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这三日,大部分的比赛项目都已经结束,只剩明日的赛马、长跑以及后日的蹴鞠。”
第三日晚,吃过晚饭之后,熊奇便拿着写满各个比赛项目名次的书册,来到宗庙,将今日的比赛结果报告给熊洪。
熊洪报名参加的角抵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冠军,不管是谁,见到高出他们一个头以上的族长,内心的压力便增大了一分,原本的实力也就没办法完全发挥出来,故而让熊洪轻松地赢得了角抵的第一名。
更何况,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能让族长丢人啊。
另外一个射箭和掷矛,成绩就不怎么样了,射箭不幸地跟熊巫分到了一组,直接在初赛就被淘汰了,让熊洪大呼不公平,就像是有内幕一样。不过想到自己就是最大的内幕,便也就一笑了之。
熊巫的射击天赋太恐怖了,跟他比,失败就失败吧,没什么大不了。
在掷矛上,熊洪倒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要不是有熊大参加,拿个第一也是非常轻松的。
不过这些奖项对自己倒是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正自己已经是族长了,头上再多一两个头衔也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将这些比赛的获奖机会,让给其他人。
“嗯,这几日,族人对运动会的反响如何?”
冬季就要多喝点热水,熊洪从一旁刚刚烧开的火炉上取下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又给旁边的熊巫和熊奇等人倒了一杯:
“要是效果好的话,明年就可以考虑在夏秋季节再次组织一场运动会,除了熊部落,也可以邀请其他部落来参与。”
“族长,族人们都非常喜欢,每个比赛项目,几乎都围满了族人,有时候都没有下脚的地方。”
一提到这次运动会的场景,熊奇就兴奋了起来,“除了我们自己的族人,那些从其他部落过来的学生,还有才加入部落没多久的族人,都很喜欢。”
“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对的,这种运动会,以后可以每年举行一次。”
这也是熊洪对熊部落文化的推广手段,虽然周围的白河、鹿山、貊林诸部,都已经将熊部落的生活方式学了很多过去,但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让这些部落融入熊部落,从跟他们刚接触开始,熊洪便想着将部落的文化给传播出去。
先不说熊部落现在的文化(对世界的看法、价值观等思考)已经影响了这些部落,光是传播过去的生活方式,就已经缓慢地在改变这些部落了,甚至对一些去过其他部落的族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跟在熊部落相比,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些部落学习熊部落的文字和语言,吃部落流传过去的陶锅煮菜、粟米肉干,穿部落“出口”的麻布衣服,乘坐部落“援助”的牛车、驴车,从生活方式上,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跟熊部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正因为如此,熊部落很多的东西,都能顺利地在这些部落推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熊部落的“影子”。
而有些部落,为了更好地学习熊部落,还跟熊部落学习,主动地开设夜间课堂,用熊部落的竹简和书册,甚至某些部落的祭祀流程,都开始参考或者直接沿用熊部落的祭祀仪式。
另外,这些部落还有不少生产内容,也已经跟熊部落无异。
种植、养殖,发展自己的产业或者给熊部落做代加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这些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带来的好处也是很直接——从学习熊部落开始,这些部落虽然在物资上还是不太够,但至少不用饿肚子,也不用在冬季的寒风中无力地发抖。
“不错,这些部落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比赛。”
熊巫赞同地说道,他在东边诸部也算待了一段时间,对他们的了解甚至比熊洪还要深刻,自然清楚这些部落想要什么,“只要我们在那边成功办过一次,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熊巫的说法有些道理,这些部落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娱乐的内容,如果成功在那边办了一场运动会,那自然会吸引很多部落的关注,也能够顺利地把部落的文化给传播出去。
这一点,熊洪是非常清楚的。
“是啊,到时候搞个部落之间的竞赛,大家可以在竞赛的时候,相互了解,也能让这些对我们不太熟悉的部落更加熟悉我们。”
运动会作为文化输出的一项内容,当然不可能只靠这一项去影响其他的部落,事实上,熊洪从同意朝阳营地的建设开始,就已经开始布局对这些部落的“利用和融合”。
吸取了部落这几年的教训,熊洪不打算上来就让这些部落直接加入进来,而是需要通过各种改造和建设之后,逐步地纳入到熊部落的体系中来。
比如骨部落、灰部落等部落,虽然老早就想要加入熊部落,但是,熊洪却没有轻易地答应,而是让他们先用熊部落的体系或者文化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
不然贸然让众多习俗不同、语言不通、生活方式各异的族人加入进来,很容易发生部落内部的冲突,换句话说,就是力量不能凝聚到一块,部落看似很强大,但像是一盘散沙。
