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
【朱祁镇在第一次叫门的时候,明显是业务不熟练,比较生疏,直接就是自爆身份,要守城的将领开门】
【等到他被裹挟到大同城的时候,明显是自我反思了】
【第一次的时候,他是直接自己去喊话,觉得可能是这样吓到了人家】
【这一次,他学会了婉约】
【他在城池下,派人去给大同的守将郭登传信,这一次,朱祁镇的话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然,如果他的身后,要是没有那瓦剌的十数万骑兵就好了】
【他说:郭登啊,你和朕可是有姻亲啊,你就开开门吧,你为什么拒绝我,不让我进城回到大明呢?】
【郭登也是忠义的老实人,一方面,是大明的社稷,另一方面,是他效忠的天子】
【最后,郭登还是拒绝了朱祁镇,在城墙上,跪着一直哭,说道:“我奉朝廷的命令把守城池,实在不敢开门”】
【但拒绝天子命令的罪名还是太大了,郭登考虑了一下,还是在城中收集了一些金银绸缎给了朱祁镇,朱祁镇的二次叫门,又是失败了】
【之后,朱祁镇又在其他的边关城池叫门,都是被拒绝】
【朱祁镇的多次叫门,也给大明现在的朝廷敲醒了警钟】
【大明现在的最高法理在敌军的手上,到时候敌军打过来,大明反倒是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了?】
【而且朱祁镇这样叫门的行为实在是恶心,拒绝吧,你是不忠,打开城门吧,江山危矣】
【所以,朝廷上下为了挽救这场大明的危机,一致决定,另立新君,让法理重新回到大明的手上】
【这样的话,就算叫门天子再来要求打开城门,边关的守将也直接拒绝了】
【在取得了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的支持后,大明开始筹划另立新君】
【但是,要立谁为皇帝?这又成了难题】
【孙太后想选择朱祁钰,但是于谦想选择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明中祖朱祁铄】
朱元璋听到天幕首次公开承认明中祖是朱祁铄后,他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
“果然是他……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大明有他,定能千秋万代……”
“这于谦,真是国之重臣……”
朱元璋盯着天幕上于谦的视频画像,心中惜才之心涌起。
群臣嘀嘀咕咕小声议论,他们总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个明中祖是谁了,这样的话,几十年后的这场大明灾难,说不定可以避免。
蓝玉紧绷的心,更是放下,他这些天也知道了,如果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他必死无疑。
但是如果是朱祁铄登基称帝,他肯定可以活下去。
现在,他就是朱祁铄的铁杆。
【按照立嫡立长来说,当时朱祁钰是朝中的长子了,确实应该立他为帝,但是按照贤明来说,肯定是要选择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
【不过,由于之前朱祁镇当太子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对着朱祁镇说了那句“乱大明者,必太子也”】
【而现在,这句话应验了】
【孙太后觉得,就是因为有老祖宗的诅咒,所以她的那个儿子朱祁镇,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本来孙太后因为那句话就不喜欢老祖宗,现在更是怨恨上了老祖宗,所以她是绝对不可能让老祖宗当皇帝的】
【为此,她还威胁于谦,如果于谦执意要选老祖宗当皇帝,她就撤掉于谦当时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于谦没有办法,当时的大明,必须要他来主持大局,他只好妥协了,答应了立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自然是拒绝的,在他的眼里,他的那个弟弟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所以他也想立老祖宗为帝】
【但他在孙太后极度怨恨的眼神下,屈服了,最后,朱祁钰登基称帝,年号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至此,朱祁镇的大明最高法理彻底被剥夺】
【即位登基后的景泰帝,也就是朱祁钰,极力支持于谦,并且,显得十分的有血性】
【在之后的一些时间段里,朱祁镇甚至帮助瓦剌写信劝降大明的将领,这些信最后都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手上,他一把大火全给烧了】
【并且景泰帝朱祁钰明确下圣旨:“社稷为重,拒不开门”,言下之意就是“不要理会那头蠢猪,他喊开门,你们直接拒绝就行了”】
【于谦也是下令,但凡有人敢开城门的,直接杀无赦】
