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领导还觉得这场春晚的立意不够的话,当这个节目出现的时候,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这小子,让我这老家伙的眼睛都顶不住啊!”
“不同凡响,比以往的节目都高出一大截。”
领导身边人忍不住再次看向字幕上的那几个字。
导演:李琦。
心里不由感慨,这小子,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大错,恐怕还真的没人能动得了他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小时。
领导不知不觉眼睛有些发粘,问身边人,“几点了?”
“十一点半了。”
“这么快,已经十一点半了吗?”别人不清楚,身边人却是知道,这么多年,领导还是第一次看春晚到这么晚。
“我扶您去休息。”
熟料领导却是笑着拒绝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完了,索性,今年就看到底。”
…
很快,过了这个节目之后,是两个过渡节目。
倪平上台报幕:
“下面有请一组来自岛内的歌手,为我们带来歌曲《大华夏》!”
“哗哗~~”
掌声中,小齐、齐琴、方方、马金涛、焦恩俊、费翔等几个人上场。
费翔还是那套黑裤子、黑皮鞋,头发微卷。
以至于许多人一下子认了出来。
“嚯,这不是那谁吗?”
“费翔!”
“没错,他又来春晚了。”
当年,他给那个年代的诡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么多年过去,当他再次出现,让许多人梦回 20 年前。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女性,"还是那么好看。"
“咦?《大华夏》?这首歌好像在哪里听过?京都电台?”
“我想起来了,原来是他们唱的。”
随着恢弘大气的交响乐或现代管弦乐编曲响起。
节奏感强,副歌部分往往高亢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古典神州,昆仑华夏,日月如歌,江山如画,烽火雄关,金戈铁马。”
“四海澄清,泱泱大华夏,大华夏呀,大大华夏,这是我们的家…”
这首歌节奏感强。
小齐、齐琴、方方他们的合唱也不遑多让,富有力量感和庄重感。
“大华夏啊大华夏,再大也不分家…”
一瞬间,观众们的面前出现了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画面,配合激昂的旋律,让人心潮澎湃,产生“我是华夏人,我自豪”的强烈情感。
副歌部分高亢有力。
对于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观众,尤其是经历过国家发展历程的观众、瞬间引起强烈共鸣。
关键唱这首歌的还全是岛内的歌手。
这种身份的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民族的自豪感被瞬间拔高。
一曲作罢。
倪平拿着话筒从后台走出来,问费翔:“这次回来见到亲人了吗?”
“见到了,我还去姥姥的坟前上了一炷香,可惜妈妈没有一起回来。”
她有拿着话筒问齐琴,“听说你也找到了亲人。”
“是的,我见到姨奶奶,我甚至都不知道她老人家还健在。”齐琴接过来话筒,笑着说道。
“回家的感觉怎么样?”
“难以言表,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我父亲为啥非要回来,直到我踏上祖国这片土地,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热泪,明白我还有亲人在这边,我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要知道,他们不是在演唱会,更不是在面对现场商演。
而是面对着十几亿的观众。
如果说他们单单唱歌也就算了,唱完接受采访,还说了这么一番话。
可谓是一下子让观众们感觉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内地对于香江和岛内的感情是全然不一样的。
相比香江,对岛内的归来的期盼则要比香江强几十倍、上百倍。
打个比方,李琦在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他是个老兵,每当电视上出现米国鬼子进海峡的新闻画面,他都会说那么一句,“若有战,召必回。”
再加上去年的事情,当他们说出“祖国”这两个字,唱出他们期盼回归的,更能触动人心。
家国大义。
莫过于此。
……
领导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中的疲惫一下子被扫干净。
“老于他们告诉我,后面还有东西,原来在这儿呢!”
“这歌唱的真好,他们唱的也好,时机把握的也放好啊!”
如果说,观众们看到的是惊喜与感动。
领导们则是兴奋,“这几个明星都是岛内人?”
“是的,他们都是岛内人。”
领导想了想,“等过完年,挑个时间,让他们几个留一下。”
“好的,我来安排!”
…
“哗哗哗~~~”
“哗哗…”
现场掌声雷动,响了足足有一分多钟,倪平说了好几遍,才让观众们安静下来。
李琦还在节奏被打断的问题,一个工作人员跑了过来,附耳说道:“领导的电话。”
“谁?领导不是在观众席那边?”李琦看向领导席。
工作人员连连摆手,“不是那边,从真理部过来的!”
李琦连忙擦了擦手,跑过去接电话。
…
李琦的背影消失在通往后台的阴影里,像一枚投入暗流的石子,只在袁德妄的瞳孔中激起了更为剧烈的波澜。
“领导不是在观众席那边?”
那瞬间李琦微变的音调,以及工作人员所说的“真理部”。
那一闪而过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几乎无法掩饰的炙热光芒,都像针一样扎在袁德妄心上。
袁德妄脸上的肌肉抽搐。
这尼玛…今年办成这样,明年你撒手不管了,我们怎么办?
还不是坑人吗?
不仅是他,对于央视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如此。
原本还在专注于监视屏切换、核对字幕的技术员们,动作都停滞了一瞬,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李琦消失的方向。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声…
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这小子,让我这老家伙的眼睛都顶不住啊!”