他要的,是一个能够团结一致,内部没有激烈矛盾,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发展的部落,而不是一个看似属于一个整体,但实际上矛盾重重的“部落联盟”。
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而在开拓进取之前,就先要将部落的力量给集中起来。
熊部落实力的壮大,自然让熊洪有了别的想法。
如果他不知道部落周围有什么也就算了,但熊洪很清楚,虽然这个时代的地形地貌跟后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地理位置上应该没有太多变化。
比如黄河肯定还是黄河,草原应该还是草原。
在知道东北方有肥沃的黑土地、南方有广袤平坦的平原、西北方向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他要是能够当做无事发生,那他就不是熊洪了,不就白白辜负了这么好的穿越机会?
再者,为了后世的发展,必然要去探索更远的地方。如果再往东北方向走,跨过窄窄的海峡,可就是让人心心念念的大陆了;如果一直往那边走,还能发现众多的海岛,其中最大的一块,上面可是有着无数的煤铁矿石。
熊部落现在所在的地方,虽然目前足够部落发展的,但潜力还是有限的,要想走出山林,去创造更先进的文明,就不能一直待在这个角落里,总要去更远的地方。
当然,就算以熊部落目前的能力,到达不了这么远,但光是周围这么多的好地方,让族人知晓并培养出探索的习惯,也要比窝在群山之间要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对于重视农耕的熊部落来说,更是如此。
而探索这些未知区域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把整个部落给整合起来,让整个部落的力量,凝聚到一块,才能去谈后面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系列行动。
“既然如此,光是靠这个运动会也还是有些欠缺,我看,部落有不少适龄的男女,可以准备在明年,组织一场更大规模的部落‘相亲’了。”
熊巫思考了一会,“到时候可以带着族人沿着东边的路线出发,或者乘船,去东边的诸部,只要找到配偶,就可以让他们去朝阳营地生活。正好那边也缺不少的劳动力。”
“可以,那就按照这个想法,先拟个大概的计划出来,等过两天运动会结束,在部落集议上提出来吧。”
树根的事件让他们有了新的思考,部落现在是有不少适龄的男女族人的,甚至新加入部落的人中,还有不少丧偶的,这就需要部落有一定的保障,去让这些族人进行“相亲”,最终结为配偶。
族人们现在要的很是简单,在部落吃喝不愁的情况下,这些人结为配偶,所要的,就是一间能够让自己和配偶安心的房屋。
这也是熊洪一直在推行的“政策”,就是给结为配偶的族人,提供一个住处,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居住。
而有了这些部落的规定作为保障,这两年,部落的结婚数量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人数,也越来越高。
这对熊部落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毕竟现在的熊部落,实际拥有的人手太少了,而很多工坊,都在要求扩张,当务之急,就是让这些年轻人,能够在部落稳定下来。
“怎么样了?底部改进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上午的比赛,下午灰舌和狄叶对几个跑步类的比赛没什么兴趣,便约定来到车棚,对爬犁进行改进。
现在的爬犁,底部就是两根弯曲的木板,虽然在积雪的道路上行走非常方便,但通过这个冬天,这些村长运送物资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爬犁非常容易受损。
“我看了一下要维修的爬犁,数量大概有60套左右,占了所有爬犁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工作量很大,”狄叶摇了摇头,刚刚才从木工坊回来,待维修的爬犁,基本上堆满了一个车棚的空间。
“这些需要维修的爬犁,基本上都是坏在底部的弯板上面,这个地方很是普遍,你看,这个爬犁就很清楚,底部的弯板要么断裂,要么就得换成新的,我看了一下需要修补的爬犁,情况大概都差不多。”
第三日晚,吃过晚饭之后,熊奇便拿着写满各个比赛项目名次的书册,来到宗庙,将今日的比赛结果报告给熊洪。
熊洪报名参加的角抵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冠军,不管是谁,见到高出他们一个头以上的族长,内心的压力便增大了一分,原本的实力也就没办法完全发挥出来,故而让熊洪轻松地赢得了角抵的第一名。
更何况,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能让族长丢人啊。
另外一个射箭和掷矛,成绩就不怎么样了,射箭不幸地跟熊巫分到了一组,直接在初赛就被淘汰了,让熊洪大呼不公平,就像是有内幕一样。不过想到自己就是最大的内幕,便也就一笑了之。
熊巫的射击天赋太恐怖了,跟他比,失败就失败吧,没什么大不了。
在掷矛上,熊洪倒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要不是有熊大参加,拿个第一也是非常轻松的。
不过这些奖项对自己倒是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反正自己已经是族长了,头上再多一两个头衔也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将这些比赛的获奖机会,让给其他人。
“嗯,这几日,族人对运动会的反响如何?”
