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王也,你也有今天!”高玕冷笑,持剑欲下杀手。-《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

  “王也,你也有今天!”高玕冷笑,持剑欲下杀手。

  “小心!”矮个黑衣人急呼,却已不及。

  王也绝地反击,转身一剑,直击高玕要害。

  “啊!”高玕惨叫倒地,痛楚难当。

  众人震惊。

  矮黑衣人见王也内衣棉甲,恍悟其未死之谜。

  王也手中短剑突现,令人困惑。

  黑衣人攻势不减,王也连连退避。

  本欲佯死偷袭,未料高玕自投罗网。

  黑衣人虚晃一枪,拎起高玕掷于马背,跃马而逃,高呼“撤退”,瞬间消失于视线。

  王也无力阻拦,黑衣人敏捷无比。

  其余黑衣人闻令如蒙大赦,纷纷上马,瞬间逃散。

  王也未追,目的已达,无需更多牺牲。

  高玕重伤,并州刺史之梦,化为泡影。

  雨势减弱,王拂去脸庞泥泞,长叹一声,心中重负稍减。

  旅程坎坷,终克难关。

  随后,王携手张辽、郭淮,共谋伤员救治之策。

  此战惨烈,我方损失逾七十勇士,敌亦遗尸四十余。

  张辽揭秘,黑衣人实为世家豢养的死士,勇猛异常,寻常士兵难以抗衡。

  王深知,若无张辽、郭淮二将辅佐,今日恐难逃一劫。

  此番经历,对王触动极深。

  他暗下决心,他日必建一支精锐之师,犹如特种部队。

  众人于村中稍事休整,雨歇后继续旅程。

  北行愈深,人烟渐多,然王心却日益沉重。

  途中,所见匈奴、胡人及其他异族众多,甚有村落全为非汉民。

  民族繁杂,张辽这位并州人士亦难辨全貌。

  行进中,张辽、郭淮向王剖析并州局势。

  并州时局动荡,南匈奴、乌桓、黑山军及豪强私兵肆虐,局势纷乱。

  并州九郡,汉人仅实控太原郡南部、西河郡与上党郡,其余多为匈奴、乌桓所占,此为日后五胡乱华之隐患。

  更为棘手的是,异族人口超越汉人,且性情剽悍,争斗不断。

  并州汉人饱受苦难,这也是袁绍、公孙瓒轻视此地之因。

  如此贫瘠混乱之地,谁愿接手?

  正因如此,王允轻易将并州刺史之位授予王。

  念及此,王头痛欲裂。

  失地收复、部落整合、自身壮大、确保袁绍统一北方后的自保之力,诸多难题萦绕心头。

  不知不觉间,王已至并州治所太原郡晋阳城。

  晋阳城破败,城墙残破,显然年久失修。

  城内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城门处车马络绎不绝,人流如织。

  汉人与各族混杂,牛羊成群,骆驼亦随处可见。

  少数民族众多,胡汉共居,贸易往来频繁。

  此景触动了王的商业嗅觉,他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此时,王麾下骑兵已不足二百,且伤员众多。

  他们的到来,立刻引起了守城士兵的警觉。

  很快,一名军侯带领二百多骑兵从城门飞奔而出,挡住了王也一行的去路。

  这名军侯脸形瘦长,目光如炬,紧盯着王也等人,大声喝问:“你们是什么人?”

  张辽骑马向前,拱手答道:“新任并州刺史王也王长山前来上任,请速去向郡守报告。”

  “有何凭证?”军侯追问。

  他仔细打量着王也,见其衣着破旧,满脸疲惫,明显心存疑惑。

  张辽怒斥军侯:“大胆!你们怎敢无礼!”

  郭淮同样面露怒容,觉得军侯无权检查刺史的文书印信,实在无礼。

  王也却毫不在意,微笑着从戒指中取出牛皮袋,展示文书印信。

  军侯看过后大惊,立刻下马,单膝跪地,惶恐地说:“在下令狐剑,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原谅!”

  见令狐剑如此害怕,张辽与郭淮相视而笑,颇为自豪。

  王也宽大为怀,简单安抚后,便随令狐剑进城。

  到了城里,王也首先前往郡守府,想拜见郡守王宁。

  没想到,郡丞说郡守昨晚醉酒未醒,事务要等到明天才能处理。

  王也听后,心中无奈。

  这郡守勤政的名声,似乎并不相符。

  王也只好在郡丞、长史及众官的陪同下,去往刺史府。

  刺史府自丁原被杀后便一直空闲,显得荒凉破败,满是灰尘和蛛网。

  郡丞、长史非常热情,安排仆人打扫,并暂时将王也等人安置在客栈,等府邸修整完毕再迎接,同时准备接风宴。

  王也等人在客栈安顿后,都因旅途辛苦而沉睡。

  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郡丞派人叫醒。

  王也换上新衣,再次前往郡守府。

  郡守王宁眯着眼睛审视王也,王也则以微笑回应。

  看着王宁那大脸盘、酒糟鼻和朦胧的眼神,王也心中暗想,这王宁莫非是个酒鬼?

