的大麻烦。先通知沿途哨卡严加盘查,若是可以,还是将这二人留在益州才是。”
“军师也不必忧虑,不过区区二人,如何能够坏了北伐之事?”
“子远也是这般认为么?那曹子丹文武双全,曹文烈极为勇烈,又都是曹氏宗亲,回去之后必受重用,这等人,怎不会是日后的大敌?”
吴懿听诸葛亮说完,便不再继续说话,只和诸葛亮两人商议善后之事。
昨日城中大乱,城中多处火起,便是那蜀锦坊也被人付之一炬,死伤颇多,许多事情都需要善后处理。
“好歹如今益州内部已经再难掀起波浪,唯愿那越嶲能够早日平定。”
听着下面报上来的损失,诸葛亮只能这般安慰自己。
又过了一日,便有人来报说是刘备大军已经回援,沿途还清剿了一些坞堡,诸葛亮这才率领文武出城相迎。
见到刘备后,诸葛亮又仔细的将此番成都之乱的事情一一细说,又讲了彭漾和廖立二人的反叛之事,以及马超的首告。
刘备微不可察的点点头,只说诸葛亮和吴懿等人此番辛苦,便安排大军各回大营,带着麾下诸将入城。
说起廖立,本可以潜伏几日,而后待风平浪静之后,再潜逃出城。
可谁知大牢中的曹真曹休二人逃脱,诸葛亮和吴懿等人便大索全城。廖立被逼无奈,最后只得躲入茅房,以为那些士卒不会到这等地方搜索。
可结果被熏得半死却依旧没能逃脱被捕的命运,那些士卒可不会对这廖立客气,平日里趾高气昂,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又自持身份,轻视士卒,这些士卒怎会对他客气?
刘备看着殿上狼狈的二人,又看了看侍立两旁的文武,最后挥挥手,让众人暂且退下。
大殿之上,只剩下刘备和廖立、彭漾三人,刘备这才幽幽开口,语气中却满是回忆。
此刻,他也不想以大王自居,只是一个身份对等的普通人。
“备本想与二位共创大业,奈何趁备领兵外出之际,却在成都作乱,使备不得不率军回援?”
此刻二人的行为,已然被刘备定性为作乱,或者换一个更准确的词:造反。
“如今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廖立有些垂头丧气。
“备自问以仁德立世,自得荆益二州之后,明法令、抚民生、扶汉室,对二位先生也多有礼遇。”
刘备继续说着,可廖立已经听不下去了。
“何为礼遇?不说在下,便是彭永年,难道使君便是真的礼遇了么?我等怀救世之志,经世之才,何以使君眼中就只有孔明、士元等人,那法孝直睚眦必报,使君多有袒护,甚至连孔明也多有忍让。
而那王安小儿,不治经书,胸无点墨却依旧能得使君百般维护,不学无术却能屡屡重用,我等一道跟随主公,奈何主公却对我等视而不见?”
刘备闻言,一时愕然,可瞬间就明白了,这廖立是为何要这般做。
感慨之时,又颇为愤懑。如今自己麾下人才众多,可地盘却小了些,若仅仅只是因为封赏不满,职位不高,便要起反叛之心,那日后岂不是人人效仿?
“所以,先生二人便与那些反对备之人暗通款曲,做下这等事情么?”
“属下非是反叛,只想让主公知晓,贤才非只有孔明等人,我等之才,亦不输孔明。”
彭漾想要说些什么,可马上又被刘备打断。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漾闻言,立刻面色煞白,也明白了自己此番乃是马超告密。
“主公,主公且听属下解释,属下只是想劝说马孟起忠心为主,建功凉州,为主公匡复汉室大业尽力,并非,并非是为了,属下岂有非分之想?!”
彭漾有些语无伦次的表达着,想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可越是着急,却越是语无伦次。
“是马孟起,马孟起曲解了属下的意思,”
“所以你就和张裕等人勾结,图谋叛乱么?你此番作为,是真的忠心为主?是真的为复兴汉室?”
刘备不想听彭漾的狡辩,便是语调也提高了几分,门外侍立的侍卫不由得缩了缩头,心中想着平日里极为和煦的刘备居然如此大怒。
但这二人自有取死之道,主公未曾亏待他们,可他们却贪得无厌。
“彭永年,事已至此,夫复何言?本以为主公乃是明主,却不想依旧是任人唯亲。”
廖立看着彭漾的作态,心中有些不屑,自己此番失败,便是选错了队友,居然和彭漾这等人联手。
“使君,事已至此,在下无话可说。何况谋反乃是大罪,在下早不指望有什么生路,但请速死。”
刘备又看向了廖立。
“在二位先生的眼中,孤便是这等人么?”
彭漾听完,心中又升起了活的希望,廖立也沉默不语。
“二位也是大才之人,却对孤如何用人,心有腹诽,不如且看看,孤是如何在孔明等人的辅佐之下,克复长安,兴复汉室!”
刘备又转念想了想,继续说道。
“至于汝等二人看不起的守义,如今还在僰道与那雍闿、高定等人对峙,不避南中瘴气横行,蛇虫遍地。
至于他日,孤也必定会调他一道攻打关中,
至于二位,待南中平定之后,便去汶山河越嶲吧。”
彭漾眼见能够得活,心中喜悦,立刻拉着廖立对着刘备跪拜谢恩。
“罪人多谢大王开恩。”
“罪人多谢大王开恩。”
“罪人多谢......”
刘备看了看彭漾,还有廖立,心中一阵哀叹,最后招呼在殿外的侍卫将这二人带下去,自己则是召集孔明等人商议,如何平定越嶲之乱。
可没多久就听到有士卒前来通报,说是廖立自尽于大牢之中。
刘备闻言,沉默不语,诸葛亮和法正见刘备此刻情绪不佳,便率领文武退下,只留下刘备在殿中独坐。
喜欢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