冬季就要多喝点热水,熊洪从一旁刚刚烧开的火炉上取下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又给旁边的熊巫和熊奇等人倒了一杯:
“要是效果好的话,明年就可以考虑在夏秋季节再次组织一场运动会,除了熊部落,也可以邀请其他部落来参与。”
“族长,族人们都非常喜欢,每个比赛项目,几乎都围满了族人,有时候都没有下脚的地方。”
一提到这次运动会的场景,熊奇就兴奋了起来,“除了我们自己的族人,那些从其他部落过来的学生,还有才加入部落没多久的族人,都很喜欢。”
“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对的,这种运动会,以后可以每年举行一次。”
这也是熊洪对熊部落文化的推广手段,虽然周围的白河、鹿山、貊林诸部,都已经将熊部落的生活方式学了很多过去,但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让这些部落融入熊部落,从跟他们刚接触开始,熊洪便想着将部落的文化给传播出去。
先不说熊部落现在的文化(对世界的看法、价值观等思考)已经影响了这些部落,光是传播过去的生活方式,就已经缓慢地在改变这些部落了,甚至对一些去过其他部落的族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跟在熊部落相比,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些部落学习熊部落的文字和语言,吃部落流传过去的陶锅煮菜、粟米肉干,穿部落“出口”的麻布衣服,乘坐部落“援助”的牛车、驴车,从生活方式上,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跟熊部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正因为如此,熊部落很多的东西,都能顺利地在这些部落推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熊部落的“影子”。
而有些部落,为了更好地学习熊部落,还跟熊部落学习,主动地开设夜间课堂,用熊部落的竹简和书册,甚至某些部落的祭祀流程,都开始参考或者直接沿用熊部落的祭祀仪式。
另外,这些部落还有不少生产内容,也已经跟熊部落无异。
种植、养殖,发展自己的产业或者给熊部落做代加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这些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带来的好处也是很直接——从学习熊部落开始,这些部落虽然在物资上还是不太够,但至少不用饿肚子,也不用在冬季的寒风中无力地发抖。
“不错,这些部落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比赛。”
熊巫赞同地说道,他在东边诸部也算待了一段时间,对他们的了解甚至比熊洪还要深刻,自然清楚这些部落想要什么,“只要我们在那边成功办过一次,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熊巫的说法有些道理,这些部落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娱乐的内容,如果成功在那边办了一场运动会,那自然会吸引很多部落的关注,也能够顺利地把部落的文化给传播出去。
这一点,熊洪是非常清楚的。
“是啊,到时候搞个部落之间的竞赛,大家可以在竞赛的时候,相互了解,也能让这些对我们不太熟悉的部落更加熟悉我们。”
运动会作为文化输出的一项内容,当然不可能只靠这一项去影响其他的部落,事实上,熊洪从同意朝阳营地的建设开始,就已经开始布局对这些部落的“利用和融合”。
吸取了部落这几年的教训,熊洪不打算上来就让这些部落直接加入进来,而是需要通过各种改造和建设之后,逐步地纳入到熊部落的体系中来。
比如骨部落、灰部落等部落,虽然老早就想要加入熊部落,但是,熊洪却没有轻易地答应,而是让他们先用熊部落的体系或者文化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
不然贸然让众多习俗不同、语言不通、生活方式各异的族人加入进来,很容易发生部落内部的冲突,换句话说,就是力量不能凝聚到一块,部落看似很强大,但像是一盘散沙。
他要的,是一个能够团结一致,内部没有激烈矛盾,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发展的部落,而不是一个看似属于一个整体,但实际上矛盾重重的“部落联盟”。
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而在开拓进取之前,就先要将部落的力量给集中起来。
熊部落实力的壮大,自然让熊洪有了别的想法。
如果他不知道部落周围有什么也就算了,但熊洪很清楚,虽然这个时代的地形地貌跟后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地理位置上应该没有太多变化。
比如黄河肯定还是黄河,草原应该还是草原。
在知道东北方有肥沃的黑土地、南方有广袤平坦的平原、西北方向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他要是能够当做无事发生,那他就不是熊洪了,不就白白辜负了这么好的穿越机会?