【那么,新的皇帝已经立了,大明的法理危机也解除了,可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空前疲惫,瓦剌在长城边上虎视眈眈,他们想再来一次北宋被灭时候的靖康之耻】
【大明要被灭亡、要承受无尽的屈辱的危机,还没有解除】
天幕上,古朴的长城边,一蒙古打扮的异族男子跨坐在战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大明的京师,此人正是也先。
他的身后,是十数万的骑兵,骑兵训练有素,骁勇善战。
也先望着大明京师,眼中闪过渴望,那是成为中原皇帝的渴望,是成为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那样英雄的渴望。
他举起酒杯,缓缓地饮下一口,看着大明京师,面露不屑。
天上的乌云渐渐浓厚,不断飘远,最后笼罩在京师的上空。
【这个时候,在于谦的动员下,大明京师的老百姓们,也知道了现在大明是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人人热血沸腾,满腔战意】
【十月!也先率领瓦剌的大军,来到了大明京师的城池下】
【大明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如果京师失守,大明灭亡或者从此只能和南宋一般偏安一隅;如果京师守下了,那大明就还是那个大明】
【知道敌军来了城下后,于谦身披甲胄,用他卓越的军事能力,指挥着这场战争】
【他深知敌强我弱,所以他下令这场战争,一定要以防守为主,只论防守,有军队和老百姓相互配合,京师的防御能力肯定可以抵挡住敌军】
【最后,也先下令大军发起进攻!一时间,京师炮火连天】
【在于谦的率领下,京师的将士民众们,都有着一种视死如归、破釜沉舟的勇气,大家像是疯了般,为了他们心目中那美好的大明,不断地冲杀了上去】
【当时京师的军民,大概都是有这样的一股信念:同伴倒下了,那就由我顶上,要想踏进京师,那就要先把我的尸体踩在脚下,否则,我的躯体,就是大明的长城!】
“杀!”
“杀了这帮狗贼!”
和瓦剌先锋交战的京师军队,一个个不畏生死,朝着那群骑兵冲杀了过去。
他们用他们的步兵之躯,挡住了瓦剌骑兵的一次次冲锋。
他们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可是却又一个又一个的跨过同伴的尸体,手拿武器,不断劈砍。
那些受伤的倒下的人,也用尽他们的最后一抹力气,死死地拽着那些骑兵的战马的腿,直到被马蹄踢烂了脸,彻底了无生息。
“杀!大明山河永在!日月江山,永在!”
【朱祁镇在第一次叫门的时候,明显是业务不熟练,比较生疏,直接就是自爆身份,要守城的将领开门】
【等到他被裹挟到大同城的时候,明显是自我反思了】
【第一次的时候,他是直接自己去喊话,觉得可能是这样吓到了人家】
【这一次,他学会了婉约】
【他在城池下,派人去给大同的守将郭登传信,这一次,朱祁镇的话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然,如果他的身后,要是没有那瓦剌的十数万骑兵就好了】
【他说:郭登啊,你和朕可是有姻亲啊,你就开开门吧,你为什么拒绝我,不让我进城回到大明呢?】
【郭登也是忠义的老实人,一方面,是大明的社稷,另一方面,是他效忠的天子】
【最后,郭登还是拒绝了朱祁镇,在城墙上,跪着一直哭,说道:“我奉朝廷的命令把守城池,实在不敢开门”】
【但拒绝天子命令的罪名还是太大了,郭登考虑了一下,还是在城中收集了一些金银绸缎给了朱祁镇,朱祁镇的二次叫门,又是失败了】
【之后,朱祁镇又在其他的边关城池叫门,都是被拒绝】
【朱祁镇的多次叫门,也给大明现在的朝廷敲醒了警钟】
【大明现在的最高法理在敌军的手上,到时候敌军打过来,大明反倒是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了?】
【而且朱祁镇这样叫门的行为实在是恶心,拒绝吧,你是不忠,打开城门吧,江山危矣】
【所以,朝廷上下为了挽救这场大明的危机,一致决定,另立新君,让法理重新回到大明的手上】
【这样的话,就算叫门天子再来要求打开城门,边关的守将也直接拒绝了】
【在取得了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的支持后,大明开始筹划另立新君】
【但是,要立谁为皇帝?这又成了难题】
【孙太后想选择朱祁钰,但是于谦想选择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明中祖朱祁铄】
朱元璋听到天幕首次公开承认明中祖是朱祁铄后,他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
“果然是他……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大明有他,定能千秋万代……”
“这于谦,真是国之重臣……”
朱元璋盯着天幕上于谦的视频画像,心中惜才之心涌起。
群臣嘀嘀咕咕小声议论,他们总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个明中祖是谁了,这样的话,几十年后的这场大明灾难,说不定可以避免。
