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喝了一口茶,沉思片刻后说:“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说一个人保守,就是说这个人生活在思维惯性里。跨越了思维的障碍,就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思维层次。
“毛先生先把土地分给农民,再从农民手里把土地集中起来,从分到合,就跨越了思维障碍,他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理论基础就是辩证法。
“南美洲曾经也有过精神领袖,他叫切格瓦拉。他比毛先生年轻很多,他去中国拜访过毛先生,向毛先生请教经验。切格瓦拉非常崇拜毛先生。
“毛先生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南美洲。在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影响世界的人物,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啊。”
陈先生看着贾勇有些惊异的神情说:“你没想到我是这么解读毛先生的吧。”
贾勇点了点头,笑着说:“陈先生,我见您第一面就觉得您像个学者,像个大学教授,不像个商人。您不在巴西的大学里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真是可惜了。”
陈先生见贾勇听的十分有兴趣,就接着说:“蒋先生也是极聪明之人。蒋先生在学习曾文正公的治军理论的时候,循规蹈矩,刻板保守。
“蒋先生再怎么学,也学不出曾文正公的境界。因为时代变化了,曾文正公用着得心应手的做法,他再用不管用了。
“曾文正公那个时代,虽然是皇权末世,但是人们对集权还有一种潜意识的尊重。经过袁世凯这么一遭,对于封建权威,人们已经不接受了。“
贾勇好奇地说:“您不觉得毛先生也是有很高权威的人吗?”
陈先生循循善诱地说:“我说的是封建权威。什么是封建权威呢?通俗一点,就是家长的权威。
“蒋先生是他整个团队的大家长。他有黄埔系,他喜欢黄埔系叫他校长。先生和学生,在中国古代是九族中的一族。
“蒋先生待黄埔系的军人,如待子侄一般。他不就是大家长吗?这一点他深受曾文正公的影响。
“曾文正公打仗,用的是父子兵,兄弟兵。部队里都是裙带关系,打仗的时候一起拼命,不会见死不救。
“蒋先生想在黄埔系中营造这样一种大家庭的氛围。他是家长,学生们之间是兄弟。打起仗来大家都听他指挥,学生们之间也能彼此救应。
“可实际上呢,他的指挥,学生们阳奉阴违。学生们彼此之间,见死不救。靠袍泽情谊来维系封建权威是失败的。
“毛先生的权威不是封建权威。毛先生始终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情。不相信他是对的人,不跟着他走的人,都失败了。
“相信毛先生的人,跟着他走的人,当然也会有牺牲,但是胜利了。所以他身边都变成相信他的人了,他的权威就产生了。所以,在毛先生的领导下,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贾勇问:“您怎么会对这些事情有研究呢?”
陈先生说:“我那个时候,正好在美国留学。我学习的虽然是商科,但是我受家兄的影响,对那段历史也很感兴趣。
“在美国的大学里,可以做一些独立的研究。从一个旁观的视角来探讨那一段历史。
“在美国,有历史学家在研究毛先生和蒋先生。美国人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研究清楚了毛先生和蒋先生就研究明白了那一段中国历史。”
陈先生意犹未尽地说:“这些年,大陆在搞经济。对于毛先生历史贡献的评价有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声音。这些评价的对与错还是要留给历史来检验。”
贾勇插嘴道:“您读过马克思的书?”
陈先生说:“读过啊。”
贾勇喃喃说道:“我们家里有这本书,但是我从来没读过。”
陈先生说:“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是一本影响世界的书,值得一读。”
陈先生又问贾勇:“你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吗?毛先生曾经讲,在党内,真正懂理论的,也不过二三百人。”
贾勇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我在国外的文献中,看到过这样的表述。毛先生是很客观的。
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中国工人还是不成熟的。要让中国工人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那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陈先生用深邃的目光看着贾勇,提了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克思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呢?”