再者,为了后世的发展,必然要去探索更远的地方。如果再往东北方向走,跨过窄窄的海峡,可就是让人心心念念的大陆了;如果一直往那边走,还能发现众多的海岛,其中最大的一块,上面可是有着无数的煤铁矿石。
熊部落现在所在的地方,虽然目前足够部落发展的,但潜力还是有限的,要想走出山林,去创造更先进的文明,就不能一直待在这个角落里,总要去更远的地方。
当然,就算以熊部落目前的能力,到达不了这么远,但光是周围这么多的好地方,让族人知晓并培养出探索的习惯,也要比窝在群山之间要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对于重视农耕的熊部落来说,更是如此。
而探索这些未知区域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把整个部落给整合起来,让整个部落的力量,凝聚到一块,才能去谈后面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系列行动。
“既然如此,光是靠这个运动会也还是有些欠缺,我看,部落有不少适龄的男女,可以准备在明年,组织一场更大规模的部落‘相亲’了。”
熊巫思考了一会,“到时候可以带着族人沿着东边的路线出发,或者乘船,去东边的诸部,只要找到配偶,就可以让他们去朝阳营地生活。正好那边也缺不少的劳动力。”
“可以,那就按照这个想法,先拟个大概的计划出来,等过两天运动会结束,在部落集议上提出来吧。”
树根的事件让他们有了新的思考,部落现在是有不少适龄的男女族人的,甚至新加入部落的人中,还有不少丧偶的,这就需要部落有一定的保障,去让这些族人进行“相亲”,最终结为配偶。
族人们现在要的很是简单,在部落吃喝不愁的情况下,这些人结为配偶,所要的,就是一间能够让自己和配偶安心的房屋。
这也是熊洪一直在推行的“政策”,就是给结为配偶的族人,提供一个住处,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居住。
而有了这些部落的规定作为保障,这两年,部落的结婚数量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人数,也越来越高。
这对熊部落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毕竟现在的熊部落,实际拥有的人手太少了,而很多工坊,都在要求扩张,当务之急,就是让这些年轻人,能够在部落稳定下来。
“怎么样了?底部改进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上午的比赛,下午灰舌和狄叶对几个跑步类的比赛没什么兴趣,便约定来到车棚,对爬犁进行改进。
现在的爬犁,底部就是两根弯曲的木板,虽然在积雪的道路上行走非常方便,但通过这个冬天,这些村长运送物资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爬犁非常容易受损。
“我看了一下要维修的爬犁,数量大概有60套左右,占了所有爬犁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工作量很大,”狄叶摇了摇头,刚刚才从木工坊回来,待维修的爬犁,基本上堆满了一个车棚的空间。
“这些需要维修的爬犁,基本上都是坏在底部的弯板上面,这个地方很是普遍,你看,这个爬犁就很清楚,底部的弯板要么断裂,要么就得换成新的,我看了一下需要修补的爬犁,情况大概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