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义结金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秦桧听到晁盖的一番话,不由肃然起敬,起身深深一揖:

  “晁天王今日不杀之恩,教诲之情,秦某永生难忘。他日若有机会,定当以天下百姓为重,绝不负天王期望!”

  “好!来,共饮这一杯。”

  “请!”

  二人端起酒杯来,又是一饮而尽。

  “天王,我回家奔丧耽误时日已久,想明天下山赶赴东京。”

  “好!明日我亲自送你下山。”

  “有劳天王。”

  晁盖紧紧地盯着对面的秦桧,睿智而且有雄才大略,刚正却又不惧为难。

  秦桧,这个历史上最大的奸臣,我就这么轻易放他下山吗?

  现在的晁盖,正在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放秦桧下山,还是将他扣留在梁山?或者说干脆杀掉。

  这个决定不仅关乎秦桧个人的命运,更可能影响历史的走向。

  放秦桧的理由,秦桧尚未黑化,目前的秦桧只是一个九品小官,尚未展现出历史上的奸恶行径,甚至对朝廷腐败和金国威胁有清醒认识,未必会成为未来的奸臣。

  再说,历史未必会重演。

  晁盖的穿越本身已经改变了历史,晁盖和史文恭在曾头市都没有死。

  秦桧的未来同样未必会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成为奸臣,强行干预反而可能引发更不可控的后果。

  不放秦桧的理由也很多:

  防患于未然,避免未来大患。

  秦桧在历史上是导致岳飞冤死的罪魁祸首,若放他回去,未来可能仍会走上祸国殃民的道路。

  晁盖作为穿越者,有责任阻止已知的历史悲剧。

  晁盖越想心中越乱,看着秦桧的眼神就有点迷离起来。

  秦桧也不傻,他一看晁盖的眼神,就感觉到有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他虽然没有和强盗们打过交道,不过也知道,这些人做事没有底线,说杀人举刀便砍,而且不讲究什么方式和理由。

  “怎么办?怎么办?”

  秦桧心中暗暗思量,忽然,他有了一个主意。

  “天王...天王...”

  秦桧的喊声惊醒了正在思考中的晁盖。

  “哦...哦...”

  晁盖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秦大人...见笑了,我适才想起了一件心事。”

  秦桧笑道:“天王,我刚才也忽然想起一件心事。”

  “哦...说来听听。”

  秦桧赶忙一拱手:“秦某人想要高攀一步,不知道天王意下如何?”

  晁盖一愣:“秦大人,有话尽管直说。”

  秦桧坐正了身子,面色庄重地说道:“秦某想要高攀一步,与天王义结金兰,不知天王可否愿意?”

  秦桧的这句话彻底把晁盖惊到了,“什么,义结金兰?”

  自己竟然和历史上最大的奸臣秦桧,结为兄弟,这真是天大的一个笑话。

  秦桧一看对方并没有回话,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黯然:“天王既然看不起秦某,也不必勉强,刚才就算是秦某痴心妄想了。”

  “哈哈哈!”

  晁盖朗声大笑,“秦大人,说哪里话来...我晁盖乃是一介草寇,而秦大人却是朝廷官员,是我高攀了呀!”

  秦桧一听,顿时露出满脸的喜色:“哪里,哪里,是我有幸!”

  晁盖一摆手,吩咐道:“来人!”

  亲兵赶忙从门外跑进来:“天王有何吩咐?”

  “把香案摆上!”

  “是!”

  亲兵们动作麻利地在迎客厅内设下香案,三牲祭礼、黄纸朱砂一应俱全。

  晁盖亲手点燃了三炷高香,青烟袅袅升起。

  秦桧问道:“敢问天王贵庚几何?”

  “今年...三十有二。”

  “秦大人,贵庚几何?”

  “虚度三十三载。”

  秦桧三十三岁,晁盖三十二岁。

  晁盖闻言,当即撩袍跪倒在香案前:“如此说来,秦兄年长一岁,当为兄长。请受小弟一拜!”

  秦桧连忙扶住晁盖手臂,声音竟有些哽咽:“贤弟快起!今日得遇知己,实乃秦某三生有幸。”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方玉佩,“此乃家传之物,权作信物。”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玉佩上泛出了幽幽的青光。

  晁盖接过时突然发现,这件玉佩竟然与自己穿越前,在古董市场上见过的那块一模一样,这块玉在现代社会可是价值连城呀!

  当时的古董商人还说,这乃是宋朝一位丞相的家传之物,当时自己还不相信,没想到却是真的。

  两个人又重新落了座,晁盖吩咐亲兵撤掉残羹剩饭,又重新摆上酒席。

  这次,晁盖和秦桧再说话,便和方才大不一样了。

  在古代,义结金兰可是非同小可,尤其是对秦桧这样的读书人,还有晁盖这样的武林豪杰,更是视若神圣。

  不像现代社会,闺蜜对闺蜜之间竟然也能下死手。

  而在古代,一旦拜了把子,那可是比亲兄弟还要亲。

  晁盖看着眼前这位新结拜的“义兄”,心中百感交集——他既看到了一个尚未被权力腐蚀的士大夫,又仿佛看到了未来那个陷害岳飞的奸相。

  “兄长,”

  晁盖亲自为秦桧斟满一杯酒,

  “如今你我既为兄弟,有些话小弟不得不说。”

  秦桧正色道:“贤弟但说无妨。”

  “兄长此番回京,前途未卜啊!”

  晁盖压低声音:

  “如今朝中蔡京、童贯之流把持朝政,金人又虎视眈眈。若兄长一味刚直,恐遭不测;若随波逐流,又恐...”

  话未说完,秦桧已明白他的意思。

  他长叹一声:

  “为兄岂不知此中利害?只是...”

  他忽然略带悲凉的说道,

  “贤弟可知,我此次返乡奔丧,实则是受太学生陈东等人所托,暗中联络江南士子,准备联名上书弹劾六贼。”

  晁盖闻言大吃一惊,这与他所知的历史截然不同!

  在原本的历史中,此时的秦桧应该还是籍籍无名之辈。

  “兄长万万不可!”

  晁盖急道,

  “陈东等人去年才因上书被贬,如今朝中奸党势大,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

  “哈哈哈...”

  秦桧长声笑道,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了国家,为了社稷,我项上这颗人头又算得了什么?”

  宋朝文人的骨气,宋朝文人的铁骨铮铮,在秦桧身上彻底展现出来。

  “兄长大义,小弟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晁盖不只是嘴上说佩服,心中也是赞叹不已,难道自己先入为主,错看了这个时空的秦桧?

  还是说...历史的轨迹早已因自己的到来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