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天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张狂-《盛唐华章》

  “张总旗?”

  苏无名从后面拽了下张小敬的衣角,示意他稍安勿躁。

  “你有点喧宾夺主了,咱们只负责抓命案嫌犯,少林寺的事情交给李县令来处置。”

  “呸!”

  张小敬闻言,这才不依不饶的啐了一口唾沫,然后忿忿不平的退回了李泌身后。

  一众和尚也懒得与张小敬计较,继续把矛头对准了李泌,逼迫他这个县令放人。

  李泌背负双手,毫无惧色:“根据锦衣卫的调查,永信和尚涉嫌一桩命案,在调查清楚之前,本官是不可能释放他的。”

  “命案?”

  永广和尚闻言有些意外,“我师弟乃是出家之人,怎会轻易杀生?李县令可不能仅凭这二人的片面之词就冤枉我师弟呐!”

  李泌道:“本官自然会秉公审理,但尔等少林僧侣围攻县衙,莫非要包庇凶犯,甚至是造反作乱?”

  “阿弥陀佛!”

  永广和尚双手合十,高声提出了要求:“且不说我师弟不会杀人,就算杀了人,也理应先由我们少林寺审问清楚!

  如果情况属实,先由少林将他逐出师门,注销度牒,再交给县衙处置。

  到那时,李县令想要如何处置永信,都将与我少林无关。

  故此,还请李县令网开一面,将我师弟释放出来,由贫僧带回少林先做个了断,再来给李县令一个交代。”

  李泌大笑:“你们少林寺好大的威风,难不成要凌驾于大唐的律法之上?本官今天如果不放人,尔等又能如何?”

  “若是李县令不放人,那贫僧只好冒犯了!”

  永广话音落下,恶狠狠的挥手下令:“二十八罗汉,给我到县衙里走一趟,将师弟带回少林接受审讯。”

  “是!”

  将近三十个凶神恶煞的武僧答应一声,推开拦在县衙门前的差役,一窝蜂的冲了进去。

  张小敬大怒,手中绣春刀出鞘:“好一帮无法无天的秃驴,你们这是要造反啊?”

  “住手!”

  李泌向张小敬施了个眼神,示意他把刀收了,先让少林寺的和尚猖狂一番,回头再收拾他们。

  正所谓“天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张狂!”

  苏无名也明白了李泌的意思,朝张小敬努嘴道:“把刀收了,一切听李县令吩咐!”

  就连李泌都没有拦住少林寺的和尚,衙门里那帮欺软怕硬的差役自然更不敢站出来螳臂当车。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少林寺的武僧就从县衙大牢把永信和尚救了出来。

  “哈哈……就凭你们两个无能之辈妄想抓贫僧?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永信和尚来到大街上一脸得意,主动挑衅站在李泌身后的苏无名与张小敬。

  “在这登封县,我们少林寺就是佛祖的化身,没有人能动的了我!”

  永信和尚口出狂言之后还不算完,又命令身边的武僧上前把苏无名与张小敬抓了。

  “这两个狗贼污蔑我杀人,绝不能放他离开,诸位师兄弟把他抓起来,带回少林寺问罪!”

  “阿弥陀佛!”

  站在旁边的永广和尚不想再继续把事情闹大,不满的开口阻止了这个小师弟。

  如果不是因为永信是志操方丈的私生子,永广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围攻县衙,如果再把官府的人抓回少林寺,只怕局面就无法收拾了!

  “好了,不要再闯乱子了!”

  “等回寺庙之后,我一定让师父好好调查你的所作所为!”

  看到师兄面色不善,永信和尚这才作罢。

  永广对着李泌双掌合十:“李县令对不住了,贫僧将永信带回少林绝不会包庇他,如果他真的犯了杀戒,方丈一定会把他逐出师门,到时候任凭县衙处置。”

  李泌冷笑:“你们既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强闯县衙,那就不必惺惺作态了!”

  “贫僧告辞!”

  永广和尚袍袖一挥,带着数百僧人簇拥着永信扬长而去。

  看到少林寺的和尚逐渐走远,大街上的百姓这才叹息一声,议论纷纷。

  “唉……少林寺的和尚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竟敢强闯县衙,更别说欺负咱们百姓了!”

  “就连县衙都治不了这帮和尚,往后咱们登封的老百姓恐怕更没有好日子过了!”

  “往后见了和尚都躲着点,他上门要钱把粮食也给他,省的惹祸上身,登封县没咱们老百姓的活路咯!”

  “听说这个李县令是从兵部尚书任上贬到咱们登封县来的,这么大的背景都镇不住这帮和尚,往后还有谁能管他了他们?”

  “或许正因为李县令是从尚书的位子上贬下来的,这帮和尚吃定了他往后没了前途,所以才敢为所欲为!”

  在百姓们甚嚣尘上的议论声中,县衙的大门缓缓关上。

  李泌对苏无名、张小敬道:“少林寺的僧人坏事做尽,仅靠登封县衙已经很难控制局势。

  本县打算连夜进京面圣,奏请陛下派遣大军镇压,希望两位能跟我进京一趟,把永信杀人案上达天听。”

  张小敬拍掌叫好:“这可真是太好了,就该狠狠地打击这帮秃驴!”

  苏无名拱手道:“我二人愿跟李县令走一趟京城!”

  当下由苏无名给李白写了一封书信,把登封县的情况做了个详细说明,李泌接着派出一名使者携带着赶往寿春送信。

  随后,李泌与苏无名、张小敬带了数名随从从县衙悄悄离开,快马加鞭的离开了登封县城,连夜赶往长安。

  一行人昼夜疾驰,三日之后便进入了长安城。

  此刻已经是寒冬腊月,大唐天子已经班师回京了五六日,朝政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规。

  李瑛刚刚结束了今天的早朝,回到两仪殿批阅奏折,守卫宫门的小黄门匆匆来报。

  “启奏圣人,登封县令李泌在承天门外求见,请圣人示下!”

  “李泌?”

  李瑛有些意外,从登封县到长安一千里路程,他才刚刚上任半个多月就跑回来做什么?

  “莫非是他做惯了尚书的高位,在县令的位置上接受不了这巨大的落差,来找朕认错求饶,让朕把他调回长安?”

  想到这里,李泌放下了手里的奏折,吩咐道:“既然他千里迢迢回来了,那就让他到两仪殿来见朕,看看他为何私自进京?”

  “喏!”

  小黄门答应一声,抱着拂尘转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