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在市长家吃饭-《我就拍个照,怎么重生了》

  “又是钟志远给你提供的线索?”

  那天晚饭时,林子怡提到当天的采访,林鹏听后问。

  “嗯,他专门来找我,让我告诉子怡的。”林子静笑道。

  “他怎么知道的?”林鹏自言自语地说。

  “爸,我查了下,花儿制衣就是他的。”林子怡爆出一个大新闻般,全家人都震惊了。

  “怎么可能?”林子静生硬地说,她不信,钟志远都没跟她说过。

  林鹏和方秀英都很讶然,钟志远可还是个学生。

  “看来,钟志远向我们家子怡提供了不少线索。”林鹏笑道。

  “嗯,都是通过姐姐传给我的。”林子怡说。

  林子静沉浸在疑惑中,呢喃着“怎么可能呢?”,忽然又恍然大悟地自语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

  她嘴角上翘,浮现出破解谜底的笑意。

  方秀英看林子静异常的反应,心微微一动。

  她看了林鹏一眼,林鹏只笑笑,没有表示。

  “爸,你看钟志远帮我拟的标题。”林子怡将标题念给父亲听。

  林鹏听了,十分惊讶,钟志远的政治敏感度比他还强呢?

  “好,太好!”

  林鹏不禁赞道。他决定等女儿的报道一出,借势掀起一场政风整顿。

  “子静,你跟钟志远约个时间,请他来家吃个饭。”林鹏说。

  “好啊,好啊!”

  林子静和林子怡同声叫好。

  方秀英蹙起眉头,看不懂这一对父女了。

  丈夫几时主动请人来家吃饭过?

  女儿几时这般欢天喜地期盼一个年轻人的到访?

  可是,一连几天,林子静都等了个寂寞。

  直到一个礼拜之后,钟志远回校上课,才将他逮住。

  这天放学,钟志远和林子静一前一后离开学校。

  钟志远走在前面,林子静远远地跟在身后,像是地下党被特务跟踪。

  夕阳照着钟志远颀长健美的身材,又扭曲了拉出长长的影子,落在林子静脚下,林子静调皮地一脚又一脚踩在他的影子上,嘴角泛着调皮的笑。

  走过两条马路,钟志远转过身来等林子静,见她孩子般快乐,夕阳照在她脸上,泛着金光。

  林子静一路踩着影子走,发现影子不动了,抬头看,钟志远正站在街边笑吟吟地看着她,不由嫣然一笑,看在钟志远眼里像是桃花在风中摇曳,美妙无瑕。

  “你怎么走到这儿来了?”

  这里靠着江边,林子静不明白钟志远为什么绕远路。

  “你看,美吗?”钟志远指着江边一丛丛的迎春花问。

  江边迎春花如黄色的瀑布悬挂在水边,林子静赞叹道:“美!”

  “走,我们去采些!”钟志远拉起林子静往江边去。

  林子静看着钟志远的手和自己的手,又看了看钟志远,跟着跑,心头小鹿乱撞。

  来到迎春花前,钟志远松开林子静,在花前走来走去。

  “你干吗?采花大盗啊?”

  “是啊,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时候,赣州不像广州,还不兴送花,没有花店,钟志远只好来江边采迎春花,权当是见面礼。

  “采花被你说得都有诗意了!”

  钟志远一支支的折下来,摘了一大捧,塞林子静怀里。

  林子静怀抱着迎春花,美得跟花仙子似的。

  “美!”钟志远赞道。

  “花美?人美?”林子静问完,一脸绯红。

  钟志远想说“人比花娇”,却生生地憋了回去,与林子静相偕往市府大院去。

  路上,这对俊男靓女,在黄昏中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路过红旗商店,钟志远让林子静在外面等着,自己进店去买了两瓶茅台,几包点心,还买了一支大大的棒棒糖。这时候的物价低,两瓶茅台才十几块钱。

  林子静看着他,甜甜地笑了。

  市府大院林市长家,独栋的二层楼房,楼前种着梧桐树。

  林子静推开家里的门,眼前是一个会客厅,一圈真皮沙发,正中一台彩电,墙上一幅名家书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见客人来,林鹏、方秀英、林子怡都迎了出来。

  钟志远也不要林子静介绍,大大方方地,将茅台递给林鹏:“林市长,这是给您的,像酒香一样,鸿运长久!”

  转身接过林子静怀抱的迎春花,“阿姨,这是给您的,嘿,路边采的,您像花儿一样,活力四射!”