  “贤侄,咱俩同宗,我不妨直说,这并州刺史之位,可不好坐。”王宁喝了口茶,面露愁容。

  “侄儿明白,来之前已略知一二。”王也神色严肃,感激地说,“多谢太守提醒。”

  见王也从容不迫,王宁心中暗叹:年轻人血气方刚,非得碰壁,才知道无法挽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唉,岁月不饶人啊。”王宁轻叹,“你放心去做,我定会全力支持。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王家的心愿,你可懂?”

  王也一愣。

  王家为太原郡之首,家主乃司徒王允。王家能在并州这种艰难之地屹立,可见其根基之深。

  王也心中疑惑,王家为何突然对自己如此关照?只因自己担任刺史一职?

  王宁似知其所想,道:“贤侄赶路匆忙,或许未知噩耗。长安已被董贼余党李傕、郭汜攻破,王司徒一家皆未能幸免。”

  “什么?”王也故作惊愕。

  实际上,王也对王允并无怜悯,此老刚愎自用,有此下场,亦是自食其果。

  王宁见王也面露哀容,劝道:“贤侄不必太过悲伤。王家子侄中,你最出众,族中长辈商议后,决定全力支持你。”

  “安顿好后,便去拜见他们吧。”

  王也闻言,心中一亮。

  原来如此,王允一死,王家在寻新的领头人!王允之死对王家是重创,对王也却是利好。有王家支持,王也安心不少。

  离开郡守府,王也回客栈。

  当日,刺史府焕然一新,王也便迁居于此。

  刚入门,王也便愣住了。

  昔日破败的刺史府,如今生机盎然。蜘蛛网无踪,垃圾荒草尽除,树木花草修剪整齐,还多了不少盆栽。

  步入大堂,眼前一亮,皆是昂贵新家具,其余房间想必亦如此。

  张辽惊叹:“这得花多少银两!”

  郭淮轻抚雕花桌椅:“若皆是这等品质,至少二三百万钱。”

  张辽好奇,究竟是何人如此大方。

  王也得知,所有安排皆出自王家之手。

  王也感叹,王家行事果然迅速且周全。

  王家不仅打理宅邸、赠家具,还派来仆从婢女十余人。

  王也心领神会,尽数接纳。

  入驻刺史府数日,郭嘉、徐庶等人至晋阳。

  途中虽遇波折,但终化险为夷。

  然而,他们带来一个坏消息。

  郭嘉神色凝重:“使君,黑山军正向晋阳进发,需尽早筹谋!”

  王也皱眉询问:“敌军数量多少?”

  徐晃回答:“大约有五六万人!”

  王也惊讶:“这么多?”

  心中暗自思量,难道飞将军张燕亲自领兵?

  “他们为何突然到此?”

  王也满心疑惑。

  郭嘉分析道:“袁绍与张燕在太行山东麓交战已多日,双方损失严重,张燕可能是为了抢夺粮草而来!”

  听后,王也立即赶往郡守府找王宁。

  王宁同样震惊,立刻召集都尉杨受共议对策。

  晋阳现有步兵五千,精锐骑兵四百,加上王也的人马,骑兵可达六百,步兵近六千。

  六千六百对阵五六万,兵力差距极大。

  但守城方占地理优势,攻城方往往损失巨大。

  三人商讨无果,决定只能死守城池。

  王也返回刺史府,向郭嘉、徐庶汇报情况。

  郭嘉笑问:“使君现有多少资金?”

  王也如实回答:“两千多万钱!”

  郭嘉、徐庶闻言大惊。

  没想到王也年纪轻轻,竟积攒了如此巨额财富。

  郭嘉兴奋地说:“使君,既然有钱,正是招募兵马增强实力之时。”

  徐庶也表示赞同。

  王也思考片刻,召集张辽、徐晃、郭淮等人商议。

  经评估,王也财力有限,至多扩军至三千。

  但王也并不满足,表示能扩至五千。

  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撑——王家。

  王家若要支持,定会付出。

  想到王家,王也忽然记起甄尧,已许久未见。

  次日,王也随王宁前往祁县王家。

  王家实力雄厚,家仆兵丁近万,果然名不虚传。

  经王家长辈商议,王家决定赠予王也两千万钱及战马二百匹,总计价值超四千万钱,展现了王家的大方。但他们也暗示,若王也未能赢得即将到来的胜利,他们对他的支持或将重新考虑。

  离开王家时,王宁告诉王也,不仅王家,各世家大族、州郡官员,乃至匈奴、乌桓等势力都在密切注视着他。若他失败,未来恐怕难有作为。王也心中早已明白。

  喜欢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