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上美影-《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与好莱坞筋肉虬结的群星,甚至邻邦棒子国的马东锡那般极具辨识度、充满原始力量感的人物相比,华夏的大银幕显得有些“柔软”。

  商业片领域尤其如此。

  这种类型片的核心驱动力,往往在于“视觉奇观”。而肌肉,恰恰是“力量感”最直接、最易被全球观众理解的视觉图腾,它能瞬间传递角色的战斗潜力和压迫性,完美契合市场对“爽感”简单粗暴却永恒有效的渴求。

  然而,华夏影坛似乎对演员体型过于“宽容”。

  资本洪流更偏爱吹弹可破的“奶油小生”,乐此不疲地营造着“娘性审美”风潮。因为这股风潮更易催生流量泡沫,能更快捷地收割利益。

  在这种风向下,深耕阳刚硬派路线,成了一块难以撬动的冻土。

  在李琦看来,华夏影坛阳刚气质的黯淡,并非演员天生孱弱,症结更在于商业逻辑的梗阻。

  资本主导的审美下,“阳刚”至今未找到一条成功的、可持续的赚钱门路。

  或者说,从题材开发到演员塑造,再到市场宣发,整套体系都缺乏成功的样本。

  洪金宝,是李琦的一个尝试。

  审视棒子,同属儒家文化圈,为何马东锡能凭其独树一帜的风格风靡亚洲乃至世界?

  他与洪金宝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度。

  同为实力派中年演员,同样拥有脂肪包裹下的健硕肌肉基底,同样散发着粗犷、彪悍、极具压迫性的力量感。

  这种特质,在当下单一审美的市场里,是稀缺品,更是潜力股。

  李琦的野心,远不止于洪金宝一人。

  他早已经让孔阳和李膤,放眼圈内圈外,广罗良才。

  无论出身是歌手还是演员,去找那些骨架高大、体魄魁梧、面相自带三分狠厉的汉子签下来!。

  在他眼中,这类演员具备天然的“反差萌”优势。

  凶悍外形包裹下的憨厚、忠诚或柔情,极易引发观众共鸣。稍稍加以精心包装,绝对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潜力无限。

  批量塑造马东锡式的视觉符号,用宽厚的背阔肌、隆起的胸肌、充满压迫感的“棕熊身材”,在银幕上制造最为直观、最具冲击力的视觉奇观。

  李琦甚至想过,能不能把范韦给塑造一下。

  毕竟他演过范德彪的形象,可惜范韦一听果断拒绝,“李总您就饶了我吧,我真做不来这个。”

  咳咳,其实韩宏,也是可以的…

  前世,除了马东锡,棒子那边还有不少力量型的演员,比如《奔跑》里面的金钟国,所谓的“大黑牛”李曟,在对方面前,就是一个小卡拉米。

  说白了,就是大家还没有看到这种演员赚钱,等他们看到徒手拍碎苹果、扇耳光 Ko 反派动作被做成表情包病毒式传播、硬派演员赚钱赚到手软的时候,他们比谁都跑的快。

  李琦在电脑上打下了几个字:

  《犯罪都市》、《釜山行》,他很快就擦了,换成了《香江行》!

  “东亚男性气质,将由我来再定义!”

  这种角色简直不要太简单,而且人设可以复用。

  只要角色是“外表粗犷/内心温柔/战力无敌”的正义执行者就ok,警察、保镖、格斗家都行。

  对了,这时候的马东锡还在米国当健身教练吧?

