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徐庶,你还不快快归顺于我?-《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

  徐庶,你还不快快归顺于我?

  望着王也热切的眼神,徐庶心中忐忑,这年轻人是否有什么特殊嗜好?

  王也告别徐庶,急匆匆赶往蔡府。

  一路耽搁,已过去一个多时辰。

  到达蔡府,只见门前马车簇拥,足有二十多辆。

  为何有这么多马车?

  难怪路上拥堵不堪。

  王也好奇,蔡府究竟迎来何许人也,能引来如此多马车造访。

  在仆人引领下,王也来到一处静谧花园。

  步入花园内一厅堂,抬眼望去,堂内坐着四人。

  主位坐着蔡邕。

  其余三人中,有一人王也颇为熟悉。

  行礼后,蔡邕逐一介绍。

  尚书仆射士孙瑞,博士祭酒黄崇,以及河东才子卫仲道依次登场。

  王也看见卫仲道,笑容可掬,拱手道:“卫兄别来无恙?”

  卫仲道勉强回礼,问候王也。两人表面客气,内心却各有盘算。

  蔡邕见二人相识,颇感意外,询问缘由。

  王也随意说道:“卫兄曾向我购买蚊香。”

  蔡邕闻言,顿时明白。

  卫仲道生怕王也再生事端,急忙转换话题:“蔡公,不知那事您意下如何?”

  蔡邕思索片刻:“此事还需问过小女,毕竟关乎她的终身大事。”

  王也一听,顿时竖起耳朵,八卦之心燃起。原来卫仲道是来求婚的,门外那些马车想必都是他的聘礼。

  河东世家,果然出手阔绰。

  王也暗自思量,自己要奋斗多久才能积攒起那二十车的聘礼。

  黄崇淡然说道:“儿女婚姻大事,自当由父母决断。仲道性情温文,才貌出众,且出身名门之后,实为良缘。”

  卫仲道初时略感失落,但闻黄崇之言,信心立增。心中暗喜,自忖以自身相貌家世,世间能及者寥寥。

  王也旁观,心中暗笑。思忖以卫仲道之条件,能娶蔡琰亦是常理。若是自己,亦会欣然应允。只可惜,卫仲道仅是徒有其表,婚后不久便离世,连子嗣也未留下。

  蔡琰命运坎坷,丧夫后被匈奴左贤王掳走,更育有二子。

  王也送走赵日天等人后,回首望见自己的驴车后还尾随一辆破旧驴车。

  斗笠男坐于车上,正细心为自己包扎伤口。

  王也注意到斗笠男身旁车棚内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料想她便是之前呼喊之人。

  “在下王也,字长山,多谢壮士相助!”王也向斗笠男拱手致谢。

  斗笠男苦笑回应:“小郎君客气了,是我多事了。”

  王也摆手:“我也是借了宝刀之光,岂敢与壮士相比。”

  他望向老婆婆,询问其身份。斗笠男答道:“这是我母亲。”

  见老人脸色苍白,时而昏迷时而清醒,身形消瘦,似有重病缠身。

  经王也询问,得知老人突发急症,斗笠男遍访长安名医,耗尽家财却未见好转。

  王也心生同情,对斗笠男道:“我正欲前往蔡府,或许能请蔡公帮忙请太医为令堂诊治。”

  斗笠男望着这位年约十七八岁的太学生装扮的少年,心生疑虑,觉得他太过年轻便口出狂言,略显轻率。

  王也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从衣袖中取出一张名帖递给他。

  斗笠男疑惑接过,一看之下,顿时惊愕不已。

  名帖竟是蔡公所书,且内容正是邀请王也至蔡府相聚。

  名帖与印章皆真,斗笠男对王也的态度瞬间改变。

  能得蔡公青睐,此人必非凡品。

  斗笠男心中一动,忽然想起近日所闻之事,问道:“小郎君可是作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佳句的那位王也?”

  王也轻触鼻尖,笑答:“不过一时心血来潮,让兄台见笑了。”

  斗笠男闻言,终是信服。能创此佳作,获蔡公青睐不足为奇。王也对求蔡公请太医为母医治的计划也添了几分信心。他安排斗笠男于客栈安歇,嘱咐其稍候,自己则急奔蔡府。

  临行,斗笠男唤住王也,连声道谢,略带愧色道:“小郎君,我非单福,实乃徐庶。”

  “什么?”王也大惊。

  “徐庶!”