“不同凡响,比以往的节目都高出一大截。”
领导身边人忍不住再次看向字幕上的那几个字。
导演:李琦。
心里不由感慨,这小子,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大错,恐怕还真的没人能动得了他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小时。
领导不知不觉眼睛有些发粘,问身边人,“几点了?”
“十一点半了。”
“这么快,已经十一点半了吗?”别人不清楚,身边人却是知道,这么多年,领导还是第一次看春晚到这么晚。
“我扶您去休息。”
熟料领导却是笑着拒绝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完了,索性,今年就看到底。”
…
很快,过了这个节目之后,是两个过渡节目。
倪平上台报幕:
“下面有请一组来自岛内的歌手,为我们带来歌曲《大华夏》!”
“哗哗~~”
掌声中,小齐、齐琴、方方、马金涛、焦恩俊、费翔等几个人上场。
费翔还是那套黑裤子、黑皮鞋,头发微卷。
以至于许多人一下子认了出来。
“嚯,这不是那谁吗?”
“费翔!”
“没错,他又来春晚了。”
当年,他给那个年代的诡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么多年过去,当他再次出现,让许多人梦回 20 年前。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女性,"还是那么好看。"
“咦?《大华夏》?这首歌好像在哪里听过?京都电台?”
“我想起来了,原来是他们唱的。”
随着恢弘大气的交响乐或现代管弦乐编曲响起。
节奏感强,副歌部分往往高亢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古典神州,昆仑华夏,日月如歌,江山如画,烽火雄关,金戈铁马。”
“四海澄清,泱泱大华夏,大华夏呀,大大华夏,这是我们的家…”
这首歌节奏感强。
小齐、齐琴、方方他们的合唱也不遑多让,富有力量感和庄重感。
“大华夏啊大华夏,再大也不分家…”
一瞬间,观众们的面前出现了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画面,配合激昂的旋律,让人心潮澎湃,产生“我是华夏人,我自豪”的强烈情感。
副歌部分高亢有力。
对于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观众,尤其是经历过国家发展历程的观众、瞬间引起强烈共鸣。
关键唱这首歌的还全是岛内的歌手。
这种身份的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民族的自豪感被瞬间拔高。
一曲作罢。
倪平拿着话筒从后台走出来,问费翔:“这次回来见到亲人了吗?”
“见到了,我还去姥姥的坟前上了一炷香,可惜妈妈没有一起回来。”
她有拿着话筒问齐琴,“听说你也找到了亲人。”
“是的,我见到姨奶奶,我甚至都不知道她老人家还健在。”齐琴接过来话筒,笑着说道。
“回家的感觉怎么样?”
“难以言表,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我父亲为啥非要回来,直到我踏上祖国这片土地,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热泪,明白我还有亲人在这边,我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要知道,他们不是在演唱会,更不是在面对现场商演。
而是面对着十几亿的观众。
如果说他们单单唱歌也就算了,唱完接受采访,还说了这么一番话。
可谓是一下子让观众们感觉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内地对于香江和岛内的感情是全然不一样的。
相比香江,对岛内的归来的期盼则要比香江强几十倍、上百倍。
打个比方,李琦在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他是个老兵,每当电视上出现米国鬼子进海峡的新闻画面,他都会说那么一句,“若有战,召必回。”
再加上去年的事情,当他们说出“祖国”这两个字,唱出他们期盼回归的,更能触动人心。
家国大义。
莫过于此。
……
领导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中的疲惫一下子被扫干净。
“老于他们告诉我,后面还有东西,原来在这儿呢!”
“这歌唱的真好,他们唱的也好,时机把握的也放好啊!”
如果说,观众们看到的是惊喜与感动。
领导们则是兴奋,“这几个明星都是岛内人?”
“是的,他们都是岛内人。”
领导想了想,“等过完年,挑个时间,让他们几个留一下。”
“好的,我来安排!”
…
“哗哗哗~~~”
“哗哗…”
现场掌声雷动,响了足足有一分多钟,倪平说了好几遍,才让观众们安静下来。
李琦还在节奏被打断的问题,一个工作人员跑了过来,附耳说道:“领导的电话。”
“谁?领导不是在观众席那边?”李琦看向领导席。
工作人员连连摆手,“不是那边,从真理部过来的!”
李琦连忙擦了擦手,跑过去接电话。
…
李琦的背影消失在通往后台的阴影里,像一枚投入暗流的石子,只在袁德妄的瞳孔中激起了更为剧烈的波澜。
“领导不是在观众席那边?”
那瞬间李琦微变的音调,以及工作人员所说的“真理部”。
那一闪而过的震惊和随之而来的、几乎无法掩饰的炙热光芒,都像针一样扎在袁德妄心上。
袁德妄脸上的肌肉抽搐。
这尼玛…今年办成这样,明年你撒手不管了,我们怎么办?
还不是坑人吗?
不仅是他,对于央视其他工作人员同样如此。
原本还在专注于监视屏切换、核对字幕的技术员们,动作都停滞了一瞬,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李琦消失的方向。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声…
喜欢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