蓝玉紧绷的心,更是放下,他这些天也知道了,如果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他必死无疑。
但是如果是朱祁铄登基称帝,他肯定可以活下去。
现在,他就是朱祁铄的铁杆。
【按照立嫡立长来说,当时朱祁钰是朝中的长子了,确实应该立他为帝,但是按照贤明来说,肯定是要选择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
【不过,由于之前朱祁镇当太子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对着朱祁镇说了那句“乱大明者,必太子也”】
【而现在,这句话应验了】
【孙太后觉得,就是因为有老祖宗的诅咒,所以她的那个儿子朱祁镇,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本来孙太后因为那句话就不喜欢老祖宗,现在更是怨恨上了老祖宗,所以她是绝对不可能让老祖宗当皇帝的】
【为此,她还威胁于谦,如果于谦执意要选老祖宗当皇帝,她就撤掉于谦当时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于谦没有办法,当时的大明,必须要他来主持大局,他只好妥协了,答应了立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自然是拒绝的,在他的眼里,他的那个弟弟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所以他也想立老祖宗为帝】
【但他在孙太后极度怨恨的眼神下,屈服了,最后,朱祁钰登基称帝,年号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至此,朱祁镇的大明最高法理彻底被剥夺】
【即位登基后的景泰帝,也就是朱祁钰,极力支持于谦,并且,显得十分的有血性】
【在之后的一些时间段里,朱祁镇甚至帮助瓦剌写信劝降大明的将领,这些信最后都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手上,他一把大火全给烧了】
【并且景泰帝朱祁钰明确下圣旨:“社稷为重,拒不开门”,言下之意就是“不要理会那头蠢猪,他喊开门,你们直接拒绝就行了”】
【于谦也是下令,但凡有人敢开城门的,直接杀无赦】
【那么,新的皇帝已经立了,大明的法理危机也解除了,可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空前疲惫,瓦剌在长城边上虎视眈眈,他们想再来一次北宋被灭时候的靖康之耻】
【大明要被灭亡、要承受无尽的屈辱的危机,还没有解除】
天幕上,古朴的长城边,一蒙古打扮的异族男子跨坐在战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大明的京师,此人正是也先。
他的身后,是十数万的骑兵,骑兵训练有素,骁勇善战。
也先望着大明京师,眼中闪过渴望,那是成为中原皇帝的渴望,是成为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那样英雄的渴望。
他举起酒杯,缓缓地饮下一口,看着大明京师,面露不屑。
天上的乌云渐渐浓厚,不断飘远,最后笼罩在京师的上空。
【这个时候,在于谦的动员下,大明京师的老百姓们,也知道了现在大明是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人人热血沸腾,满腔战意】
【十月!也先率领瓦剌的大军,来到了大明京师的城池下】
【大明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如果京师失守,大明灭亡或者从此只能和南宋一般偏安一隅;如果京师守下了,那大明就还是那个大明】
【知道敌军来了城下后,于谦身披甲胄,用他卓越的军事能力,指挥着这场战争】
【他深知敌强我弱,所以他下令这场战争,一定要以防守为主,只论防守,有军队和老百姓相互配合,京师的防御能力肯定可以抵挡住敌军】
【最后,也先下令大军发起进攻!一时间,京师炮火连天】
【在于谦的率领下,京师的将士民众们,都有着一种视死如归、破釜沉舟的勇气,大家像是疯了般,为了他们心目中那美好的大明,不断地冲杀了上去】
【当时京师的军民,大概都是有这样的一股信念:同伴倒下了,那就由我顶上,要想踏进京师,那就要先把我的尸体踩在脚下,否则,我的躯体,就是大明的长城!】
“杀!”
“杀了这帮狗贼!”
和瓦剌先锋交战的京师军队,一个个不畏生死,朝着那群骑兵冲杀了过去。
他们用他们的步兵之躯,挡住了瓦剌骑兵的一次次冲锋。
他们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可是却又一个又一个的跨过同伴的尸体,手拿武器,不断劈砍。
那些受伤的倒下的人,也用尽他们的最后一抹力气,死死地拽着那些骑兵的战马的腿,直到被马蹄踢烂了脸,彻底了无生息。
“杀!大明山河永在!日月江山,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