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王也摇头,轻抚甄宓秀发,眼中慈爱。-《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

  王也摇头,轻抚甄宓秀发,眼中慈爱。甄宓在王也的轻抚下,轻声细语:“喜宴上他会来,但我无法相见。大将军会刁难他,我却无能为力。”倾诉中,甄宓在王也怀中沉沉睡去。

  王也无杂念,轻抚甄宓发丝,内心宁静。见甄宓睡熟,他轻轻将其抱起,放置床榻,盖好被子,凝视其天使般的脸庞,轻叹一声。转身欲离,瞥见桌上白纸上的飞鸟图,略一思索,提笔题诗。

  王也刚离,甄宓猛然惊醒,惊恐地望着紧闭的房门。坐起身,手捂胸口,心跳加速,一脸恐惧。

  十三姨因聋哑未嫁,常受家族歧视。甄宓幼时曾见过她,也曾关照。

  婚期在即,甄宓欲寻人倾诉,念及十三姨。

  初见时,甄宓未觉异样,只觉十三姨行为略显古怪,或许因久别而拘谨。及至被抱起,方觉事有蹊跷。

  十三姨身为女流,且无武艺,如何能轻易抱起自己?

  更奇的是,其喉间似有结。

  甄宓心中疑虑渐生。

  恐被发现,只得假寐,暗自筹谋逃脱之法。

  出乎意料,对方并无冒犯之举,反而在其画上题诗。

  甄宓起身至案旁,观画上一诗。

  字迹豪迈,不似女子手笔。

  读诗间,甄宓沉醉不已。

  轻吟:“人生若只如初见……”仅开篇已触动心弦。

  再读至“等闲变却故人心”,甄宓愈发沉迷,思绪难平。

  心中疑惑更甚,此人究竟何方神圣,假扮十三姨,竟有如此才情?

  甄宓心潮澎湃,忽忆起一人。

  难道是他?

  不,绝不可能是他。

  若真是他,过往言语……甄宓心烦意乱。

  不行,必须查明真相!

  甄宓定了定神,披上外衣,执灯步出屋外。

  望向貂蝉住处,心想,若真是他,定会前往。

  此时,王也悄然离开甄宓房间,继续探寻,终在花园一角望见那羸弱身影。望着那背影,王也心生同情。

  她正端水前行。

  王也正要呼唤,忽见两名持剑女子自暗处跃出。

  “何人?”

  一女子厉声问道。

  王也一愣。

  袁绍竟在内宅设暗卫,且为女子!

  如何是好?

  自己此刻男装打扮。

  若称十三姨,又不能言,何以自证?

  王也犹豫不决。

  不如随口说个名字算了。

  这二人既是袁绍的人,对甄家应不甚了解。

  王也正要开口,身后传来熟悉之声。

  “十三姨,何来此?”

  王也心惊。

  “甄宓,她应该睡了吧?”王也疑惑地望向甄宓。

  甄宓脸颊泛红,眼神闪烁,犹如犯错的孩子。夜晚的掩护,让她不至于太过羞愧。她已确定,眼前的假冒十三姨正是王也。

  鼓起勇气,甄宓走近王也,牵起他的手,对两位女侍卫道:“两位姐姐,这是十三姨,我带她来看望貂蝉。”

  瘦高的女侍卫行礼道:“原来是甄姑娘,请进!”

  甄宓点头,带着王也进入小花园。王也感受到她手的微颤。入园后,甄宓松开手,显然已识破他。

  王也改用真声:“多谢姑娘,感激不尽。”

  甄宓心中一震,确认了王也的身份。两人沉默。

  王也不知如何开口,认为甄宓的情感只是少女的好奇。

  甄宓打破沉默:“貂蝉姐姐很想你,快进去吧。我在这里等你,稍后送你离开。”

  “谢谢。”王也深情地看了甄宓一眼,转身离去。

  触碰门扉时,王也心中紧张。

  门开了,貂蝉和小小望向门口。

  见到王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貂蝉和小小却疑惑地看着门口的高个女子。

  貂蝉问:“深夜来访,有何事?”

  王也关好门,深情地望着她们:“夫人,好久不见,你瘦了。”

  两女惊讶,怎会有女子发出男声?夜晚变得诡异。

  貂蝉最先认出声音:“夫君!”她掩嘴,生怕叫出声。

  王也点头,张开双臂。貂蝉扑进他怀里,泪光闪烁。

  小小惊讶得合不拢嘴,内心激动,却明白王也的怀抱属于貂蝉。她拭泪道:“主人,你终于来了!”

  “傻丫头!”王也轻抚貂蝉秀发,对小小说:“你们都是我至亲,我怎会离开!”

