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儒家陆派魁首:请称我为颜子-《神话副本:开局我为道祖牵青牛》

  名家魁首一番话,直指问题核心。

  在座的诸子都不是草包。

  方才只是身在局中,所以看不真切。

  如今被言语点醒,一个个眼中恍然。

  “此言有理。”

  “我等早已在船上,根本不可能下来了。”

  “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当共存亡。”

  “既然如此,我愿随荀子入秦。”

  一个接一个的百家魁首起身表态。

  荀子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就在他准备继续开口说话时,门外响起一阵声音。

  “荀子为何请了百家诸子,而不请我?”

  所有人循声望去,就见一儒生迈步而来。

  一时间,所有人面色变得奇怪起来。

  一个个又看向荀子。

  荀子眉头一皱道:“你来凑什么热闹?”

  儒生踏步进入厅堂之中,扫视一圈。

  “我乃儒家陆派魁首,如今祖师有难,岂能无我?”

  荀子面色一黑。

  “颜凌,我等此行入秦,面对的是百家诸子。”

  “你,乃至于所谓的陆派,无一人领悟神通。”

  “去了又有何用?”

  “送死么?”

  颜凌眉头一挑,抬手道:“荀子,请不要喊我颜凌。”

  “现在,诸位应该唤我颜子。”

  “至于神通,你是说这个么?”

  话音落下,就见颜凌左手摊开,刹那间有五色神光绽放。

  一时间百家魁首看的目瞪口呆。

  不是哥们?

  陆子曾经都说过,那抡语不过是其妄言。

  你是怎么从其中悟出神通的?

  难道那抡语,当真蕴藏大道真理。

  颜凌面色如常,继续开口道:“此五色之光,乃是我儒家仁义礼智信是也。”

  “荀子,我现在有资格了么?”

  荀子嘴唇张了张,一时间无言以对。

  沉默片刻之后才道:“颜子,你今悟得神通,实乃幸事。”

  “但你为复圣后人,不悟论语神通,却得抡语神通。”

  “百年之后,不知如何面对先祖?”

  颜凌哈哈笑道:“这点就无需荀子为我担忧了。”

  “而且是你们一直排斥抡语。”

  “我颜家可没有。”

  “当年陆子说抡语,我家先祖初始之时的确道心不稳。”

  “但后续与陆子论道三日,得抡语之精华。”

  “先祖一一记下,流传后世。”

  “且留下祖训,说陆子之言虽非儒家正统,但也并不无道理。”

  “大道万千,人人所见皆不同。”

  “求道之人,当纳百家思想汇自身,而非独尊己道,排斥外法。”

  “我自幼读论语,只觉无趣。”

  “后读抡语,却豁然开朗。”

  “悟道二十载,今日终于有成。”

  “足以可见,我陆派抡语也是堂皇正道。”

  颜凌说着,将五色神光收拢,复归掌心消失不见。

  “现在,我只问一句,我可能入秦否?”

  荀子面色纠结,不知如何回答。

  他乃是儒家魁首,一直奉行论语为儒家正统。

  对于这陆派,一直都是看不上的。

  一直觉得这就是歪理邪说。

  但此时此刻,颜凌从其中悟得神通,让他的认知开始摇晃。

  眼见荀子有些恍惚,尹文子开口道:“荀子,我觉得颜子可去。”

  “此次我等要面对的乃是百家诸子,他们人数不少。”

  “若是颜子并无神通,那自然是不能去的,否则便是白白送了性命。”

  “但如今他已领悟神通,跟着咱们一同入秦,也能多一份力量。”

  荀子眼眸注视颜凌,颜凌也不客气。

  老登还敢瞪我?

  那我也瞪你。

  “罢了,你想去,那便去吧。”

  “只盼你此去平安。”

  “抡语陆派,数百年时光,就出了你这一位领悟神通的。”

  “他们还指望着你带他们崛起呢。”

  “你若死了,他们便没希望了。”

  荀子轻声叹息道。

  颜凌面上露出喜色,拱手道:“多谢荀子。”

  嘻嘻,能去见祖师了。

  若是祖师看到自己从他的抡语中领悟神通,想来会很高兴的吧。

  众人商议完毕,各自归去收拾行李,说走就走。

  眨眼之间,数月过去,又是新的一年。

  嬴政登基第十一年。

  赵国出兵,攻打燕国。

  秦国即刻派王翦出征,以救燕之名义,趁机攻取赵国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地。

  等陆歌知道这个消息时,差点笑出声。

  “这群人可真有意思。”

  “一边联合起来,请百家诸子入秦行刺。”

  “一边又在自己内斗。”

  陆歌一边悠哉钓鱼,一边笑道。

  旁边的吕不韦道:“也许是他们觉得,此次百家诸子入秦,行刺成功已然板上钉钉。”

  “一旦大王身死,秦国必然陷入短暂混乱。”

  “他们现在自然要多多壮大自身,如此才能在大王身死之后,六国合攻秦国之时能多抢一块骨头。”

  陆歌点点头道:“属于是半场开香槟了。”

  大功还未告成,内部就开始明争暗斗。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例子。

  倒是吕不韦懵逼的眨了眨眼睛。

  “香槟?”

  “这是何物?”

  陆歌懒得解释,随口道:“你就当是酒就行了。”

  吕不韦恍然。

  “祖师是说,他们尚未功成,便开始办庆功宴的意思?”

  陆歌点点头道:“嗯,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两人闲聊之时,忽有人前来送上拜帖。

  吕不韦接过,展开观看。

  下一刻,眼中满是喜色。

  “祖师。”

  “稷下学宫的人来了。”

  稷下学宫倾巢而出,要来助秦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

  毕竟学宫在齐国,他们离去之时,齐国就曾百般阻拦,但根本拦不住。

  “如今他们就在门外。”

  “我这就去迎接。”

  吕不韦也不钓鱼了,匆匆起身。

  不多时,杂乱的脚步声传过来。

  陆歌转头看去,就见吕不韦领着一大票人过来。

  为首的正是荀子,还有道家四老。

  “荀子,许久不见,可还安好?”

  陆歌起身拱手笑道。

  荀子还礼道:“一切尚好。”

  “如今六国请百家诸子入秦,陆子还能在此安然垂钓,看来是无惧他们了。”

  陆歌哈哈一笑道:“六国者,不过冢中枯骨。”

  “至于他们请的百家诸子,也都是将死之人。”

  “我有何惧之?”

  吕不韦朗声笑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不如移步内堂?”

  荀子点点头,一伸手道:“陆子先请。”

  陆歌客气道:“荀子先请。”

  两人谦让一番,并肩而行。

  身后百家魁首相随。

  入了厅堂,各自落座。

  “弟子见过祖师。”

  还不等尹文子他们拜见,颜凌先出来了,朝着陆歌拱手行礼。

  陆歌一愣,低声问旁边的荀子。

  “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