  …

  香江不能去,申城还是可以去的,孙丽给李琦定了前往申城的飞机。

  去上美影。

  作为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国有动画企业,其厂长并没有严格对应的行政级别。不过它曾隶属于上海电影制片厂,而上影厂领导则属于副厅级单位。

  因此,当李琦以合作方身份,更确切地说,是以拥有扭转命运资源的“财神爷”身份突然造访,让整个上美影上下难免弥漫着一股诚惶诚恐的气息。

  厂长名字叫金国坪,一位从1999年临危受命至今,据说今年就要功成身退的老动画人,亲自在大门口迎接。

  “李部!哎哟李部啊!您来怎么也不提前招呼一声?我们好派人去机场接您啊!”金厂长快步上前,热情中透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琦笑着摆摆手,态度温和却自带气场:“金厂长太客气了,接什么?我想看看大家,就自己来了。咱们现在是战略合作伙伴,是平等的商业合作,不是上下级,别那么拘束。”

  “李部您这话说的!”金厂长连声感叹,言语中充满了真实的感激,“要不是您把《功夫熊猫》这样重要的国际项目的动画制作环节交给我们厂来做,年前…年前好多兄弟的工资真就悬了!”

  上美影,曾经光芒万丈。

  回顾它的历史长廊,每一步都踏在华语动画的巅峰:《大闹天宫》的磅礴瑰丽、《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诗韵、《哪吒闹海》的悲情壮烈、《黑猫警长》的机警时尚、《葫芦兄弟》的奇幻色彩、《舒克和贝塔》的童趣温馨……每一个名字,都是华夏动画黄金时代的闪耀星辰。

  然而,自1988 年,37名核心骨干集体南下鹏城“淘金”,拉开了上美影人才流失的惨痛序幕,也预示了一段长达二十年的沉沦与挣扎。

  雪上加霜的是,1995年那场彻底的改制。

  取消国家统购统销的“金饭碗”,让习惯了计划经济指令的上美影直接“下海”,直面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自产自销、自负盈亏。

  这对上美影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生存法则。

  如果不是 1999 年,老厂长常光稀临危受命,拍出一部《宝莲灯》,并且尝试与世界接轨,借鉴好莱坞,取消专业的配音演员,换成姜纹、宁径、徐凡、陈佩斯这些知名演员来配音助阵,恐怕早已经倒了。

  可一个《宝莲灯》的短暂闪光,无法照亮漫长的黑夜。

  进入21世纪的头三年,上美影倾力推出的15部原创动画作品,无一例外,全部在市场面前铩羽而归,无声无息。

  李琦脑中闪过一个报道:2001至2010这十年间,上美影呕心沥血制作了36部动画片,除了低幼向的《大耳朵图图》以其亲和力获得了一定反响之外,其余作品几乎全军覆没。

  以至于,相比“华夏迪士尼”这个称呼,“版权维权斗士”竟成了它更为人熟知的标签。

  为了维系最基本的生存开销,上美影不得不频繁举起法律武器,起诉各类电视台和未经授权使用其经典形象的商家,尤其是《葫芦娃》和《大闹天宫》这两部戏。

  每一份律师函背后,都浸透着昔日王者的无奈与酸楚。

  听着金国坪厂长对《功夫熊猫》项目表达不尽的感激,李琦的目光却越过眼前,投向这个国宝级厂牌,

  “我这次同样是来给你们送温暖来了,有个新项目委托你们。”

  “好说,好说。”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格鲁的人策划偷走月亮,为此他从孤儿院领养了玛戈、伊迪丝和阿格蕾丝三个小女孩,利用她们进入对手维克托的城堡推销饼干,借机寻找收缩射线枪。但在相处过程中,小女孩们的天真无邪和温暖逐渐融化了格鲁内心的坚冰,他最终放弃了继续作恶的想法,选择成为一个真正的父亲…”

  “这里面还有一群黄色、胶囊状生物,主要工作是帮助格鲁进行各种建造工程和试验,以及在格鲁的女儿们表演时充当观众,他们的形象是这样的。”

  李琦将自己之前画好的图推给对方。

  “好说,好说。”

  金厂长眼睛盯着图纸,脸像盛开的金菊盛放。

  突然,李琦又将图纸给拿了回去,“钱咱们都好说,不过有一点,你们要保证,不能往里面夹带私货。”

  上美影的作品,里面藏着私货多了去了,比如《黑猫警长》,神特么第一集就让正直勇敢的白猫班长死掉了,还有《金刚葫芦娃》,蛇精的台词,简直不要骂的太明…

  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