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治世大明(下)-《我,大明天子,打钱!》

  戚继光的大军依令在郊外扎营休整,营盘森严,与田野的祥和形成鲜明对比。

  而诸葛亮等人则在明军向导的引领下,向最近的一座边陲重镇行去。

  尚未抵达城郭,喧嚣之声已如潮水般涌来。

  待转过一道山梁,一座雄城豁然矗立于平原之上。

  城墙高逾十丈,以灰白色的巨石垒砌,坚固雄浑,远超诸葛亮等人见过的任何关隘。

  城墙上旌旗猎猎,每隔数十步便设有造型奇特的金属器械,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显然是威力巨大的城防利器。

  随即诸葛亮等人穿过深邃的城门洞,一股炽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这城市宽阔的主街由平整的青石板铺就,足以容纳十数骑并行。

  街道两侧,楼宇林立,飞檐斗拱,鳞次栉比。

  商铺的幌子五光十色,迎风招展。

  绸缎庄流光溢彩,瓷器店琳琅满目,香料铺异香扑鼻,铁匠铺叮当作响,火星四溅。

  行人如织,摩肩接踵。

  贩夫走卒吆喝声此起彼伏,衣着整洁的市民步履从容,锦衣华服的商人谈笑风生。

  孩童举着造型精巧、涂着鲜艳色彩的风车或竹蜻蜓在人群中穿梭嬉闹,笑声清脆。

  更令人侧目的是,街道上竟有轮子自行转动、无需牛马牵引的四轮小车载着货物平稳行驶,引得众人频频注目。

  而诸葛亮等人也纷纷被吸引走散开来。

  ……

  在城内走了片刻。

  诸葛亮的目光很快被街边一家规模不小的“巧工坊”吸引。

  坊内不仅售卖各种改良农具——如轻便锋利的曲辕犁、结构复杂但效率极高的水力脱粒机。

  更陈列着许多精巧机关。

  诸葛亮进入店内,拿起一个形似自己发明的“木牛流马”,但结构更为精妙的玩具小车。

  随即诸葛亮手指轻轻拨动机关,小车便在地上稳稳前行。

  店主见这位气度不凡的客人感兴趣,便笑道:

  “客官好眼力,这是京城‘天工院’流出的新式样,据说借鉴了古墨家机关术和大汉那边的木牛流马,更稳当也更省力。”

  “咱大明工部这些年可搜罗了不少能工巧匠,连带着这些小玩意儿都越发精巧了。”

  诸葛亮闻言,心中巨震。

  他轻轻放下玩具,目光扫过坊内琳琅满目的机关造物,无论是农具的实用化改进,还是玩具中蕴含的奇思妙想,绝非零星匠人可为。

  这分明是墨家所为。

  墨家在大明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

  另一边,司马懿看似漫不经心地踱步到一个热闹的牲口市集。

  这里野兽嘶鸣,交易繁忙。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瞬间锁定了几匹正在被交易的骏马。

  这些马匹骨骼粗大,肌肉虬结,毛色油亮,神骏异常,远非寻常军马可比。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一个马贩,指着那匹枣红马,用略带外地口音的语气问道:

  “此马神骏,价值几何?”

  马贩打量了一下司马懿的气度,堆笑道:

  “客官好眼光!”

  “这是刚从‘良种监’淘汰下来的二代良驹,脚力耐力都是一等一,就是性子烈了点,寻常人降不住。”

  “客官若要,八十两银子!”

  “淘汰?”

  司马懿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声音依旧平静。

  “如此良驹,竟也淘汰?”

  “嗨!”

  马贩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炫耀。

  “您是外乡来的吧?”

  “咱大明朝廷在各处设了好些个‘良种监’,专司培育良种,不止是马,各种动物都有。”

  “最近朝廷还从西边禁区弄来了好些异种马和猛兽,说是要取其优长,改良兽种。”

  “这‘良驹’就是早些年引进的西域名种混血改良的,如今更厉害的‘三代’、‘四代’都出来了,这种跟不上趟的‘二代’,自然就流出来便宜卖了。”

  “不过虽然淘汰了,但您瞧这骨架,这蹄子,干啥都是把好手,比寻常驽马强百倍!”

