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能信任的只有她-《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贾勇进了包间,康乐迎了上来。那一脸笑容就像他当年在广交会上见到叶先生时一样。

  康乐招呼贾勇坐下,康乐的会计罗雪娟过来给贾勇倒了茶,然后回到康乐身边坐下。

  康乐以前请贾勇吃饭,都是他大舅哥李思扬和小五陪着。今天,这俩人都没来,只有一个做会计的罗雪娟作陪。贾勇看着康乐和罗雪娟之间不一般的亲密关系,觉得有些不自在。

  康乐见怪不怪,嘻嘻哈哈地给贾勇和罗雪娟做了介绍。贾勇冲罗雪娟点了点头,两个人算是正式认识了。其实,罗雪娟以前去华艺国贸公司取支票的时候,贾勇见过她。罗雪娟是那种让贾勇看一眼就能记住的女人。

  出国前,贾勇和康乐还是很聊得来的。贾勇能得到陈淑娜的认可,让陈淑娜认贾勇这个徒弟,跟康乐对贾勇的评价有些关系。

  贾勇和师父陈淑娜之间因为吃空饷和丢汇票的事有了误会,陈淑娜觉得康乐的话贾勇听得进去,就让康乐做贾勇的思想工作,说服贾勇跟陈淑娜低头认错。那一次,贾勇没有听康乐的。

  贾勇出国这一年的时间,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有了很大的变化。贾勇觉得,以前的康乐更像一个村长,把带着一村人致富的事扛在自己肩上。他虽然没上过大学,但贾勇佩服他走南闯北练就的精明和胆气。

  如今的康乐,更像一个商人了。贾勇还记得在义乌给老周做箱包备货的江老板。江老板请关先生、周先生和贾勇吃饭的时候,也带了一个小秘书。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下,江老板还跟小秘书做了不雅的动作。

  国内的老板喜欢在饭桌上谈业务,还喜欢身边带个漂亮女人。好像女人越漂亮,在女人身上花得钱越多,就越能抬高自己的身价。

  贾勇在北明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走访便利店客户。他平时接触的都是便利店老板。便利店店面未见得有多大,顶多也就有两三个雇员,可那也是人家自己的生意。

  贾勇跟这些便利店老板做了这么多节能灯生意,没有一笔是在饭桌上谈成的。在圣保罗做节能灯生意,拼的是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

  便利店老板是给自己挣钱,哪一家供应商能让他赚到钱,就进哪一家的货。节能灯供应商和便利店老板之间,可以谈信用,但是别谈交情,更别谈感情。

  贾勇在巴西工作一年后,回国来来出席的第一次商务宴请,陪同他的只有老熟人康乐和他带来的会计罗雪娟。对这样的商务宴请,贾勇感到有些不习惯了。

  康乐让罗雪娟安排餐食,他自己和贾勇聊了起来:“昨天小五在机场没接到你?小五办事儿就是这么不靠谱。你别介意啊,我说他了。”

  贾勇客气道:“到家门口了,不用接。都挺忙的。”

  康乐生气地说:“我是真的有事,他搞那么个半死不活的工艺品工场,有什么忙的?!”

  贾勇关心地问:“您厂子里的料器还有生产吗?”

  康乐摆摆手说:“没销路,早就不做了。”

  贾勇又问:“那您筹备的那个水晶玻璃器皿厂呢?手续办下来了吗?”

  这话说到了康乐痛处,他无限感慨地摇摇头,叹着气说:“要不是为了这个事,我昨天就去机场接你了。

  “我在村里开村民大会,去不了,我本来想让小罗代表我去,可她也不认识你啊。咱们自己人接机,还在机场举个大牌子像什么话啊?我就让小五去的。”

  贾勇见他要把话题扯开,就追问道:“您有眼光,水晶玻璃器皿在巴西有销路,您什么时候能拿出产品来啊?我可以帮您安排在那边的销售。”

  康乐咬牙切齿地说:“拿产品?姥姥!昨天,我的水晶玻璃器皿项目在村民大会上彻底被毙了!”

  贾勇心平气和地问:“这么好的项目怎么会被毙了呢?”

  康乐一肚子委屈地说道:“北京是首都,环保要求高,不让办有污染的玻璃器皿厂,这个咱们完全理解。

  “区里市里也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知道咱们做外贸的乡镇企业也要转型升级。就把这个项目推荐到了河北一个产业园区。人家那边也很欢迎。给了好多税收优惠政策。

  “我们村的企业到底是我个人的,还是村集体的,扯不清楚。别人说什么倒也罢了,我老婆李书苑和我大舅哥李思扬,他俩带头跟我唱反调,村里人就看热闹呗。

  “人家说了,你们自己家的事都没搞明白呢,还有什么好说的啊?我跟李思扬和李书苑说,算我跟村里借钱去投这个玻璃器皿厂,他们都反对。”

  贾勇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呢?”

  康乐瞪着眼睛说:“为什么?人家说了,村集体搞企业,首先是为了解决村里人就业问题。

  “我把玻璃器皿厂放到了河北,村里人不可能跟着我去河北工作。所以,不管我这个玻璃器皿厂项目选得好不好,人家村里就是不同意投资,也不同意借钱给我去投资。”

  贾勇纳闷道:“您借钱都不成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康乐气不打一处来地说:“不成。钱借给我了。他们不就没钱用了吗?”

  贾勇问:“这村里还有比您会用钱生钱的?”

  康乐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说道:“有啊!人家李思扬李书苑兄妹俩啊。”

  贾勇问:“思扬大哥不擅长跑外场,书苑嫂子这些年也没做过生意。他们要钱干嘛用?”

  康乐恨恨地说:“农民!俩土坷垃脑子。村里的钱就不让出村,人家要改善村里环境,开乡村旅馆,搞度假区。”

  贾勇琢磨了一下说:“这说不定也是条出路呢!你们村在浅山区,依山傍水,搞度假小镇倒是得天独厚。不是传说曹雪芹还在你们村那一带住过呢吗?甭管真的假的,忽悠着来吧。”

  康乐不以为然地说:“不成!我不能让他们这么胡来。钱是我挣下的。我十七岁,大字不识几个的半文盲,坐闷罐车跑广交会做外贸,带着大家伙做料器积攒下的家底,不能让他们糟蹋了。”

  贾勇劝道:“您也是好意。大家伙的事儿商量着办。别为了这个事跟思扬哥和书苑嫂子闹生分了。”

  康乐长叹一声说:“孤家寡人啊!我是跟着我爸落户到这个村里的,入赘当了老李家的上门女婿。真到了硍劫上,姓李的还是向着姓李的,没有一个站在我这边的。”

  康乐很信赖地看了罗雪娟一眼说道:“我这个姓康的,在李家村里,能信任的就剩下小罗了。”

  喜欢职场新人之外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