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珐琅厂-《毒士祁同伟,不让进步改学兵法了》

  咚咚咚。

  “请进!”

  祁同伟皱眉翻着手里的文件。

  此时已经距离股市暴跌长达三个月了。

  在这三月期间,省厅忙的焦头烂额。

  不光是因为省内犯罪数量突然激增的事情,还有迟迟无法拿下华仲资本也成了他如今的最头疼的事情。

  省内犯罪数量激增,这是必然事件。

  毕竟一些人在股市赔了这么多钱,他们眼看着自己钱逐渐缩水,却只能干瞪眼。

  于是产生出了一种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思想。

  认为这次股市下跌是政府用来收取他们钱的一种手段,于是有了一系列报复行为。

  比如站在楼上,比如在公交里大喊大闹,又比如劫持人质等等。

  对于这些早就赔红了眼的人,祁同伟也没辙。

  总不能他说我是来自未来,咱们汉东省的人都要等,等16年过去之后股市会趋于一个平稳上升阶段。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祁同伟能做的就是在股市下跌期间动用上面或者自己的一切资源保证国内有潜力的大厂能够安然无恙在这场风波之中存活下去。

  光是这点就已经很难得了。

  祁家村预计已经在这场事件中投入资金5亿元,而政府支持力度更大。

  为了能在那些国外资本借助对国内市场打压中保下重要企业,投入的更是高达百亿之多。

  要知道,整个光明峰的投资才三百亿。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政府如此保证企业能够安稳但依旧有部分企业联系国外资本投资,在国外资本的大肆收购中,将大量股份以套现形式卖给国外资本企业。

  这点就连沙瑞金都没有任何办法。

  当然期间也有不少干部去问过为什么要卖给国外企业。

  有人说,国内各种关系不利于经营环境。

  说是与其大量钱都花在走关系上,不如将手里股份卖出,套现出钱后衣食无忧。

  这一幕,祁同伟可是亲眼看到的。

  ......

  当时的这家企业,是汉东省岩台山某个私营企业,企业估值也有将近十亿不等。

  是一个珐琅厂。

  间接或者直接解决一个县一两千人生计问题。

  一个月前,省厅发现,这个珐琅厂老板居然在近一两年时间里挪用资金,将珐琅厂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之中。

  自己产业不干了,想用股市来实现盈利效果。

  要知道,这种老板投入资金可不是几万几千那么简单,动辄都是几千万。

  可能涨个一百分点,就是某些普通人一辈子都不能赚到的钱。

  这么多的钱,让珐琅厂老板早就在股市杀红了眼。

  当然,早些年珐琅厂老板也赚到不少,可随着股市的起伏波动,他发现赚的还没赔的多。

  并且大部分都交给了手续费。

  后来更是看中房地产行业,直接一股脑全部投入到了房地产股市之中。

  可没曾想,短短几个月就爆发了股灾,直接导致珐琅厂资金链短缺,工人工资无法发放。

  上千名员工集体堵在门口讨要说法。

  这么多人的突然失业不光让县里、市里、省里都高度紧张。

  纷纷派人前往。

  而为了防止爆发进一步冲突,涉及员工千人,祁同伟只能亲自坐镇。

  这才了解了所有的来龙去脉。

  珐琅厂老板说:“不是我们不想好好干生意,而是没有办法啊,我们加工一个零件才多少钱?上面送一点,下面送一点,一个小小的零件很快就被吃干抹净,别看一年盈利好几千万,但那都是紧紧张张,可能这一顿吃饱饭,上面稍微惹的不高兴了,瞬间就没订单。”

  “没有订单我这可是千人大厂,本来这种珐琅加工工人工资都在一万以上,这一个月就上千万的工资,我这真的不能停工啊!”

  “就像上次,王主任的表弟,他们......”

  珐琅厂老板看着围观的人群,他突然摸了摸他那秃头,又不敢再说下去了,“行了,我自认倒霉,这厂子干了也有十来年了,是我太急于求成,这才挪用资金,我认了,这珐琅厂是收购还是拍卖就这样吧。”

  由于这家珐琅厂的老板就是公司法人,所以在珐琅厂老板认罪的一霎那,祁同伟就命人带走。

  但祁同伟留了个心眼,珐琅厂老板居然自己是公司法人。

  这种情况可是很少见的,因为这代表珐琅厂一出事,老板要担很大责任,甚至不能破产重组。

  并且在这个珐琅厂的公司架构上祁同伟还发现,并没有任何弯弯绕绕。

  只有一个公司,股权的百分之99全部归属于珐琅厂老板所有,至于那1%则是工人股份。

  当然这些都是控制权,实际分红股份肯定要比这1%要多。

  珐琅厂是机床加工工艺,这种工艺越是靠老师傅,一个老师傅可是要比十几个工人值钱。

  必须要靠股份才能留下。

  种种制度下,让祁同伟觉得,这个珐琅厂老板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才迫不得已投入股市。

  后来在审讯中发现,原来早在十五年前,临西县就在招商引资。

  计划引进三家厂,只为了能够让临西县百姓能吃得上一口饭。

  当时响应的工厂有几个,但看了临西县的条件后纷纷摇头,道路不通,一辆车路过后稍微开快一点可能都得换个底盘。

  这种环境让招商一时间陷入困境。

  而只有这位珐琅厂的老板因为只是在临西县做代加工,加上出县的路也不远,他来出钱给自己修路,并答应将厂放在临西县。

  起初经营很好,毕竟他原本就在外面打响了名号。

  可不知什么时候,或许是临西县政府为了能够引入更多厂,于是打响了珐琅厂的名号。

  这一打响名号,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了临西县谈生意。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人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而这就被县里的几个亲戚盯上。

  ......

  “后来,三家珐琅厂都在临西县建厂,而且因为临西县政府的方针,对于新来厂有扶持,很多好单子都被政府给了这些新厂拿走,甚至更远的单子也被截胡。”

  “没办法,既然接不到单那就给上面领导送钱嘛。”

  “可没想到,钱越送越多,单子却没有多少,三年前我就知道,再这么经营下去一定会入不敷出,你说我能不想其他办法吗?”

  喜欢毒士祁同伟,不让进步改学兵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