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辽东?
杨少峰忽然眼前一亮,望着朱标说道:“臣觉得可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臣在宁阳和登州之所见所闻,都是宁阳和登州的民情,平日里想出来的许多办法,也都是针对宁阳和登州。”
“要是能亲自去一趟辽东,实地见识一番辽东的苦寒和风俗民情,想来也能更好地给胡布政使出出主意。”
杨少峰绞尽脑汁地想着要怎么样才能去辽东,朱标却呵的冷笑一声。
你还想去辽东?
做什么梦呢。
毕竟辽东那个破地方的道路情况复杂,万一你走丢了,再跑到什么乱七八糟的狼居胥山去祭天封禅怎么办?
欸?
狼居胥山。
祭天封禅。
一想到这儿,朱标的一颗心就扑通扑通狂跳起来。
几千年来,好像还没哪个正儿八经的太子去过狼居胥山?
要不然的话,孤就跟着姐夫去一趟辽东?
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大不了孤跟着他一块儿走丢。
有常家叔父,有克虎伯,还有驸马府的亲卫,就是孤和姐夫一块儿走丢了,应该也能保证安全。
至于说回来之后会不会挨揍?
笑死。
挨就挨。
说得孤好像以前没挨过揍似的。
谁怕挨揍谁是小狗!
大不了先在驸马府里躲几天,回头再喊上锦儿姐和玉儿姐一起入宫。
想到这儿,朱标又忍不住满是嫌弃的瞥了杨少峰一眼。
孤的两个姐姐,哪怕有一个怀有身孕,咱俩跑丢到狼居胥山都不会挨揍!
朱标一边在心里暗暗吐槽,一边望着杨少峰说道:“姐夫要去辽东也行,但是小弟得跟着一块儿去,毕竟小弟也想亲眼见识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
李善长瞧了瞧朱标,又瞧了瞧杨少峰。
上次他俩就是在水师出海试航的时候迷路,然后一直迷路到倭国,最后收复了石见银山。
这次他俩组团去辽东,还不得一直迷路到狼居胥山?
这要是被大姐知道老夫没拦着他俩……
请问一下,应该把胡惟庸埋在哪里,才能不影响老夫?
胡惟庸也彻底傻眼了。
看杨癫疯跟太子殿下两眼放光的模样,他俩一定是在惦记某个叫狼居胥山的地方是吧?
问题是他俩惦记狼居胥山,上位和大姐会不会惦记我胡惟庸的狗头?
祸事了!
老夫原本只是想让杨癫疯去一趟辽东,让他亲眼见识见识那些官绅老爷们的倒霉样儿。
谁曾想杨癫疯和太子殿下会惦记上狼居胥山啊混蛋!
胡惟庸越想越怕,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小声道:“其实不去也行,毕竟辽东苦寒,就算是开春了也依旧寒冷无比,不利于行。”
朱标斜了胡惟庸一眼,“不亲眼见识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孤以后如何知晓辽东百姓的疾苦?”
你那是想亲眼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吗?
你那是惦记狼居胥山!
胡惟庸在心里疯狂吐槽,朱标又继续说道:“还有。”
“孤不是自幼长在深宫,也曾亲历战阵。”
“你别以为孤不知道,开春不仅是百姓春耕时节,同也辽东大军去漠北扫荡之机。”
开春一次。
盛夏一次。
入秋一次。
开春时生机勃发,盛夏时万物生长,正是草原上牛羊生长的时机。
入秋到秋后这段时间,是草原上牛羊为了入冬做准备,俗称“贴秋膘”。
从秦汉至今,中原堂口只要实力足够,一般都会趁这三个时节派兵去草原上扫荡一番,从而削弱草原的实力。
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可能不太适应草原,但是我得想办法让你在草原上活不下去。
只要草原上的游牧政权扛不住,就只能面临南下或者西迁的选择。
西迁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南下么……
中原堂口实力不够的时候不会扫荡草原,实力足够的时候也不怕游牧政权南下,甚至还盼着他们能南下,最好能逼着草原骑兵打攻城战。
还是那句话,没有长城,实力不够的时候我怕你南下劫掠,有了长城,实力也够,我还不惦记着出去劫掠你,那这长城不就白修,我这实力不就白积攒了吗?