  此人竟是助刘备识诸葛,后被曹操软禁,心向汉室的徐庶。徐庶见状,连忙解释:“非我有意隐瞒,避难时才改名单福,请勿见怪。”

  王也心中暗喜,此乃三国大智囊!得他相助,或许能寻得诸葛亮、庞统、郭嘉等高人。徐庶见王也目光炽热,心中略感不安。

  王也别过徐庶,匆匆赶往蔡府。至时,已过一个时辰。蔡府门前马车云集,足二十余辆,王也心生诧异。

  仆人引路,王也至一幽静花园,入一厅堂。堂内四人,主位乃蔡邕,其余三人中有一熟人。

  行礼毕,蔡邕逐一引见:尚书仆射士孙瑞、博士祭酒黄崇、河东才子卫仲道。

  王也见熟人,笑拱手:“卫兄别来无恙?”

  卫仲道勉强回礼,二人客套间,暗藏锋芒。

  蔡邕见二人相识,讶异问道:“二位贤侄何以相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也答:“卫兄曾至我处购蚊香。”

  蔡邕闻言,恍然大悟。

  卫仲道恐王也再生波澜,急转话题:“蔡公,那事可否应允?”

  蔡邕沉吟道:“我得问问小女,毕竟关乎终身。”

  王也闻言,竖起耳朵,八卦之火顿燃。原来卫仲道来此提亲,门外马车皆其所有。

  河东世家气势恢宏,令人惊赞不已。

  王也暗自盘算,积累多久方能备齐那二十车的聘礼。

  “婚姻历来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黄崇身为博士祭酒,对蔡邕的话毫不在意,反驳说:“子女的婚事,何时轮到他们自己决定?”

  说完,他赞许地看着卫仲道:“仲道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家世显赫,为河东名门之后,无论哪方面都是绝佳之选。”

  卫仲道初闻蔡邕之言,心中稍感失落,但黄崇的赞许让他重拾信心。

  他暗自思量,以自己这样的家世背景,世间能有几人能及?

  黄崇收了厚礼,自然卖力促成这桩婚事,卫仲道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王也旁观,心想,以卫仲道的条件,娶蔡琰也在情理之中。

  只可惜,卫仲道命短,娶蔡琰后不久便去世,二人是否圆房,也未留下后代。

  蔡琰命运坎坷,丧夫后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还生了两个孩子。

  另一边,王也驱散赵日天等人后,发现自己的驴车后还跟着一辆破旧的驴车。

  斗笠男在车上包扎伤口,手法娴熟。王也注意到,车棚内躺着一位白发老妪,应是刚才呼喊之人。

  “在下王也,字长山,多谢阁下相助!”王也拱手道谢。

  斗笠男苦笑回应:“小郎君客气了。”

  王也摆手笑道:“我也是借了宝刀的光,哪比得上阁下。”

  他询问车上的老妪,斗笠男答道:“这是我母亲。”

  老妪面色憔悴,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似有重病。

  经王也询问,得知老妪突患急症,斗笠男已遍访长安名医,耗尽积蓄,仍未治愈。

  得知此情,王也心生怜悯,对斗笠男说:“我正要去蔡府,或许能请蔡公请太医为令堂诊治。”

  斗笠男看着王也,不过十七八岁,身着太学生服饰,心中难免生疑,认为他过于年轻浮躁。

  蔡公身为当世儒学泰斗,官居左中郎将之位,连董卓这等铁石心肠之人亦对其敬畏有加,尊其为蔡公,怎会与你这太学生有所牵连?

  “这……”斗笠男一时无言以对。

  面对王也的询问,他不知如何回应。总不能讥讽说,你这小子胡诌吧,我还认识神仙呢!

  王也察觉到了斗笠男的疑虑,于是说道:“你看这个!”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名帖,递给了斗笠男。斗笠男疑惑地接过名帖,瞬间瞠目结舌。原来,这竟是蔡公的亲笔邀请函,邀请王也前往蔡府相见。名帖上的印章与字迹无可挑剔,斗笠男深信不疑,对王也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能结识蔡公,想必王也绝非普通人。

  突然,斗笠男心中一动,王也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他猛然间想起了最近的一则传闻,连忙问道:“小郎君可是创作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的王也?”

  王也轻轻摸了摸鼻尖,微笑着回答:“不过是侥幸之作,让阁下见笑了。”

  得到确认后,斗笠男彻底信服了王也。能作出如此佳作,难怪能得到蔡公的赏识。同时,他对王也请求蔡公寻太医为母治病一事也更加信任。

  王也安排斗笠男住进客栈,让他安心等待消息,自己则匆匆前往蔡府。临行前,斗笠男叫住了王也,连声道谢,面露愧色地说:“小郎君,其实我并非单福,而是徐庶。”

  喜欢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