  又将手里那支大大的棒棒糖,往林子怡眼前一递:“林大记者,这是给你的!”

  “我多大了,给我棒棒糖?”林子怡不乐意了,埋怨道,“一个大诗人,也没个说法。”

  “小妹妹都喜欢棒棒糖!”钟志远调侃道,“说法就是,永远有少女的模样。”

  他还想说“永远有少女之心”,话没出口就枪毙了,时下有一本手抄本《少女之心》,同学们都当它黄书在偷偷传阅。

  “这还差不多!”林子怡很满意钟志远的说法,接过棒棒糖。

  林鹏和方秀英对自己的礼物都很满意,更满意钟志远的说法。

  林子静看钟志远游刃有余地跟家人寒暄,枉费了自己担心他会拘束,帮着母亲把迎春花插在一个白色的花瓶里,想着钟志远刚才念的诗,不经意念了出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嗯,很应景,很有诗意。”方秀英夸道。

  “是他说的,采花贼,一念诗就成文人了。”

  方秀英听了,觉得蛮好笑。

  林鹏将钟志远让到沙发,林子怡倒了茶,一屁股坐下:“听我姐说,你又有一首诗在《诗刊》发表了,哪来那么多灵感?”

  “灵感这东西就像啤酒花,瓶盖一开就会自己冒出来,你想堵都堵不住。”钟志远打趣道。

  这时,林子静和方秀英插好花过来,闻言笑了起来。

  一家人都笑了,气氛很轻松。

  话题自然聊到了花儿制衣女工静站的事。林子怡笑问:“扯个横幅站在那,不声不响的,谁想出来的?”

  “还得谢谢林大记者匡护正义,报道真相!”钟志远抬手作一揖,笑道。

  “还得谢你托我姐转告,提供了新闻线索!”林子怡也抬手一揖,笑道,与钟志远全没陌生感。

  “看来,今天新闻的制造者,报道者和利用者都聚齐了!”

  钟志远笑道,看向林鹏。

  “谁是利用者啊?”林子怡想了下,看向钟志远问。却见他在看着父亲笑。

  林鹏正觉得子怡和钟志远两个人虚礼客套挺有趣,却不想钟志远看向自己。

  “再聪明的人都敌不过玩政治的。”钟志远戏谑地说。

  “你是说我爸?”林子怡悟出来了。

  “不是吗?借势就来了一场整风,驾驭舆论的能力,那真是刚刚的!”

  林鹏哈哈一笑,指了指钟志远:“这孩子!”

  林子怡也笑了,她笑的是钟志远的语气,“刚刚的”挺逗的,虽然没听过,但能意会。

  方秀英看丈夫少有的高兴,看了看林子静。林子静笑嘻嘻地看着钟志远,眼睛里全是欣赏。

  “不过,利用得好!”钟志远由衷地赞道,“因为受益者是咱老百姓!”

  他又补充道:“一般人不敢报道,一般人不敢借势利导!”他真心地抱拳向林鹏和林子怡作揖。

  林鹏和林子怡被他的话感动,正想说什么时,钟志远诙谐地说:“你们都不是一班的人,我也不是一班的人,我是四班的!”

  这话一出,让林家人都憋不住笑了。

  大家移步用餐区。一张八仙桌,平时四人各居一方,钟志远来了,就跟林子静坐一起,靠着林鹏。

  方秀英去打开收录机,放背景音乐,竟然是钟志远的歌。

  钟志远听着息已的歌,一时有些不习惯。

  “志远,能喝吗?”林鹏晃了晃桌上的茅台,没有称呼钟志远为“小钟”,直接叫了名字。

  “人家还是学生呢。”方秀英提醒丈夫,看了眼钟志远问,“满十八了吗?”

  “快了!”钟志远一笑,从林鹏手中接过酒瓶,给林鹏倒满,也给自己倒满,“今天就算提前过成人礼了!”把林家人都说笑了。

  林家的女人都没有喝酒,两个男人,一老一少自得其乐。

  林子静有一筷子没一筷子,将豌豆苗夹钟志远碗里,钟志远来者不拒。

  “你这丫头,就认豌豆苗了?”方秀英看不过去了,宠溺地看了女儿一眼,夹了块红烧肉给钟志远。

  “我自己喜欢,才夹给他的~”林子静羞涩地笑了。

  这年代不是谁家都可以天天吃到肉,一般请吃饭都是上鱼上肉才显得诚心,蔬菜怎么算招待?林子静家里不缺肉,没想那么多,习惯性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

  “肉我所欲也,豌豆苗亦我所欲也,两者得兼,吾愿足矣!”