  司马懿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但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随手抛给马贩一小块碎银:

  “多谢解惑。”

  而在市场外围。

  一阵清越婉转,却又带着几分奇诡魅惑之意的琴筝合奏声从不远处一座装饰华丽的酒楼“醉仙居”二楼飘出。

  这乐声与众不同,旋律勾人心魄,隐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动气血的内劲。

  周瑜脚步一顿,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

  “公瑾,此乐……”

  陆逊也察觉到了异常,低声道。

  “音律惑心,非正道也。然技法不俗,倒有几分……魔门阴癸派的影子。”

  “倒是让我颇为手痒。”

  周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棋逢对手的光芒。

  他本就是音律大家,对天下乐理流派皆有涉猎。

  “我且去看看,”

  “正好试试我新买的琴。”

  周瑜说罢,便独自信步走上酒楼二楼。

  只见临窗处,数位身着轻纱、姿容秀丽的乐姬正在演奏。

  为首抚琴的女子气质冷艳,十指翻飞间,那惑心之音正是从她琴弦下流淌而出,引得周围酒客如痴如醉,面泛红潮。

  周瑜径直走到一张空桌坐下,向小二要了一壶清茶。

  随即闭目凝神片刻,再睁眼时,眸中光华流转。

  片刻后,周瑜解下背后刚刚购置的的古琴,置于案上。

  “铮——!”

  一声清越如凤鸣的琴音骤然响起,瞬间压过了楼上的合奏,直透云霄。

  琴音浩荡,如大江东去,奔流不息。

  楼上的琴音明显一滞,随即不甘示弱地缠绕上来,试图以诡魅之音扰乱周瑜的节奏。

  然而周瑜琴艺早已臻化境,琴音堂堂正正,如中流砥柱,任凭对方百般撩拨,我自巍然不动。

  周围的酒客百姓更是听得如痴如醉,浑然忘我。

  待周瑜一曲终了,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远胜方才给乐姬的。

  周瑜含笑收琴,对那琴师微微颔首,并未多言,飘然而去。

  留下那琴师面色复杂地望着他的背影,以及满楼尚未从震撼中回神的听众。

  周瑜走后,陆逊则被街角一间规模颇大、人流如织的“文华书肆”所吸引。

  步入其中,书香扑面。

  书架上分门别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农桑工技,无所不包。

  最让他惊讶的是,在一个醒目的“韬略武备”区域,赫然陈列着大量兵书!

  陆逊拿起一本《纪效新书》,翻开一看,里面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军队编制、阵法操练、旗语金鼓、乃至士兵日常行为规范。

  “老丈,这些兵书……寻常百姓也可随意购买研读?”

  陆逊忍不住向一位正在翻阅《孙子兵法》的老者询问。

  老者抬起头,笑道

  “小哥是外地来的吧?咱大明陛下圣明,讲究‘寓兵于民’、‘强民智以卫国’。”

  “这些基础兵书,各地书肆都有售,价钱也不贵。”

  “县学、府学里还开有‘武备课’,教娃娃们认图强身,懂些粗浅的军阵道理。”

  “陛下说了,民知兵,则国不易乱;民敢战,则敌不敢侵。”

  陆逊默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在大汉乃至禁区,兵书战策皆为将门秘传,等闲人不得窥视。

  而大明,竟已将这些军书向全民普及!

  诸葛亮等人醉心于各处之时。

  冉闵这些武夫也没有闲着。

  冉闵与魏延等几个剽悍的部将,早被街边一个热闹的说书摊子牢牢吸引。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持醒木,唾沫横飞,正讲到精彩处:

  “……说时迟那时快!那武二郎趁着酒兴,大步流星闯入快活林!你看他:身如铁塔,眼似铜铃,一套‘玉环步,鸳鸯脚’施展开来,端的是神鬼莫测!那蒋门神也是江湖上响当当的狠角色,身高九尺,力能扛鼎,可在武松面前,就如同那土鸡瓦犬一般!……”

  “好!打得好!”

  冉闵终究不过少年,此刻正是向往这些的年纪。

  只听得血脉贲张,双目放光。

  不知不觉,这些禁区出身的少年,都已经希望,未来的汉州,也能够如同现在的大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