朱标是打定了主意想跟杨少峰一块儿去辽东迷个路。
胡惟庸却是头疼的想死。
“这不眼看着快过年了吗。”
“殿下和驸马爷,还有李相和臣,也都到了回京述职的时候。”
胡惟庸小心翼翼的劝道:“就算殿下要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是不是也得等过完年的?”
朱标再次斜了胡惟庸一眼。
“孤就在宁阳,你和李相还有姐夫也都在宁阳,又何必千里迢迢的跑回京城去述职?”
朱标曲起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样儿吧,你写一份述职的奏本,孤现场看,现场批复。”
“李相要是想回京城述职的话就回京城,要是不想回的话,就陪着孤和姐夫一块儿去趟辽东。”
“跟着李相一块儿来宁阳的那些官员也是如此。”
李善长恶狠狠的瞪了胡惟庸一眼,随即便毫不犹豫的应道:“臣愿陪同殿下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
摊上这么个不省心的太子,老夫能怎么办?
被秋后算账,也总好过被年前清算。
算老夫倒霉!
狗入的胡惟庸!
胡惟庸被李善长瞪得再次缩了缩脖子,嘿嘿讪笑两声,说道:“那臣也在宁阳县述职,然后陪同殿下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
李善长冷哼一声,随后又将目光投向朱标,低声道:“殿下,等咱们出发辽东之后,是不是让福宁公主和福阳公主先回京城?”
朱标嗯了一声,随后又将目光投向夏煜:“你呢?你怎么说?”
没等夏煜回答,朱标就直接说道:“你给孤记住了,李相和胡布政在宁阳县看到了蒸汽机和各种工坊,一时间还有许多地方没弄明白,所以,年底就不回京城了,继续在宁阳县参观学习。”
“等到了年后,李相又带着百官去辽东,亲眼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方便朝廷以后制定开发辽东的策略。”
“不要让什么不该传的消息传到京城,懂?”
“还有,年底之前,你暂时留在宁阳县,给孤汇总生祠案的卷宗,到年底的时候再回京城。”
杨少峰忽然眼前一亮,望着朱标说道:“臣觉得可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臣在宁阳和登州之所见所闻,都是宁阳和登州的民情,平日里想出来的许多办法,也都是针对宁阳和登州。”
“要是能亲自去一趟辽东,实地见识一番辽东的苦寒和风俗民情,想来也能更好地给胡布政使出出主意。”
杨少峰绞尽脑汁地想着要怎么样才能去辽东,朱标却呵的冷笑一声。
你还想去辽东?
做什么梦呢。
毕竟辽东那个破地方的道路情况复杂,万一你走丢了,再跑到什么乱七八糟的狼居胥山去祭天封禅怎么办?
欸?
狼居胥山。
祭天封禅。
一想到这儿,朱标的一颗心就扑通扑通狂跳起来。
几千年来,好像还没哪个正儿八经的太子去过狼居胥山?
要不然的话,孤就跟着姐夫去一趟辽东?
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大不了孤跟着他一块儿走丢。
有常家叔父,有克虎伯,还有驸马府的亲卫,就是孤和姐夫一块儿走丢了,应该也能保证安全。
至于说回来之后会不会挨揍?
笑死。
挨就挨。
说得孤好像以前没挨过揍似的。
谁怕挨揍谁是小狗!
大不了先在驸马府里躲几天,回头再喊上锦儿姐和玉儿姐一起入宫。
想到这儿,朱标又忍不住满是嫌弃的瞥了杨少峰一眼。
孤的两个姐姐,哪怕有一个怀有身孕,咱俩跑丢到狼居胥山都不会挨揍!
朱标一边在心里暗暗吐槽,一边望着杨少峰说道:“姐夫要去辽东也行,但是小弟得跟着一块儿去,毕竟小弟也想亲眼见识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
李善长瞧了瞧朱标,又瞧了瞧杨少峰。
上次他俩就是在水师出海试航的时候迷路,然后一直迷路到倭国,最后收复了石见银山。
这次他俩组团去辽东,还不得一直迷路到狼居胥山?
这要是被大姐知道老夫没拦着他俩……
请问一下,应该把胡惟庸埋在哪里,才能不影响老夫?