  三人重逢,有说不尽的话。

  甄宓站在月季花旁,凝视貂蝉屋内的灯火,心中暗自忧伤。

  若早与王也相遇,那该多妙。

  可惜,过往云烟,已不可追。

  错过,终成永恒遗憾。

  夜深人静时,王也归家。

  赵云未寝,见其归,心始安。

  王也卸装卧床,心绪难宁。

  离别之时,已与郭嘉等筹谋脱身之策。

  然世事无常,计划总被变故扰,王也内心忐忑,忧事难成。

  翌日,王也访蔡邕,偶遇蔡琰。

  蔡琰见王也,心潮澎湃,却隐而不露。

  王也从其眼神中读出重逢之乐与困境之忧。

  蔡邕提醒王也,袁绍于庄园密布暗哨,行事需沉稳,勿急勿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也感念蔡邕关怀,心存感激。

  告别蔡家父女,王也又探视五百将士。

  时光飞逝,五日即过。

  一日,甄家庄园外,马蹄声隆,号角震天。

  王也、蔡邕及甄家人皆出门迎袁绍。

  远处彩旗招展,大军缓缓而至。

  袁绍人马威风凛凛,尽显三国豪杰本色。

  此次,袁绍率一万精兵,分两部:

  一部外围警戒,一部三千护袁绍。

  加之袁绍先遣兵马,共一万五千人。

  袁绍借娶亲之名,袁熙亦随军同行。

  不久,袁绍大军至庄园。

  “你便是王也王长山?”

  袁绍以鞭指王也,笑询。

  王也抱拳答:“正是在下。”

  “好!”

  袁绍捋须环视众人及袁熙,笑赞:“果然名不虚传,生子当如王长山!”

  王也心中暗思,面上却恭敬行礼:“大将军谬赞了。”

  袁绍下马,交鞭于将,踱至王也身旁,轻拍其肩:“王也,闻你在并州屡建奇功,今麾下兵马几何?”

  王也淡然答:“小胜几场,现有精兵五六万。”

  袁绍闻言微愣,他早已探知王也兵马实数,不料王也竟直言不讳,未添丝毫水分。

  常理之下,王也此行危机四伏,理应夸大其词以壮声势。然王也实话实说,袁绍一时难辨其是自信过甚,还是憨直过头。

  “五六万精兵?王长山所言是否夸大?”一英俊青年质疑道,其貌俊朗,鹰鼻高挺。

  王也抱拳回礼,询问道:“敢问足下尊姓大名?”

  对方回礼,傲慢回答:“我是袁熙袁显奕。”

  王也恍然大悟,抱拳道贺:“原来是袁新郎,恭喜恭喜!”

  袁熙高傲点头回应,轻声言谢。

  袁绍见儿子如此,心中暗自叹息。他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皆是才俊,但与王也相比,便显得逊色。

  王也显得沉稳老练,远超袁熙。袁绍心中再次叹息:“太过急躁了!”

  接着,袁绍引领众人进入庄园,众人簇拥,奉承之声连连。袁绍对此泰然处之,毕竟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官场手段早已见惯。

  王也无意卷入其中,只愿保持低调。然而,袁熙时刻注视着他。

  王也感受到袁熙冰冷的目光,心中暗想:我并未得罪你,也未涉及你家事,你这是为何?

  袁绍的欢迎宴会上,甄逸宣布了袁熙与甄宓的婚事安排,定于七日后。袁绍无异议,全权委托甄逸处理。此行实则为了王也。

  宴会结束后,袁绍召王也至书房:“王也,我很欣赏你。”

  袁绍凝视着王也,神色严肃。

  “大将军过奖了。”

  “不,”袁绍摆手,“以我今日之地位,无需客套。你确实出众。”

  他眯起眼睛,缓缓说道:“我深知并州局势复杂,在那里站稳脚跟,绝非易事。”

  说着,他指向王也:“但你,王也,王长山,做到了!智破黑山贼,解救禹王城,开荒屯军,安抚百姓。即便是我,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王也心中暗想,难道召我来此,只是为了夸赞?

  袁绍语气一转:“王也,我不愿强迫你。但我非常欣赏你的才能,希望你能投奔我,共谋大业,封侯拜相,惠及子孙。”

  王也摸了摸鼻子,回答:“袁大将军,若要我投靠,必须先展现诚意。如今我家眷在你手中,我如何相信你?”

  袁绍略作思考:“王也,我可放你家眷回并州,那你又如何表示诚意?”

  王也思考片刻后说:“我愿留下,并写一封书信,让家人带回并州,命下属将禹王城献给大将军。”

  “当真?”袁绍脱口而出,随即干咳掩饰失态,正色道,“莫要欺骗老夫!”

  王也拱手施礼:“不敢对大将军有所隐瞒,若他们未投降,我愿任大将军处置。”

  “好!”袁绍拍腿大笑,“谅你也不敢。”

  王也当面书写信件,呈交袁绍。

  袁绍接过,捋着胡须仔细阅读,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好!”他收起信件,微笑着说,“让她们准备,明日就出发。”

  王也微微一愣。

  他还琢磨着如何劝袁绍让貂蝉等人早日动身,没想到袁绍比他更心急。

  袁绍心急可以理解,禹王城是河东郡的治所,夺得此地便意味着掌控河东,进而可以控制并州南部的大片区域。

  此外,他担心王也离开太久,军心不稳。

  喜欢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