贾勇慌忙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在当时,很多知识阶层的人,观察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还举了太平天国的例子。基督教和马克思都是舶来品,洪秀全用修正过的基督教号召农民起义,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一度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斗争,是以曾文正公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舶来的修正过的基督教思想的较量。
“晚清政府的胜利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胜利。蒋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推崇曾文正公,就是要用儒家思想战胜同样外来的马克思的思想。”
陈先生的话在贾勇心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让贾勇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贾勇愣愣地看着陈先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先生说:“但蒋先生错了。他忽视了马克思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蒋先生仅仅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是舶来品,就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的。这是没有根据的。”
陈先生慢腾腾地接着说:“马克思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经济的,写出了《资本论》。马克思在研究的过程中,用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马克思自称是黑格尔的学生,他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辩证法恰恰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贯通的地方。
“辩证法在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都有体现。辩证法是中国人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一把钥匙。
“如果在以农民和地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没有传承了两千年的辩证思想,中国人是难以接受马克思的思想的。”
喜欢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毛先生先把土地分给农民,再从农民手里把土地集中起来,从分到合,就跨越了思维障碍,他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理论基础就是辩证法。
“南美洲曾经也有过精神领袖,他叫切格瓦拉。他比毛先生年轻很多,他去中国拜访过毛先生,向毛先生请教经验。切格瓦拉非常崇拜毛先生。
“毛先生的思想能够影响到南美洲。在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影响世界的人物,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啊。”
陈先生看着贾勇有些惊异的神情说:“你没想到我是这么解读毛先生的吧。”
贾勇点了点头,笑着说:“陈先生,我见您第一面就觉得您像个学者,像个大学教授,不像个商人。您不在巴西的大学里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真是可惜了。”
陈先生见贾勇听的十分有兴趣,就接着说:“蒋先生也是极聪明之人。蒋先生在学习曾文正公的治军理论的时候,循规蹈矩,刻板保守。
“蒋先生再怎么学,也学不出曾文正公的境界。因为时代变化了,曾文正公用着得心应手的做法,他再用不管用了。
“曾文正公那个时代,虽然是皇权末世,但是人们对集权还有一种潜意识的尊重。经过袁世凯这么一遭,对于封建权威,人们已经不接受了。“
贾勇好奇地说:“您不觉得毛先生也是有很高权威的人吗?”
陈先生循循善诱地说:“我说的是封建权威。什么是封建权威呢?通俗一点,就是家长的权威。
“蒋先生是他整个团队的大家长。他有黄埔系,他喜欢黄埔系叫他校长。先生和学生,在中国古代是九族中的一族。
“蒋先生待黄埔系的军人,如待子侄一般。他不就是大家长吗?这一点他深受曾文正公的影响。
“曾文正公打仗,用的是父子兵,兄弟兵。部队里都是裙带关系,打仗的时候一起拼命,不会见死不救。
“蒋先生想在黄埔系中营造这样一种大家庭的氛围。他是家长,学生们之间是兄弟。打起仗来大家都听他指挥,学生们之间也能彼此救应。
“可实际上呢,他的指挥,学生们阳奉阴违。学生们彼此之间,见死不救。靠袍泽情谊来维系封建权威是失败的。
“毛先生的权威不是封建权威。毛先生始终坚持他认为对的事情。不相信他是对的人,不跟着他走的人,都失败了。
“相信毛先生的人,跟着他走的人,当然也会有牺牲,但是胜利了。所以他身边都变成相信他的人了,他的权威就产生了。所以,在毛先生的领导下,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贾勇问:“您怎么会对这些事情有研究呢?”
陈先生说:“我那个时候,正好在美国留学。我学习的虽然是商科,但是我受家兄的影响,对那段历史也很感兴趣。
“在美国的大学里,可以做一些独立的研究。从一个旁观的视角来探讨那一段历史。
“在美国,有历史学家在研究毛先生和蒋先生。美国人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研究清楚了毛先生和蒋先生就研究明白了那一段中国历史。”
陈先生意犹未尽地说:“这些年,大陆在搞经济。对于毛先生历史贡献的评价有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声音。这些评价的对与错还是要留给历史来检验。”
贾勇插嘴道:“您读过马克思的书?”
陈先生说:“读过啊。”
贾勇喃喃说道:“我们家里有这本书,但是我从来没读过。”
陈先生说:“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是一本影响世界的书,值得一读。”
陈先生又问贾勇:“你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吗?毛先生曾经讲,在党内,真正懂理论的,也不过二三百人。”
贾勇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我在国外的文献中,看到过这样的表述。毛先生是很客观的。
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中国工人还是不成熟的。要让中国工人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那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陈先生用深邃的目光看着贾勇,提了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克思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呢?”
贾勇慌忙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在当时,很多知识阶层的人,观察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还举了太平天国的例子。基督教和马克思都是舶来品,洪秀全用修正过的基督教号召农民起义,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一度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斗争,是以曾文正公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舶来的修正过的基督教思想的较量。
“晚清政府的胜利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胜利。蒋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推崇曾文正公,就是要用儒家思想战胜同样外来的马克思的思想。”
陈先生的话在贾勇心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让贾勇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贾勇愣愣地看着陈先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先生说:“但蒋先生错了。他忽视了马克思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蒋先生仅仅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是舶来品,就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的。这是没有根据的。”
陈先生慢腾腾地接着说:“马克思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经济的,写出了《资本论》。马克思在研究的过程中,用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马克思自称是黑格尔的学生,他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辩证法恰恰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贯通的地方。
“辩证法在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都有体现。辩证法是中国人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一把钥匙。
“如果在以农民和地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没有传承了两千年的辩证思想,中国人是难以接受马克思的思想的。”
喜欢职场新人之外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