胡惟庸也彻底傻眼了。
看杨癫疯跟太子殿下两眼放光的模样,他俩一定是在惦记某个叫狼居胥山的地方是吧?
问题是他俩惦记狼居胥山,上位和大姐会不会惦记我胡惟庸的狗头?
祸事了!
老夫原本只是想让杨癫疯去一趟辽东,让他亲眼见识见识那些官绅老爷们的倒霉样儿。
谁曾想杨癫疯和太子殿下会惦记上狼居胥山啊混蛋!
胡惟庸越想越怕,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小声道:“其实不去也行,毕竟辽东苦寒,就算是开春了也依旧寒冷无比,不利于行。”
朱标斜了胡惟庸一眼,“不亲眼见识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孤以后如何知晓辽东百姓的疾苦?”
你那是想亲眼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吗?
你那是惦记狼居胥山!
胡惟庸在心里疯狂吐槽,朱标又继续说道:“还有。”
“孤不是自幼长在深宫,也曾亲历战阵。”
“你别以为孤不知道,开春不仅是百姓春耕时节,同也辽东大军去漠北扫荡之机。”
开春一次。
盛夏一次。
入秋一次。
开春时生机勃发,盛夏时万物生长,正是草原上牛羊生长的时机。
入秋到秋后这段时间,是草原上牛羊为了入冬做准备,俗称“贴秋膘”。
从秦汉至今,中原堂口只要实力足够,一般都会趁这三个时节派兵去草原上扫荡一番,从而削弱草原的实力。
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可能不太适应草原,但是我得想办法让你在草原上活不下去。
只要草原上的游牧政权扛不住,就只能面临南下或者西迁的选择。
西迁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南下么……
中原堂口实力不够的时候不会扫荡草原,实力足够的时候也不怕游牧政权南下,甚至还盼着他们能南下,最好能逼着草原骑兵打攻城战。
还是那句话,没有长城,实力不够的时候我怕你南下劫掠,有了长城,实力也够,我还不惦记着出去劫掠你,那这长城不就白修,我这实力不就白积攒了吗?
朱标是打定了主意想跟杨少峰一块儿去辽东迷个路。
胡惟庸却是头疼的想死。
“这不眼看着快过年了吗。”
“殿下和驸马爷,还有李相和臣,也都到了回京述职的时候。”
胡惟庸小心翼翼的劝道:“就算殿下要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是不是也得等过完年的?”
朱标再次斜了胡惟庸一眼。
“孤就在宁阳,你和李相还有姐夫也都在宁阳,又何必千里迢迢的跑回京城去述职?”
朱标曲起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样儿吧,你写一份述职的奏本,孤现场看,现场批复。”
“李相要是想回京城述职的话就回京城,要是不想回的话,就陪着孤和姐夫一块儿去趟辽东。”
“跟着李相一块儿来宁阳的那些官员也是如此。”
李善长恶狠狠的瞪了胡惟庸一眼,随即便毫不犹豫的应道:“臣愿陪同殿下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
摊上这么个不省心的太子,老夫能怎么办?
被秋后算账,也总好过被年前清算。
算老夫倒霉!
狗入的胡惟庸!
胡惟庸被李善长瞪得再次缩了缩脖子,嘿嘿讪笑两声,说道:“那臣也在宁阳县述职,然后陪同殿下和驸马爷一块儿去辽东。”
李善长冷哼一声,随后又将目光投向朱标,低声道:“殿下,等咱们出发辽东之后,是不是让福宁公主和福阳公主先回京城?”
朱标嗯了一声,随后又将目光投向夏煜:“你呢?你怎么说?”
没等夏煜回答,朱标就直接说道:“你给孤记住了,李相和胡布政在宁阳县看到了蒸汽机和各种工坊,一时间还有许多地方没弄明白,所以,年底就不回京城了,继续在宁阳县参观学习。”
“等到了年后,李相又带着百官去辽东,亲眼见识辽东的风土人情,方便朝廷以后制定开发辽东的策略。”
“不要让什么不该传的消息传到京城,懂?”
“还有,年底之前,你暂时留在宁阳县,给孤汇总生祠案的卷宗,到年底的时候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