  钟志远文邹邹一句话化解了尴尬,逗得林家人都笑了。

  “下个月我就要调到电视台了。”林子怡得意地宣布。

  “噢,子怡要去电视台?”方秀英惊喜地问。

  林鹏也看着女儿。作为市长,他和妻子都没在女儿们的工作上动用私权,林子怡调到电视台的事,他们一无所知。

  “先进台筹备,真的五月建台,钟志远,幸好你向我姐提醒,不然错过真可惜!”

  她嘿嘿地笑着,将手里的饮料杯子举向钟志远:“谢谢你啊!”

  “不忙着谢,你去电视台干什么?”

  “当然是当记者啊!”

  “什么类型记者?”

  “什么类型?有新闻就报道嘛!”

  “那,你就是个小记者,成不了明星记者。”钟志远肯定地说,都不留情面。

  “凭什么?”林子怡不爽地问。

  “因为,你没有目标啊!”钟志远不客气地说,“你不聚焦,你的知识积累、人脉圈和发力点都不清晰,你把握不到相关热点和走势,报道肯定浮于表面,没有厚度和力度,这样的报道没有影响力,不是小记者是什么?”

  “哼!”林子怡发现自己没话反驳,只好用鼻子说话。

  方秀英惊愕于钟志远话里的成熟和见识,林鹏很淡定,这个钟爱国早就让他另眼相看。林子静刚嘴角噙笑,看妹妹吃瘪。

  “心有大众,抓住热点去发掘,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一名有影响力的好记者。”

  钟志远说,说的话很有高度。

  林鹏适时地帮女儿问了一个问题:“你说说看,当前热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含有他考校和印证的意思。

  “自然是经济改革中的矛盾、冲突。”钟志远不慌不忙地说,“国营企业的内部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赢利水平;发展私营经济,完善营商环境,加强扶持力度等。”

  他转头问林子怡:“二月二十六号的新闻联播注意到没有?”

  林家人都竖起了耳朵。

  “那晚,新闻联播临时中断,插播了步鑫生的改革报道。这么重要的信息,不会不知道吧?”

  钟志远故意做出惊讶的表情,睁大双眼问。这是《新闻联播》绝无仅有的一次。

  林子怡瞪着漂亮的大眼睛。

  连林鹏也一头雾水。

  “步鑫生是浙江海盐衬衫总厂的厂长,他借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联产计酬制,打破了大锅饭。改革了劳保福利制度,根除了‘泡病号’的流行病。他砸了‘铁饭碗’的用工制度,规定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屡教不改者除名,不顾产品质量、态度恶劣者除名。他觉得工厂就要厂长说了算,要让企业家当厂长。”

  钟志远将步鑫生的有关报道说了个大概。

  林鹏一下子陷入了深思。

  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

  “你来解读这条新闻吧?”钟志远笑问林子怡。

  “虽然没看到,听你这么说,还有不明白的?上面领导下了决心,这是个先进,先进就是让大家学习的。所以,国营单位的改革是当下的经济热点,你刚才说过了。说明你说的对,是吧?”

  林子怡读出了信息的关键,又不无揶揄地对钟志远说。

  钟志远嘿嘿一笑,像是要弥补什么,对林子怡笑道:“你的报道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蕹菜塘的报道引发了服务行业的风气变革,对花儿制衣的报道,引发了政风变革,这都是无上功德和荣耀啊!”

  林子怡被她一夸,顿时觉得形象高大了起来,挺了挺胸脯。

  林鹏品味着钟志远这条信息的意味,感觉当下纷乱的工作中有了一点明光。

  他对女儿说:“子怡,好好想想志远说的。”举起酒杯,与钟志远重重地碰了下,一饮而尽,真是美哉!他再次确定:这小子就是钟爱国。

  林子怡内心是被钟志远折服了,只是少女的面子让她绷着。

  听父亲这么说,就势下坡,点头应是。

  她感觉自己与钟志远有某种特别的联系,有了他,自己的事业仿佛上了不止一个新台阶,灯下看他,觉得真是个美男子。

  嗯?美男子?心里一个咯噔,脸微微发红。

  方秀英见钟志远将女儿说得哑口无言,在丈夫面前侃侃而谈,神态自若。

  她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还没人在丈夫面前表现得如此洒脱。

  再看林子静,女儿静静的,眼里只有钟志远,活像个恋爱中的女孩。

  方秀英看了看钟志远,暗自叹了口气,女儿有意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